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自然条件和自然特点决定了中国生态环境有特殊的脆弱性。中国的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3%,荒漠化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7.9%,水土流失面积占37%,55%的面积不适宜人类居住,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据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里,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虽然就资源总量来看,我国仅次于独联体、美国,居世界第3位,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人均占有资源量来看,却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穷国”,排在世界第80位.多年来,我国经济的较高速度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忽视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今后,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3.
苏联国土面积为224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有人定居陆地面积的1/6,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全苏划分为19个经济区,另附摩尔达维亚。经济区共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一  相似文献   

4.
1.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找到了140种矿产,其中不少名列世界前茅。我国的矿石产量占世界第三位,从资源总量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资源大国。那么为什么又说矿产资源形势严峻呢?(1)据专家分析,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从近期看,已探明储量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比,钢铁、有色金属与化学工业的部分大宗矿产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据有关部门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壤侵蚀现状进行历时5年的实际调查表明:我国目前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几占整个国土面积的40%,其中风力侵蚀与水力侵蚀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6.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东南20公里处的贵溪市境内,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2日,与龟峰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龙虎山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其丹霞地貌景观的类型有23种之多,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且多数分布在龙虎山和仙水岩景区。龙虎山地形高差相对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故更显秀美多姿、婀娜俊秀,仿佛是一位妩媚动人的少女。尤其是仙女岩,有一种至极的柔和俊秀之美。龙虎山森林覆盖面积达62%,加上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景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超过正常值15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相似文献   

7.
云南物探化探方法在找矿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地处云贵高原,山区面积约占95%,地形切割强烈,多数地区交通不便,岩溶分布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左右,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极易形成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占国土面积28%的沙漠、戈壁、冰川、永久性冻土、石山及裸地等。  相似文献   

9.
崔迪  高镇江  张广艳  崔秉忠 《地下水》2005,27(3):152-153
廊坊市的地下水位连年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3400km2,已占该市国土面积的53%.本文从气象特点和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京津冀水资源再分配、地表水开发能力低、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等自然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工程因素、社会因素等五方面分析了地下水超采区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1988,(4)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米,占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700立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名列世界第88位。目前,我国年用水总量约为4700亿立米,人均450立米,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年用水总量将增至5500亿立米以上。目前,我国地下水储量为8288亿立米,年开采量约500亿立米,井灌面积近2亿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3%。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日本的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5%,平原面积占25%。1998年的耕地面积为49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3%,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尽管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山地、高原、丘陵面积约占70%,平原和盆地面积约占30%,1996年全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占总面积的13.5%,人均耕地0.106公顷。中日国情极其相似,而且都在二战后开始农地制度改革。本文通过对中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特征及其差异的比较分析,认为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岩溶分布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1.9%。岩溶(喀斯特)干旱比较严重。岩溶分布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还有很大开发利用潜力。贵州应重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为贵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铜矿探明储量占世界铜储量基础的12.1%,成为仅次于智利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铜资源国,黄金储量也跃居世界第四位。十分有趣的是中国铜矿和金矿的的绝大部分储量都集中在由中国三大斑岩铜矿,即黑龙江多宝山、江西德兴和西藏玉龙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线段上(图1)。下面就直角三角形ABC与中国铜、金矿床分布的密切和有趣的联系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0,(3)
中国的多年冻土面积约215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22%,世界第三位。我国高寒多年冻土区多位于西部(青海、西藏、新疆等),长期以来,这些地区人类活动程度低、经济效益薄弱,21世纪前几乎没有受到工业化进程的威胁,所以地下水污染问题并不突出。直至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加剧,资源开采与垃圾污染日益增多,环境问题中尤其是地下水污染引发的生态灾害逐步凸显,加之高寒多年冻土区环境承载力弱,破坏后不易修复,高寒多年冻土区污染现象理应得到更多关注。近年来关于高寒冻土区地下水污染的学术讨论并不多,关于其污染运移的研究同样很少。本文将通过简化解析条件、列出解析查询表、数值模拟检验的手段,探讨高寒多年冻土区地下水污染运移简易算法的可行性,为今后进一步工作打下基础。经计算,查表法的计算结果偏保守,与解析法和数值法相比,误差约20%。  相似文献   

15.
一、区调工作完成情况(一)1∶100万区调:由江苏省地矿局和石油海洋地质局协作,于1988年完成了南通幅的编图工作,并通过了最终出版验收。该图幅的陆地面积约1.98万 km~2,至此全国已编测完成1∶100万图幅59个,累计总面积为949.38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98.8%。  相似文献   

16.
以2014—2015年的GF 1为主、少量OLI影像为基础,参考第二次中国冰川目录等文献资料,修编完成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两省区的现代冰川编目,查明青藏两省区目前共有冰川24 796条,总面积约2624×104 km2,约占青藏两省区区域面积的137%,冰川储量为2027×103~2121×103 km3。调查区冰川数量以面积<10 km2、冰川面积介于10~100 km2之间的冰川为主,其中面积<10 km2的冰川有19 983条,占总数量的8059%,面积介于10~100 km2之间的冰川面积为11 96240 km2,占总面积的4559%;面积最大的中锋冰川的面积达23737 km2。调查区内的山系(高原)均有冰川分布,念青唐古拉山冰川数量最多,其次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这3座山系冰川数量占调查区内冰川总数量的6333%;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位列前3位,其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总数的6809%和7344%;然而昆仑山和羌塘高原的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大于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平均面积。从冰川海拔分布来看,海拔5 000~6 500 m之间是冰川集中发育区域,约占调查区冰川数量和冰川总面积的85%以上。调查区的冰川在各流域的分布差异显著,恒河流域是冰川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级外流区,其数量占冰川总量的47%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52%以上;青藏高原内陆流域的冰川数量、面积次之,其冰川数量占总数量的21%,面积占总面积的24%以上,并且内流区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略大于外流区的平均面积。总体上,西藏的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西藏和青海两省区的8492%、8492%、8668%,单条冰川的平均面积两省区相近。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静海县土壤盐渍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静海县土壤中实测的C1和S元素含量推算其全盐量,并利用该指数探讨了县内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该县土壤全盐量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365%、0.045%和0.183%;盐渍化土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4%,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面积分别是37%、6%和1%,且轻度及中度盐渍化面积均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受地形地貌、地下水矿化度及人工灌溉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开发使用地下水和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综合治理盐渍土.  相似文献   

18.
<正>1中国钼矿资源潜力评价我国钼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探明储量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位,并具备鲜明特征:1、钼矿床多属低品位矿床,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储量占总储量的65%,而品位较富的(0.2%以上)矿床储量仅占总储量的5%。2、伴生有益组分丰富。单钼矿床储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14%,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无数地质工作者的努力,目前,在我县境内已发现各种矿产50余种。其中钼储量206万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我县被冠名为"中国钼都";钨储量68万吨,居中国第二;铅锌储量781万吨,黄金60.3万吨,铁矿石储量6117万吨。全县有效矿业权241个,矿权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关键元素与生命健康:中国耕地缺硒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的生命和非生命都是由自然界已发现的92种化学元素组成的,通过全国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人体血液元素含量对比研究,发现血液中40~50种化学元素平均值与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分布高度一致,表明这些关键元素与生命息息相关。近年大家持续关注的硒(Se)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会产生健康风险,但摄入过量也会导致中毒,因此被称为健康窗口元素。过去研究认为,中国耕地缺硒是造成健康危害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全国3 382个网格化点位土壤采样,获得Se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空间分布数据,发现中国贫硒国土面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0.1 mg/kg)和中国规范(0.125 mg/kg)计算,分别占21.1%和31.6%;适宜区(0.125~0.40 mg/kg)面积大约555万km2,占国土面积约57.1%;富硒区(>0.40 mg/kg)面积达110万km2,占国土面积约11.2%。贫硒国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局部地区,而中国9大平原的粮食主产区耕地总体上不缺硒,其中珠江三角洲平原、广西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硒区(>0.40 mg/kg),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江平原、关中平原是硒边缘区-适量区(0.125~0.40 mg/kg),只有河套平原是缺硒区(<0.125 mg/kg)。根据覆盖全国的网格化土壤采样分析结果,发现低硒带呈不连续的片状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至青藏高原一带,与传统认为“低硒带分布于东北三省至西南云贵高原”不完全一致。硒的空间分布模式主要受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土壤类型和自然地理景观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