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赣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5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近期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赣南及邻区在中强地震前2~3年,大多会出现M_L≥3.5地震的增强与丛集活动,震前1年内,M_L≥2.5地震有超过半年的异常平静期;该区在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出现空区或地震条带;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间隔具有周期性特征,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周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北地区8次MS≥7强震前的MS≥5地震活动特征和3次MS≥7强震前的ML4地震演化的研究,发现西北地区7级强震前存在较大范围的MS≥5地震平静或MS5地震空区。该地区强震前存在ML≥4地震空区的演化,一般表现为孕震区周围出现平静—活跃、持续平静和平静区逐步向未来震中收缩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2019年3月28日青海茫崖Ms5.0地震前出现的测震学异常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震前主要以中短期异常为主,其中青海西北地区ML ≥4地震超长平静异常显著,以及茫崖3级震群和显著地震.根据青海西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认为其内部中强地震危险性在进一步增强,后续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大,随即发生了本次茫崖Ms5.0地震...  相似文献   

4.
利用辽宁及邻区1970—2018年的地震观测资料,研究"海城地震窗"地震活动对辽宁及邻区M_S≥5.0地震发生是否存在一定的触发作用。选取海城地震窗550 km范围内M_S≥5.0地震作为震例,以地震发生前1个月至5年时段,海城地震窗M_L2.0和M_L3.0地震的平均月频次作为背景指标,地震窗震前1个月内M_L2.0和M_L3.0地震的月频次作为临震指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个震例中,有5个地震震前1个月存在M_L2.0和M_L3.0地震频次不同程度增加现象。分别以地震窗内M_L≥3.0地震月频次高于1倍均方差、M_L≥2.0地震月频次高于1倍均方差作为异常标,用R值评分方法对异常进行效能评估。结果表明,该异常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对地震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统计学上的χ~2检验方法对华东地区M_L≥4.0地震平静进行了统计检验,得出在较高的置信概率下可以将平静时间T≥140天作为平静异常的判别标准。总结了华东地区自1970年以来出现的平静异常,并分析了其对应中强地震的情况。研究表明,M_L≥4.0地震平静异常是华东地区中强震前的一种普遍现象。62.5%的平静异常后发生了M_S≥4.5地震;绝大多数平静异常前存在着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多次活动增强后连续发生了平静异常且之后发生了M_S≥5.0地震。  相似文献   

6.
对197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北段6级以上地震前的M_L≥3.0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平静或增强现象的特征,并结合主震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活动性差异,对6级以上地震的平静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主震前震中区M_L≥3.0地震活动主要存在平静异常,各个区域的平静特征和时间有差异,震中区M_L≥3.0地震平静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其主震前活动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初步探讨1980—2015年青海北部及邻区地震平静和中强地震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到青海北部祁连地震带和柴达木地震带上中强地震的分布特征以及这两个地震带上M_S≥4.9地震的主要发震模式,为今后青海北部及邻区中强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海区域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2010—2016年研究区域184个M_L≥2.5地震及2016年门源地震序列150个M_L≥2.0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分析视应力时空变化。结果显示:视应力与震级呈正相关,随震级增大而升高;门源6.4级地震前中小震视应力存在起伏变化,可能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增强;门源M_L 5.0强余震前小震视应力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17日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北发生6.6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具有强烈活动特征的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上,震前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大面积ML4级地震平静,而震中附近则同时出现了高频次、高GL值异常以及ML3级地震平静—活跃、ML4级地震平静等异常现象。对省内及甘肃省前兆观测资料进行追踪分析,认为震前有4项前兆测项呈现出中期和短期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1983年6月24日越南莱州7.0级地震前,云南境内所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发现:震前2——3年云南西南部及其与越南、老挝、缅甸交界的相邻地区,M_L≥3.0级地震的半年频度及∑(t)曲线,分别出现三年和二年的高值异常;震前一年云南及邻区5.0≤M_s≤6.0级地震的年频度为平均年频度的二倍;震前两年,区内M_L≥4.0级的地震,构成北东向条带,并逐渐向未来大震震中移动,大震震中周围100——200公里范围内,构成中强震密集频发区;震前2个多月,云南境内震中距190——650公里范围内的部分地应力、水氧、水位、形变等前兆观测手段,先后出现异常,并具有分布范围大、不均匀、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与震中距无线性关系等特征。作者用多源场孕震前兆模型对上述特征作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16日湖北巴东发生5.1级地震。对震前的地震条带和视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有两条M_L≥3.0级地震条带交汇于震中附近,条带上和条带外的地震地方平太阴时角度都较分散,条带上地震受到的调制作用不明显。震中周围M_L≥3.0级地震的视应力时间变化显示震前出现高值异常,空间分布显示视应力分布具有分区特征,东北部地区视应力明显高于西南部,震中位于高低值分界线附近。  相似文献   

13.
李淑莲  孙佩卿 《地震》1992,(5):54-60
本文对1979至1989年发生在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丰镇、万全、阳原、大同等7次M_L≥4.5地震前的调制小震异常指标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受固体潮调制的小震随时间、空间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特征。1.当调制比出现异常后3个月内该区将会发生M_L≥4.5地震。其预报率为72%。2.较强地震发生在孕震区、带的交汇处。结果表明调制小震异常对判定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发生的危险时段具有一定的震兆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南中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增强平静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华南地区19次中强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平静特征,并据此提取了华南地区短期预报指标,即增强—平静后,3个月内发震;地震发生在异常平静区;震级一般为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5.
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发生M_L 4.7地震,是唐山老震区的一次有感余震活动。从地质背景、序列情况、震源机制解及发震背景等进行分析,并由唐山老震区2000年以来M_L 4地震的成对发生探讨M_L 4地震活动规律,认为此次地震: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与华北构造应力场一致;与震前出现的唐山老震区M_L 2地震平静、缺震、b值、波速比等测震学参数异常有很好对应;打破了2004年以来唐山老震区M_L 4地震的2年发震韵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M≥6.8强震活跃期首发地震前中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登堡  刘丽芳 《地震研究》2005,28(3):213-218
云南地区M≥6.8强震活跃期首发地震具有强度大、破坏重、影响广的特点。为深入剖析M≥6.8强震平静期中强地震活动特征,捕捉活跃期首发地震预测信息,研究了云南20世纪以来4个强震活跃幕的基本特征;根据平静期中强地震时经、时纬动态变化的有序迁移,以平静期6级首发、结束地震为参照,将平静期划分为调整、迁移、平静三个阶段,提出平静期比活跃期长以及6级地震的指示意义等活跃期首发强震的震前特征,同时提出预测标志以及平静期中青藏块体对云南SSE向侧向挤压是主要动力源等新观点,为首发强震的预测、短临跟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019年3月28日青海茫崖Ms5.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特征。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位于油沙山—茫崖断裂带,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视应力位于青海地区M_L≥3.0视应力均值线附近,序列视应力变化稳定。该结果有利于认识和了解本次茫崖Ms5.0级地震,为该区域中强地震对比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考虑同震位错与震后黏弹性弛豫效应,采用分层地壳介质模型,定量计算了台湾地区M_S≥7.0强震对福建地区部分M_L≥4.0地震的库仑应力影响。结果显示:台湾强震对福建M_L≥4.0地震的发生影响较小,远没有达到地震触发阈值,不具有触发作用,其主要原因是这两地区距离较远。结合台湾与福建地区M-T图,认为虽然台湾强震与福建地震不属触发关系,但可以用"同期活跃"的特征来描述。当大区域背景应力状态处于较高水平时,台湾地区M_S≥7.0强震与福建地区M_L≥4.0地震同时较为活跃。在此情况下,台湾M_S≥7.0强震与福建地区M_L≥4.0地震哪个先发生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已知地点信息”指根据华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分布特征,将华南地震活动区划分为老震区、水库区和小震活动区。本文分析了华南地区以上3种区域1980年以来22次已知地点信息的ML≥5.0地震事件前的地震活动现象,总结探讨了各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特征:水库区表现为震中的地震平静—增强,老震区和小震活动区则为区域的地震增强—活跃—平静。综合以上分析研究,提出了华南已知地点信息的地震预测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东平 《地震》1989,(4):22-28
本文利用选定的宁夏37度区域范围发生的历史强地震资料,及1966—1986年发生的M_L≥2.0级地震资料,对6级以上强地震的空间展布特征、周期特征、相关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该区历史上发生的4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在时空序列上呈现一幅对称迁移活动图象,6级以上强地震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规律,同时与华北大区域强地震活动关联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今小震活动分级按年度进行频次、平均震级的距平计算,发现该区小震活动在宁夏及邻区发生的6组(8次)5级以上中强震前1—2年,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缺震”异常年份。在异常年份后,该区发生的4级地震具有预测预报宁夏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短期前兆“信号”作用。在对宁夏区内和邻区的报震时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