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沿海经济区脱颖而出之后,2006年初,辽宁省推出环黄渤海"五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把对外开放的重点放在沿海五大区域,即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丹东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发展态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环境等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经济振兴提出的"三个推进"、"四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协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为实现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发展目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域内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  相似文献   

3.
2007年,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在新开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006年项目)中对2个项目进行了数字化试点工作,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察院承担了《黑龙江省呼玛县宝龙屯、胡通镇、五道卡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数字填图试点项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难显缓解之势,有关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尚缺少气候背景对我国城市昼夜地表热岛强度的影响研究。本文通过长时序的MODIS地表温度数据,从年均、季节和昼夜3个时间尺度,从全国、气候带、城市3个空间尺度探讨了我国347个城市昼夜地表热岛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昼夜差异:我国城市年均地表热岛强度白天(1.25±0.81 ℃)高于夜晚(0.79±0.43 ℃);② 季节差异:昼夜地表热岛强度在不同季节表现不同,白天表现为夏季高,冬季弱,夜晚四个季节差异不大;③ 气候带差异:昼夜地表热岛强度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白天地表热岛强度表现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及高原地区,其中南亚热带表现为最强,高原气候区最弱;夜晚则表现为温带高于亚热带、热带及高原地区,其中中温带最强,北亚热带最弱;④ 时空变化:白天地表热岛强度年际呈非显著下降趋势(|Z|<1.96),而夜晚呈显著上升趋势(|Z|>1.96);昼夜地表热岛强度年际变化存在季节差异,白天地表热岛强度夏季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夜晚四个季节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地表热岛强度上升趋势最大;白天呈显著上升趋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夜晚呈显著上升趋势的城市广泛分布在中温带和暖温带。  相似文献   

5.
陈述彭先生一生笔耕不缀,为我国地理学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学术论著。本文就研读陈述彭先生早期地理论述,试从地理区域研究、综合自然区划、景观综合制图、制图综合指标、地学多维图解五个方面,对先生早期地理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并对先生早期地理思想的现代地理学,以及地球信息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3月17日至18日,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第五批(2009年计划)项目总体设计评审会议在省地调总院召开。经过严格的审核,14家地勘单位的15个矿调项目总体设计全部通过评审,其中,省第五地质勘查院、省区域地质调查所、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国家环保总局将深度介入煤炭资源开发的综合决策,规范、指导和推动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专家日前透露,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共同承担的《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已完成。《导则》提出,我国近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但今后这些地区将集中全国60%以上的煤炭生产能力,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Tóth提出的区域地下水流理论为盆地尺度地下水循环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从4个方面总结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发展历程,对比国外多本水文地质学教科书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描述情况,系统梳理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自1986到2018年的4个版本对区域地下水理论描述的演变情况。分析认为,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对我国学者开展区域地下水流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者把辽宁本溪田师傅盆地及凤城赛马—阳盆地的早中侏罗世植物群简称田师傅植物群。该植物群由34属77种植物组成。本文是在已确定的名单基础上,着重讨论植物群的性质.组合序列的划分,与同期植物群的比较及其所属地理区和气候带等。田师傅植物群属我国北方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范围,可划分出早、中、晚3期组合,它与北票、门头沟等植物群最为相似,同属西伯利亚区的中国北方省,反映出温热潮湿的温带或温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污染的区域联防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的区域性发展趋势要求污染治理从区域角度进行统筹规划,这与我国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环境管理的现状存在矛盾。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环境污染区域联防方面的研究。通过运用区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案例,并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提出了区域性环保机构设置方案。该方案包括建立5个国家直属局和12个省级分局,这些区域性环保机构既考虑区域环境现状又兼顾未来发展趋势,能够对我国今后的环境保护管理改革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城市竞争进一步激烈,城市区域化、经济区域化已成为当今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把握区域经济的至高点,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SBM模型,测度了1998—2013年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的静态技术效率,并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区域海洋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动态分解。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沿海地区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效率,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以实现同等投入下更多的产出。  相似文献   

13.
第四系科学钻探及地层对比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部分环境、资源问题的基础——第四纪地质变得日益重要,第四系钻探作为第四系覆盖区填图的重要工作手段,钻探质量及编录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第四系区域填图成果的表达。该文结合1∶5万辛安庄等五幅区调项目实践经验,对第四系科学钻探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总结,并对第四纪钻孔多重地层划分与区域对比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们在鲁中南地区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对下寒武统五山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就是根据这一部分研究成果而写成的。由于水平有限,谬误难免,诚望指正。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对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北西向断裂上存在的甘霖、五胜和高峰头流动短水准异常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存在的3项短水准异常是汶川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应力增强引起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五圩多金属矿床位于我国最主要的成矿带一一丹一池锡多金属成矿带南段,矿床发育于五圩帚状构造中部。五圩矿床外围具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条件。文章根据目前在五圩矿床外围的找矿成果,对外围找矿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O,城市竞争进一步激烈,城市区域化、经济区域化已成为当今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把握区域经济的至高点,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热点。一、对城市区域化的认识城市群在社会发展中具有较高的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明祖山剖面的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的综合研究及区域地层对比 ,得出以下结论 :①明祖山剖面可划分为五个牙形石带 ,寒武—奥陶系界线位于Cordylodusproavus带与Utahconusbeimadaoensis Monocostodussevierensis带之间 ;②通过区域地层对比 ,寒武—奥陶系分界在青州地区已位于炒米店组之内部 ,而且整个两河口阶全部位于炒米店组上部  相似文献   

19.
青海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对柴北、柴南缘古陆核,青海几条主要蛇绿混岩带、五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多类型花岗岩等青藏高原自太古代到新生代特有的地质作用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0.
城镇发展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了解城镇发展的优势条件,为确定城镇建设规划的扩展方向提供依据。在北极与亚北极开展研究对中国开展在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有重大意义。本文使用多源数据,在采样的基础上利用逐步法的思想进行变量筛选,共筛选出5个显著指标,用logistic方法拟合出最终的模型进行城镇发展适宜性评价,最终得到研究区城镇发展适宜性分级图。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后的显著指标对研究区城镇分布的影响作用大小排序为,温度(正向)、交通网密度(正向)、海拔高度(反向)、人口密度(正向)、距港口距离(反向);温度、交通网密度、海拔高度、人口密度、距最近港口距离增加1个单位,城镇发展的几率分别比原来增加了38.4%、16.7%、9%、0.4%、0.1%;研究区的Ⅰ(不适宜)、Ⅱ(中度适宜)、Ⅲ(高度适宜)的城镇发展适宜性均值分别为0.03、0.16、0.68(分别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82%、21.82%、1.37%);城镇发展适宜性总体呈现出随纬度升高而降低、随经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适宜城镇发展的气候地理条件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带以及平原与低地地区;研究区的城镇发展适宜性俄罗斯西北部为0.08、瑞典为0.07、芬兰为0.06、挪威为0.03。俄罗斯西北部城镇发展适宜性整体上呈现出北低南高,南部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布局;瑞典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沿海大于内陆的空间布局;芬兰呈现出北(高原)低南(沿海)高,中部次高的空间布局;挪威呈现出南部沿海高,西部沿海次高,其他区域低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