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GIS的油气层灰色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层综合评价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其评价结果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测井曲线的可靠性、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以及综合地质信息的能力.基于GIS的油气层灰色综合评价就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分析油气层评价数据,将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与GIS集成对油气水进行识别,最后结合已有的地质信息分析其平面分布特点.这样,通过GIS既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地质数据和地球物理数据,又扩展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同时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GIS技术进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本文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评价油气资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综合地学各学科信息,结合GIS的功能和特点,建立GIS综合评价模型是本研究的关键。将所建模型对松辽盆地南缘白垩系地层油气远景式进行预测,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准确地研究油源断裂在下生上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在油源断裂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油源断裂和同一条油源断裂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活动特征、断面产状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分析,对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不同油源断裂同一时期的输导油气能力及油气富集存在差异性,活动强度大的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强,有利于油气聚集,其附近油气富集;而活动强度小的油源断裂输导能力弱,不利于油气聚集,其附近油气不富集.2同一条油源断裂不同时期的输导油气能力及油气富集存在差异性,强活动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强,有利于油气聚集,对油气富集所起作用越大,应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而弱活动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弱,不利于油气聚集,对油气富集所起作用越小,不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3同一条油源断裂不同部位的输导油气能力及油气富集存在差异性,活动速率大的油源断裂凸面脊发育部位输导油气能力强,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而活动速率小的油源断裂非凸面脊发育部位输导油气能力弱,不利于油气聚集,不是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资讯     
《地球》2016,(7)
正我国油气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大幅增加6月1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数据显示,同2003年~2007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的上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我国油气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均有大幅增加。本次评价成果显示,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丰富,石油地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1,(7):18-18
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了解家底并据此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启动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由5家石油公司,6所大学和6个科研机构的17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评价成果对编制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加强油气资源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段雯娟 《地球》2014,(2):80-83
2014年1月8日,国土资源部举办新疆地区油气资源评价暨2012年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新闻发布会。国上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先良,油气资源评价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等相关专家,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孔隙结构对储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个区块的测井评价工作发现,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的品质和油气层的电阻率,是测井准确评价流体性质的关键。岩石物理资料表明不同区块内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因素不同,但效果是一致的,即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控制着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透能力。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影响了储层中导电流体的分布和含量,从而控制了储层的电阻率。储层出现低阻油气层的内因均为复杂的孔隙结构(骨架导电及工程原因除外)。测井储层评价在分析控制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地质因素及储层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储层采用不同的模型、参数和标准,可以有效的认识储层品质和识别不同类型储层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系统流体迁移数值模拟及在辽河陆西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迁移和运动的模拟是含油气系统定量研究与分析的核心内容,在生储盖圈闭等基本成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下深部烃类流体生成、运移的基本物理化学规律,文章提出了描述含油气系统流体迁移和运动特征的数学模型,介绍了相应的定量模拟软件PSM(Petroleum System Modeling)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实例,利用PSM对凹陷的J3jf1-J3jf(!)含油气系统在不同时期的生排烃、运移聚集过程等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J3jf1-J3jf(!)的关键时刻为阜新期末(J3fx),烃源岩的大量生烃、油气的运聚及圈闭演化等成藏作用相互配合,有利于油气的运移与聚集,实例应用表明,含油气系统定量模拟不仅为地质家提供了一套更好地理解、评价含油气系统的工龄,同时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可以更好预测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测井资料是油气资产评价的关键资料,它不仅影响到有效厚度的评价,而且也影响到含油气面积大小的评价.通过研究海外项目测井资料的包装特点,来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油气资产快速核实和评估的方法,这有利于提高海外项目测井资料快速评价的质量和评价效率,规避储量风险.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见.本文结合国外实例研究了有效厚度标准、油水界面、油气层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水层资料、直观包装资料等方面的包装特征,识别方法和评价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方法是有效的.结论认为,研究海外项目测井资料的包装问题与快速评价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盖层物性封闭能力与油气流体物理性质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包含烃类流体与岩石表面间边界层阻力, 并以启动压力梯度表征的盖层物性封闭能力的力学方程, 该方程表明: 盖层的物性封闭油气能力不仅取决于盖层毛细管力和烃类所受浮力, 而且受烃类流体在盖层内的启动压力梯度和盖层厚度的影响. 烃类密度、黏度和烃-水界面张力的变化分别影响烃柱所受浮力、烃类在该层内的启动压力和盖层对烃类的毛细管力. 并根据实际资料和文献数据分析了烃类流体的密度、黏度和烃-水界面张力变化对盖层封闭能力的影响. 地下条件下, 由于原油的密度、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这3项物理性质的变化可造成封盖层物性封闭能力变化达数十甚至数百倍. 因此评价盖层物性封闭能力时, 要综合考虑烃类流体的物理性质. 深入研究烃类物理性质对盖层封闭能力的影响, 有利于指导类似稠油的特殊油气资源以及特殊温压环境下油气资源的勘探.  相似文献   

11.
储层预测中BP神经网络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论述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特别讨论了网络的学习和网络技术的改进,通过SN油田SGH组的油气预测,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油气藏的储层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地震油气储层的小样本卷积神经网络学习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完成该项工作往往需要经历多个环节,而多工序或长周期的研究分析降低了勘探效率.基于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在地震响应上所具有的特点,本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用于智能提取、分类并识别地震油气特征.卷积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强适用性、强泛化能力,使之可以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未解释地震数据体进行全局优化提取特征并加以分类,即利用有限的已知含油气井段信息构建卷积核,以地震数据为驱动,借助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识别蕴藏其中的地震油气特征.将本方案应用于模型数据及实际数据的验算,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与实际钻井信息及基于多波地震数据机器学习所预测结果对比,本方案利用实际数据所演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本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缩短相关环节的周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气资源企盼二次创业   总被引:18,自引:37,他引:18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在过去50年的第一次创业中,主要是在新生年代陆相沉积盆地中获得丰富的油气资源,当前在严峻的形势下,国家必须进行油气资源的第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要从突破前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甚至更早)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开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并大力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努力解决复杂地质体成象问题,探索海相油气资源,使这次创业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4.
伽马射线与地层介质的康普顿(Compton)效应是密度测井的理论基础,介质对伽马射线的康普顿吸收系数取决于介质的原子核性质及其体积密度.(超热或热)中子测井主要反映地层介质的减速性质,而后者主要取决于介质的含氢量.介质含氢量是由介质的组分及其体积密度决定的.本文从上述两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原理出发,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两种测井方法并非两种互相独立的测量手段.对于含油气盆地常见沉积岩石及矿物,两种测井测量结果具有相关性.这一结论为密度、中子测井方法组合地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密度-中子测井的相关性可有效地识别轻质油气层特别是天然气层.实例表明,无论水层还是油气层,两种测井曲线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明显改善了识别天然气层和划分油-气界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伽马射线与地层介质的康普顿(Compton)效应是密度测井的理论基础,介质对伽马射线的康普顿吸收系数取决于介质的原子核性质及其体积密度.(超热或热)中子测井主要反映地层介质的减速性质,而后者主要取决于介质的含氢量.介质含氢量是由介质的组分及其体积密度决定的.本文从上述两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原理出发,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两种测井方法并非两种互相独立的测量手段.对于含油气盆地常见沉积岩石及矿物,两种测井测量结果具有相关性.这一结论为密度、中子测井方法组合地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密度-中子测井的相关性可有效地识别轻质油气层特别是天然气层.实例表明,无论水层还是油气层,两种测井曲线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明显改善了识别天然气层和划分油-气界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烃渗漏引起的磁异常的提取与识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烃渗漏与磁异常关系以及磁异常提取与识别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论述与总结.利用磁异常寻找油气资源,特别是在圈划异常远景区方面具有经济、快速、有效的优势.但也存在多解性问题.为了有效判别异常源性质,本文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以上方法补充的思路,可以作为磁法预测油气远景区技术流程中的一环,有助于减少多解性.  相似文献   

17.
石油和天然气运移、聚集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虽然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流体矿产,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不同,诸如:密度、粒度、溶解度、表面张力、扩散性等等,从而引起它们在运移和聚集特征上也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的特征决定了天然气勘探的时空领域比石油更广阔,然而却比石油更难于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我国一些主要沉积盆地的较强地震与石油天然气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发现在油气储集的地区往往没有地震发生,而在地震发生的地区也往往没有油气储集。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可以把蕴藏油气的地区作为识别地壳稳定性的一种标志,无疑对地震危险区划是有意义的。同时,我们又把地震活动地区作为识别非含油气构造的一种标志,无疑对寻找地下油气资源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含气储层产能预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是当前大庆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火成岩含气储层产能作为一个表示动态特征的参数,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讨论了火成岩含气储层的产能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根据测井资料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火成岩含气储层产能的方法,利用已知气井测试结果和测井资料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根据网络学习训练结果,输入测井资料等静态参数,可预测储集层的产能,根据这种关系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测井对产能的预测评价,从而为大庆深部火成岩含气储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