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围岩蚀变有一部分是成矿作用的结果。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是矿质沉淀之前的早期围岩蚀变,它的矿物组合在化学上能够接受矿石的沉淀。实际上这样的围岩蚀变是矿石沉淀的条件准备,是早期的热水溶液与有利的围岩介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它是有利于矿质沉淀的地球化学环境的综合体现。后期蚀变围岩新的矿物组合是造岩元素重新分配的结果,因此造岩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无疑反映了有利于矿质沉淀的地球化学循环和成矿作用。斑岩铜矿和黑矿型矿床分别具有典型的造岩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其空间分布形态和量的变化与矿化范围及赋矿部位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包体成分的研究、矿质的络合物迁移理论、矿液与围岩间的物质交换以及黄铁矿矿床成矿初期所成的“交代岩柱”等均表明造岩元素控制了成矿组分的迁移、聚集和沉淀。因此造岩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不仅是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且是地球化学找矿评价尤其是找盲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矿区地处东昆仑造山带,位于昆中断裂,属东昆仑北坡岩浆岛弧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作者通过对区内地球化学、控矿构造、矿石矿物蚀变组合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将矿床类型初步定为构造--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从赋矿岩石、断层破碎带、围岩蚀变组合及元素组合异常等方面分析与成矿关系,为下步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云南墨江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墨江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组合和包裹体成分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金厂蚀变超基性岩体,成矿热液是深源流体,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成矿期深部富矿化剂流体沿断裂上升并与地下水混合,从侵入体及围岩中淋滤出了成矿物质。在迁移过程中,随着地球化学条件的改变,金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形成矿床。墨江金矿床属混合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陆相红色碎屑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断裂带内,蚀变分带明显。研究表明:在原生矿石中钴主要赋存于独立矿物.辉砷钴矿中,同时钴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砷黝铜矿及少量含钴黄铁矿中;在氧化矿石中,以钴华存在于矿石的表面。辉砷钴矿的成分和Co/Ni比值揭示钴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矿床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矿石和正常岩石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富集轻稀土而重稀土相对亏损、铈异常不明显而铕异常显著,但稀土元素总量、分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流体中带入稀土元素的方式、带入稀土的矿物类型和流体性质的差异等因素造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差异。相对正常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元素Cu、Co、As、Sb、Bi、Ag等在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均相对富集,但在在褪色蚀变岩以亲石元素富集最明显,而在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以显著富集亲硫元素(成矿元素)为主特征,表明在蚀变过程中,赋矿围岩本身没有为成矿作用提供主成矿元素,主成矿元素源自幔源的基性岩浆。由此认为钴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八岭构造带金矿包括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两种类型金矿均完全受断裂控制,张八岭构造带内小庙山金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作用,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容矿断裂构造分带良好,成矿元素组合为Fe,Cu,Pb,Zn,Au,Ag,Mn,Th,V等,为带入组份,相斥组份有Na2O,CaO,SiO2,Ba和Sr,以及K,构造强度与SiO2,K2O,Na2O,CaO呈明显负相关,为蚀变反应的生成物组份,从构造带中迁出,其中K部分为斜长石蚀变矿物绢云母接纳,构造活动越强,成矿元素越富,相斥元素迁出量越多,反映了构造活动-蚀变作用-成矿作用三位一体的特征。石英脉型金矿容矿断裂缺乏构造分带,成矿元素组合为K,As,Rb,Au等,无明显组份带出,两种类型金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的差异是它们成矿机理不同的结果,蚀变构造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蚀变反应有关。成矿流体化学环境的变化是导致Au的沉淀主要因素,石英脉型金矿Au的沉淀主要原因是成矿流体物理环境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成矿区内的矿床,是燕山晚期花岗岩岩浆上侵定位于中三叠统灰岩后形成的气成—热液型矿床。本文试图对其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的成矿作用及围岩蚀变作用的某些地球化学行为和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一些探讨。 一、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理化学探讨 本次工作从锡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岩石矿物的地球化学特点和矿床地球化学特点三个方面对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含矿热液的演化、成矿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围岩蚀变作用,进行了一些物理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宁四合顺硫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床体空间展布特征、矿石及蚀变矿物组合的分析研究,得出四合顺铁矿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其主要的控矿和成矿构造为东西构造,也是区域构造找矿方向.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矿物组合是其主要的找矿标志.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指出了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方向,实现区域深部及边部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与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床产于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建造中,其矿物组合和热液蚀变特征类似于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该区部分铅锌矿床的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脉石矿物和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学以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确定了该类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成矿过程。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不同赋矿层位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特征,为中低温(160~260℃)、较高盐度(10%~22%NaCleqv)、含有低密度的CO_2、CH_4和N_2的卤水,不同于MVT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的δ~(34)S范围均落在对应赋矿地层时代蒸发岩中的硫酸盐和生物成因硫化物的δ~(34)S演化曲线上或其附近,表明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的S可能主要来源于对应地层本身。结合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认为Pb、Zn等成矿元素的Cl络合物是成矿元素的主要搬运形式,富含Pb、Zn的成矿流体与赋矿地层中富含H_2S还原性流体的混合是铅锌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金堆城大型斑岩钼矿床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系统研究了金堆城钼矿床的含矿钾长斑岩、围岩、矿石、矿石中的黄铁矿及矿化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入探讨了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金堆城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和特征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含矿斑岩富集LREE(LaN/YbN=540~1684),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Eu异常不明显或无Eu异常(δEu=070~096).矿石中黄铁矿富集LREE(LaN/YbN=315~2628),具有弱的Eu负异常,无Ce异常(δEu=064~081, δCe=088~103),并与金堆城含矿钾长斑岩和矿石具有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和特征的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金堆城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钾长斑岩同源.矿床铅、硫、碳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钾长斑岩同源.围岩在矿化和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液成矿过程中Mo随成矿流体加入到围岩并使围岩发生蚀变和矿化.钼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钾长斑岩,围岩不提供成矿物质.金堆城含矿斑岩和钼矿化的发生处于秦岭造山带在中新生代的挤压-伸展转变期,受板片断离作用和壳幔边界附近发生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影响,加厚的华北地块南缘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并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浅部侵位,形成金堆城等同熔型斑岩和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出岔—乱石沟金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矿床在弱还原,弱酸性介质中形成,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叠加部分大气降水的影响,具明显的混合迹象。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蚀变围岩微量元素聚类分析揭示,矿质来源于下地壳太华群火山碎屑岩系的深熔作用,但其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则与晚燕山期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本文研究显示,出岔—乱石沟金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中高温开放体系水—岩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天目山钼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铁朋 《物探与化探》2007,31(4):309-312
天目山钼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部位,栾川-明港深大断裂近侧。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成矿元素与岩体关系密切,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性明显,具有良好的钼多金属找矿前景。通过对天目山一带物化探异常特征分析研究,探讨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的关系,总结该区找矿标志,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河南汝阳东沟钼矿床控矿地质条件及综合找矿信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河南汝阳东沟特大型斑岩型钼矿床控矿地质条件及其综合找矿信息的研究,总结以下几点认识:控矿构造不仅是导岩构造,而且也是导矿构造,提供了成矿通道和储矿空间;控矿母岩(成矿母岩)不仅提供了矿质矿液,同时还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分布、产状及其规模.高酸、高钾、高碱及低镁(三高一低)的控矿母岩-钾长花岗斑岩为对成矿有利;控矿围岩只要有足够的容矿裂隙皆可成矿,而与围岩的化学性质关系不大.文章同时提出下列综合找矿信息及找矿思路:①确定最佳区域空间位置,②寻找成矿小岩体;③分析围岩蚀变;④重砂中高温矿物异常与水系沉积物元素组合异常的套叠程度是圈定靶区准确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预测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赋矿围岩、后期脉岩和蚀变岩石中成矿元素铅锌银含量高,矿体元素组合复杂,原生异常发育,并存在着原生分带现象。矿体前缘元素为I、Hg、As、Sb、B、Ba;近矿指示元素是Pb、Zn、Ag、Au、Cd、Mn、Cu;尾部或矿下指示元素为Cu、Mo、W、Sn。根据矿床指示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原生晕的分带性,研制了判别矿床剥蚀程度和评价异常的地球化学指标,建立了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4.
周国发 《地质与勘探》2023,59(5):946-960
广西寒武系地层建造边缘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沉积不整合面之上古风化壳或碳酸盐岩建造中,呈浅成中-低温热液类型,具有多阶段成矿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通过成矿构造岩相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矿建造以碳酸盐岩地层有利岩性、层间滑脱面或层间破碎带叠加区域大断裂为主,控制着层状矿体空间分布,古风化壳层、区域大断裂伴生的次级断裂次之,控制着脉状矿体的空间分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碎屑岩中的元素迁移。矿床围岩蚀变可划分为强蚀变岩带和弱蚀变岩带,强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硅化、白云岩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铅锌矿化。弱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地质找矿标志为方解石脉、重晶石脉、蚀变岩带及古风化壳与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Pb、Zn、Cd、Hg、As、Ba等元素异常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淮北夕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总结、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区夕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明确划分两大矿床类型及其亚类。同时依据成矿母岩、赋矿地层、控矿构造、交代蚀变组合、矿化系列以及成矿地质环境、岩浆矿质来源等因素,创立了淮北夕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归纳出成矿模式若干重要特征的新认识。为在淮北地区寻找该类型隐伏铁(铜)多金属矿床,实现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夏河地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夏河地区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该地区存在着巨大的金矿找矿优势和银、锑矿潜力。提出该区找金以浅成低温热液型为主 ,以构造蚀变型、石英闪长岩型为远景矿化主要类型。指出下三叠统是有利的成矿部位 ,中酸性岩体、构造蚀变破碎带是富金的场所。明确了异常 +构造 +岩脉 +蚀变的综合找矿标志。确定了 3个异常带是寻找金矿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青城子矿田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永坤 《地质与资源》2002,11(2):109-118
对青城子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元素的各种地球化学异常形迹进行研究,探讨青城子矿田的成因,表明青城子矿田属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型,并提出青城子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组合,以及元素的水平、垂直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大干沟一带铜金锑矿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昆仑地区处于中朝、塔里木-柴达木、扬子和印度板块的拼合部位,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裂解和拼合。该区以Au、Co、Cu、Pb、Zn、Hg、Sb、As元素组合为特征,其中多处已证实为矿致异常,共发现矿床、矿点等198处,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目前在大干沟一带已发现铜多金属矿化带一条、金锑含矿构造蚀变带一条。矿化特征基本一致,均赋存于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内及两侧的灰白-烟灰色方解石石英脉内,且具有南侧金锑矿化、北侧铜多金属矿化的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江西金山金矿田东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忠良 《矿产与地质》2004,18(6):567-570
阐述了东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该金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和总结,认为东蒋韧性剪切带为一卓具规模的控矿、容矿构造,其具有构造岩分带、蚀变分带及金矿化强度分带“三位一体”的规律性分布特点。指出该区业已发现韧性剪切带中的似层状金矿体和陡倾斜断裂带(F1)中的脉状金矿体,而该带目前无矿的东段分布有物探激电、航磁、重力异常及化探异常,这些都显示该区尚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铜陵—池州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铜陵—池州地区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初步总结。通过对区内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多种与成矿有关的异常组合,利用成矿元素异常组合划分地球化学分区,进而圈定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对比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条件,对铜陵地区典型矿床进行相似度分析,预测池州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样点相似度值的计算结果与典型矿床相似度图的耦合情况分析,池州市南部的梅街镇、青阳县东侧、铜山铜矿外围是区域上最为有利的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