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中国地名》2009,(2):38-39
2009年1月1日,“牛气冲天——陕西牛文化陶瓷博物馆藏品展”在西安博物院正式开展,不同时代、不同器型的、形态各异的陶牛、金牛、瓷牛一起来恭贺新年。该展览将于3月31日结束。此次展览是由西安市博物院于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其中大部分藏品来自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09,(2):36-37
奔牛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境内,全镇总面积56.67平方千米,人口575。勤劳、聪慧的奔牛人民,以淳朴的民风,开放的胸怀,敬业的精神,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创造了显赫的业绩,先后荣获“江苏省百强名镇、江苏省文明乡(镇)市十强乡(镇)”等称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2):20-21
古时候,牛是天神。牛魔王在天上因为与织女相爱,被举报给佛祖。这一年,地面上有妖魔作怪,粮食无收,河水泛滥成灾。玉皇大帝就贬牛下凡受罪,以惩罚牛所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9,(4):46-46
武广牛——武广牛又称中南大羚,分布在老挝、越南,1992年被发现。目前,全世界有记录的武广牛只有11头。武广牛的角十分特殊,长而直,全身棕色,脸颊和四肢具有明显的白斑。它们喜欢湿润的常绿林和浓密的森林,被人观察到时基本为独个行动。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农历的己丑年,俗称“牛年”。过去,一些报刊对牛年,尤其是与牛有关的民俗多有阐述。本刊意在借牛年来临之机,对这些民俗进行系统地归纳,以加深人们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2):13-13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语的两部曲。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自然坡地坡上、坡中和坡下三种不同部位上紫金牛生长土壤的微生物特性和养分特性。结果表明,紫金牛只生长在坡下,紫金牛生长的坡下土壤中细菌比例最高、真菌比例最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的坡中和坡上。  相似文献   

8.
韩滉 《中国地名》2009,(2):18-19
《五牛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为唐代韩混,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五牛图》为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这幅伍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张兴奇 《西部资源》2014,(1):208-209
阳东县矿床多与燕山运动,尤其是晚期岩浆频繁活动有关,形成了多种次生矿床,使其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牛屎坑铅锌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粤西坳陷带上,东坑断裂南段,温泉向斜以北,温泉断裂的北西,主要构造方向为近南北向、北东向及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次一级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容矿断裂。据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牛屎坑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矿床。文章通过探讨,剖析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旨在寻找隐伏矿体、扩大找矿远景,为矿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7,(2):48-48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公布的长达400页的《挂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报告说,全球牛排放的废气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元凶。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区牛叫河小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晗  吕斌 《地理研究》2012,31(6):1050-1056
太行山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是促进山区生态建设和保障山前平原城市密集带发展的重大课题。科学划分小流域土地利用功能区,进而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推进太行山区小流域开发治理的关键举措。本文以位于太行山东坡的牛叫河小流域为例,界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程序,建立了包括恒定和波动两类指标的区划指标体系,提出了以模糊聚类为主体的区划方法。将牛叫河小流域划分为分水岭区、沟坡区和沟道区三种土地利用功能类型,相应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分水岭区地形平缓,通过改良土壤,可开展农作物种植,统筹安排农林牧业生产;沟坡区地形坡度较大、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宜以林为主,并需采取综合保持性措施;沟道区土地平坦,应突破单纯的种植业模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牛背梁作为秦岭东部主脊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亚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现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依照树木年代学原理,进行响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牛背梁林线关键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的海拔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逐渐上升,但轮宽年表的同步性和信号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不同海拔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结果基本一致,对气温的敏感性均较降水强,敏感时段为当年2~8月,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海拔树木受生长季末期8月气温的影响较重,中海拔树木受生长季前期3~4月降水和上年冬季10~11月气温的促进,而低海拔树木受初春1~2月降水的限制作用明显。(3)对比分析低、中、高海拔3个回归模型中显著因子的变化趋势,发现气候变化可以促进巴山冷杉生长季的提前,但不同海拔树木的生长动态各异,说明研究区林线不同海拔巴山冷杉生长对全球变化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许武 《中国地名》2009,(2):44-46
牛作为三牲数一,六畜为二,经漫漫长途,同我们一起走来。牛背负着艰辛、沉重、曙光、希望,不失为我们的朋友、助手、脊梁、依托。俯视神州九野,牛地名浩如烟海,牛文化源远流长。其亲切温馨盎然成趣,流连玩味之中会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名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以“宇宙来客”——陨石命名的地名,如银牛沟、铁牛村、灵石县、落星湾、星星峡、星子县等。 银牛沟。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沟。一百多年前,人们在这里发现一个银光  相似文献   

15.
牛话牛说     
《中国地名》2009,(2):22-22
在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些牛的精神,否则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盐池沙地典型植物群落牛枝子群落、牛枝子-黑沙蒿群落、黑沙蒿群落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牛枝子群落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至黑沙蒿群落,物种组成变化较大,优势种的相对重要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植物种从占优势地位的草原种,逐步让位于耐旱、抗风蚀的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并最终被沙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半灌木取代;土壤沙化程度逐渐加重。从生活型组成看,从牛枝子群落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至黑沙蒿群落,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数和重要值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一年生植物种类数和重要值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的物种α多样性指数最高,黑沙蒿群落最低。β多样性指数变化反映出植物群落组成已发生分化,物种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宁夏盐池沙地3种植物群落土壤表层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通过半变异函数及其模型、克里格局部插值估计、空间分布图及分形维数等对宁夏盐池沙地3种植物群落(牛枝子、牛枝子-黑沙蒿、黑沙蒿)土壤表层养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尺度分别是67 m、519 m、143 m;结构方差比分别为0.558、0.882、0.514,说明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在0~5 cm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分布中共同发挥作用。全氮表现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结构特征,表明结构性因素在其空间总变异中发挥主导作用。空间格局图反映出0~5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表现为牛枝子群落较高,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含量逐渐减少,至黑沙蒿群落含量又有所增加;0~5 cm土壤速效磷含量表现为牛枝子群落和黑沙蒿群落含量较高而牛枝子-黑沙蒿群落含量较低的趋势。反映出研究区从牛枝子群落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至黑沙蒿群落,植被从以草原种为主的群落,逐渐灌木化,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深刻影响了土壤养分的分布格局,导致了土壤“肥力岛”的形成和发展,又反作用引起研究区植物群落的进一步灌丛化,并逐步向沙漠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09,(2):60-61
牛、马、猪、羊、鸡、狗是最早被人类驯服、饲养成为人类服务的6种动物。人类应当感谢它们。若论其各自功劳,牛排在首位是当之无愧的。牛以其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憨厚朴实、默默无闻、全身奉献的本性与特点,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如此,我们用。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这句话赞扬那些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人。也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的邮票里也少不了牛的形象。适逢又一个牛年到来,笔者愿将自己收藏的中、外牛图案邮票拿出来,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19.
基于Reef Check调查的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ef Check(珊瑚礁健康调查法)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Reef Check调查从2001―2012年共进行了11 a,调查区为涠洲岛的竹蔗簝、公山、牛背坑3个地点,调查项目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珊瑚礁底质。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周边不同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状况有较大差异,在竹蔗簝和牛背坑调查区的珊瑚礁覆盖率较为稳定;而在公山调查区,则发现珊瑚在2002年间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至今尚未恢复。利用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竹蔗簝和牛背坑的珊瑚礁健康状态相似,都属于一般,其中牛背坑略好,而公山的珊瑚礁健康状态较差。  相似文献   

20.
段会升  宋清川  胡世利 《西部资源》2013,(1):123-124,127
利用磁法综合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推断出测区深部成矿的可能性,用向上延拓、差值切割法、匹配波法、3D欧拉反褶积计算等方法对傲牛铁矿磁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各种方法处理结果基本一致地反映了深部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