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将于2019年5月22日至25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欢迎各界人士参加此次会议。现将有关参会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和地点时间:2019年5月22日-25日会议地点: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展览地点: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二、会议注册本次年会采取网上注册缴费和现场注册缴费两种方式:1.网上注册缴费:PC端:网上注册缴费开通时间为2019年1月20日,截止时间为2019 年4月20日(含当天,4月21日起注册视同为现场注册).  相似文献   

2.
以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防沙治沙区域及其周边乡镇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利用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提取了1991-2019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并对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总体趋势、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 表明:①1991-2019年区域内植被覆盖度明显向好发展,极低植被覆盖度区域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GF-1、ZY102C国产高分数据以及Sentinel-1雷达数据,开展可可西里盐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2015-2020年期间,可可西里盐湖水体面积持续增长,其中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湖水面积增长最快,之后盐湖面积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自2019-08-30引流疏导应急工程引水以来,盐湖面积变化速率呈近直线型下降.2020-05-01盐湖水体面积稳定在211.77 km2,湖水漫溢现象已经得到遏制.结合动态监测结果分析,盐湖水体面积急剧增加是由于卓乃湖溃决,致使湖水外泄注入盐湖以及地表径流水流量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4.
房世波  韩威  裴志方 《遥感学报》2020,24(3):326-332
2020年初非洲东北和印巴边境沙漠蝗群席卷多个国家,大面积农田及自然植被被啃食,是什么气候条件促成了此次沙漠蝗灾?距离中国最近的印巴边境蝗群成为研究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蝗灾对当地植被的影响如何?其发展趋势如何?从气候学上分析,蝗灾历史上是否曾经或者未来是否向印度东边迁飞而进入中国呢?本研究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气候观测数据,对沙漠蝗群可能扩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沙漠蝗群的啃食,2020年1月和2月,在蝗群分布区大面积植被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较常年大幅度下降,2月(2月3日数据)的啃食面积较1月明显扩大;(2)发生在2018年5月和10月两次印度洋飓风和2019年12月强热带风暴等几个罕见气旋给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带来的强降水,是本次非洲-西亚蝗灾的形成重要原因;(3)从影响沙漠蝗群起飞的气温和沙漠蝗虫适合的降水条件来看,历史上或未来沙漠蝗群迁徙到印度东边的机会很少,进入中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9年1月13日至2019年6月6日期间获取的13景Sentinel-1SAR数据(VV极化),采用短基线集技术(SBAS)获取抚顺市矿区的地表形变信息.结果表明,抚顺市的矿区地面沉降较为严重,最大累计沉降量为138.929 mm,在老虎台煤矿和泰和煤矿.确定了抚顺市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内形变速率,最大形变速率为-199.961 mm/a,选择典型的4个位置绘制多时相形变速率变化图,采用常规四等水准控制点验证解算精度,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适用于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潍北平原地区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该文通过长序列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了该地区地面沉降现状,为该地区地面沉降的预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利用SBAS-InSAR技术对潍北平原地区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的Sentinel-1A数据进行了处理.基于水准测量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获取了该区域的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对沉降典型特征点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7-2019年间最大沉降速率超过50(mm·a-1)的区域主要包括寿光市羊口镇、营里镇、侯镇,寒亭区大家洼镇、央子镇以及昌邑市龙池镇;地面沉降受地下水超采的影响较为显著,地面沉降漏斗与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正>由北京测绘学会主办,《北京测绘》编辑部承办的"天弘基业-大疆杯"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优秀测绘论文评选日前揭晓。在2019年11月3日北京测绘学会举办的2019年学术年会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学会副理事长张飞舟教授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者颁奖。本次获奖的10篇论文已全部在本年度第10期《北京测绘》"庆祝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基于NPP-VIIRS夜光数据,以灯光总量、平均灯光指数和灯光增长率为统计指标,采用标准差椭圆、城市位序—规模法、Getis-Ord Gi*分析以及空间引力模型等方法计算分析了2012-2019年云南省城市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 表明:①2012-2019年云南省夜光数据总量逐年增长,昆明市增量最多,平均灯光指数...  相似文献   

9.
王新建  刘杨  宋丽洁 《北京测绘》2021,35(6):712-716
利用1990—2019年山东省14个气象观测站的气候数据和Nino3.4区海表温度数据,通过线性相关性分析、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M-K)、反距离权重插值、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气候的年际变化以及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0—2019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年...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市城乡结合区为研究对象,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总量表征区域综合质量,通过修正引力模型测算2017-2019年城乡结合区内在关联度,分析空间联系综合强度和社会经济区位度时空演变趋势.实验结果表明:1)2017-2019年青岛市城乡结合区面积增长25.56%,土地集聚效率提高,协同发展程度增强,总体上西部地区扩张规模最大;2)青岛市城乡结合区空间联系强度逐年提升,但各区域发展仍不均衡,空间联系发展模式由城阳区-即墨区"双核式"演变为城阳区-即墨区-李崂区-黄岛区-胶州市"多核式";3)青岛市城乡结合区联动发展性有待提高,社会经济区位度变化表明,西部和北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仅能获取有限数量离散监测点的几何变形,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桥梁变形体上的点云数据,经过精确配准,获取可靠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法得到桥梁线形,并通过两期线形叠差分析得到桥梁挠度变化。最后以跨度40 m+65 m+40 m的连续钢构桥实体工程为试验对象,利用本文方法发现该桥梁存在最小值为8 mm、跨中最大值为17.5 mm、平均值为14.9 mm的挠度变形。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密、计算效率高、简单实用。研究结果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桥梁变形监测是进行桥梁健康评估和后期修缮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对实时采集的高频率BDS/GPS数据进行精密单点定位(PPP)静态和动态处理,并以相对静态定位结果作为参考,分析在桥梁复杂环境下BDS的PPP的精度,并把北斗动态PPP结果与GPS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1 h连续变形监测时间左右,北斗静态PPP精度和BDS动态PPP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可以监测出大型车辆经过桥梁时的变形情况,并与GPS监测变形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王海  岳东杰 《测绘工程》2015,(11):68-72
采用GPS监测运营期大跨度桥梁时,受到交通载荷和观测噪声的影响,GPS监测序列中的振动信号(mm级)完全被湮没,如何从监测序列中提取桥梁变形信息及其振动特性是桥梁健康检测的重要内容。文中利用EMD方法对GPS监测序列进行处理,得到一定数量的本征模态函数(IMF),选取特定的IMF做信号重构和功率谱分析,得到桥梁变形信息和振动特性,相较于传统FFT方法,能准确识别结构振动频率,同时提取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桥梁变形监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短期建筑物变形预报具有较高的模型拟合及预报精度.本文从时间序列预测算法原理出发,阐述了使用此方法对所获得的桥梁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模型建立及预报的过程,并利用MATLAB实现了编程代码.通过对某桥梁变形监测预报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实用性较强,可以及早为桥梁变形做出预警,以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地铁建设会引发城市地表形变灾害,而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难以实现城市地铁工程区域的精细测量。本文利用TerraSAR-X高分辨率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方法对徐州地铁1号线东部工程场地进行了形变监测,获取了该区域2016年6月15日-2016年9月11日期间的形变时序图。通过与人工角反射器布设点的水准测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利用两种时序InSAR测量方法得到的地表形变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非常一致,形变误差均在1 mm以内;而SBAS-InSAR探测地表形变的敏感性低于PS-InSAR。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SAR影像监测城市地铁形变具有亚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和米级的定位能力,同时证明了时序InSAR分析技术在城市地铁工程形变监测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梁动态监测一直是工程变形监测方向的研究重点。文中简单介绍了TRACK模块,进一步阐述了TRACK数据处理的原理,以某桥梁实验数据,利用GAMIT/GLOBK1061中的双差动态定位TRACK模块对桥梁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历元数据的后处理,分别得到了桥梁车辆高峰时段和夜间时段的桥梁振动的时间序列,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桥梁振动的时间序列进行降噪处理,对比分析了车辆对桥梁健康状况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TRACK对桥梁状况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臂箱梁平面变形监测的必要性及其方法,精度分析和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同类桥梁型施工中的变形监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邓琳  刘国祥  张瑞  王晓文  于冰  唐嘉  张亨 《测绘学报》2016,45(2):213-223
卫星时序差分雷达干涉已在区域地表形变监测中展现出极好的应用潜力,但因受卫星寿命及重访周期等因素的限制,单一卫星平台很难为长时间跨度(如5~10年)的时序形变计算与分析提供数据源。为扩展区域地表形变监测的时间跨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型约束的短基线集(MC-SBAS)时序干涉方法,即使用非线性形变模型约束SBAS分析与处理,达到不同卫星平台数据融合和形变监测效率提高的目的。研究选取美国南加州地区为试验区域,使用2002—2005年获取的10幅ERS SAR影像和2004—2008年获取的20幅EnviSat ASAR影像,基于MC-SBAS提取该区域时序形变信息,时间跨度扩展为6.5年;以6个GPS站时序观测数据为参考,对MC-SBAS结果和常规SBAS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表明,MC-SBAS、SBAS与GPS形变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8.7和11.7mm,MC-SBAS形变序列的连续性得到有效改善,而且形变监测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多源数据下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动态分析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变形规律,本文以淮南矿区新庄孜矿新淮工厂为例,综合运用D-InSAR遥感解译反演与地表移动变形监测两种方法分析其残余变形规律,并以遥感解译数据与实测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GM(1,1)模型进行地表残余变形规律的动态预测。D-InSAR存档数据反演结果显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地表最大下沉量为100 mm,最大下沉速率为2.5 mm/d;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地表最大下沉量为55 mm,最大下沉速率为0.45 mm/d;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地表监测点下沉速度小于1.67 mm/d,地表处于残余衰退阶段;同时模型相关系数R2>0.95,预测结果和曲线拟合精度可靠。研究成果可为煤矿老采空区上方建筑地基残余变形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sake of timely appraising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the bridge, measur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A GPS dynamic monitoring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uhan Baishazhou Bridge, which is one of the longest span cable-stayed bridges having been built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mental implementing schem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span of cable-stayed bridge are availably obtained by use of the spectral analytic approach. The measuring results are very identical to the theoretical designed values.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with GPS receiver of the high sampling rate and suitabl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can be determined with high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