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矿床模式讨论会(Symposium on mineral deposit mcdelling,Manila) 于1985年12月5日至14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会议由菲律宾矿山和地质科学局(BMG)、非律宾地质学会(GSP)和国际地科联IUGS/UNESCO主办。会议的目的是讨论近十几年来在斑岩铜矿、热液金矿、块状硫化物、铬铁矿以及地热系  相似文献   

2.
由地矿部和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共同组织,地矿部探矿工程装备工业公司和亚太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中心(RMRDC)共同筹备的“联合国亚太地区钻探、取样、测井研讨会”于1985年11月5至16日在我国江苏无锡召开。代表有来自孟加拉,裴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西萨摩亚、斯里兰卡、尼泊尔、泰国,越南和南朝鲜的代表十七人;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的国际专家四人。国内代表除二十三名论文宣讲者外,还有来自各省、  相似文献   

3.
简讯     
▲由本会沉积(分)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矿床(产)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7月31日—8月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7个国家与地区的120多名国外学者与250多名中国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0余篇。这是国际沉积学学术会议首次在我国召开。我国的沉积学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会后组织外国学者赴辽宁、山东、四川、湖南、西藏、贵州与长江三峡地区进行外地质考查。  相似文献   

4.
正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SC,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ical Congress)于2014年8月18—22日在瑞士日内瓦大学顺利召开。来自50余国家、950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中国学者240余名,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能源企业。  相似文献   

5.
正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SC)于2018年8月13—1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会议中心召开,来自53个国家的13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500多位代表做口头报告,480余人做展板交流。其中中国学者300多名,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8所高校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国际沉积学大会是国际沉积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主办,每4年组织一次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  相似文献   

6.
国际晚前寒武纪地质讨论会于1983年9月13—15日在天津召开。参加讨论会的外国地质学者有英、美、法等7国共10名。现将讨论会上部分外国学者的报告内容整理如下,以供进一步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1.由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与海内外学者的合作,促进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深入开展。与会代表中,除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校、地矿部和国家地震局等系统的知名学者外,还有来自基层生产单位的代表。会议特邀了著名地球化学家江博明博士和英国学者Menzies博士出席,澳籍华人孙贤沭博士作为会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此外,台湾著名岩石学家陈正宏教授和来自台湾大学的五名年青科学家以及美、英、日、意、墨西  相似文献   

8.
由国际矿物学协会举办的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0年6月28日—7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9名中外矿物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外国学者和代表294名分别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这次大会是国际矿物学协会首次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也是该组织自1958年创建以来召开  相似文献   

9.
第38届国际煤岩会议于1985年9月23~28日在南斯拉夫杜勃罗夫聂克(Dubrovnik)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2个国家共62名代表。其中联邦德国11人,英、美、法、澳、荷各四人,苏、波、比各3人,东道国南斯拉夫6人,其余为来自日本、巴西、新西兰和加拿大的代表。我国以客人身分(不属会员国)参加了会议。由于出席会议的人数不多、采取了全体大会的形式进行。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进展》2011,(3):242+355
2010年9月9~10日,由中国气象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世界气象组织等部门共同参与,甘肃省气象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SACS一3)"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等13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举办,特别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参与,反映了中国科学家和国际科  相似文献   

11.
陆松年 《华北地质》2001,24(3):192-193
”InternatoinalSymposiumonAssemblyandBreakupofRodinia ,GondwanaandGrowthofAsia” (ISRGA)于 2 0 0 1年 1 0月 2 6— 3 0日在日本大坂市大学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 3 1个国家的 2 3 0多名地质学家 ,约 2 0余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及院校的研究学者和教授也出席了这次亚洲地质界的盛会。Cordani、Condie、Windley、Yoshida、Kroner和JahnB .等一批著名地质学家莅临会议 ,并在会议中作了重要发言。中国…  相似文献   

12.
1986年9月9日至18日,由水电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局主持,在四川省峨眉县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召开了《水位观测》和《流量测验》二个国家标准的编制组工作会议。来自交通部、海洋局、铁道部以及湖南、广西、安徽、江苏、黑龙江等省(自治区)水文总站的代表23名出席了会议。水电部水文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花岗岩的深入研究,增进各国地质学者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我国于十月二十六日至十月三十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外代表共150多人,其中有世界知名学者如澳大利亚的查佩尔·布鲁斯、怀特,法国的狄迪埃·让,希腊的奥古斯蒂梯斯·沙瓦斯,以及日、英、美等国的学者共20多人。国内代表来自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核工业部等所属地质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4.
英国古生物协会 (British Palaeontolog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 1 957年 ,其主要宗旨是促进古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该协会现有会员约 1 0 0 0名 ,会员以英国国内古生物学者为主 ,同时也吸收一些国外的知名学者作为该协会的海外会员 (overseasmember) ,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丹麦、新西兰、阿根廷、奥地利、日本和中国的学者。 2名来自中国的海外会员分别是中科院北京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的张弥曼院士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戎嘉余院士。英国古生物协会主办的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刊物有 :《Palaeontology》(古生物…  相似文献   

15.
后记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2000年11月15日—19日在北京昌平富豪宾馆召开了“中国构造地质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和石油大学联合发起,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石油大学具体筹办召开的。近80名来自全国各地学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辛亥革命和“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杰出学者的领导下,我国构造地质学开创之初,就坚持从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的第13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4月6日至9日在广州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广东省地质学会协助。来自国内外158个单位的近8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8名院士,28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81,27(3):242-242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资源保护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0年11月17—18日在四川峨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化工、冶金、煤炭、二机、建材、地质等系统的科研、教学、生产部门推选出来的30名委员。会议期间,经过热烈认真的讨论,通过了本专业委员会简则并成立了本专业委员会(名单附后)。会议  相似文献   

18.
况顺达 《贵州地质》2005,22(3):F0002-F0002
2005年8月18日~21日,第八届国际矿床地质会议(简称SGA)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陈毓川院士任会议组委会主席寿嘉华、孟宪来、涂光炽任会议组委会名誉主席。来自70多个国家的350名外国专家学者和200多名中国同仁出席了会议,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亚洲湖泊钻探计划 (AsianLakeDrillingProgramme ,简称ALDP)国际学术研讨会2 0 0 2年 2月 2 5~ 2 8日在昆明召开。这是ALDP组织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国际研讨会 ,来自德国 ,荷兰 ,波兰 ,瑞典 ,英国 ,俄罗斯 ,新西兰 ,美国和日本的 2 1名外国学者 ,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文物与考古研究所 ,国家气候中心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调查所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20.
应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的邀请,我国参加了1984年11月29日到12月1日该二组织在菲律宾马尼拉联合召开的“亚洲地区水资源评价活动手册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裴济、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美国和中国,代表共2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