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发现     
甘肃:纳玛菱齿象古化石甘肃会宁县文物普查队日前意外发现距今至少有8万年的纳玛菱齿象古化石。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化石距河床底部约为2.5米,海拔1731米,出土的古象头骨基本完整,此类象骨  相似文献   

2.
辽宁海域小孤山遗址发现了距今4~3万年人类最早的渔镖、矛头、骨针,如图1所示;山西朔县崎峪遗址发现了距今2.9万年、人类最早的石簇和复合工具:斧形石刀、锯齿状刮削器,如图2所示.使用弓箭、渔镖、矛来渔猎,成为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早1期的标准之一.那么进入新石器时代早2期,人类在渔猎方面又会有什么创新呢?遗憾的是考古学家们经长期控索竟无所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青海湖到昆仑山,这片高原究竟如何以高寒奇绝的环境,保全并延续了大自然极为美妙的生命序列?在72万平方公里的壮阔高原上,自然资源"家底"到底如何……2019年10月1日,以自然资源为主建设的省级行业博物馆——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开馆。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以其数字化、沉浸式的观展方式,让自然资源"说话",为生态文明"发声",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4.
正为何最早的类人猿化石形成于4500万年前的亚洲,但人类却起源于非洲,而不是亚洲?3400万年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冷导致亚洲的类人猿走向灭绝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家的相关科研成果,为这一科学疑问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答案,即3400万年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冷导致亚洲的类人猿走向灭绝。距今3400万年前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期。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古  相似文献   

5.
最近,辽宁省朝阳北票市又传出令人喜悦的消息,在以北票四合屯为中心建立的面积为46.3平方公里的鸟化石群自然保护区内,又发现了一处大型恐龙化石出露点.5月6日经专家现场初步勘察认为,这处化石距今约1.26亿年,属蜥脚类恐龙,体长约15米,是目前为止辽宁省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立体保存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6.
《华北国土资源》2014,(3):10-15
正山西山西鳄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区内,展示着发掘于山西省吉县的山西山西鳄骨架化石,这具化石距今两亿五千万年,而且全球目前仅此一具。作为肯氏兽动物群中的顶级掠食者,山西山西鳄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假鳄类,身长超过2米,具有强壮的颔部,广泛分布于山西省榆社、武乡、吉县等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郑州市董寨村发现的纳玛象化石的地质时代,提出了与考古界不同的看法。通过对纳玛象化石的地史分布和伴生动物组合特征的分析,以及化石产出岩石与附近相关地层的对比,确认董寨村出土的纳玛象的地质时代,并非“距今40~50万年”的中更新世,而是介于晚更新世早期丁村动物群与晚更新世中期萨拉乌苏动物群之间,距今约10万年。通过对化石动物生态习性的分析,认为当时郑州一带的气候条件同目前我国北亚热带北界,淮河~秦岭蒂相近似,但比现在稍干燥;该时期郑州一带的自然景观,西部丘陵山区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东部平原区为稀树草原,郑州处在林缘地带。  相似文献   

8.
云南罗平县政府高度重视古生物化石的保护。近日,该县政府投入工作经费5万元,积极争取国家权威机构对该化石群的价值作出科学权威的鉴定和判断。 罗平生物群化石库,最早是在2007年10月被发现的,据推断,距今约有2.38亿~2.39亿年。  相似文献   

9.
应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司的邀请 ,中国地质学会通迅会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研究员、日本古生物学家滨田润一教授于 2 0 0 0年 11月 9日~ 2 1日来广西参观考察巨猿洞。滨田润一教授此次参观考察的目的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对洞穴的形状、开口方向、走向、洞穴亮度、温度、湿度、洞穴化石盖层、水源及洞穴周围植被环境等的观察来判断是否适于古猿人的生活条件 ,以此来确认古猿人是否在此洞穴居住生活过。在此基础上研究亚洲人种的演变过程和迁移路径。在参观考察期间 ,先后到柳州、来宾、武鸣、大新、田东、凌云等地参观考察了 12个洞…  相似文献   

10.
日前,河南省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发现一古脊椎动物化石群,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深专家及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勘验后,初步认为这种被当地人称为"龙骨"的化石极有可能是有着近6000万年历史的大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1.
正4.忻口开河十万年忻口是滹沱河拐向忻州盆地的峡口,位于忻州市北10千米,是山西境内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部的五台山余脉,高出盆地200余米并逐渐趋矮,西边的金山却高高挺立着。两山之间出现1000米宽的缺口,滹沱河就是从"口"中蜿蜒而出。忻口是抗日战争中平型关失守后,中国守军防御日军攻向太原的第一道防线。现在可见到民国政府二战区所建的军火库。它开挖在距今已有500万年历史的被称为"静乐红土"的上新世红色粘土中,分布在晋西的这层红土以盛产"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回顾20世纪以来,在广西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包括4个巨猿化石地点、13个晚期智人化石地点以及一系列旧石器.对柳江人遗址等的地层和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百色盆地旧石器的综合研究,将对恢复早中更新世的环境和早期人类迁徙、扩散的模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下限》一文未从第四纪下限划分原则和标准出发讨论问题,所确定的“下限”,实际上是更新世各期地层与下伏前第四纪地层的接触界线,并非第四纪下限。文中列举的哺乳动物化石都与泥河湾动物群无法对比,也不能作为确定第四纪下限的生物依据。根据河南平原区孢粉分析和古地磁测试资料,笔者认为,下限暂定在高斯正向期的马莫斯事件底部,即距今215万年,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火开始,到工业革命以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再到近代原子能的发现,可以说,能源的发展和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为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开发高效而  相似文献   

15.
1910年印第安人殷福布族所指的“浮桥岛”即现在的白令海峡。该海峡两岸最窄处为86km,晴天雨后可以隔海相望,水深只有30~50m,中间还有2个小岛(大、小代奥米德岛)。这时先民们徒徙到美洲与古海平面变迁,即第四纪晚期大陆冰川不断溶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有关。大约距今14000年左右,海平面回升到-100m,从亚洲到美洲在白令海峡确实存在阿拉斯加陆桥;到了距今12000年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到-60m时,该陆桥仍然存在;到了距今9000年左右,海平面上升到-25m时,陆桥开始沉没,但水很浅,特别是冬季结冰,两岸徒徙也并非难事;到距今7000年以后,处于人类文明的前夜时,海平面至少比现在低5~6m,只要依靠简单工具如“筏”、“独木舟”就可以到达美洲,因此,中国许多先民从这时开始到达了美洲,这在中国古书也都有专门的记载和描述。足见,中国很早以前也是一个航海大国。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为中国"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7.
正为庆祝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结合2016我国传统"猴"年的到来,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沈阳师范大学等联合主办的《从猿到人》化石特展于5月21日起在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举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院士等地质古生物学界和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及化石保护管理部门领导、以及沈阳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等150余人出席了特展开幕式。  相似文献   

18.
恐龙,在地球生物史的芸芸众生中,是一个最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它们生活在距今约2.2亿年前到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地球上,曾是统治地球长达1.5亿年的霸主。然而,就在6500万年前,它们突然之间全部灭绝,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数不尽的困惑,成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19.
正1994年9月22日,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440万年以前17到20位人科成员的共50块头骨、牙齿和上臂骨碎片。这是人类最早祖先的遗骨化石,从而填补了人类与类人猿之间进化史上的空白。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中指出,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对人类的起源进行更详细的研究。这些碎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  相似文献   

20.
始于1966,巅峰1975:从要预报到预报成功 中国地震预报,开始于1966年.那一年发生了邢台大地震,8000余人丧生,3.8万余人受伤.当时有一位老人对周恩来说:"出现这么大的灾害,能不能做到在震前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呢?" "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周恩来把那位老人的期求转给了年轻的学者们.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为期十年的强震活跃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无法研究本学科,地震研究却颇有"显学"之态.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石油系统的权威翁文波等都被抽调来搞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