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维先生论词时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说,制词"有造境,有写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我读黄志琛的篆刻,在突然间想起了王国维以上的话.在我看来,志琛之印作,虽方寸之间,然就其"文心艺境"而言,是自有其境界的.  相似文献   

2.
地质之境     
正地质景观之美是多变的。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其魅力可在山水草木中尽现。山的沉稳,水的静谧,草木的鲜活,再加上天空之蓝及点缀的浮云,意味之中却难以言传。有时不见草木,些许丹霞亦风光无限。那些地质裂变过后的沧海桑田,有天地造化之功。我们置身于宛若仙境般的自然之中,想象一下亿万年地质变迁的情景境,那些或柔美无限的画面或刚劲有力的神来之笔,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3.
《庄子·秋水》篇中有一则庄、惠“濠梁观鱼”的故事 ,比较典型地表现了庄子的认识论思想 ,从审美的方法入手 ,在境界的意义上来看待 ,庄子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审美化的哲学 ,注重的是宇宙与人合二而一的本体论 ,即审美之“境”。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菱镁矿的转型升级和节约集约利用,在去年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查组督查辽宁省情况反馈会后,省自然资源厅迅速行动,全力整改。11月8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目前,10项责任任务均已达到时序进度要求并正在持续整改。据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去年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查组督查辽宁省情况反馈后,省自然资源厅迅速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  相似文献   

5.
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境地,我们根本无须在别的世界另找桃源。寻找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就是一种人生的遇见和惊喜。心行自然、融入自然、呵护自然,原来人的一切追求和最美遇见都在自然之中。2011年,第一次走进茶卡盐湖,第一次遇见天空之镜,也是第一次发现青海竟然还有如此一片奇妙的盐湖。10年来,一直不断地走近她、读懂她……把她的神奇与美妙告诉世界。在这里,天籁与地籁相应,地籁与人籁相  相似文献   

6.
正一日之内,游遍三山五岳,需要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神通。然而,走进"万种风情荟一园"的郑州园博园,却让这一切有了可能。来到园博园,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随人群从南门入园,眼前极为开阔,右前方是一串串红、黄、蓝、绿、粉、白、紫的七彩风车,正在随风旋转,风车顺着金属架子,向后延伸了三四十米,外形构筑成一个"心"字的长廊。置身七彩之境,顿成七彩之人,无强光之刺眼,有风车劲转之轻灵,恍若回到童年,顿觉轻松快活。来到园博园,可以感受恢宏的园林美景。同心湖是园内最大的湖,连通  相似文献   

7.
朋友,你知道吗?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一种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它们或“隐居深山”,或深藏地下;或幽深迷离、奇幻莫测,或千姿百态、雄浑壮丽,给人以无尽的神秘感,它们就是有“地下艺术殿堂”之誉的溶洞。  相似文献   

8.
朴素之美     
正朴素,就是质朴,也指俭朴,不奢侈,是天下至纯至精、至简至美之道。朴素是一种大美,《庄子·天道》有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之美,美在自然。朴,未加工的木头;素,没染色的白绢。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未被修饰,是自然和原始的,正因如此,它是美的基、美的柱、美的梁。金色的麦浪美不美?黄山、庐山美不美?太湖、西湖美不美?奔腾的马群美不美?美!美就美在他们的自然。朴素之美,美在实在。体型最美的不是健美运动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劳动者:健壮的体魄,古铜色的皮肤,发达的肌肉,纯真的笑容,矫健轻盈的步伐;女子最美的不是  相似文献   

9.
正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东南20公里处的贵溪市境内,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2日,与龟峰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龙虎山整个景区面积220平方公里,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其丹霞地貌景观的类型有23种之多,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且多数  相似文献   

10.
正大美嵌入自然,自然彰显大美。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石头是上帝随手捏的,矿物晶体是上帝用尺子丈量着精心设计出来的"自然界稀奇之物,被我们无意中发现,让我们爱不释手。那些顶级矿物晶体和宝石之秀历久不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赏这些自然神奇之力的馈赠。美国甜蜜之家的菱锰矿,具有完美的晶形,鲜艳的红色,油脂的光泽,宝石般的透明。黑、白、红三种不同矿物的组合与反差,以及整体规格和晶体大小的和谐搭配都彰显了她的珍稀、高贵和气质。  相似文献   

11.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产地主要分布在西峡、内乡、淅川等县境内 ,总面积 92 6km2 。南阳恐龙蛋化石十分丰富 ,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 ,堪称世界之最 ,是地球上罕见的地质古生物奇观 ,是自然历史宝库中的珍品 ,具有先天赋予的典型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等特点 ,有颇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现已发现恐龙蛋化石8科 12属 2 5种。其中 ,西峡盆地有 6科 9属 13种。保护这一珍贵的古生物遗迹 ,对于研究环境变迁、恐龙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生物进化、乃至地球演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 ,各…  相似文献   

12.
<正>对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的思想和精神之追求,亦一种宁静的姿态。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诸多研究者、爱好者等,静下心来观察与思索,把所见、所闻、所想诉诸笔端,酝酿于科学普及与文化沉思之中,远离喧嚣,抑制物欲,迈步公益大道之中,最为难得。大家持之以恒的思忖之中,造良好科普品牌之势,飨优秀文化盛宴之境,让科普与文化之花灿然绽放。本期特稿《对地观测——另一个视角看地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认识地球、如何通过制图来解读地球、如何通过卫星遥感来系统观测地球等问题,并对遥感新方向与我国对  相似文献   

13.
在名甲天下的桂林,如今步行街正融汇了山水自然之神韵、历史文化之醇香,以一种现代商业文明的风采.向人们呈示着山水游、人文游、风情购物游三分天下又三位一证的旒游文化新景象。同时也为旅游房地产、商业房地产的发展和城市经营提供了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京族虽小,却拥有一片个人信仰的宽容田野。 走在路上的任意一位京族人,都无法让外人确定他心中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一种信奉。当然,时光之舟穿梭到今天,更多的年轻人也许不再讲究这个,这很自然。总之,你有信奉也好,没信奉也好,爱信奉什么就信奉什么。京族的信仰习俗,更明显地体现在节庆的日子、葬仪以及老人们虔诚的目光里。  相似文献   

15.
自然的情怀     
自然,是高远空灵之天,是巍峨挺拔之山,是清澈灵动之水,是苍翠欲滴之林,是肥沃广阔之田,是碧波微漾之湖,是波澜壮阔之海,是离离原上之草,是神秘瑰丽之天下万象,是生生不息之万物生灵。自然之山有千峰峥嵘万壑竞秀,有奇峰怪石云海飞瀑,有烟雾缭绕空灵清秀,亦有连绵逶迤蜿蜒起伏大气磅礴云蒸霞蔚。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山的原则,教会我们做事要像山一样,虚怀若谷,方能汇集百川壁立千仞高耸入云.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筹建)有两件镇馆之宝:自然金、自然银。它们是由中共灵丘县委、灵丘县人民政府分别于2010年6月17日和2011年12月30日捐赠。自然金又称狗头金,是一种产自脉矿或砂矿的自然块金,由于其形状酷似狗的头形,故名狗  相似文献   

17.
邢怀章,河南郸城人,全国著名青年书法家。现为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全国最具有升值潜力的100名青年书法家之一。在笔墨碑帖的世界里,邢怀章以“入静、入古、入道”的“三入精神”,将情感凝聚于笔端,通过轻、重、徐、急、曲、直、收、放施展于纸面,借笔墨写精神、抒胸怀,不断迈向书法创作的更高境界。他诸体皆擅,互相融合,用笔活而不乱,变而有法,流露出深厚的书法功底,表现出独具匠心的字外功夫,展示了刚劲雄健、俊逸洒脱、清秀自然、大气磅礴的艺术特色,具有一种自信、从容、达观的意味。其书作,有特色、具感情、通心境、见血肉、敏灵感,达到一种超然意趣,使欣赏者仿佛走进一个舒适、清新而又鼓荡着生命气息的美好境域。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2004,(2):18-19
这是长白山海拔1700米地带的一片自然生长的岳桦林及林中未经人为干扰的湿地,两者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令人着迷。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之美和野性之美是任何人工建设不可替代,更无法超越的。保护自然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再造西北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关于对自然的界定。认为自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进而阐述了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做到正确的认识自然、开展科学实验和坚持百家争鸣.做到按自然规律办事。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介绍了在主持实施再造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科技行动计划中获得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相似文献   

20.
行业资讯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