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12):68-69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硬称营口为牛庄,致使营口,乃至营口港这个地名步入了世界历史的行列。1861年5月23日,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泰勒·密迪勒来到牛庄,勘察后发现,牛庄并不像地图上标注的紧靠海岸,大失所望,不愿在此设立领事官署。  相似文献   

2.
陈述彭  章申  唐以剑 《地理研究》1992,11(3):111-112,83,91
长期以来,地理学便把环境变化及其保护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这一任务提到了全世界人民面前,我们地学工作者更有责任投身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去,这也是对地学工作者的挑战。最近我国制定的攀登计划中也提到了有关环境变迁与预测的基础性研究。这里我们请陈述彭、章申和唐以剑先生谈了这方面的问题,以后我们还希望能有更多有关方面的论著能刊登出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2):23-23
营口海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设置的海关之一。继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之后,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等九埠为通商口岸。于是营口成为列强掠夺东北财富的口岸。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点毋庸置疑。它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告别填鸭式教学,必须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平时我们总提到活动,单看这两个字我们就明白,要“活”,就离不开“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游戏辅助小学英语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因而课堂“活”得很,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效率都变高了。将游戏作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笔者主要着眼于“三动”——动脑、动手、动口。一、动脑——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19世纪中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之历史时期里,曾长期濒临日本海;并自公元7世纪初唐代以来就对之冠有专名,见于史籍文献历时最长者即为“东海”。到19世纪80年代中,虽在中国之载籍中开始出现“日本海”一名,但还只是部分学者或官员在他们的个人著述中采用;而在官方文件中,却发现是在日俄战争后签订的《日俄朴司茂斯和约》(即日俄(朴茨茅斯条约》)中首先使用该名,之后才渐次为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政府所采用。正是由于这一历史原因,日本海一名迄今尚未普遍获得其周围国家之认可。为使这一海域名称符合地名规范化的要求,建议参考“兼顾四邻利益”、“尊重历史传承、“突出海域特色”等意见开展研讨,以使这一问题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郭能读 《地理教学》2007,(9):26-28,25
一、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概念 “中国的农业”在人教版课本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湘教版课本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人教版课本(2001年第1版)98页提到“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这样的农业生产部门,叫做种植业。”这是狭义的种植业。广义的种植业还包括对蔬菜、牧草、瓜果、花卉、药材等的种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各地“老字号”纷纷崛起,并形成区域化、规范化、个性化。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经济价值,并对旅游业、文化业等产生影响。今年是逢辽宁省本溪市建市60周年,而本地区的“老字号”清末就已初具规模,并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日伪时期、新中国建立等各不同历史时期。今天重树本溪市的“老字号”将为旅游业、文化业和活跃地区经济划出一道亮丽风景线。一、“老字号”钩沉大凡本溪老辈人还都能记得半个世纪前本溪地区流传的民谣“说本溪”其中就提到“公悦成”“大有恒”等“老字号”。清末,…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些问题,供备课参考。 一、珠三角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 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版)83页提到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92页提到“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2%”。课本(2002年版)56页提到“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0,(1):73-73
虎庄镇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西北部,历史上称为虎庄屯,是辽南四大屯之一,素有北牛庄南虎庄之说。虎庄原名谷张屯,清顺治年间,最早从山东移民到这里落户的是谷、张两家,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虎獐屯,据说原先这里有老虎等野兽出没;虎庄还被称为虎撞坟,传说有一只老虎受了重伤,被这里的一个老人救活了,后来老虎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5,(12):42
在川藏“茶马古道”第一站——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采访时,听说蒙顶山上有一口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神秘古井,只要一揭开盖子,就会招来大雨,成为千古奇观。  相似文献   

11.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将海城辖境牛庄(后移营口)开埠,英国人诡称营口为牛庄,由英国开为商埠,从此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在营口设领事、开办海关、洋行。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辽宁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2.
牛庄的由来     
《中国地名》2009,(2):41-41
牛庄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境内。提起它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8,(7):45-46
提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沙漠。不过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海洋中同样存在一些地方,在那里,动植物都不见踪影,可谓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  相似文献   

14.
课文提到:“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这容易引起“以偏概全”的误解,建议在教学中将其改为“由于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的不均匀,造成地区间的热量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匀造成热量差异,并不仅仅表现在高低纬度间,也表现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间,如海洋与大陆之间、山地与平原之间、有林地与无林地之间等。  相似文献   

15.
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的2200 年前的乘法口诀表等2万枚秦简,以文 字的形式将秦王朝的历史生动地“复 活”了!刚从考古现场匆匆赶回的湖南 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向记者披露 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是一座价值不可估量的文化宝库。这些秦简记载的丰富历史内容是继 兵马俑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 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可能改写战国 历史,也给自称为‘本地人’的中国土家 族起源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袁所长在众多的简牍中带回4片 木简,木简上刻有清晰可辨的黑色字 体。一片为反映当地民族关系的内容, 上面可辨出“越人城邑反蛮”宇样,这对 考证秦汉时期的湘西地区有哪些民族 居住有重要史料价值。一片上书“迁陵 已邮行洞庭”字样。袁家荣解释说,这是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滑铁卢”这个名字,人们立刻会想到拿破仑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惨遭失败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虽已过去180多年,可英国伦敦“滑铁卢”车站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却在英法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最近法国议员龙格培致函英国首相布莱尔,要求将伦敦市区的滑铁卢国际火车站改名。他说,不然,将不惜运用他的影响促使巴黎铁路北站也取一个纪念法国军队打败英军的战役名称,一报还一报。自1995年英法海峡隧道通车以来,每天总有数千名游客往来伦敦“滑铁卢”车站与巴黎北站之间。龙格培指出,当成千的法国游客每天从巴黎搭乘“欧洲之…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太平洋: 21世纪的地理--政治枢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初,英国著名地理学家麦金德在其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通过对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尤其是欧洲政治地图变化的分析,提出了“大陆腹地”的概念,并把中、东欧地区称为国际政治的“枢纽”地区。二战以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正是基于麦金德的这一思路,把围堵“枢纽”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拉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帷幕。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北太平洋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蓬勃发展的经济和急剧增长的军备,成为国际地缘政治中新的“枢纽”地区。本文从政治军事地理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供关心西北太平洋地区局势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港口的产生、发展或持续,除有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条件外,还有地理位置、航道深浅、自然淤积等因素。由于淤积因素的存在,下游比上游条件优越者,就必然代替上游的港口。这是毫无疑义的。就辽河流域而言,自秦汉以来,在浑河沿岸形成的沈州(今沈阳)、太子河畔的襄平(今辽阳),大辽河下游的牛庄、田庄  相似文献   

19.
四川自古文风鼎盛。汉唐、五代、宋明清历代均出现过名震全国的大文学家,如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杨慎等。这些作家纷纷出蜀访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追溯巴蜀文学的历史,必须提到它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所谓“小说之最古者尔”的《山海经》是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神话集。近人蒙文通考证,书中四篇《海内经》和五篇《大荒经》及附在后面的《海内经》可能是巴蜀的作品,时代在西周,大概算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小说”了。近人袁珂在《中国神话资料萃编》中,单列《古蜀篇》,收集了多种古籍中有关巴蜀的神话和传说。除…  相似文献   

20.
李红 《中国地名》2011,(4):46-49
一提到俄罗斯,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广袤无垠的泰加林,洋葱头似的五彩教堂顶,联想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耳熟能详的地名。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