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梁 《水文》1998,(2):41-44,21
本文针对分区性水文要素如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等计算面平均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解法。该方法用矩形网格划分研究区域,利用标志数据文件识别各个分区,应用三角网法、趋势面法等方法求算矩形网格节点值,最终得到各个分区的水文要素的面平均值。经实际验证,效果令人满意。在几种拟合方法中,三角网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使用简便、精度高的特点,为首选之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一项边坡工程实例,将瑞雷波技术应用到人工填方建筑高边坡勘察工程中,探测出边坡区基岩面埋深、风化层厚度及坡面起伏形态等,并在“重点坡段”关键位置布置钻孔,对原始坡面埋深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探察结果与钻探结果具有很好一致性,充分展现了瑞雷波勘探技术在建筑高边坡勘察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测井资料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地下介质岩性特征的分析,同时也是三维地震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中的核心和基础.为了能更好的根据测井资料得到真实的地质信息,尽可能的减小非地质因素带来的影响,利用频率直方图法,趋势面法,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方法对测井曲线分别进行了标准化,并将三种方法进行比对,得出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选用不同的标准化方法:标准层发育稳定,且埋深差异较小,可选择频率直方图法;标准层虽全区发育稳定,但埋深垂向分布差异较大,且标准层的物性特征随着埋深的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可选择趋势面法;若标准层受构造影响明显,且埋深在垂向分布上差异较大时,可采用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方法.另外,可以使用不同的标准化方法相互验证,以便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和电阻率测深法,并结合钻探对川西岷江河谷发育的尕米寺滑坡、俄寨村滑坡、格机寨滑坡等典型大型—巨型古滑坡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勘探分析,有效确定了古滑坡的空间结构和滑带特征,并认为古滑坡的滑动面多具有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且滑坡前缘多位于不稳定电性层变薄收敛的地方。其中,俄寨村滑坡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厚约0~45 m,为滑坡堆积层,古滑动面紧贴基岩面,滑动面平均埋深约30 m,弱风化基岩面埋深约5.6~61 m,强风化层厚约为3~12 m;尕米寺滑坡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厚约2.5~43 m,为滑坡堆积层,沿剖面古滑动面平均埋深约35 m,在滑坡中部存在一圈闭的低阻异常体,推测为古河道,并与钻探结果相吻合,其埋深约56~96 m,弱风化基岩面埋深13.3~100 m,强风化及岩溶综合层厚一般约为5~20 m。基于古滑坡的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解译结果,统计分析了川西岷江河谷地区大型—巨型古滑坡空间岩土体的地球物理物性参数,对指导该区滑坡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瑞雷面波在通过横向不均匀介质时的传播特性,这里通过利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不同宽度及不同埋深的垂直低速带模型进行了瑞雷面波波场正演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瑞雷面波遇到横向不均匀介质时会产生反射和透射,从波场记录可确定低速带的位置和宽度;低速带的埋深直接影响是否能产生高阶模式的面波,当出露地表的低速带宽度增加时,高阶模式面波能量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瑞雷面波在通过横向不均匀介质时的传播特性,这里通过利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不同宽度及不同埋深的垂直低速带模型进行了瑞雷面波波场正演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瑞雷面波遇到横向不均匀介质时会产生反射和透射,从波场记录可确定低速带的位置和宽度;低速带的埋深直接影响是否能产生高阶模式的面波,当出露地表的低速带宽度增加时,高阶模式面波能量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李锦 《工程地质学报》2015,23(3):448-453
基于断裂理论和波动理论对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对岩质边坡顺倾结构面的破坏建立了数学模型,在不考虑结构面填充物的影响下分析了结构面的长度、埋深及倾角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对边坡破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结构面埋深与长度h/L相差不大时,对于一定的水平地震加速度a,结构面埋深和长度越大,边坡在地震作用下越容易破坏;当结构面埋深和长度一定时,边坡破坏随着水平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强。另外,结构面的倾角在增大过程中,岩体所受的拉应力逐渐增大,剪应力则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当结构面的埋深与长度一定时,随着倾角的增大,地震作用下边坡是从剪切破坏逐渐向拉张破坏过渡。该模型对地震作用时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伟  王辉  姚琛  郝冬雪  史旦达 《岩土力学》2023,(6):1811-1825
水平矩形锚板竖向拉拔属于典型的三维问题,但极限状态下锚周土体滑动面形态受锚板长宽比、埋深比两个变量共同影响,表征难度大。结合ABAQUS软件三维数值模拟和二维滑动面分析结果,三维滑动面在其埋深范围内任一水平剖面上的几何形态可用4段分别与锚板长边、短边平行且相等的直线段以及4段1/4圆弧线组成的闭合图形描述;直线段与对应锚边的水平距离由长边中心竖向对称面内的滑动面决定,该二维滑动面形态仅取决于埋深比,可使用对数螺旋线形态函数进行表征。构建出了水平矩形锚板竖向拉拔承载三维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存在的4种工况。结合模型的分解与合并开展隔离体的力学极限平衡分析,推导建立了水平矩形锚板竖向拉拔承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在长宽比和埋深比全域范围内使用。通过与5个试验案例,3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法在各种密实状态砂土地基中均表现最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深部构造地球物理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郦逸根 《浙江地质》2001,17(1):34-44
本讨论了莫霍面、居里面与深部构造的关系。认为居里面与莫霍面在埋深、范围、走向、位置等方面所表现的整体变化特征大致相同。这种相似性,反映了二在成因上有一定的相关性。软流圈顶面展现出北(北)东走向拗、隆相间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大量的地下水埋深资料对沧州区域浅层地下水埋深特征值,即月、年平均埋深,月、年最大、最小埋深,分别进行了逐日观测与五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咸、淡水分区各项特征逐日与其五日观测资料的对比系统,从而为将五日资料换算为逐日资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气候条件和植被地形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对于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陆面水文模型VIC驱动统计模型RTFN开展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试验,探讨黄淮海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变化的敏感程度远大于温度变化,埋深较浅区比埋深较深区敏感.在温度变化2~5℃,降水变化±15%的情景下.黄淮海平原区平均地下水埋深变化范围大致为-81~96mm.由于地下水具有自记忆性,导致埋深对降水盈余响应滞后.该地区最大的埋深变化出现在8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中东部平原区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日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沧州市沧县为典型区,通过合理布设站网,达到了对逐月开采量及深层地下水埋深的监测。根据种植结构及水位埋深的不同进行了分区,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埋深与开采量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埋深的变化反映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为"三条红线"提供了方法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吕玺琳  周运才  李冯缔 《岩土力学》2016,37(11):3324-3328
通过开展离心模型试验,对干粉砂及饱和粉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的失稳破坏特性和极限支护压力进行了研究。通过远程控制开挖面土体位移,获得了支护压力与开挖面位移间的关系曲线及开挖面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的破坏模式。2组干砂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隧道埋深与隧道直径比从0.5增大到1时,开挖面破坏模式从整体坍塌破坏转变为烟囱状,但极限支护压力变化较小。饱和砂土中的试验表明,开挖面水平方向破坏范围相比在相同埋深干砂中的范围扩大,极限支护压力显著增加。对开挖面破坏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了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和破坏机制,所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土体强度参数、隧道埋深及渗流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流条件下开挖面破坏区域及极限支护压力均大于无渗流情况,极限支护压力随内摩擦角增大而减小,随隧道埋深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莫霍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最新1/50万区域重力资料,采用不同场的不同计算方法,发现陕西省莫霍面的埋深,自东向西由浅变深,南北向上为南北浅中部深。  相似文献   

15.
等值线图是研究地基土层发育分布规律的最主要方法,但是通过地质钻孔进行地基土空间插值的精度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全新统中组第Ⅰ海相层为例,对地基土层埋深及厚度进行了空间插值对比研究;采用验证法对普通克里格法、距离倒数权重法和薄板张力样条函数法的插值精度、插值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重点探讨了空间尺度变化、钻孔数量变化对插值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滨海新区地基土层空间插值的最佳钻孔间距、钻孔数量。在2000 m×2000 m及原始数据尺度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不同工程地质分区内的地基土层埋深及厚度各等级分布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地基土层埋深和厚度的空间插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地基土层埋深及厚度的空间插值总体以2000 m×2000 m空间尺度下的OK法插值效果最好,能准确地揭示出地基土层的空间发育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宋承新 《水文》1997,(2):26-29,60
在对大量水文气象资料统计计算和系列代表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出了山东省各暴雨分区不同历时的定点定面雨量关系,初步揭示了山东地区定点定面雨量关系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这不仅为资料短缺地区进行设计代水计算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山东地区提供了设计暴雨点面雨量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范庆来  邓建俊  周爱军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11,32(12):3577-3583
联合采用swipe加载模式、固定位移比与固定荷载比加载模式,对于裙板式浅基础在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的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承载性能进行比较系统的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主要探讨了裙板式基础埋深、地基土不排水强度的非均质性对于基础破坏包络面的影响,揭示了地基在水平和力矩荷载的不同组合条件下的失稳破坏机制。同时,对于两种swipe加载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土,当裙板式基础埋深与宽度之比大于0.3时,破坏包络面产生正方向倾斜;当埋深与宽度之比小于0.3时,基础的破坏包络面出现负方向倾斜。而在均质土中,基础的破坏包络面没有出现负方向倾斜。  相似文献   

18.
在对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地质概括地描述,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地面披度,切割深度,冲沟长度,卵砾石埋深,地下水埋深,平均剪切波速,负5m切面岩性和断层性质为评价因子,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场地稳定性进行分区和评价,并在权重的选取上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二维地电模型中,大地电磁测深倾子资料可以很好地反映地电构造的水平非均匀性,特别是在解释垂直或者倾斜板状体的空间分布情况时,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寻找断裂,判断其走向、倾向、埋深和规模。应用有限单元法分别对水平、垂直和倾斜的板状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该算法采用矩形网格内进一步三角形细化的方式剖分模型,通过三角形网格提高了对倾斜接触面的近似程度,同时增加计算量不明显,然后计算出倾子的实部、虚部和振幅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倾子响应对介质电性水平不均匀反映十分灵敏,特别是对横向低阻异常体,同时对异常体的位置和埋深也有清楚的显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平原区密集分布的农田供水井开采量评价方法——“面井法”,推导出了稳定流状态下,基坑出水量计算的一种新方法——“面井法”,并与“大井法”进行比较.“面井法”计算的基坑水位降深总大于“大井法”计算的基坑水位降深,而出水量则小于“大井法”计算的基坑出水量.“面井法”也定义了基坑等效半径,但形式唯一,简单易记.对于矩形(包括条形、方形)基坑,等效半径计算值总大于“大井法”计算值,而圆形基坑二者相等.由于“面井法”的推导是在整个基坑面积上积分的,其计算结果更能代表整个基坑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