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在北京举行1994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于1月11—14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副局长陈章立、何永年、葛治洲,学部委员丁国瑜,局机关及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地震局(地震办...  相似文献   

2.
1984年12月6日至13日,在昆明召开了1985年云南省地震趋势会商会。来自各地州县直接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同志以及省地震局各部门从事预报工作的同志90人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及四川省地震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省地震局副局长姜葵同志参加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综合预报研究室及科研处的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我省84年地震预报工作及所采取相应对策的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震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于1988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同时成立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地震科技情报学会。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共84人。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周锐同志出席了开幕式,高副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陈鑫连同志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宣布成立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秘书长王熹、副秘书长高庆生代表中国科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人民政府于1990年3月30日在沈阳召开了全省地震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辽宁省副省长林声和省防震抗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市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厅局的负责同志、各市地震办公室主任,以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共七十八人。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王国治应邀专程赴会指导,并讲了话。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石德荣主持。省地震局副局长卢造勋向大会传达了国家地震局1990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精神,以及国务委员宋健关于“提高地震工作水平,努力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讲话。省地震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经历了连续九年的地震平静期之后,从1985年开始,地震又重新活跃起来。特别是去年11月份,一月之中就在我国大陆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三次,6—6.9级地震四次(含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5—5.9级地震十四次(含澜沧、耿马地震强余震)。这是自1976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地震集中活动的异常现象。这进一步证实了1986年、1987年和1988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关于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的判断。刚刚结束的1989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又进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主任高文学带领专家组于1989年8月12日—17日在新疆西昆仑、乌恰地震活动区考察了1902年阿图什8(1/4)级地震和1985年乌恰7.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着重研究了活动逆断层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地震局于1991年11月5日至7日在沈阳召开了1992年度全省地震趋势会商会.各市地震办公室、地震台、地震大队、预报研究室、地震学研究室及局有关处室近60人参加了会议.省局岳明生局长、徐心同副局长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地震局于1986年11月4日至11月5日,在沈阳召开了“1987年度辽宁省地震趋势会商会”。分析预报研究室、辽宁省地震大队、各市台(办)和有关的处室30多人参加了会商。分析预报研究室副主任王藩树主持了这次会商会,辽宁省地震局副局长徐心同同志始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贯彻《科学期刊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科委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地震局于1992年5月26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了“首届全国地震科技期刊工作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专程到会讲了话,并做了题为“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预报”的学术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1月用29至12月1日在太原举行了山西省1985年震情趋势会商会,参加会议的有全省各专业台、测报站、地、市地震局的代表共40人.会上,孙国学同志做了《1984年山西震情监视工作简要总结》;综合预报室报告了“1984年地震活动概况”;代表们重点讨论了1984年的地震形势和1985年的地震活动趋势.会议期间还进行了专题学术交流.下图为会议剪影.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震工作会议于1981年2月27日至3月5日在太原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地市地震局、各专业台站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部分重点县和企业、地方办台站负责人.部分群测点和省局的同志,共90余人.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地震局长座谈会和1981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纪要;以调整的精神,总结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地震工作,安排1981年的工作计划.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回顾检查了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大家认为,在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1月1日至11月3日,在辽宁省地震局召开了1990年辽宁省地震趋势会商会。辽宁省地震局局长岳明生、副局长徐心同和机关党委书记黄克忠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全省13个地办,19个地震台,辽宁省地震大队、辽宁省地震局预报研究室及其有关处室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商。会商会首先由预报研究室主任全莹道同志作了《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成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26日在甘青交界的冷龙岭北坡发生了6.7级地震,据甘肃台网测定,截止1986年9月底共发生余震612次,其中.级以上3次,最大余震为5.7级.余震分布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地震发生在偏僻山区,震中烈度虽达8度,但无人畜伤亡,房屋破坏亦极轻微,社会反响不大.这次地震发生在全国6个重点监视区之一的民乐盆地东南边缘.该重点监视区是1984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并认为有发生6.5—7级地震的可能性,1985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地震局1990年计划会议于2月22日到24日在省局召开,局属各单位近五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得热烈、生活,总结这次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1.正视现实,正确对待“两个严峻”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树立全局观念,在正确认识当前严峻的地震形势的同时正确认识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局领导在会议安排上不忙于宣布经费安排情况,而是首先由局领导传达国务院委员宋健和国家地震局方樟顺局长在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上讲话,并由有关同志传达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纪要和国家地震局计划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讨论,使代表们对严峻的地震形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及两者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治理整顿,紧缩经费和监测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用模糊数学中模糊聚类法统计确定了天山南带1983年至1985年的地震趋势。预估的结果可以由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的发生作部份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传达、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地震工作会议及全国1991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国务院在关文件精神,总结地方地震工作的经验,研究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月21~23日在太原召开了山西省地震工作会议。省地震防灾协调组成员、各地市和有关县、企业、地震部门、地震台站的负责同志以及新闻单位的19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中共山西省委、顾委、人大和政府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为我省地震界首次。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达才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震情观念和防震减灾意识,切实加强综合防震减灾体系的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度新疆地震趋势会商会于1997年11月4~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疆各地、州、市地震局(办),地震台站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有关业务部门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朱令人局长、张云峰副局长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提交了50份有关1998年度新疆地震趋势的研究报告。在回顾1997年度新疆地震活动和短临预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地震局要求,对新疆末来1~3年(1998~2000年)的地震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真研究了各单位提交的震情研究报告,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论证;综…  相似文献   

18.
首届全国生物磁学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11月13日—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210名生物磁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论文150篇。本文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概况及其特色;概述了磁生物学的由来及其研究工作发展概况;并论述了磁生物学与生物和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1990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于11月28至30日在省地震局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85人,主要来自各市地震局(办),各地震台站。省地震局有关科技,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先后有10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会议共收到地震趋势分析报告17篇。与会代表根据全国及我省现有地震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讨论,提出了1990年广东省地震趋势会商意见。 会上,一些代表认为,从历史地震看,广东不是最多地震的省份,但随着全国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动期,我们一定要提高震情观念。广东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鉴于其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0.
1986年9月5日至10日,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主持的全国地震水化基本台网验收现场会议在天津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办)台管部门负责人、地震水化基本台网Ⅰ类台负责人和台网验收领导小组成员以及1986年接受验收的Ⅱ类台代表共70余人。国家地震局原副局长林庭煌、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马宗晋和天津地震局局长尹伯忠、副局长尹集刚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 为了贯彻国家地震局提出的在“七·五”期间要加强地震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首先应加强对地震水化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