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五指山背斜纳雍枝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五指山背斜北东部,是五指山矿集区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矿床成因分析以及与典型密西西比河谷铅锌矿床的对比,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纳雍枝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贵州中部五指山背斜南东翼,是贵州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利用矿床勘探和开发的最新地质资料,从成矿背景、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相等方面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五指山背斜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区内与该背斜轴向近于平行的深断裂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构造破碎带和地层层间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空间,赋矿地层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成矿元素高背景值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地层中的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为重要赋矿岩性,上部泥质白云岩(砂泥质层)+中部瘤状似瘤状白云岩或细-中晶白云岩+下上部泥质白云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关键,有利矿化富集的地段是洼地微相、滩丘微相和过渡微相的急变带,沉积微相变化营造了良好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3.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深部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国勇 《地质与勘探》2015,51(5):859-869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田发育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分别平行于区域性安顺-贵阳、纳雍-息烽及水城-紫云深大断裂,控制了寒武纪-泥盆纪时期的沉积相和石炭纪前的地层剥蚀程度,以及沉积盆地中成矿流体活动。矿田中的那雍枝矿床的矿体产状、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具有海底喷流沉积矿床成因。矿田深部地球物理场显示,矿田及附近存在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深大断裂,在几组断裂交汇处及附近的深部存在岩浆岩体及大型岩基,具备深部流体上升的条件。推测那润断层北盘那雍枝矿床深部灯影组内,F9、F10与F1断层相交,灯影组和清虚洞组层位及对应的物化探异常变异区的深部应存在大型层状铅锌矿体,具有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黔西北地区位于上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区东南部的五指山穹状背斜控制着多个铅锌矿床,显示其与铅锌成矿作用有密切联系。本文以五指山穹状背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与构造解析,结合不同时代地层白云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五指山背斜的的构造样式及其控矿模式。不同时代地层白云岩中的Pb、Zn、As、Ag和Sb富集特征,显示围岩中的成矿元素有一定程度富集,但围岩可能不是主要的金属物源岩石。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本文认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基底岩石,成矿流体在断裂的运移过程中,由于岩性界面和流体压力等作用,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而五指山地区有利的穹状背斜-逆冲断裂构造样式,就是铅锌成矿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宁南县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区域上处于近南北向的小江断裂西侧、北西向的普格-宁南-巧家断裂北东侧,及北东向的会理-宁南-金阳断裂带南东侧。3条断裂两两交汇,形成有利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三角形构造结(钟康惠,2009年)。为研究  相似文献   

6.
位于黔西北地区的纳雍枝铅锌矿床,是目前报道的贵州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130万吨。纳雍枝铅锌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断层和背斜是主要控矿构造,铅锌成矿地质特征与MVT铅锌矿床较为相似。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获得的纳雍枝铅锌矿床中黄铁矿和闪锌矿原位δ~(34)S分析数据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在-16.6‰~+27.0‰之间,闪锌矿的δ~(34)S值范围为+11.8‰~+33.0‰,这与传统全矿物法获得的黄铁矿(δ~(34)S=+4.7‰~+18.1‰)和闪锌矿(δ~(34)S=+11.3‰~+25.22‰)的S同位素组成明显差异。根据矿物组合和晶体形态特征等,本文认为早期胶状、集合体状或交代残余黄铁矿(δ~(34)S=-16.6‰~-14.9‰)的还原S是由细菌引起的海相硫酸盐还原(BSR)产物,而晚期它形粒状黄铁矿和闪锌矿(δ~(34)S=+11.8‰~+33.0‰)的还原S是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产物。因此,纳雍枝铅锌矿床还原S的形成经历了BSR和TSR过程。综合以往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资料,本文认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原地蒸发膏岩层的控制,BSR发生在成矿前,而TSR则是热流体加入后诱发的,矿床形成是构造-岩性-流体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乌蒙山重力梯级带上,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找矿前景巨大,但研究程度低。近年来,在织金五指山、赫章猪拱塘等地取得了大型、超大型铅锌找矿历史性突破,指示区内具有形成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根据区域重力、航磁、地质以及1∶5万地面磁测等资料,划定了区内的深、浅部断裂构造。结果显示,铅锌矿床的分布与推测的深部及浅表断裂带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在威宁李子沟一带,北西向断裂F_1与北东向断裂F_2呈"十"字形分布,为两条典型的控矿构造;在以那架—小猫场地区,两条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F10、F11)联合控矿。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深部断裂主要为导矿-容矿构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有利地段;浅表断裂则主要为容矿构造,推测的主要断裂(F_1—F16)分布区有望成为铅锌成矿的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8.
赫章猪拱塘铅锌矿床为最近查明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黔西北铅锌矿集区北东侧。本文在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矿区地处垭都-蟒硐断裂带北西段,主要发育古生代地层和呈北西向、北东向两组断裂。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受岩性控制明显,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带内。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以及条带状构造。围岩蚀变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硅化、重晶石化和褐铁矿化,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改变了黔西北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思路,对指导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1矿区地质概况位于西秦岭的甘肃省西和-成县(简称西成)铅锌(银)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是秦岭铅锌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集区内累计铅锌金属量超过1400万吨,金金属量超过17吨(邓海军和朱多录,2010)。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矿集区北部,是该区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该矿床产于矿田内吴家山复式背斜的次级褶皱——干鱼廊向斜北翼和王家山背斜南翼,黄渚关深大断裂南侧。矿区发育两组断层,一组为  相似文献   

10.
王琨  肖克炎  闫友谊 《江苏地质》2014,38(3):441-444
湖南花垣铅锌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鄂湘黔深大断裂北西侧,其地质特征和规模类似于美国的MVT型铅锌矿床.区内控矿要素主要为地层、岩相和构造,主要赋矿地层为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中段的藻礁灰岩地层,控矿岩相为台地边缘浅滩亚相,主要控矿构造为花垣—张家界大断裂.通过建立矿区和区域2个尺度的三维模型,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的地质特点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探测隐伏矿床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贵州五指山铅锌矿床为近年新勘探出的特大型铅锌矿床,其成矿时代不明,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争议较大。本文测定的该矿床那雍枝矿段闪锌矿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458. 2±2. 9Ma (MSWD=1. 07,n=5),初始~(87)Sr/~(86)Sr=0. 713823±0. 000010,表明矿床的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晚期至晚奥陶世早期,晚于赋矿地层沉积时代。结合矿床地球化学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五指山铅锌矿床为典型的后生矿床,成因类型属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五指山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加里东构造运动紧密相关,与黔中隆起构造事件对应。基底断层构造及破碎带是成矿作用的内在控制因素,而加里东期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运动,即都匀运动及广西运动是五指山特大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的外因。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猪拱塘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东侧、紫云—垭都断裂带北西段。近年来成功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正确指导找矿勘查,发现并基本查明该矿床为一超大型铅锌矿床。通过对猪拱塘铅锌矿深部找矿工作发现,该矿床主要受NW向垭都—蟒硐断裂构造控制,容矿岩石为泥盆系上统—二叠系中统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矿体呈透镜体状、脉状和似层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在平面上部分叠合,剖面上形成平行分布的错列式矿体,具隐伏、陡倾、埋藏深、富矿段相对集中、有用组分多等特点。区内断裂构造、容矿岩性、围岩蚀变和物化探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通过对猪拱塘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其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对区域内铅锌矿找矿以及建立黔西北铅锌矿资源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指明了方向。这一矿床的发现对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猪拱塘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东侧、紫云—垭都断裂带北西段。近年来成功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正确指导找矿勘查,发现并基本查明该矿床为一超大型铅锌矿床。通过对猪拱塘铅锌矿深部找矿工作发现,该矿床主要受NW向垭都—蟒硐断裂构造控制,容矿岩石为泥盆系上统—二叠系中统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矿体呈透镜体状、脉状和似层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在平面上部分叠合,剖面上形成平行分布的错列式矿体,具隐伏、陡倾、埋藏深、富矿段相对集中、有用组分多等特点。区内断裂构造、容矿岩性、围岩蚀变和物化探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通过对猪拱塘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其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对区域内铅锌矿找矿以及建立黔西北铅锌矿资源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黔西北地区铅锌找矿指明了方向。这一矿床的发现对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指山矿集区分布有那润、新麦等众多中小型铅锌矿床,其中那雍枝铅锌矿床是迄今川滇黔地区贵州境内近年来勘查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相对本区的地质勘查程度而言,其地质科学研究极为薄弱。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大量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光薄片鉴定,详细研究了该矿床矿石组构特征及矿化期次,以期为扬子台缘铅锌矿床成因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研究认为:该矿床典型矿石的主要结构包括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压碎角砾状结构、揉皱结构以及放射状结构等;其主要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等。上述矿石组构特征表明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并指示出沉积成矿兼有后期热液改造成矿的组构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那雍枝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与后期热液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五指山那雍枝铅锌矿成矿过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指山那雍枝铅锌矿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东侧,含矿层位为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的产出与分布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明显。根据矿床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区域地质演化与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等要素分析,成矿过程为印支―燕山期造山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及山间谷地、褶皱虚脱部位、断裂,在造山运动形成的热能活化地层中的Pb、Zn等元素,加之大气降水沿裂隙的渗入与地下水混合后形成相对对流,将活化的成矿物质运移到褶皱构造的虚脱部位及断裂破碎带内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华 《贵州地质》2007,24(4):253-257,252
本文在简述那雍枝铅锌矿床的地层、构造特征基础之上,重点总结分析矿(化)体、矿石质量、围岩蚀变、岩石地球化学、激电中梯等方面的特征,总结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依次对找矿远景区进行划分,认为五指山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金牛厂铅锌矿区的铅锌矿体赋存于NWW向羽状断裂中.研究认为坪箐背斜是区域NW-SE向构造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为矿区的主要控矿褶皱.NE向的关仓箐逆断层为矿区的导矿构造,NWW向次级张扭性断裂为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矿区内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深部和边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水城铅锌-矿带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城铅-锌矿带是贵州重要的铅锌矿化集中区,铅锌矿主要产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铅锌矿产出以延深大、品位富、经济价值高为特点.文章探讨了水城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条件.依据青山、杉树林等典型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Pb、S、C及O同位素特征,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指出本区铅锌矿属热水喷流沉积.  相似文献   

19.
张建明  程培生  李壮 《江苏地质》2023,47(3):249-258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底褶皱隆起带、基底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和“硅钙面”对铅锌矿体的控制明显。NE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带和“硅钙面”为容矿构造。根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铅锌矿赋存特征,认为西湾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该矿床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