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12年底中国2424个A级景区(点)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最近邻指数、样方分析、基尼系数和热点聚类等),对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了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借助耗费分配方法划分了4A级及以上景点的服务范围。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呈现聚集分布的特点,人文类景点的聚集度高于自然类景点;4A级及以上景点的聚集度低于4A级以下景点;4A级及以上人文类景点的聚集度高于4A级以下人文类景点。A级旅游景点在中国八大地理分区中的分布也呈现集中分布状态,空间分布的均匀度较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的影响,4A级及以上景点的服务范围表现为西部>东部,北方>南方的特征。景点的一级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德庆-阿拉善左旗一线的东侧;二级热点区由11个区域组成;三级热点区则主要由京津-中原-长三角组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潘竟虎  从忆波 《地理科学》2012,(11):1321-1327
基于GIS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1 063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自然景点。全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60.5 min,63.29%的景点可达性在120 min以内;所有4A级及以上景点的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显著,且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均呈强集聚格局,3种类型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青海旅游景点(区)的时间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析了青海省A级以上景点(区)的时间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青海省旅游景点(区)等级表现出"少-多-少"交错排列的的格局,并在数量上以4A和3A级景区最占优势;旅游景点(区)整体分布合理;青海省旅游景点(区)时间可达性呈现出以河湟谷地和青海湖区域为中心逐渐向周边衰减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空间差异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影响青海省旅游景点(区)的可达性的因素主要有旅游景点的分布、路网结构、自然环境、景点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POI大数据的京津冀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京津冀地区的高德地图POI旅游景点数据,利用Geoda和ArcGIS软件对其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解析,并依次对照自然(地形、水文)、基础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社会发展(GDP、人口)3类6种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旅游景点空间聚集特征突出,以“京津”为聚集中心的空间分异明显,景点总体密度呈“多中心,层级发展”分布。(2)自然属性类的旅游景点对地形、水文的依附性较强。其中3级分类中的宗教文化景点、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与水文的依托关系最为紧密。(3)基础设施方面,现代人文吸引物类旅游景点与交通关系最为密切;旅游景点供给与城乡基础设施供给不完全匹配,尤其是在县级城市及乡镇聚居点,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强于旅游景点供给能力。(4)旅游景点分布和地区经济优势产业有关,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区旅游景点相对稀少,未来其旅游发展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客流量—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特征与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反映城市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特征及两者耦合关系,结合杭州市38个3A级以上景点(区)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ArcGIS生成Voronoi多边形构造旅游景点的地理空间边界,测算各景点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密度,利用局部多项式空间插值方法,生成客流量、网络关注度密度空间分布图,并采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分析两者空间对应变动关系。研究表明: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数据空间化是实现空间表达及分析两者关系的重要手段。杭州旅游客流量、网络关注度分别形成"双峰"、"多中心"的空间格局。除千岛湖风景区和浙西大峡谷两个景点外,杭州3A级以上景点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揭示了多个景点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密度具有明显呼应的关系,同时也表明了旅游需求的变化及景区的区位交通条件是影响两者耦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差异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变差系数、均衡度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A级旅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景点数量在各个地市分布差异较大,景点数量最多的是苏州、南京和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景点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A级景区在各个市的分布相对均衡,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变差系数最大,市际差异显著;经济均衡比系数相对较小,面积均衡比相对较高,说明旅游景点的分布和经济存在较大的关联,面积影响相对较小。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类景点布局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曹开军  王秘秘 《地理科学》2022,42(8):1446-1454
以2014年、2017年、2020年对应的140、560、1216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美丽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探究美丽乡村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异。研究表明:① 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增强,主要集聚区呈现“带状-网状-面状”分布的演变趋势,热点区由沿海地带向内扩散。② 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各影响因素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度呈显著差异,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5A级景区、人口密度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大。③ 主要影响因素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存在空间差异,且局部不平衡性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分析单元具有呈块状与带状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区划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景点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区划,实质是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以中国A级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可达性为依据,探讨基于可达性格局的旅游区划问题和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所有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服务区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服务区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点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全国分为9个一级旅游区、22个二级旅游区和177个三级旅游区,形成了中国旅游区划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渔业地理集聚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尼系数、重心模型、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探究了1988-2013年中国渔业地理集聚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渔业一直存在显著的地理集聚现象和空间自相关特征,渔业地理重心的变化范围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线的皖、赣、鄂三省以及苏、皖两省的淮河以北和江淮之间;2)渔业空间关联格局中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在26年间数量减少近半,冷点区和次冷点区数量增多,但未发生变化的类型区居于主体,发生变化的类型区基本表现为梯次逐级减弱的演变特征,各类型区初始呈现出的集中连片分布态势和梯度推移性变化规律渐趋不明显;3)渔业具有正的省际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产业外部性、人力资本、消费需求、城镇化率、技术水平、产业外向度、政府干预度都会影响中国渔业地理集聚,而交通条件的影响作用尚未凸显。  相似文献   

10.
付逸飞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5):1005-1014
采用核密度估计和Aoristic analysis等方法分析了2015年A市CP区入户盗窃警情的时空分布热点,并通过热点矩阵分类进一步对热点内的犯罪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内在犯罪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P区共有3个犯罪热点区域和2个集中时段;3个热点区域分别为时间集中-空间聚集型、时间集中-空间分散型、时间集中-空间热点型;同时,影响入户盗窃犯罪的机理在于犯罪主体关联要素、犯罪客体关联要素、犯罪环境关联要素在时空上的密切耦合,共同影响入户盗窃犯罪活动的形成;提示在预防及控制犯罪“热点”中,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旅游地空间数据为基础,运用平均最邻近、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贵州1990—2018年4个时间截面旅游地空间格局,分析该时期旅游重心演化进程,探讨旅游地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要素间关系并开展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 4个时期旅游地均为凝聚状态分布,总体呈现点、团向面状、带状聚集转变;② 全省旅游收入演化比客流量演化更为敏感和剧烈,二者均以经向变幅为主导,且呈现西部比重大于东部的态势;③ 旅游地在海拔高程垂向上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碳酸盐岩类区旅游地资源多为自然类景点、碎屑岩类区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类景点的聚集分布,断层线5 km缓冲区范围内分布90%左右的旅游地、其空间展布总体与断层线走向吻合,三叠、寒武及二叠地层是旅游地的主要分布区,旅游地沿省道特征分布明显;④ 全省旅游地分布主要受旅游地到河流沟谷距离、县级行政中心距离、高速公路直线距离、陆上交通路网密度、高速公路路网密度、断层线距离、河流沟谷密度等7项因子驱动;而距河流沟谷、距县级行政中心、距高速公路直线距离以及交通路网密度水平等因子的组合效应集中控制了当前贵州旅游地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2018年A级景点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景点时空分布集中性、移动性、可达性三方面对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变化进行探究,并以“点—轴”理论为基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甘肃省A级景点空间结构类型为聚集-随机型,景点分布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酒—嘉、兰州、天水等地,在旅游板块上呈现出“点强、面弱”的特点。(2)景点可达性时间成本变化明显,1 h等时圈增率为134%,2 h等时圈增率为41%,交通情况改善明显,路网“线分散”的特点趋于弱化。(3)以“点—轴”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提出三大旅游板块各自的增长级和发展轴线,以期推进甘肃省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海市2004—2021年的12 520宗土地出让样本,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土地出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上海市土地出让总体呈现中心城区聚集程度高、外围地区聚集程度低的特征;土地出让地块沿主要交通干线呈轴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2)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地价呈一定的圈层结构,多中心特征明显,而工业地价尚未形成多中心结构;地价由高值中心向外围地区呈现圈层式递减,且在递减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凸起、跳跃,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3)土地利用强度呈现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且利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4)不同用地类型的冷热点区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住宅用地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地区,逐渐向郊区拓展;商业用地核心热点和次核心热点地区集中分布在大型商圈分布地带;工业用地热点区域向工业园区聚集。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专业村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论文基于2015—2020年全国淘宝村空间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求电子商务专业村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 淘宝村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与中国基本地理格局高度吻合,时空演化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逐渐扩散特征;② 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集聚强度逐年增强,高强度集聚范围逐年扩大,华北平原传统农区出现高强度淘宝村集聚区;③ 淘宝村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分异特征,空间聚类区分布相对稳定,高—高(HH)集聚区集中分布在苏南、浙江、福建的泉州、莆田和潮汕揭城市群;④ 各影响因素对淘宝村空间格局演化具有不同的解释强度,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是高作用影响因子,政府行为影响力稳步上升,社会经济影响呈“U”型变化态势,三级影响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人口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村发展、深化专业村发展理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明显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河源市,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 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明显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河源市,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时空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蒋天颖  伍婵提  陈改改 《地理科学》2017,37(11):1720-1727
基于浙江省2005~2015年A级物流企业时空数据,运用ArcGIS10.0和CrimeStats 3.3软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了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空间格局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在时间序列上分为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各等级企业发展不平衡;从空间上来看,A级物流企业呈现明显的东北部密集、西南部稀疏的分布趋势,最近邻指数表明全省A级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集聚强度依次为:总体>3A>4A>2A>5A>1A;多尺度研究表明不同等级的物流企业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格局以集聚分布形态为主,随机分布为辅,集聚程度趋势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热点探测分析表明A级物流企业区位导向为长三角南翼经济发达区、沿海港口城市、内陆交通枢纽三大地带。  相似文献   

18.
中华老字号企业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不均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等经济地理分析模型,借助ArcGIS软件,对中华老字号的空间分布密度、区域分异特征、均衡态势、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中华老字号的行业类型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揭示了其空异间分异格局与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华老字号的空间分异呈现2个高密度区、1个次级高密度区和多个高集聚区,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老字号企业主要集中在近现代以来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华北、东部沿海地区,多以沿海开放口岸、省会城市、主干路网为核心,呈寄生状集聚。② 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空间上并非随机性分布,而是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老字号企业在全国的分布呈现“集聚化,纺锤状”的分异格局,极化现象较为突出。③ 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冷、热点区由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北依次呈现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的梯度分异格局。④ 酒类、医药类、餐饮服务类老字号企业分布呈现“地区集聚化,行业集群化”格局,其他类型老字号企业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则呈现“地域均衡化,行业多元化”特征。⑤ 中华老字号的空间分异格局、类型结构特征是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地域传统与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与消费市场、文化旅游与消费需求等生产与消费多元因素共同作用及影响的结果。基于此,从中华老字号空间管理、统筹发展、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传承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路网结构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以南京市区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运用旅游景点可达性方法来定量地研究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开发基于最短时间路径选择算法的旅游景点可达性计算与分析信息系统,基于南京市区的公路路网结构,对南京市区旅游景点可达性做了实证研究,生成了景点可达性的分值扩散图、时间等值线图、旅游景点服务范围图和以乡镇为基本计算单元的景点可达性图.通过对生成图表的分析,笔者发现:南京市区旅游景点整体可达性较好,80.59%的区域景点可达性在40min之内,但其内部差异也比较明显,中心主城区景点可达性较好,外围地区特别是边界地区景点可达性较差,最差地区为103min39s,通过对乡镇为基本计算单元的整体景点可达性的等级分析,发现南京市区景点可达性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南京市区分为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区域,根据三个地区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景点可达性优化目标,并给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保护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可以有效识别景观资源聚集的热点区域,为我国国家公园选址提供参考依据。借助ArcGIS和CrimeStat等空间分析工具,结合福建省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对省内现有11类119处国家级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国家级保护地对各类一级和二级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空间实现了全覆盖;保护地在各自然地理区划以及行政区划间的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凝聚型分布;集中在热量条件适中、相对湿度较高、水资源丰富及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等景观类型多样的区域;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与保护地空间分布没有直接联系。根据区域内保护地的聚集情况,进行国家公园试点热点探测,筛选出8个具有代表性及现实推广意义的热点单元,为国家公园试点的空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