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能量原理出发,对无力场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般情形下无力场稳定性的充要判据。它可以把线性无力场稳定性判据作为特例包括在内。还对Kruger给出的一个充分判据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对无力场稳定性的物理图象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无力场被广泛用来模拟太阳活动区的强磁场,本文从Bernstein能量原理出发,导出了无力场能量原理的普遍形式,并给出了若干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它们可方便而有效地对无力场进行稳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3.
太阳线性无力场评注和快速傅氏分析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慕陶  张延安 《天文学报》2004,45(4):361-380
首先对30年来用无力场计算太阳活动区磁场方法作了一些评注,特别研究了线性无力场解中的几个误区,提出了准线性无力场方法并探讨了快速傅氏变换在线性无力场计算中的应用,以2000年9月15日NOAA 9165活动区磁场为例,应用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磁力线走向,然后同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观测的精细Hα图形对比。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Thorne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吸积盘中黑洞的有关参量的演化,以及由Schwarzschild黑洞吸积盘向Kerr黑洞吸积盘演化过程中对吸积盘辐射通量的影响,最后针对几个典型的辐射过程,分别讨论了黑洞吸积盘在牛顿框架中的温度分布方程与广义相对论的温度分布方程的热不稳定性,并给出此类问题的热不稳定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作者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在太阳活动区无力场数值计算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概况。文中简要评价了现有几种太阳活动区常α无力场数值计算表达式,并且叙述了把常α无力场数值计算应用于耀斑研究的结果。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现有几种活动区常α无力场数值计算表达式中,Chiu的公式比较好;(2)用Chiu公式外推得到的活动区磁场结构,能够较好地解释观测到的许多现象,表明常α无力场近似仍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活动区磁场模型;(3)活动区无力场的某些参数,如无力因子α和自由磁场能ΔE(定义为无力场能与势场能之差),与耀斑发生率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耀斑预报的判据。  相似文献   

6.
无力场在太阳物理中是常遇到的,特别是色球和日冕活动区中,那里的磁场位形都应该是无力场。通常认为,磁力线的扭绞过程可以将势场变为有电流的无力场,从而在活动区中储存能量。在我们碰到的太阳大气活动的实际问题中,磁雷诺数R_m≈10~3>>1,所以对这种条件下的无力场必须作专门讨论。本文利用冻结型无力场的一般结果,讨论了太阳大气中等离子体的运动状况及无力场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关于太阳线性无力场评注和快速傅氏分析法的应用的评论”一文,提出一些看法和补充,以增进对无力场计算太阳磁场问题的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Thorne工作基础上讨论了吸积盘中黑洞的有关参量的演化,以及由Schwa-rzschild黑洞吸积盘向Kerr黑洞吸积盘演化过程中对吸积盘辐射通量的影响,最后针对几个典型的辐射过程,分别讨论了黑洞吸积盘在牛顿框架中的温度分布方程与广义相对论的温度分布方程的热不稳定性,并给出此类问题的热不稳定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9.
太阳磁场是研究太阳物理的关键。目前对太阳磁场的精确测量只限于光球层。对日冕磁场结构的了解,则多是以观测的光球磁场作为边界条件,在某种理论模型下进行外推。势场模型、线性无力场模型和非线性无力场模型是无力场假设下的三种理论外推模型。文章介绍了太阳磁场理论外推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和对三种模型中使用较多的外推方法,列举了它们在天文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同时也简略讨论了外推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元章 《天文学报》1994,35(2):219-224
本文主要根据Ha线心和不同偏带的观测资料,结合紫外CIV1548谱线的测量结果,分析研究了1980年6月25日AR2522活动区中一段暗条在耀斑爆发前15分钟所经历的三次逐渐增强的间歇式扭绞,最终导致暗条破裂和耀斑爆发的物理过程,并且用无力场磁绳近似模拟时间条的扭绞运动,估算了暗条扭绞引直怕无力因子a的变化,轴向电流增大和守能,讨论了暗条的稳定性,试图对暗条的瓦解和耀斑爆发予以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磁力线脚点缓慢运动引起的无力场的准静演化时,考虑等离子体运动对演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基本的MHD方程为依据,给出一种二维无力场进行小扰动准静演化时求等离子体位移的方法,并对一个二维无力磁拱模型的脚点运动引起的无力场演化和等离子体运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Heyvaerts和Priest最近提出了一个线性无力场演化的简化模型来定量计算磁拱脚点做缓慢的剪切运动所引起的日冕加热。由于他们在能量的计算中漏掉了一些二阶项,并且保留了导致位移无界的磁场的线性演化项,本文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修正,同时还对脚点运动引起的磁拱无力场演化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得到的加热效率(即耗散能量在光球供给能量中所占比例)比Heyvaerts和Priest所得结果大。(2)磁拱无力场的无耗散线性演化是不可能的。(3)由磁场位形具体说明了非线性无力场发生磁力线重联的可能性,并指出最容易发生磁力线重联的高度大约为一个磁拱宽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今双星演化理论中,以子星的半么等于临界洛希瓣半径,作为双星中发生物质交换过程的判据,仅仅是一个为了将三维计算简化为一维计算而引入的近似判据,它在理论上不严格的。本给出了一个理论严格而又有一维计算的判据,并用新的判据和用子星半径等于临界洛希瓣半径的判据,对一个由9M⊙和6M⊙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进行了情况A的演化计算。结果证明,用新的判据时,双星中发生物质交换过程的起始时间提前,快速物质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维三分量磁流体力学模型,对日冕三重无力场电流片的磁场重磁联进行了数值研究,揭示了重联过程的基本物理特征,这类重联过程将加热和加速日冕等离子体,并导致多个高温、高密度、高磁螺度的磁岛的形成和向上喷发,这表明,多重无力场电流片的重联可能在日冕磁能释放、上行等离子体的形成和太阳磁场螺度向行星际空间的逃逸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维三分量磁流体力学模型,对日冕三重无力场电流片的磁场重联进行了数值研究,揭示了重联过程的基本物理特征.这类重联过程将加热和加速日冕等离子体,并导致多个高温、高密度、高磁螺度的磁岛的形成和向上喷发.这表明,多重无力场电流片的重联可能在日冕磁能释放、上行等离子体团的形成和太阳磁场螺度向行星际空间的逃逸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的角度,讨论了静态相对论多方球的稳定性问题,给出稳定性对球体物质的绝热指数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从理论的角度,讨论了静态相对论多方球的稳定性问题,给出稳定性对球体物质的绝热指数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今双星演化理论中,以子星的半径等于临界洛希瓣半径,作为双星中发生物质交换过程的判据,仅仅是一个为了将三维计算简化为一维计算而引入的近似判据.它在理论上是不严格的.本文给出了一个理论严格而又能一维计算的判据.并用新的判据和用子星半径等于临界洛希瓣半径的判据,对一个由9M和6M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进行了情况A的演化计算(即物质交换过程发生在主星中心氢燃烧阶段).结果证明,用新的判据时,双星中发生物质交换过程的起始时间提前,快速物质交换过程变短,平均物质交换率增大,但慢速物质交换过程变长.在物质交换过程结束时,主星和次星的质量、双星系统的轨道周期以及主星在赫罗图中的位置,都与采用子星半径等于相应洛希瓣半径作为判据的计算结果明显不同.这说明,发生物质交换过程的判据是否严格,对于双星演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受摄限制性三体问题平动点线性稳定性的一些判断条件,条件只与相应的平动点切映像的特征方程系数有关,使用方便,用这些判断条件,讨论了一些阻力对经典限制性三体问题三角平动点线性稳定性的影响,改进了Murray等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常α无力场模型计算了1980年10月23日Boulder 2744活动区前导黑子的纵向磁场随高度的变化,并与用CIV 1548谱线观测得到的色球一日冕过渡区的磁场资料相结合,求得CIV 1548发射区的有效高度。这些结果与文献[4]中对同一黑子用势场模型推求的结果有很大差别。从而表明,势场和无力场在某些方面导致的结果是极不相同的。鉴于观测已表明活动区上空存在电流的事实,在活动区磁场的模拟中,特别是在强扭曲活动区磁场的计算中,应当避免采用势场,而尽可能采用无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