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蚀变岩型金矿床蚀变现象观察与分析,从金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入手,探讨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的内在联系。硅化及黄铁矿化蚀变越强金矿化一般越好,但有硅化与黄铁矿化蚀变不成矿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在成矿有利的地球化学省内,可以把硅化与黄铁矿化蚀变作为寻找金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为一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 近NW 向的剪切带为主要控矿因素。近矿蚀变岩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且具有分带特征。按照蚀变分带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采样, 研究了蚀变岩的岩石质量平衡、体积变化(fv = 97 .24% ~71.63% ) 和主成分变异,讨论了活泼元素和惰性元素在岩石蚀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主成分变异序列。  相似文献   

3.
矿物蚀变信息是地质找矿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利用遥感数据提取蚀变信息是遥感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近年来蚀变信息提取涉及的遥感数据、矿物类别、常用方法等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不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效果,总结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遥感数据朝着高空间分辨率发展,蚀变信息的地面精度随之提高;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使得可提取矿物越来越多;数学方法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了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4.
变晶、激波变晶和外空变晶都是原来晶体结构被不同地质作用所破坏的矿物.变晶由放射性衰变的α粒子和反冲核造成.激波变晶显示激波导致的位错、相变和分解反应等独特特征.外空变晶是在地球外部空间由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形成非晶质.  相似文献   

5.
合成变石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及宝石学特征与天然变石基本一致,常规宝石学检测方法很难区分。实验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测试分析,发现天然变石以2 800cm~(-1)~3 300cm~(-1) O—H伸缩振动和2 362cm~(-1) CO_2伸缩振动为红外特征吸收峰,而提拉法合成变石无此特征吸收;拉曼分析中,638cm~(-1) Be—O弯曲振动为天然变石的特征吸收,674cm~(-1) Be—O伸缩振动、708cm~(-1) Be—O弯曲振动、473cm~(-1) Al—O平移运动为提拉法合成变石的特征吸收;对天然变石与提拉法合成变石拉曼谱932cm~(-1)进行洛伦兹线性拟合,得到天然变石半高宽均在17.0cm~(-1)以上,而提拉法合成变石均在17.0cm~(-1)以下。  相似文献   

6.
刘东生 《湖南地质》2000,19(2):71-74
攸县是湖南 3大产煤县之一 ,煤炭工业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在全面分析了煤炭工业在县城经济的地位、煤炭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 ,提出了变煤炭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轴变论简介     
地球旋转轴变位所产生的作用力叫轴变力。该力控制着全球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构造运动特征。控制着近代海洋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海岭走向与轴变主张应方向垂直时,其生长速度最快,斜交时较慢,平行时不生长,大多数转换断层的错动方向与轴变应力所要求的方相相一致, 轴变力的方向随着地史时期轴变方向变化而变化,所以地史时期大地构造线方向也变化,前震旦纪主要构造线的方向为近东西向,震旦纪到下古生代的构造线方向为近南北向。在轴变力作用下,古生代时期古大西洋和古乌拉尔海洋关闭,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苏格兰山脉和乌拉尔山脉;中生代以来,则造成了岗互纳古陆的分裂和喜马拉雅山脉,岗底斯山脉的形成。 轴变力还控制了全球的地震分布与活动规律,控制了全球地史时期的内、外生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其矿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围岩蚀变范围比矿体的范围大一至几十倍,与原岩有很明显的差异特征.应用遥感技术在卫星图像上提取出这种特征,是寻找矿床或矿集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依据蚀变矿物光谱行为造成的蚀变岩光谱特征,利用遥感数据和典型岩石的多元分析,对蚀变矿物成份和光谱数据间的关系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适合研究区的遥感矿化蚀变主分量门限化信息提取模型.研究以主分量门限化模型为基础,在新疆康古尔地区进行了模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在采集岩石光谱数据较困难时可以达到一定提取效果,为该区的地质找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岛弧环境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特征尚不清楚。对此 ,文中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为例 ,选择驱龙、冲江、厅宫 3个典型斑岩铜矿 ,对其蚀变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 3个蚀变带 ,呈环带状分布。从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泥化带不太发育 ,通常叠加在其它蚀变带之上。钾硅酸盐化带主要蚀变矿物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硬石膏 ,伴有大量的黄铜矿与辉钼矿 ,是成矿物质的主要堆积区。石英绢云母化带与钾硅酸盐化带渐变过渡或叠加其上 ,是次于钾硅酸盐化带的储矿部位。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 +石英 +钾长石 ,金属硫化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 ,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主要的辉钼矿以石英 +辉钼矿脉的形式出现于本矿带。青磐岩化在斑岩体内不发育 ,矿化极微弱。蚀变岩石组分分析表明 ,岩石蚀变及其分带是岩浆流体 /岩石反应时K ,Na ,Ca ,Mg等组分迁移的结果 ,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钾硅酸盐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岩石与未 (弱 )蚀变斑岩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 ,REE含量有规律地变化 ,说明蚀变岩石均经历了源于岩浆的流体的交代 ,不同的蚀变形成于岩浆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蚀?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由于巨大的压力等多项因素原因,常常造成煤矿爆炸,给矿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多少年来,煤层气一直被视为有害气体,是煤矿生产的"巨大杀手"。长期以来,人们"谈气色变",千方百计地将煤层气作为有害气体进行治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治理"过程中,大量的甲烷被排放到大气中,严重地污染了环境。那么,有无办法将煤层气变"废"为宝呢?回答是肯定的。自上世纪70年代起,人们开始认识、研究开发利用煤层气,将其变"废"为宝,但是由于技术等种种原因,煤层气开发利用十分有限,据资料显示,由于技术等原因,我国每年要浪费掉200亿方的煤层气资源,相当于丢掉了2400万吨煤炭。到了90年代,煤层气开发利用有了一定的飞跃,煤层气爆炸事故大大降低。尤其到了21世纪,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煤层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了巨大的效能。辽宁,是我国著名矿业大省,煤层气储量巨大。从最初对煤层气治理到后期的开发利用,辽宁都走在前面。近年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十分重视煤层气勘查开采工作,尤其在辽北煤层气整装勘查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铁岭市昌图县古榆树煤层气整装勘查项目启动,足可以透视出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在地质找矿整装勘查,惠及民生上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胶东焦家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胶东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区内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近1/3。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占胶东已探明金矿资源量的90%以上,焦家金矿床是著名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命名地,内发育大规模的绢英岩化蚀变带(宽20~200m)和钾化蚀变带(50~300m),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发育在焦家断裂带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查清了焦家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初步探讨了焦家金矿床热液蚀变机理。其中,钾化蚀变是成矿前蚀变,钾化花岗岩常以团块状或角砾状残留于黄铁绢英岩和绢英岩内;黄铁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蚀变受焦家断裂及其下盘的次级断裂控制,其规模大小受断裂的规模控制;其中焦家主断裂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规模最大,一般宽10~200m;而次级断裂控制的绢英岩化蚀变带规模相对较小,一般以0.1~1m宽的脉状发育在钾化花岗岩内,指示绢英岩化蚀变晚于钾化蚀变。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不同蚀变带岩石普遍表现出高K2O、低Al2O3、CaO和Na2O,而不同蚀变岩石Si、Fe、Mg等元素各表现出不同特征。钾化带岩石表现为K2O的富集,而绢英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带岩石表现为MgO、Fe2O3增加的趋势。黑云母花岗岩发生钾化蚀变过程中,SiO2、K2O表现为明显的带入,指示在钾长石化过程中,流体为富硅的碱性氧化流体。在钾化花岗岩→黄铁绢英岩过程中,Fe2O3表现为明显的带入,可能是由于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的分解造成的;此外,亲硫元素(Au、Ag、As、Pb、Zn)均表现为带入,特别是成矿元素Au表现为明显的带入。结合本区金的来源可能部分为玲珑黑云母花岗岩,本研究认为钾化过程中的富硅碱性氧化流体通过交代蚀变反应使金从围岩中释放、成为高价态离子活化进入成矿流体,即分散还原态的金(Au0)被活化为氧化态(Au+、Au3+)以AuH3SiO4形式随热液迁移。在绢英岩化过程中,热液中的SiO2等组分损失,引起热液中的AuH3SiO4稳定性降低,造成AuH3SiO4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导致金大量沉淀和聚集沉淀,此时完成了金由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磁力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剔除奇异点、地磁日变、船磁方位改正、数据滤波等,地磁日变和船磁方位改正是影响磁测数据精度的主要因素,而船磁改正又会受日变改正精度的影响,因此日变改正对于海洋磁测而言至关重要。对海洋磁力日变改正而言,在近海区域我们可以采用沿岸的地磁台站的日变数据进行日变改正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磁日变对磁测精度的影响;在远海,显然超出了陆地地磁台的控制范围,近年来出现了多台站地磁日变改正技术,构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新疆西准噶尔托里金矿带为例,基于ETM数据源,在矿区矿化蚀变体系系统研究基础上,以典型岩、矿石地物波谱的差异性为依据,设计出适合本区的混合矿化蚀变信息分解-复合提取方法,通过混合蚀变信息分解、多变量蚀变信息增强、对增强图像(复合)合成3个工作环节,形成最终的蚀变信息提取图像.经对比后,有18处遥感异常为已知金矿的反映,有3处遥感异常已提供国土资源大调查使用.  相似文献   

14.
陈进  毛先成  杨斌 《江苏地质》2018,42(3):379-385
随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构建能定量表达地质体特征的可视化三维模型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已有地质钻探资料难以对研究区深部全面覆盖,因此难以定量描述蚀变带的深部特征,也无法获得蚀变带三维建模的关键形态参数。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地表的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来推断蚀变带三维建模的关键形态参数——蚀变带中心深度和厚度的方法,并设计一种蚀变强度定量表达和蚀变带内部结构模拟算法来实现蚀变带内部结构的定量化表达。该方法在同等化探异常级别的条件下,以化探与钻探重叠区蚀变带中心深度和厚度构建蚀变带深度-厚度的映射模型,进而提供参数来构建蚀变带三维形态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实现蚀变带内部"强蚀变单元"和"非强蚀变单元"的分布模拟,最后获取蚀变带内部所有单元的定量化蚀变强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夏甸金矿,证明构造地球化学异常能够为金矿蚀变带深部推断三维建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提出615铀矿床侧缘蚀变的双层交代蚀变结构,即碱性流体交代之后叠加的酸性流体交代蚀变;强调在蚀变带中元素变化与蚀变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该矿床铀成矿是酸性流体叠加的结果;总结矿床经历了3次不同性质的热流体作用过程:即前期为富硫氢酸期,铀矿化期为氟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碳酸盐期和矿后富氧的简单流体作用期。  相似文献   

16.
根据磁日变模拟纸卷的打印特点,以数模转换芯片为主体,设计了数模信息转换器机箱及外部接口,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磁日变模拟输出软件,并介绍软件的操作和功能。经过实测数据的打印测试,并与磁日变观测站获得的磁日变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在曲线形态、振幅、换挡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笔者研制的软硬件复制磁日变模拟纸卷是可行的,有利于磁日变模拟纸卷的保存与共享,以及航空物探磁日变观测无人值守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野外的实测光谱数据,对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以及它们在统计空间的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中等植被覆盖的矿物蚀变区典型地物的光谱反射特征以及不同地物在光谱空间的分布规律,为矿物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有利于改进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ETM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在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进行了遥感找矿异常的提取.针对区内发育的不同蚀变类型,先用特征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彩色空间变换等方法进行增强处理,然后利用阀值分割,并将不同蚀变类型的分割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对经过中值滤波后的图像进行赋色、叠加,得到综合遥感矿化蚀变异常,并对圈定的异常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甘肃岗岔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北侧之夏河—礼县成矿带西段,属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探明储量已达中型。采用近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对矿区蚀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矿到近矿(矿体)存在3个明显特征:①远矿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伊利石,近矿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白云母+伊利石±次生石英;②1 400 nm结晶水特征吸收峰、1 910 nm吸附水特征吸收峰和2 200 nm Al-OH特征吸收峰均表现出由远矿至近矿峰型变浅的趋势;③普遍存在的蚀变矿物伊利石,在近矿位置其结晶度高,远矿位置结晶度低。上述分带特征对于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甲玛矿区的ETM+(TM)数据和Aster数据为数据源, 采用波段代数运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两种数据中的蚀变矿物信息, 然后将蚀变信息结果融合得到研究区矿物蚀变分布图。ETM+(TM)数据适合提取羟基、铁染、碳酸盐等基团(离子)信息, 为遥感找矿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Aster数据可以识别出更细化的蚀变矿物, 如方解石、褐铁矿、绿泥石、白云母和高岭石等。通过与研究区地质资料及前人勘探结果比对分析, 遥感矿物蚀变信息结果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