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的绘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的自动绘制是地图制图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在分析和总结现有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绘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段缓冲区技术的渐变线绘制方法,详细论述该方法的实现过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自动绘制单线河流渐变符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绘制圆滑平行线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朋根  王伟 《测绘通报》1998,(12):13-15,32
本文分析了目前平行线绘制方法的不足,论述了绘制圆滑平行线的必要性,提出了绘制圆滑平行线的算法,并对台阶式平行线和渐变线的圆滑处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机助制图中平行线的绘制方法及其特殊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基于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并将其推广到适合于绘制台阶式平行线的情况,文章对中心线转角偏大、偏小的情况以及平行线自身交叉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机助制图中平行线的绘制方法及其特殊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基于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并将其推广到适合于绘制台阶式平行线的情况,文章对中心线转角偏大、偏小的情况以及平行线自射交叉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画平行线是机助绘图的基本功能之一。绘各种双线符号如地形图中的道路、围栅等要用这个功能,粗线也是用画多条相距很近的平行线的方法绘制的(图1)。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船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河流水涯线精细化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粗格网划分,结合河流水涯线格网的密度、高程、边缘性和连续性多重约束条件,利用连通区域标记和边缘检测等组合算法,快速确定河流水涯线粗边缘;然后对粗提取结果进行细格网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距离约束下的单行格网局部高程最低点提取算法,实现河流水涯线精细化提取。针对上海某地区长度约为1.56 km河流的船载激光雷达实测点云数据,对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取出精细可靠的河流水涯线。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树结构的河流渐变自动绘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制图和GIS可视化中的河流自动渐变是水系要素表达的重要方面,同时又是一个技术难点。文章针对当前河流自动渐变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一种复杂树递归算法的河流自动渐变方法。该算法深入研究了复杂树结构的构建和河流渐变中存在的上下游流向、主支流搜索、面状水域流人流出等复杂问题,实现了河流渐变自动绘制,并进行了实践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极大减少了地图制图过程中河流渐变绘制的人工干预,提高了自动化渐变绘制效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倒数灰度熵和改进Chan-Vese模型进行SAR河流图像分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诗婳  吴一全  周建江  孟天亮 《测绘学报》2015,44(11):1255-1262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河流分割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倒数灰度熵多阈值选取与改进Chan-Vese(CV)模型相结合的分割方法。考虑SAR图像中河流目标和背景类内灰度的均匀性,提出了基于蜂群优化的倒数灰度熵多阈值选取方法,以此对河流图像进行粗分割;针对基本CV模型收敛速度低、对初始条件敏感的问题,利用图像边缘强度取代Dirac函数,将粗分割结果作为改进CV模型的初始条件,对河流图像进行细分割。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割方法无须设置初始条件,运行速度快,分割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章斯腾  陆欣  陆瑶  程亮  李满春  杨康 《遥感学报》2021,25(10):2142-2152
河流网络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河流网络动态监测已成为河流遥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以PlanetScope为代表的CubeSat小卫星已具备了米级空间分辨率、1 d重访周期的优势,这为河流网络高时空分辨率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本文以青藏高原长江源区的通天河流域(227 km2)为研究区,选取2017-05—2017-10 5期3 m空间分辨率CubeSat遥感影像,增强河流横纵剖面特征自动化提取了河流网络,研究了通天河流域河流网络动态变化,对比分析了3 m CubeSat与30 m Landsat 8、10 m Sentinel-2所提取的河流网络,以及5种现有水体数据集(GRWL,GSW,FROM-GLC 2017,OpenStreetMap,HydroSHEDS)。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河流网络5月水系密度较低(0.38 km-1),7—8月河流网络进入丰水期,水系密度显著增加至0.61 km-1,9月河流网络进入平水期,水系密度趋于平稳(0.53 km-1),随后迅速退化并于10月开始冻结,水系密度迅速降低至0.37 km-1;(2)采用高空间分辨率CubeSat所提取的河流网络能够识别更多细小河流(河宽3—30 m),CubeSat所提取的河流总长分别为Landsat 8、Sentinel-2所提取河流总长的1.6倍和1.3倍;(3)CubeSat所提取的河流网络水系密度高于现有水体数据集(2.9—12.4倍),弥补了现有水体数据集无法反映细小河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在CorelDRAW X5中通过VBA的程序开发环境下实现线渐变的方法,通过开发出河流渐变工具,以单线河流渐变为例,解决了通过CorelDRAW X5进行地图制图过程中遇到的单线河流渐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国产GF-1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皇甫川流域内山区细小河流密集的上游1421 km2作为研究区域,针对因山区河流河道狭窄、形态复杂等导致的河流边界提取难度大、精度差、河宽无法自动提取的难题,首先利用改进的变异系数法筛选水体指数,再采用改进的决策树法结合DEM河网精确获取河流边界,最后通过自动化河宽提取算法实现对山区细小河流及其河宽的自动提取。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山区河流判别的总体精度为89.5%,有效地排除了山体阴影等地物的干扰。对河宽为0~10 m的极细河流,本文方法提取河宽的误差为18.54%;10~30 m的细小河流,提取误差为12.07%。  相似文献   

12.
龚缨晏 《地图》2009,(4):144-147
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是人类的天性。当人们把周边的环境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后,就有了地图。人类绘制地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时代,但表示整个世界(包括已知和未知的)的“世界地图”,则是文明时代的产物。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现今所知最早的“世界地图”也发现于此。  相似文献   

13.
树状河系自动绘制的结构化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园玉  李霖 《测绘通报》2006,(2):62-64,66
计算机的出现和信息论的发展,使制图自动化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由于目前软件系统还不能代替制图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在制图过程中仍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人机对话,尤其在符号化大面积的河流时,重复的河流宽度手工设置过程大大增加了制图人员的工作量。提出河系绘制结构化实现的思想,将由多条单线河流组成的树状河系通过其结构实现自动符号化,希望能减轻制图人员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如何推求基线(大地线)的平行线是基于椭球面划界技术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研究了大地线平行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大地线进行加密来构造大地线平行线的算法,该算法在国家间海域划界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顾及三维形态特征的河流曲线化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常规曲线化简方法应用于河流曲线化简时难以顾及河流要素的三维特征及其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顾及三维形态特征的河流曲线化简方法。该方法利用河流曲线上散点的三维特征对散点进行选取进而实现河流曲线化简。在三维Douglas-Peucker(3D D-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三维散点排队法,根据散点的三维特征对河流曲线的离散点集进行排队,并通过初始排队、"3合1"队列合并及约束点位置调整3个过程建立散点队列,然后根据压缩比从队列尾部删除相应比例的点数获得散点综合结果,将综合后的散点按照河流曲线的原始次序重构出化简后的河流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河流的三维形态特征,又能保证河流曲线之间的拓扑结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常规制图中,沿境界线绘制晕带通常有两种途径:第一,如果是制作彩色出版原图,则首先用铅笔沿境界线作一条平行于境界线的细线,它们之间的宽度按照设计要求确定,然后作晕渲色带或作同一色相两种不同宽度和色调的色带,最后进行网目摄影和制版印刷。第二,在一撕膜版上刻绘一条平行线,然后用撕膜加网制版印刷。总之,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按所要求的晕带宽度绘制一条平行于境界线的平行线。本文介绍的方法,企图模拟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现阶段CorelDRAW X4中绘制单线河常用的方法以及其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了单线河批处理制作与批处理结合的必要性。图文并茂,通过VB代码剖析了主要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闫崇勋  崔家立 《河南测绘》2007,(1):26-26,29
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测设与既有建筑物有一定距离的平行线。传统的方法是在建筑物一侧两端垂直量取相同的距离,得到的两点连线即为所要求的平行线,称双距法,见图1。或者,在建筑物一侧两端量取一短距d0(一般为1米左右),一点为测站,一点为后视,转直角量取距离,得平行线上一点,再移站至此点转直角,此方向即为要求的平行线,称直角法,见图2。  相似文献   

19.
刘天奎 《四川测绘》2001,24(4):152-155
本文推导了粗差对标准化残差(简称残差)的关系式,建立了影响方程,直接利用其定位粗差,将粗差对残差的影响分为三种情形:(1)只有一个粗差;(2)有多个粗差但对相互残差的影响系数较小;(3)有多个粗差;(2)之外的情形。根据这三种不同的情形,按照一定的准则,选择相应的“假定粗差”,利用影响方程求解来判别粗差。大量试算表明:对于(1),(2)两种情形,可在平差后求解对粗差直接定位,而无需多次回代判别,比传统方法节省(成倍节省)大量计算时间,对于经三种情形,利用影响方程求解,并采用回代,粗差定位效果比传统方法要好,它避免了传统方法有时会发生的错误,同时又弥补了人工智能法的某些缺憾,保证了定位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蔡天新 《地图》2011,(4):138-139
D大马士革(Dimashq)入选理由:一条河流与一片沙漠的汇合处,不可一世的倭马亚王朝的故都,拥有阿拉伯世界保存得最完好的旧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