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确定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和爱护,通过知行合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不期而遇——新冠肺炎疫情深刻警醒人类2019年12月以来,一场不明原因的肺炎陆续在各国出现,这一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也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现已证实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Et)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这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供应、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问题,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运用了多种手段不断加大对地球深部的探索与了解.关注、了解我们地球家园的深部,正在成为人类保护地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地球的负担正在变得越来越沉重。因此,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家园已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今年,我国开展以“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坚持科学的发…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  相似文献   

7.
<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2018年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此次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宣传活动于4月20日开始,4月26日结束。4月22日,广西自然资源厅携手广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开展第51个世界地球日系列宣传活动。该厅通过举行"美丽地球,生态自然"创意手抄报征集活动、"壮美广西小拍客"摄影大赛、地球自然资源科普及普法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大力普及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知识,唤起广大群众爱护地球、爱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家园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行业资讯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相似文献   

10.
正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系统。生态建设科学之路、家园建设和谐之美,离不开我们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之态,也离不开我们对自然资源虔诚保护之度!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珍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迄今所知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是人类共同的节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璀璨的行星,自然资源是地球母亲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在不断利用和消耗各种资源,然而,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能力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否则,就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自工业革命以来相当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一直认为大自然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尔后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生态破坏等等,都与人类这种有失偏颇的认识有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人类给予地球的负载变得越来越沉重。如何善待地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广西,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广西是人口大省(区),却是经济弱省(区)。作为欠发达地区,不仅发展...  相似文献   

12.
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4月22日上午,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纪念第52个世界地球日浙江主场活动。活动现场,人们重温习近平同志给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李四光中队”的回信精神,展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新成就,发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新倡议,展望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4.
正四月,花开成海;四月,春深水长。50年来,每年4月22日,人们都会深刻思索与地球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永恒的命题。地球是生命的摇篮,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然而,毫无节制地攫取地球膏脂,毫不顾忌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些短视的行为正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许多地方雾霾锁城、蓝天不再,许多河流失去往日的清澈,许多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5.
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强调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公众采取行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推进湿地保护从点到面、从数量到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确定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珍爱地球,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作为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8.
正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复制。在全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之时,我们迎来了第51个世界地球日。无论感性还是理性认识而论,我们正面临人与自然关系极其特殊的时刻。这也让今年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显得更加振聋发聩、直击人心。觉醒来自人类最切身的体会:雾霾压城,生活中充满"会呼吸的痛";水土污染,重金属爬上餐桌;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地冰冻的远古病毒苏醒;过度砍伐,全球绿色版图缩减、地球之肺能量  相似文献   

19.
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强调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公众采取行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 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推进湿地保护从点到面、从数量到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重要战略抉择。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能源来源、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实现美丽中国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