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泽头镇是山东省文登市的对虾养殖大镇,近几年,他们先后推广了大棚暂养、两茬虾养殖等先进技术。为进一步解决虾病的困扰,他们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在全镇划出800亩虾池做为“实验田”,通过“长池改方池、大池改小池、浅池改深池”的虾池改造,大大促进了池内水体的循  相似文献   

2.
虾贝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养虾池中,采取合理的方法、科学的手段,将某些经济贝类与对虾同养一池,在对虾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同时获取一定数量的贝类产量。此种综合性开发利用虾池的养殖形式,我们称之“虾贝混养”。这是进一步挖掘虾池生产潜力、合理利用虾池资源、提高养虾生产效益的  相似文献   

3.
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虾池水体中溶氧量的变化与对虾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所以,目前国内外对于池水中溶氧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十分重视。本文是根据养虾实践和我们开展的“虾藻混养”、“增氧船”两项试验总结的资料,仅就虾池水体溶解氧的来源、周日变化情况与对虾生长的关系,以及虾池缺氧的预防措施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2年5~7月对杭州湾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农发养殖实验场的4口大小不同、放苗量不同、产量不一的淡化对虾养殖虾池水体中的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养殖过程中,4口虾池的叶绿素a含量均较高,各虾池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变化幅度不一,所测数值中有68%超过富营养化阈值,因而该水体在养殖期间已呈富营养化状态,但此间没有发生赤潮。(2)4口虾池水体中的脱镁叶绿素与叶绿素a含量比值的变化有所不同,1、4号虾池在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呈下降趋势,表明1、4号虾池水质相对正常、稳定;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该比值急剧上升,表明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水质曾发生剧烈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养殖对虾的减产。因而,养殖水体水质的剧烈变化较其富营养化程度更能直接影响对虾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对虾病害防治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挫折。这场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原生物的传染,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虾池有机污染的积累造成养虾池池塘池底“老化”,近海区的工业污染以及养殖操作管理的失误等都是诱发原因[1~6]。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探讨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根据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特点,作者于1994年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养殖场进行试验,利用对虾防病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工厂化养殖海水鱼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虾池养殖海水鱼以其设备、物资投入少,产出效益高渐被人们所认识。高档海水鱼一石鲽,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市场畅销等优点被广大养殖户所钟爱。现主要介绍虾池养殖石鲽的有关技术以供参考。 一、虾池的选择与处理 1.虾池选择 虾池以选择在靠近外海、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29℃、水面以15亩~30亩较妥。水深要  相似文献   

7.
杏林虾池综合养殖系统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7月在厦门市杏林虾池综合养殖系统进行水质(水温、透明度、比重、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无机磷、pH值、化学需氧量)和沉积物(有机质、硫化物)的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系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各项指标较稳定,基本上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实际生产效益也表明该虾池综合养殖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养虾生产中存在着虾池“老化”,沿岸水域受到污染,养虾用水的溶解氧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有害生物泛滥等问题,给对虾养殖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1 改善虾池环境,稳步发展对虾养殖 据有关资料介绍,100亩(1亩=666.7m)的池内养虾5000kg,人工饵料以虾体重的5%计算,每天有  相似文献   

9.
刘祖祥 《海洋科学》1989,13(3):70-70
螠蛏(见图)原为中潮带滩涂养殖贝类,一般需养殖一年零三个月才能收捕上市。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池内进行对虾、螠蛏混养试验,获得了成功。试验证明,虾、蛏混养,不仅缩短了螠蛏的养殖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由于螠蛏摄食消耗了池中大量底栖硅藻和浮游动、植物,所以改善了虾池水质,保持了生态平衡,促进了对虾生长,提高了虾池的综合效益。 1.实验场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水域生态养殖是水生生物系统和水域环境的组合。从生态效益上看,水产养殖是自然再生产过程,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各地实践证明,对虾的实养面积,一般以不超过可养面积的70~80%为宜。个别海区不同程度的“超容量”放养或虾池过于集中,造成水质老化,对虾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甚致对虾浮头,造成绝收。1989年全国著名养虾先进县河北省黄骅县滩涂宽阔,虾池集中,虾池排出废水,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加之高温少雨,赤潮发生,对虾浮头,损失惨重。而山东省日照市第一海水养殖总场,全场2300亩虾池,由于坚持科学管理,育苗、饵料、养殖、加工综合配套经营,对虾、牡蛎、杂色蛤多种  相似文献   

11.
半封闭式对虾养殖体系的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5 ̄9月,在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试验虾池进行半封闭式对虾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取得相对较明显的经济效益。该半封闭体系具有养殖水质环境较稳定的特点,试验池水体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相对持续较高,整个养殖过程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稳定,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较低,对预防对虾病毒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94年5—9月,在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试验虾池进行半封闭式对虾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取得相对较明显的经济效益。该半封闭体系具有养殖水质环境较稳定的特点,试验池水体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相对持续较高,整个养殖过程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稳定,异养细菌总数和弧菌数较低,对预防对虾病毒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改善虾池环境增强中国对虾抗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氨氮是养虾池中普遍存在的毒性物质。Chen等1989年报道,在虾池中氨氮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延续会不断升高,即使在常换水的情况下也是这样,这是因为残饵、虾体排泄物等有机物在海水中经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大量氨氮,另一方面也与氨是甲壳类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有关。Wickens1976年,Chen等1990年报道,氨氮不仅在高浓度时对虾体有致死作用,Chen和Lin1992年、Chen和Nan1992年、Chen和Cheng1993年报道,即使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虾体的生理功能也有显著影响,如增加对虾…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海岸带的潮上带部分可用于海水养殖的面积达40余万亩,目前已利用了27.5万亩,且主要是进行对虾养殖。正常年景,每年全省可产养殖虾3.5万吨以上,获利上亿元,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1989年8月至9月间,河北黄骅沿岸海域出现大面积赤潮,并涉及7个沿海县市,给养虾业以沉重打击,造成经济损失2亿元之后,有人提出养虾池太多了,超过了海洋的承受能力,应毁掉一部分虾池。这个提议实质上是注意到了虾池自身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平衡的失调问题,养虾业自身污染这个难题若得不到合理解决,势必成为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由于养殖过程投入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氮在体系中的积累成为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的收支质量平衡对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对虾养殖方面的此类报道。为配合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1],作者于1996年4~8月在对虾精养模式养殖场对S,pH,DO,COD,TAN等主要水化学因子进行整个养殖周期的现场监测,以探讨在高密度放苗、大量投饵的情况下水质变化规律,并与蓄水池和普通虾池作比较。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精养虾池氮的收支作了估算。1材料与方法1.1虾池基…  相似文献   

16.
锯缘青蟹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经济蟹类之一,名优养殖品种。随着青蟹养殖技术的改进和养殖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虾池综合养殖模式迅速的推广,捕捞自然蟹苗已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青蟹苗种已成为养殖青蟹、甚至南方部分地区虾池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虾池混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岩 《台湾海峡》1999,18(1):106-112
在两年围隔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对虾池混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1)虾池混养能够提高养殖产量和池塘氮磷的利用率,有助于缓解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养殖种类在池塘氮磷收支所占的比例很小,仅靠混养还不能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2)罗非鱼与海产贝类的食物灶存在一定的分化。二者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具有互补性,因此虾鱼贝混养较虾鱼混养或虾贝混养效果更好。(3)对多个池塘组成的养殖系统的总体优化应是今后虾池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江蓠是提取琼胶的主要原料之一,大多数是依靠天然资源。各地区由于对江蓠资源的不合理采收,产量逐年下降。要使江蓠产量得到提高,除了保护天然资源、合理采收之外,开展江蓠的人工养殖,是弥补天然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Chang报道了在台湾省利用鱼塭、虾池进行大面积江蓠养殖,产量相当高。 汕头沿海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不仅气温和环境条件适宜江蓠的生长,而且还有几十万亩滩涂和鱼塭,其中一部分即可作为江蓠人工养殖的场所。 近年来,我们在汕头沿海地区,进行了江蓠种类和生态环境的调查和人工养殖试  相似文献   

19.
对虾是我国海水养殖生产中的主体产品之一。但是,在发展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对虾养殖环境在发生着某些不利的变化:如虾池“老化”,泛池浮头,底质败坏;沿岸海水污染日趋严重,自然海水的溶解氧出现低于正常指标的现象。由于养虾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有的养虾单位投入大,效益低或亏损。因此,应对养虾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1.改善养虾生态环境,实现稳产高产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虾池环境逐年恶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情况与结果1992年5月,我们利用莱州市渔业公司养虾场一个47.2亩的虾池进行海湾扇贝保苗。该池东西长、南北短,海湾扇贝苗安排在有排水闸的东半部,占虾池面积23亩。5月29日,贝苗壳高达到2~4mm,全部出地移到海上。保苗过程中,部分小苗钻出苗袋,脱落到虾池中.6月15日,将该池水放干重新换上新水,每亩放养体长3cm的虾苗19000尾,进行虾贝混养。日常管理均按对虾养殖的方法进行,虾贝生长皆很好。由于海湾扇贝大量滤食池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属等,虾池东半部逐渐变清,到7月中旬后,虾池东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