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华友  李娜  庄远红  蒋自然 《地理研究》2021,40(12):3420-3436
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产业集群面临的冲击越来越多,一些集群有可能实现路径突破,而一些集群可能会落入发展的低端陷阱而难以自拔。因此,研究产业集群在危机冲击下的韧性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走上复苏道路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利用中国工企数据库对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识别,判断其所遭受的主要冲击,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维度测度集群韧性,构建数学模型分析韧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集群面临两次冲击的抵抗力均较弱;② 集群在遭遇两次冲击后的恢复力较好,均强于抵抗力,但各个集群的恢复力差异明显,出口比例高的集群更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③ 外生型集群韧性主要体现为“低抵抗力-高恢复力”型和“高抵抗力-低恢复力”型,内生型集群韧性主要体现为“低抵抗力-高恢复力”型;④ 区域产业非相关多样性仅对两次冲击中的集群恢复力具有促进作用,对抵抗力的影响不明显。区域产业相关多样化对两次冲击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均无显著影响。企业知识异质性对集群抵抗力和恢复力发挥正向促进作用,而集群的对外开放程度在总体上发挥了抑制作用。龙头企业对在两次冲击下集群抵抗力的作用方向不同。所有制异质性和年轻企业占比对集群韧性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工业韧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韧性是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区域产业结构被认为是影响经济韧性的最重要因素。2019年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黄河流域工业韧性进行系统评价并考察产业集聚对工业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从抵抗力和恢复力2个层面刻画区域工业韧性,构建计量模型考察专业化、多样性、相关多样性、非相关多样性等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对工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黄河流域工业韧性水平整体较高,绝大多数城市对外部冲击有着较强的抵抗力,同时在外部扰动退去后有着较强的恢复力;② 黄河流域工业韧性的空间差异显著:恢复力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东,甘肃和青海的恢复力相对较低;抵抗力水平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③ 产业结构单一地区的工业发展更容易从外部扰动的影响中恢复,对某一产业的高度集中会增大区域工业受到外部冲击的风险,多样且关联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区域工业应对不利扰动的抵抗力,也有利于区域从危机影响中实现更快的恢复;④ 提高黄河流域的工业韧性,要避免对某一个产业的过度专业化集中,在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提高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和关联水平。  相似文献   

3.
余金艳  张英男  刘卫东  肖作鹏 《地理研究》2021,40(12):3333-3348
新冠疫情给全球化进程带来巨大冲击,流动性被切断是其中重要原因,尤以物流延滞造成的物资短缺影响最为严重。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时效性和格局在疫情冲击下发生了重要变化。通过对全球疫情及跨境电商物流大数据的挖掘、计算和分析,从韧性角度对物流时效的时空异质性展开研究,分析物流受冲击变化的特征,以及韧性空间格局、阶段差异和时间过程,并结合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物流时效性呈现“衰减波”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阶段、恢复力阶段,以及韧性提升;北美、西欧的物流韧性相对较低,东亚及其邻近的中亚、中东欧、西亚、北非区域则相对较高,尤其是抵抗力阶段差异明显;全球物流恢复力指数普遍高于抵抗力指数,北美、西欧、大洋洲部分样本恢复力较弱;时间过程上可分为3个时期,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传导现象:前6个月急速下降、艰难抵抗后平稳恢复,第7至第11个月整体向好、局部震荡,第12至第13个月全球小幅波动后较快恢复;影响物流韧性时空异质性的因素较为综合,其中物流网络关系、疫情严重程度的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4.
杨帆  郑晴晴 《热带地理》2022,42(12):1953-1963
以“后危机时代”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业既可通过增加产业结构的非相关多样化直接增强城市经济抵抗力,也可通过增强产业结构的相关多样化诱发技术创新,间接提升城市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2)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市产业基础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城市存在差异。东部城市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均较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对中部城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促进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而西部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韧性的作用则不显著。3)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中,信息服务业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均最为显著,商务服务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相较其他行业弱。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风险扰动对城市的经济韧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冲击影响,深入研究城市经济韧性对于城市经济良性发展和提升经济抵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两次典型的经济风险扰动,以长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相对多样化、产业相对专业化、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地区经济敏感度的多维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格局的演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三角地区内大部分城市的产业相对多样化指数呈不断下滑趋势,相对专业化整体态势稳定上升,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一体化发展,应对风险扰动的经济韧性能力强,而安徽省内部分城市专业化指数过高且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② 城市产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区域差距不断增加,与其主导产业结构有显著关系;③ 核心城市与各城市间的联系总量占比逐年降低,核心城市上海的集聚能力仍较高,致使城市间差距增加,不利于城市经济韧性的整体协同;④ 城市抵抗力和恢复力与其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经济风险扰动对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由沿海城市向内部城市的地域先后性影响。论文有助于弥补已有研究在城市群地区尺度经济韧性研究方面的不足,以期为中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与扰动,保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成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引入韧性理念,探讨了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特征,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其演化过程,从抵抗力、吸收力、恢复力和转型力4个维度构建其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方法,以湖南省46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是系统受到扰动后,维持原有特性、原有功能和进一步成长的能力,具有复杂性、动态演化性、尺度关联性和可调节性等特征。2)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演化,呈现出开发、存储、释放、更新4个阶段,并与所在城市、区域以及内部企业共同作用,构成多尺度嵌套的自适应循环。3) 2012―2020年湖南省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不断提升,应对扰动的能力持续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从各维度指标看,转型力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吸收力和抵抗力,恢复力增长幅度最小,成为系统整体韧性提升的短板;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弹性视角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对分析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依据经济增速划分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通过构建反事实函数测度不同阶段城市和分产业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揭示了区域经济弹性的演化特征,反映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结果发现:同一经济周期中抵抗力和恢复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抵抗力低受冲击影响严重的城市在随后的经济振兴过程中经济恢复发展好,存在“创造性破坏”过程;区域经济弹性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区域对冲击的抵抗力水平受前一经济周期恢复力的影响,区域经济弹性在引起区域应对冲击能力的变化同时其自身也因此而发生改变;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经历了衰退-恢复-下滑的波动历程,呈现倒“N”型,其面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第二产业更易受到冲击影响,第三产业抵抗力相对较高,老工业基地长期存在路径依赖、制度锁定现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严重,突破能力弱,过度依赖传统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针对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的规律特征,提出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木质林产品方面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和广泛的合作空间,据此基于2001—2019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7个主要出口对象国家的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其出口贸易效率、贸易潜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7个国家木质林产品的出口贸易效率整体水平一般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性,但未来出口贸易潜力与提升空间巨大;未来贸易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双边经济规模的发展和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改善,以及加快中国木质林产品转型升级。从提升与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国内林产工业的转型、加大政府对木质林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等3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方法,以2004—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沿线城市出口贸易的差异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通显著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出口贸易增长,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越完善,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带动作用越强。出口同时受途经国家数量、目的国物流运输能力的正向调节。(2)异质性分析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货源地枢纽节点城市的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铁路枢纽城市影响不显著,对港口城市出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城市规模来看,贸易的正向促进效应主要发生在中小城市。基于不同地理区位班列通道的分析发现,对西部通道沿线城市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3)中欧班列的组织运营服从“轴—辐”模式,对周边区域出口辐射空间范围大致在150 km之内。中介机制检验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市场化水平促进出口贸易增长,外围区域的城市受到市场化水平的正向中介效应更显著。运输时间成本节约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当前较传统海运所需时间的节约并不是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变及情景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行  梁小英  刘迪  史琴琴  陈海 《地理学报》2019,74(7):1450-1466
从最具操作性的景观尺度探究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分异及其演变,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环境及其景观服务的影响机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作为典型案例地,从生态、社会、生产3个系统维度构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各子系统和整体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① 研究区2000-2015年社会—生态景观3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分异显著且都有增强。其中,“退耕还林”第1阶段(2000-2009年)增强突出,生态、社会、生产三系统恢复力指数分别上升0.134、0.048、0.028;第2阶段(2009-2015年)增强相对减缓,生态、社会、生产三系统恢复力指数分别上升0.038、0.017、0.021。② 总体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空间分异同样显著,其恢复力指数上升11.60%,呈现中间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③ 子系统与整体景观系统恢复力变化之间有主导性正向关系,且3个子系统恢复力变化协同关系显著,两个或三个系统协同率达到90%以上。最后,运用有序加权平均法,基于干扰指标与适应能力指标的不同权重设置情景偏好,绘制出“不可持续导向型”“维持现状型”和“可持续导向型”3种情景下的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模拟图,为区域景观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d a huge impact on China's real economy, and inspecting the imbalance an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recovery process after the crisis is conducive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regional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resilience measurement framework,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of economic resilie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fter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focused on the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s of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On this basis, the fixed effect panel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ole of factors such 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reg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level of opening up, government management level,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on economic resilie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at the overall level, the resista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fter the impact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rising and then declining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was high, but the resilience showed a trend of decline-rise-decline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was low. The fluctuations in export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were much greater than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dimensions of GDP, industry, consumption, and employment. Regression models showed that diversity and related diversity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lthough limited in the process of resisting risk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risis, were conducive to the rapid regional resumption of growth after the crisis, areas with strong government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may hinder economic recovery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ability to open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 2023, Editorial office of PROGRESS IN GE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同区域在本轮危机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即各地区域经济弹性大小不一。但学术界对到底什么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弹性没有定论。本文以浙江省和江苏省为案例,采用统计年鉴、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课题组调研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区域经济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解释。研究发现:①创新水平越高、非相关多样性越强及中小企业占比越大的区域越容易最小化甚至消除危机带来的损失;②财政支出较大、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区域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更易受危机干扰;③相关多样性与区域经济弹性无显著关系。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弹性与区域发展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应充分考虑其支出结构特点;要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占比对区域经济弹性的显著正向影响。为此,政府应鼓励创新,增加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注重产业多样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使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得以发挥;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健全鼓励消费机制以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3.
贸易保护、出口溢出效应与中国出口市场拓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厘清贸易保护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既有演化经济地理学框架主要从供给视角出发,认为出口产品路径演化过程呈现依赖技术知识溢出的特征,忽略了需求视角的影响。基于中国海关库2002—2016年的数据,以中国出口产品进入新市场的演化路径为研究对象,本文将供需视角纳入同一解释框架,补充需求视角下的外部市场关联以及需求市场的贸易壁垒措施作为外部力量,试图探究贸易保护、出口溢出效应如何作用于中国出口市场拓展过程。研究发现:① 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同时,中国出口目的地结构也在不断地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拓展。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是出口拓展的主力区域,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出口拓展的主要产品类型。② 中国出口市场的拓展进程呈现出典型的路径依赖特征,包括供给视角下基于本地技术知识溢出的路径依赖与需求视角下基于目的地市场信息溢出的路径依赖。其中后者被长期忽视,但在中国出口市场拓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③ 贸易保护作为一种外部冲击,可有效地削弱基于本地技术知识溢出和外部市场信息溢出的路径依赖。采用投资、区域合作等方式绕开贸易壁垒,实现出口产品与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是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城镇发展面临一系列工业经济放缓、产业人口流失和厂房住宅空置等问题。针对危机过后珠三角城市所表现出的经济韧性,文章重点研究了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创新与经济韧性的关系,通过对产业多样化、相关多样化、非相关多样化、创新与经济韧性进行测度,探讨了上述指标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这种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多样化、创新对提升珠三角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韧性存在正向关系;2)珠三角经济韧性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分异,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经济韧性波动变化明显,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则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水平;3)珠三角强大的国内市场有助于抵御经济危机冲击所带来的外部需求萎缩,在保持较高经济开放程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韧性;4)相关多样化与非相关多样化对珠三角经济韧性的影响是趋异的,非相关多样化能有效地分散并降低外部冲击的风险,而相关多样化则更容易导致危机向相关联部门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China witnessed gradual shrinkage of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 In this study,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resilience to analyse urban growth and shrinkage in the context of a rapidly-urbanising reg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resilience in the PRD. By measuring resistance in the shrinking phase and recoverability in the growing phase in a group of cities in the PRD, this study distinguishes four scenarios and investigat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inancial crisis had a severe and asymmetric influence on this area, indicating more than 15% of cities are faced with shrink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resilience indicates a centre-periphery pattern, that is, high economic resilience in the inner ring and low economic resilience in the outer ring of the PRD. The service economy is found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urban economic resilience. Results imply that sound economic policies for enhancing resilience: both poor local financial status and a high degree of export concentration adversely impact resistance, while upgrading the manufacturing economy and stimulating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re conducive to improve recoverability.  相似文献   

16.
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出口产品升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贺灿飞  陈航航 《地理学报》2017,72(8):1331-1346
随着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的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迅速发展并不断深化。全球生产网络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对出口产品升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可能是中国出口产品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以此为基础衡量出口产品升级。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有波动上升迹象,东中西区域产品质量基本呈现递减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直接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升级,尤其是深入融合到价值链中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研发投入能够促进出口质量升级,但研发投入不能通过提高垂直专业化的程度来提升质量,印证了出口企业提升价值链地位能力的不足。地区财政自主权在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彭荣熙  刘涛  曹广忠 《地理研究》2021,40(6):1732-1748
经济韧性的强弱决定着城市在面对冲击时可以快速度过危机还是陷入长期经济发展停滞。本文将城市经济韧性区分为长期经济韧性和短期经济韧性,分析中国东部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韧性和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产业结构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不同时期的短期经济韧性及长期经济韧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期经济韧性和短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不同,表征产业整体技术含量的经济复杂度和表征产业关联程度的相关多样化指数能显著提升城市长期经济韧性,短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则因时期不同而存在差别。延长产业价值链、构建地方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水平,有助于城市提高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18.
李方一  刘思佳  唐志鹏 《热带地理》2016,36(6):1026-1033
以 2010 年中国非竞争型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 30 个省区市的出口增加值进行核算,从全国和区域尺度分析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省域出口增加值对全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划分出资源消耗型、技术引领型、服务业促进型和出口起步型 4 类区域,前 3 类区域通过出口增加值分别提升了全国 GDP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比例;从出口增加值对本地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欠发达地区出口增加值普遍有利于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发达地区出口增加值提升了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地区 GDP 中的比例,但阻碍了服务业比例的提升,出口增加值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最后提出促进和改善出口增加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多数内陆城市常年处于出口产品空间“边缘区”,如何打破原有路径依赖,真正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海关产品贸易数据和企业、政府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动态二元边际分解和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对中国内陆城市河西五市对外出口路径演化过程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河西五市对外出口路径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两类。第一,酒泉、武威和张掖三市正处于从对外出口的初始路径创造到路径分化的探索阶段,且开始尝试由出口产品空间“边缘区”向“核心区”跳跃。第二,嘉峪关和金昌两市经过对外出口初始路径创造、深化阶段已进入对外出口路径锁定-需路径突破的新阶段,但依旧处于出口产品空间“边缘区”。② 河西五市两大类路径主要受政策主导,并在技术创新、贸易壁垒、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共同驱动下进行演化,这与东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别。③ 河西地区两类路径的演化机制存在差异。受宏观历史政策的影响,酒泉、武威和张掖三市早期对外出口路径演化滞后,但自2000年以来,在一系列的政策作用下,对外出口路径演化开始趋于分化;而嘉峪关和金昌虽然早期积累了大量技术和人才优势,路径演化较快,但受企业惯性影响,后期陷入“刚性专业化”陷阱。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国内陆欠发达城市探寻对外贸易路径突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文宇  任卓然  李伟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21,40(12):3287-3301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上升,许多国家对中国竖起贸易壁垒,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城市的出口韧性已成为重要研究议题。现有文献普遍关注本地产业结构与区域韧性的关系,发现多样化产业结构有助于缓解贸易壁垒造成的外部冲击,但是较少探讨外部市场结构的作用。本文使用2001—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贸易数据,引入市场关联概念,首次构建市场相关多样化指标,研究在贸易壁垒冲击下,中国城市出口市场相关多样化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市场相关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表现出更高的城市出口韧性,其可借助互补性的出口经验和风险分散的市场结构,减小贸易壁垒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② 外资比例较高、具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城市,由于城市内部企业集聚程度高和信息交流频繁,更容易发挥市场相关多样化的作用。③ 城市相关多样化的市场结构很难抵抗发达国家(地区)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城市出口韧性,积极招商引资、申请经济开发区、保持对外联系,推动企业集聚、多举办展会以促进企业间贸易经验交流,尤其是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信息扩散,要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利用本地已有贸易市场信息,拓展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