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矿山地质数据数字化是矿山信息化建设和进一步找矿勘探的基础。通过将矿山地质数据的数字化归纳为地质资料数据数字化分类体系的建立、地质图件的数字化和地勘资料的二次编码数字化三个方面,提出采用非线性的树型结构为地质矿产资料数字化分类体系的框架结构,采用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对这种非线性的树型结构数据进行表达;总结了地质图件的数字化方法,结合当前国际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数据需求,提出了地质资料二次编码数字化方案,地质建模软件要求的标准数据表可参照二次编码数字化后建立的数据表通过编程进行映射提取。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每天都要产出大量的观测数据,为保证这些数据能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每日的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收集、整理、质量控制、数据备份入库等工作尤其重要。本文就日常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收集、处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利用Surfer绘图软件绘制平剖图及平剖图数字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Surfer绘图软件在画线和数字化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程序数据换算,绘制平剖图;又可将平剖图数字化通过程序数据换算,得到绘平面等值线图X、Y、Z三维数据,从而开发拓展了Surfer绘图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4.
结合企业批量定制生产和产品变型开发的特点,定义了坑道钻机的数字化设计流程;提出了坑道钻机数字化设计中的数字化建模、数字化仿真和数字化管理3项关键技术。数字化建模用于建立产品三维模型和装配分析;数字化仿真用于分析产品的动态特性;数字化管理则用于管理产品设计过程及其数据。进而建立了坑道钻机数字化设计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3个层次。结合千米定向钻机开发说明了该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 - 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 ,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 - 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 ,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 - 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 ,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 ,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 - 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 ,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勘查实践中,采用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研发了多项具实际应用价值的关键技术,并提出构建数据链的设想。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数字勘查与省域玻璃国土工程、历史勘查数据抢救工程和大数据成矿预测研究,是实现地矿勘查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其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四项基础。未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基于5G赋能的智慧化转型问题,并且要兼顾经营管理信息化问题。产学研结合体制,是推进省域地勘工作数字化转型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过程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更新,为地质工作服务.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为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地方资金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是地质调查成果数字化、信息化及国土资源部数字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模型、空间存储及属性继承、辅助建库工具、质量监控的阐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才能有效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笔者认为,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人才、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做好准备。一要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二要完善组织结构;三要开展标准化工作,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四要培养数字化人才,建设数字化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智能测绘的广泛应用,在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提出及数字化工程相继启动的影响下,测绘领域的应用在逐步实现测量数据和绘图技术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本文通过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为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图在多单位协同编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地质图符号、制图模板造成不同图件之间信息不统一的问题,通过ArcGIS平台,和其他矢量图形软件,参照我国第一幅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的符号,设计编制了一套月球地质图符号,其包含月球撞击坑物质、盆地建造、构造和岩石特性等地质信息.并建立了分类存储、可移植的符号库和统一的编图模板.该套标准化符号、符号库、编图模板有利于多单位共同规范的开展1:250万数字化月球地质图编图项目,提高编图效率,同时也为我国开展其他类地行星地质编图的国际合作,编制统一、规范化的地质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数字实际材料图和数字地质图编制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地质调查最终成果要反映在一套必要的地质图件上,其中数字实际材料图和数字地质图是调查成果中重要的两种基础性图件.它们的形成要求和编绘方法与传统制图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文章对两种图件的编制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图面内容和图示方法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亮  刘利平 《贵州地质》2001,18(2):135-138
本文是1:20万数字重力图及面色图的编制工作总结,文中主要介绍了在制作1:20万区域重力图和地理底图时,采用GIS系统,由计算机数字制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总结这一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优化的制图捷径。  相似文献   

14.
黄恒  姜文姬 《福建地质》1995,14(1):67-73
本文简要叙述了数字图定议、传统的1:5地质图制作工艺流程,MAPCAD计算机制衅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重点介绍了1:5万地质图计算机制作工艺流程和方法,并与传统的1:5万地质图制作方法作了比较分析,最后指出计算机制图最终将取代传统手工地图制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 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 IS)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地球的提出,空间数据在诸如航空、遥感、测绘、交通、水电等不同领域展现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空间数据采集的手段有很多,纸制图的数字化是G IS中空间数据采集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广州市白云区和海珠区自来水管网矢量化生产实践,介绍了用ArcG IS完成自来水管线图扫描矢量化的整个过程,包括图象处理、配准、数字化、检查、图形接边等各个工序的实现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符号库的制作和地图接边及检查等技术问题。实践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扫描矢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伟忠  艾东海  汪新庆  田宜平 《岩土力学》2006,27(10):1823-1826
工程勘察中的原始数据、成果资料中包含着较强的关联关系,有效地利用和表现这些内在关系有利于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检索使用,因此勘察信息系统不仅要实现数据采集、图件编绘等的计算机辅助化,更要在成果使用管理上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以体现勘察成果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及明确了各类资料间固有的联系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和资料生成模式以及基于RDB(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勘察资料管理模式。结果证明,基于GIS和RDB的勘察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基层单位用户的业务需求,而且可以可自动建立成果间的联系,实现勘察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地质制图最佳视觉效应;提出了盆地分析工作中超常规图件编制的实例;对客观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在信息反馈上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揭露,打存以往传统式常规的单一编图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地质计算成图中应用AutoCAD 2000开发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永生 《黄金地质》2002,8(3):69-75
在地质图件的设计编绘过程中,为了提高计算机成图的效率和精度,应用AutoCAD2000的开发系统编制相应的应用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实时扩展AutoCAD的功能,AutoCAD2000开发系统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测量成果及化验数据直接进行地质数字化成图,而且能根据需要开发出一些有专业针对性的扩展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娄杰  刘玉刚  李军 《吉林地质》2006,25(4):73-78
图形数字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问题,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图形数字化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产生的质量要素进行层层分解剖析,针对不同阶段、不同质量要素采用与其相应的技术及管理手段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误差,以达到提高图形数据产品质量之目的,从而保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地质图信息的自动提取和处理,讨论了如何利用图形图像分析的方法以及专家系统的思想使地质图资料定量化,并利用非线性或非线性模型揭示各种地质特征间的空间关系及数字特征,从而达到定量分析图件资料的目的,文中以陕西勉略宁地区金及多金属的资源预测为实例,说明如何利用地质图信息进行了空间思维与数字思维,从而实现区域资源潜力的快速评价,最后给出该区域资源潜力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