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立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冈田义光1993年4月1日,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担负地震研究的岩石圈地球科学技术研究部一分为二,新增设的“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开始工作。对于创建30周年的该研究所来讲,在所内新设研究部一级的...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8日,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改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为此,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荻原幸男先生在日本《地震学会新闻通讯》上发表文章指出:自1963年成立以来,作为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机构一直积极工作的“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于1990年6月8日改为  相似文献   

3.
1990年6月8日,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改组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工作。与此同时,各研究部的名称和工作内容也都有所改变,过去的地震预报和火山喷发预报的工作由新成立的“地图地球科学技术研究部”继续进行。1974年成立的“首都圈地震预报研究室”是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最早从事地震预报工作的研究室。恰好,这年秋天川崎隆起引起社会轰动,隆起是不是地震前兆成为重大问题,首都圈地震预报研究室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后开始工作的。川崎事件还未平息,又出现了伊豆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2月 1 3日 ,日本《地震杂志》编辑部召开研讨会 ,题目是“地震的活动期和平静期”。参加研讨会的人员有 :地震预报联络会会长、(财 )地震预报综合研究振兴会理事茂木清夫 ,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教授尾池和夫 ,文部科学省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地震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田义光 ,富士常叶大学环境防灾学部长、(财 )静县防灾情报研究所所长井野盛夫。以下是各位专家发言的摘录 :茂木在研讨会上说 :“我认为地震活动确实存在活动期和平静期。大地震前后地震集中发生的事例很多。例如 ,日本东北部三陆近海大地震前后 ,M 7.5以上的大…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冈田义光教授及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预报研究协调官员们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日本首都圈直下型地震可  相似文献   

6.
为了健全综合性推进有关地震实验研究所需的体制,进一步推动地震研究,日本科学技术厅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置了“地震研究综合推进总部"(负责人为滨田和郎)。该总部下设地震顶报研究组(负责人冈田义光)治)、个组。、地壳现象基础研究组(负责人坂田正地震防灾研究组(负责人小川信行)三译白稼科学新闻》  相似文献   

7.
ULF和VLF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ULF和VLF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与研究袁家治,高桥耕三,钱书清滕绳幸雄,赵华兴,任克新中国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日本东京184日本东京通信综合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日本筑波305日本筑波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大理67...  相似文献   

8.
1  2 0 0 1年度政府有关地震调查研究的预算总额约为 1 60亿日元  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的统计结果表明 ,2 0 0 1年度政府有关地震调查研究的预算比上一年度减少约 4亿日元 ,总额为 1 60 .41亿日元。本年度预算将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为实现地震调查委员会 2 0 0 4年制成地震动预测图的目标 ,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着手研究新的制作方法。2 )在有关地震的地基调查观测设施方面 ,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还将不断添置高灵敏度地震观测设施和宽频带地震计。3 )政策委员会调查观测计划分会将建立一种更完善的高精度地震观测数据的流通体制。在上一…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科学新闻》1981年3月13日报道,由日本科学技术厅主持的日本第六次防灾科学技术研究联络会议,最近在京港区的都道府县会馆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震防灾和强震观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冈本舜三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大沢胖,分别以《地震防灾和强震观测的意义》、《强震观测的国际合作》为题作了报告。高密度强震观测就地震来说,今后日本应走防灾和观测相结合的道路。冈本教授对此讲了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0.
据1989年1月10日获悉,作为人们担心在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大地震(“南关东大地震”)的防灾对策,日本国土厅正为将东京的23区等指定为“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地区(暂名)”进行讨论研究。为此,他们打算在1月底听取由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指定加强地震防灾对策地区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的有关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1.
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地震、火山喷发、水灾、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探明这些灾害发生机制、开展防灾和恢复对策方面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的任务.大地君和莱助教参观了新堂教授工作的这个研究所. 1 令世界称赞的地震观测网 莱助教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密集观测网,日本全国约有2000个观测点.该观测网不仅用于研究,也用于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多家科研机构将在福岛、群马、(木厉)木县境附近设置三百几十台地震计,从1993年9月份开始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探索内陆地震发生机制的大规模集中观测。这次的集中观测是日本地震预报计划的一环,由日本全国18所大学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气象厅、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等国  相似文献   

13.
《地震防灾——预报的现状和对策的具体实例》是由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高桥博、大谷圭一,国土地理院藤井阳一郎,气象研究所胜又护等人编写,于1979年1月20日由白亚书房出版发行的。全书共分五章、二十九节。第1章“地震预报”,介绍了地震预报的方法、研究过程和现状,第2章“过去的震灾特征”,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震灾特征,阐述了战后日本的文明进步与灾害的关系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第3章“现在的地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专家们认为现有的观测网可以对预想在东海近海发生的8级大地震作出临震的短期预报,但就日本地震预报的现状而言,目前还不能预报7级内陆地震。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圈地球科学技术研究部主任滨田和郎认为,地震预报是一门尚未确立的技术,“对于模糊的前兆,有必要改变一下看法”。以下是他对地震预报研究应有状态等的看法。困难的内陆7级地震预报预想中的东海地震是大约呈西北方向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地震。震源  相似文献   

15.
日本科学技术厅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最近查明了位于神奈川西部地震频发地带的国府津-松田断层附近的地壳构造。迄今为止,该断  相似文献   

16.
据日本《读卖新闻》1980年3月8日和《东京新闻》3月12日讯以及法新社横须贺3月12日电等综合报道,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研制成“自浮式海底地震计”于1980年3月12日、13日两天进行了首次海域试验。这套地震计是作为该中心于1978年开始的“与海底地壳构造和海底地壳活动有关的综合研究”的一环,为研究海底地壳构造、观测海底微小地震、预报海沟型大地震而研制的。这套不用电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地震局防灾研究所成立并举行学术研讨会云南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为了加强地震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云南省地震局于1995年7月成立以谭承业研究员为所长的防灾研究所。研究所将研究重点放在云南的城市地震减灾问题上,以地球科学、现代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基于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对有关行政机关2011年度地震调查研究项目与预算等进行了汇总和调整。2010年8月31日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公布了2011年度日本地震调查研究的主要项目与经费概算。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30日,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根据日本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对日本各有关机关2012年度地震调查研究项目及其预算等事务进行协调,并就2012年度日本地震调查研究项目及其预算要求进行汇总,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学者的社会贡献──对日本地震预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盖勒作为9月1日防灾训练的一环,日本在1993年也召开了以东海地震为对象的“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判定会”,并就是否有必要发布警戒宣言的模式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想借此机会再次指出现行地震预报计划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