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2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1863次,其中M_L<2.0级地震1606次,2.0—2.9级231次,3.0—3.9级15次,M_L≥4.0级地震3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宁河(39°17′N,117°56′E)M_L≥4.9级,河北省M_L≥3.0  相似文献   

2.
1 1995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实况1.1 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5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1382次,M_L<2.0级地震1110次,M_L2.0~2.9级地震246次,3.0~3.9级地震25次,M_L≥5.4级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1995年10月6日滦县Ms5.0级地震.1.2 1995年河北省及邻近地区发生了多次小震群活动,特别是1995年7月20日涿鹿震群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多,呈现了震级大、持续时间长、衰减异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1984年四川境内共发生M_L≥3.0级地震43次,最大的地震为11月12日马边东北3.8级地震,无论频度和强度都是近年来最低的一年.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均匀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自的广大地区(见1984年四川M_L≥3.0级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在时间上,除8月外,每月均有M_L≥3.0级地震发生,其中以2月和11月最多,分别为7次和8次(见1984年四川M_L≥3.0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N35_0~40~0,入108~0~125~0)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0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邢台、大同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带和与此带相交的燕山带上。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90年共发生M_L≥4级以上地震12次(表2),其中9次发生在华北北部。自5月中旬以后,北京—张家口一带发生三次4级以上地震:小汤山4.3级、大海坨5.0级、清河4.6级,唐山、邢台老震区也相呼应,发生晋县4.2级、4.5级、滦县4.9级、青龙4.6级四次地震。最突出的是1990年7月21日张家口地区大海坨主震为M_L5.0级震群和8月1日山东苍山主震为M_L4.4级震群,其中大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N35°~40°,λ108°~125°)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地震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及晋冀蒙交界地区,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89年共发生M_L≥4级地震15次,其中唐山老震区为6次,占40%,山西地震带、张家口  相似文献   

6.
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处于河北省北部的廊坊地区地震活动也明显增强,在1973年—1977年的5年间,相继发生了文安、霸县M_L 4.9级、里坦M_L 5.6级、文安—大城M_L 4.8级和三河M_L 4.5级4次地震。现就这几次地震前的小震活动从空间分布或逐月频度,以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做一概括分析。因主震震级较小,故选用的小震下限为M_L>0级的所有记录到的地震。考察震前地震活动的时间为震前7—8年,即对文安、霸县4.9级和里坦5.6级地震考察时间为1967年—1973年,对文安、大城4.8级地震时间为1969—1976  相似文献   

7.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4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33.20°N,103.82°E),震源深度20 km。据四川区域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8月8日—9月24日共记录到九寨沟地震序列M_L≥0.0地震7 713次,其中,M_L0.0—0.9地震3 443次,M_L1.0—1.9地震3 551次,M_L2.0—2.9地震625次,M_L3.0—3.9地震79次,M_L4.0—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30°—42°N,111°—125°E)从1991年2月1日至1992年2月28日共发生 M_L≥3.0地震4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2月14日唐山 M_L4.4地震。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9.
1993年8月份在首都圈(38.0°-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_L≥2.0地震30次(见下表)。其中2—2.9级的23次,3级以上的7次,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震级最大为8月30日山西浑源东北M_L4.5地震。大同余震区(山西浑源东北)自8月29日起至9月5日出现一组震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_L4.5,其中4级地震4次,3级5次,总计发生1级以上地震131次。  相似文献   

10.
据山西省地震台网测定,1988年山西省共发生M_L≥10地震214次~*.其中1.0至1.9级112次;2.0至2.9级88次;3.0至3.9级14次(见表3).最大震级3.9(M_L),即:1月26日发生在太原盆地文水县开栅镇和4月18日发生在大同盆地朔县城关镇的两次地震.另外9月26日至11月21日和8月23表1 1988年山西境内地震活动月统计表  相似文献   

11.
1993年6月份首都圈(38.0°—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_L≥2.0地震23次(见表),其中2—2.9级地震19次,有4次3级以上地震,最大震级为M_L3.4。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2000年第1季度M_L≥3.0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3.
1992年5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7次,其中2至2.9级地震15次,3至3.9级地震2次,震级最大的为5月15日滦县北 M_L3.7地震,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1 1999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实况 1.1 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677次,ML1.0~1.9级地震445次,ML2.0~2.9级地震197次,ML3.0~3.9级地震31次,ML4.0~4.9级地震4次,ML≥5.0级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1999年3月11日ML5.6级地震,见图1.  相似文献   

15.
根据150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带与长江中游地震带的本尼奥夫应变曲线资料,运用小波变换的方法,以不同的小波尺度分析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10年尺度内的活动周期大约为300年;1970年以来M_L≥4.0级地震大致呈现出5年左右的周期,目前正在进入M_L4.0级以上地震的活跃期。长江中游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可看出较为清晰的"集中活跃-间歇平静"特征,目前处于第4个活跃幕;1970年以来M_L≥4.0级地震,共有3个活跃期,未来数年可能仍处于M_L≥4.0级地震的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M_L≥3.0级地震目录(1996年1~3月)华南地区M_L≥3.0级地震目录(1996年1~3月)...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_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地放大效应,随着频率的变化,各类基岩台的场地响应变化较为复杂。位于第四系沉积类的台站场地响应在低频段1~8Hz内放大效应显著,在高频段8~20Hz内呈现快速衰减趋势。选取2017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的M_L≥2.0地震数据,对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代表河北地区的地方性震级M_L新量规函数。针对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利用本文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对震级偏大且有放大作用的台站进行放大作用消除,再分别用现用地方性震级M_L量规函数和河北地区地方性震级M_L新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震级偏差均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份在首都圈地区(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9次,其中小于等于2.5级地震7次,震级最大为7月22日宁河 M_L4.9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偏低(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1992年4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7次,其中2.0—2.9级地震16次。震级最大的是4月24日渤海 M_L3.0地震。地震活跃地区主要集中在唐山、大同两个老震区。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对197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北段6级以上地震前的M_L≥3.0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平静或增强现象的特征,并结合主震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活动性差异,对6级以上地震的平静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主震前震中区M_L≥3.0地震活动主要存在平静异常,各个区域的平静特征和时间有差异,震中区M_L≥3.0地震平静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其主震前活动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