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5.9级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震前5~1年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而外围(150km≤△≤300km)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震前2年左右,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异常比较明显,异常项数比40%;震前1.0~0.5年地震学参数异常明显减弱,异常项数比仅10%。可见,地震学短期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7年6月3日云南宁洱6.4级地震序列基本特征,动态追踪了宁洱地震前的中短期地震学异常,结果表明:宁洱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为5.1级,衰减正常。据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测定,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Ⅰ走向为138°,倾角为70°,P轴方位为3°,仰角为9°,宁洱6.4级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NW向的普(宁)洱断裂,在NN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右旋走滑错动,引发宁洱地震。宁洱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地震学异常以云南M≥6.0地震平静和震中附近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等为主;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最为突出的地震学异常为震源区及附近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出现窗口地震及云南省4级地震平静等。  相似文献   

3.
宁蒗6.2级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图象与序列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3):15-22
1998年11月19日云南宁蒗发生了6.2级地震,根据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分析研究了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震源区介质由稳定状态进行入稳定状态过程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同时,根据序列参数h、b值的动态变化,给出序列异常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1.地震孕育中期阶段,3级以上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震源外围地区,震源区高度平静;地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震源外围地震活动消失,震源周围地震活动迅速增强,且随着地震的逼近,地震活动逐渐向震源区收缩;至短临阶段,孕震区出现显的小震群活动。2.宁蒗6.2级地震在其5.3级地震前,震群发育,震群参数h值小于1.0,且随着地震的逼近,震群参数h值逐渐减少、b值逐渐增大。3.5.2级前震和6.2级震前,序列参数h值均出现明显快速减小的动态异常过程。此外,5.3、5.2级前震后,其2级以上余震衰减迅速,且余震又少又小。  相似文献   

4.
张博  张辉  冯建刚  王朋涛 《中国地震》2018,34(4):765-771
结合传统地震学方法与数字地震学方法,回顾总结了日常分析预报中针对九寨沟7.0级地震开展的相关工作,梳理总结了地震前提出的甘东南地震异常信息,进一步讨论了九寨沟地震前中期、短期及临震异常特征。通过分析九寨沟7.0级地震之前区域范围内不同震级活动图像,发现甘青川交界地区5级空区在震前向震中一侧收缩、4级地震超长平静458天、3级空区在震前4天被打破的现象,同时发现,震中附近区域震源机制一致性较高,反映了震源区的高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1 998年 1 1月 1 9日云南宁蒗发生了 6.2级地震 ,根据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 ,分析研究了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 ,震源区介质由稳定状态进入非稳定状态过程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同时 ,根据序列参数 h、b值的动态变化 ,给出序列异常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 :1 .地震孕育中期阶段 ,3级以上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震源外围地区 ,震源区高度平静 ;地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 ,震源外围地震活动消失 ,震源周围地震活动迅速增强 ,且随着地震的逼近 ,地震活动逐渐向震源区收缩 ;至短临阶段 ,孕震区出现显著的小震群活动。 2 .宁蒗 6.2级地震在其 5.3级前震前 ,震群发育 ,震群参数 h值小于 1 .0 ,且随着地震的逼近 ,震群参数 h值逐渐减少、b值逐渐增大。 3 .5.2级前震和6.2级主震前 ,序列参数 h值均出现明显快速减小的动态异常过程。此外 ,5.3、5.2级前震后 ,其 2级以上余震衰减迅速 ,且余震又少又小。  相似文献   

6.
对2003年北黄海5.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背景、地震序列、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及地震学参数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次地震为前-主-余型,经历了一个活跃-平静-发震的过程;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和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  相似文献   

7.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4):12-18
把研究区划分为孕震区和外围区 ,按层次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的方法 ,分析研究 2 0 0 0年 1月 1 5日云南省姚安 6 5级地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小震群活动、地震危险度D及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变化 ,得出了姚安 6 5级地震孕育过程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其主要特征为 :1 .孕震区地震活动演变方式为活动增强 -异常平静 -发震 ;2 .孕震区外围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平静 -活动增强 ,当地震孕育进入中期阶段 ,地震活动形成地震密集区 ;3.地震孕育发展中短期阶段 ,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多项前兆手段出现同步异常变化 ,至短临阶段 ,这些异常大多出现转折或恢复  相似文献   

8.
李莹甄  赵翠萍 《内陆地震》2003,17(4):309-316
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前北天山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5.4级地震发生在2002年北天山4级地震集中活动区空段,震前12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3项地震波参数出现短期异常。震前3个月乌鲁木齐震情窗出现超警戒线异常。震前10天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和震群活动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6.8级地震的中期和短期以及短临阶段异常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从新疆大区域范围到震源区,对这次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前兆观测资料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同孕震阶段各类异常的基本特征。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异常的中期阶段,新疆中强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中等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异常具有准同步性、显著性、突发性和响应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前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背景、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在地震发生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出现了孕震空区、地震条带。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了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1.
2021年5月21日漾濞发生MS 6.4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明显,中长期阶段云南地区3级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滇西北地区出现长达456天的4级地震平静;短临阶段震中区附近出现3—4级地震条带;临震阶段中小地震活动由外围地区开始向震中区迁移,震中区出现直接前震。  相似文献   

12.
地震中短期前兆某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明若  张国民 《地震》2000,20(3):29-36
从前兆分段的物理基础出发,对强震和中强震的中短期异常(1年尺度)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认为地震活动性中短期异常以在震中附近出现中短期(约1年)平静为最主要特征,并出现中短期空区。对于多种学科中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尚处于中期阶段的整体发展过程之中。由于不同震级强度的地震,其约1年的时间尺度对其孕震过程的内涵来说有较显著的差异,对7级以上大震和中强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总结分析了2003年10月25日发生在甘肃山丹-民乐6 1级、5 8级地震的异常特征,总体表现为:(1)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丛集和地震活动水平的明显增强现象,以及一些显著地震事件的发生和有序迁移;(2)震源区外前兆异常出现大幅度同步变化的短期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强震前地震活动、前兆和相关宏观异常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异常对该地区6.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学参量年度异常的背景^(3),阐述了1995 ̄1996年云南地区发生的孟连、武定、丽江三次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短期异常,包括地震平静、小震群、窗口地震、调制地震、地震波参数以及4级左右地震向震中迁移等。结果表明,这些异常特征表现突出,其演化进程显示了强震孕育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震距主震130 km内;87.5%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并在空区边...  相似文献   

17.
付虹  刘丽芳  张晓东 《地震》2005,25(1):8-14
在成组地震孕育模型的指导下, 分析研究了川滇地区M≥6.5地震成组孕育的地震学和前兆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的M≥6.5成组地震都发生在云南强震活跃期内, 这个时期云南地区多点水汞测值出现了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变化, 比强震平静期的“异常”测值也要高得多; 成组地震前1~2年的中期阶段地震活动会出现大面积增强; 成组地震的首发地震发生时有30%以上的前兆异常持续发展, 不出现转折变化, 而单一强震和成组地震的最后1个地震, 震前有异常震后不出现转折继续发展的数量≤15%; 成组地震的首发地震前兆异常数量比结束地震多。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许跃明 《地震》1997,17(4):357-363
1996年11月9日在南黄海海域发生了6.1级地震。该地震前自1993年直震中周围区域的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小震群活跃,出现孕震空区及一些地震活动指标的中期异常。1995年8月后该区地震活动的出现明显平静。这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On the basis of the viewpoint of prepa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group, the spatial andtemporal sc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ity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and its coast regionare studied, and some problems regarding the prediction of seismic hazard a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M=4. 0 earthquakes has overall presented arelative stable state, but the partially concentrated area wbich evolves and migrates and theanomalous low b-value area have appea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moderately strongearthquakes with M=5. 0~6. 0 have taken place on the edge of the anomalous area. Theaccumulative frequency of M=4. 0 earthquakes in the anomalous area presents non-linearindex acceleration and th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have appeared in the late period ofthe non-linear index acceleration of M=4. 0 earthquakes or in the later anomalous tranquilperiot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uneven Phenomenon of seismicity has some stability andreproducibility, and has s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