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月9日-10日,来自全国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系统的80多名技术人员聚集北京,就突发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及应急平台建设开展了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这标志着突发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及应急平台建设已开始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分别在四川丹巴、广安、汶川地震灾区,天津蓟县,湖北襄樊,江苏南京等地质灾害处置现场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场进行了应用和实战演示,将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和分析结论实时传回北京后,为国土资源部领导和专家了解灾情、分析论证、作出决策、提出处置建议等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冒建  路璐 《城市地质》2015,(Z1):146-149
功能需求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的首要任务,对整个平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数据管理、动态监测,预警分析、会商上报、应急管理、三维展示和系统管理7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其中预警分析中模型的构建和实现,是预警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平台的建设可实现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运作模式,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近日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等地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当看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远程会商车载系统在现场与北京应急会商室进行会商演示时,十分高兴的通过该系统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同时也是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省份。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式,提升地质灾害管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家和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本省实际工作需求为依据,按照"统分结合、统一管理,集中服务"的模式,设计了包括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四层的总体框架,开发建设了由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应急会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APP系统、地质灾害管理APP系统和地质灾害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的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履职效能,推动了浙江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其他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降低灾害破坏程度的有效手段,为了科学、合理地构建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采用结构解释模型(ISM)方法确认并分析了应急机制构成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应急机制体系进行了分析,将相关要素进行了分级,并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构成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的8个要素被划分成5个层次。应急预案是应急机制构建的综合成果,对减灾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起着直接的作用;而应急预案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受到后勤保障和实施速度的影响;会商机制可以有效的保证后勤保障和实施速度;险情监测、安全隐患检查、灾害调查又为会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而信息机制又是这些要素的基础。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被清晰的揭示,为公路应急机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4年承担的数字国土工程"国土资源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项目.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基于网络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并结合地质环境专业知识,建立集数据发布、管理、查询、共享等为一体的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数据网络发布与共享平台的设计过程,并以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巡查与监测信息为数据源,实现了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发布平台的建设,进而为政府、社会公众等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初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众多不同级别和精度要求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管理及其预案体系的系统科学探讨,以应急预案形成过程为轴线,初步论述了对其进行管理的构想,为已经发布和正在编制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逐步完善、制定及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但同时也是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增多,我省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我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情况,提出了地质灾害应急辅助决策所涉及到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的技术方法,构建了从灾(险)情报送、信息收集与分析、灾(险)情评价、专家会商到最终科学决策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空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本系统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我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决策能力,对其他省份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还处在野外全手工记录、应急数据传输不及时、室内手工处理数据等效率低下的情况,进行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具箱配套数据采集终端的研制,重点进行了自动化数据采集、数据电子化、应急数据实时化传输、数据管理智能化等设计。本文主要介绍在基于Android系统下的平板终端上,设计开发出一套智能化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软件,该软件遵循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规范,采用结构化和标准化的调查表模板,结合可视化的Google地图数据资源,为地质灾害调查人员现场采集数据(如文字信息,灾害点空间信息,有关灾害点的语音、视频、图片信息,绘制灾害点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等)和后期对灾害点的管理,提供了更直观、更快捷、更高效的技术支持手段。该软件利用GIS技术,将采集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在地图平台上,直观地反映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灾害类型、灾害危害等级等详细信息,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了解到,该局在信息中心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事务中心,并在汛期到来前推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提高了应对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了通过监管平台“一张图”空间数据分析系统预警。  相似文献   

13.
木子 《广西地质》2010,(10):17-17
立足岗位,围绕群众重大民生问题创先争优,是广西国土资源厅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特色之一。为此,广西国土资源厅近日出台制定了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广西国土资源厅依据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等信息情况,设置Ⅰ、Ⅱ两个级别的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要求方案启动后,厅领导分别在现场和后方同时组织开展应急响应行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案例结构化不足的现状,通过案例要素分析,将案例信息划分为基本、危害、地质环境、灾害体、应急等5部分。通过分析应急防治流程中的技术环节和技术要点,初步构建了应急案例结构化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字段进行规范化描述。设计实现应急案例系统,为案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良好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中出现的缺乏汇集各方、各领域防治专家快速参与决策能力的问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构建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了系统总体框架,并给出了在实际运用中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地质灾害应急通信特点入手,简要介绍了常见卫星传输技术体制SCPC/DAMA和TDMA/BOD,并分析了各通信体制的主要特点,对如何选取合适的卫星传输技术构建适合地质灾害应急会商通信系统提出了见解和分析,从而给出通信体制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上级主管部门应急决策的技术依据。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和一旦发生灾害负面影响大等特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程序、技术和要求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点。通过总结和分析北京地区以往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论述了应急调查工作从无到有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对现状调查体系的论述,提出了完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缺乏统一规范要求、重点把握不准的普遍问题,使得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出现可操作性不强的现状,通过分析有关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编制的各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经验,在综合整理分析基础上,提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重点及要求。  相似文献   

19.
e地质应用系统包括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质灾害、在线博物馆、城市地质等模块,支持PC端和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北京市各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质灾害、地质科普等信息服务于广大群众。e地质应用系统部署在市级政务云平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介入,同时根据e地质应用系统的访问量需求特点,使用弹性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云平台技术,为广大的地质爱好者提供获取地质信息的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地质公园旅游导览服务、地质科普知识服务和突发地质灾害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突发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构架和建设的重点。认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化的系统建设,其建设的基础是国家的重视和民众知识的提高,建设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建设的重点是专门化队伍的建设,建设的重点是装备先进化和技术专业化,建设的方向是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