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上期 )3 筹备起步阶段 (1 997~ 2 0 0 1 .6)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同意《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后 ,便开始进行预先导孔施工、5 0 0 0m钻探工程技术方案研究、钻孔选址以及“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立项建议、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开工报告等工作。1 999年 1 2月 1 4日 ,工程中心召开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启动动员大会” ,首席科学家许志琴主持了会议 ,主任王达致辞 ,领导小组组长蒋承菘做了重要讲话 ,实施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大陆科学钻探是“入地”的重要手段,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事业开展15周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全球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1年实施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 (5158m),成果辉煌,影响巨大。继后,又开展了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柴达木盐湖环境资源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以及中国大陆科钻资源集成计划,总共钻进约 35km,显示了中国科学钻探方兴未艾的景象。为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20周年(1996~2016)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2001~2016),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年来的艰辛和奋斗的历程,展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进展正常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通过施工 50 0 0m科学钻孔来获取地球深部信息 ,进行地学研究。科钻一井于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开钻以来 ,到 2 0 0 3年 10月 3日 ,井深钻至 3 665 2 8m ,井斜角7 7°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由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联合举办的“刘广志院士八十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六年座谈会” ,于 2 0 0 3年 3月 1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工程院 ,国家专利局 ,国土资源部人教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人力资源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探矿工程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 ,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 ,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现场指挥部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8月 4日预定深度为 5 0 0 0 m的中国科学第一钻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举行了开钻典礼。国土资源部、江苏省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工典礼。为了配合该钻孔的实施 ,1 997年 1 1月和 1 998年 1 2月在毛北地区分别开展了两口预先导孔 (CCSD- PP1 ,43 0 m;CCSD- PP2 ,1 0 0 0 m)的钻探 ,并取得了大量资料和丰硕成果。中国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于 1 997年被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批准为“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 ,1 998年被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组织批准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旨在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 ,通过钻探、地球物理、分析测试和信息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揭示大陆造山带的深部物质组成与结构和构造、地球动力学和壳—幔相互作用 ,重塑超高压变质带形成和折返机制 ,研究中国南、北两大板块会聚边缘的地壳行为 ,探索深部流体与生物圈 ,监视现代地壳运动 ,为资源、能源及地震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建成现代深部地质作用长期观测与实验基地和地壳深部物...  相似文献   

6.
苏德辰  杨经绥 《地球学报》2016,37(S1):118-128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创立于1996年, 至今整整20年。ICDP最初由中国、德国和美国3个发起国组成, 目前拥有24个成员国, 在全球已经组织和资助了30余个大陆科学钻探项目和75个研讨会。研究领域覆盖了全球大陆地球科学的各方面主题, 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前我们曾介绍了ICDP的概况和进展, 本文概述近些年ICDP科学主题的调整、组织发展状况和申请流程, 着重介绍与中国地学界关系密切的活动断裂与地震、全球性气候周期与环境变化、地球深部生物圈和矿产资源等几个领域的主要进展或发展方向, 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开展的“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SinoProbe-05)项目、“汶川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ICDP项目——“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概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 ,将于 2 0 0 1年 7月开工。该工程利用现代深部钻探的高新技术 ,在具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 ,即江苏省东海县内 ,实施我国第一口 5 0 0 0m科学深钻 ,获取岩芯及液、气态样品 ,并进行测试分析 ,取得地球物理探测和测井数据 ,以实现研究“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的形成与折返为主的一系列地学研究目标。工程完工后 ,这里将建成亚洲第一个现代深部地质作用长期观测与实验基地。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将开工1国家电力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抽水蓄…  相似文献   

8.
王达 《探矿工程》2006,33(1):1-5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井施工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体系。详细论述了该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在“科钻一井”施工中取得的主要技术指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正在或即将实施的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情况;结合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2005年已启动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找矿勘查工作计划,展示了探矿工程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陆科学钻探是"入地"的重要手段,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事业开展15周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全球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1年实施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5158m),成果辉煌,影响巨大。继后,又开展了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柴达木盐湖环境资源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以及中国大陆科钻资源集成计划,总共钻进约35km,显示了中国科学钻探方兴未艾的景象。为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20周年(1996~2016)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2001~2016),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年来的艰辛和奋斗的历程,展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王秀茹 《探矿工程》2010,(12):12-12
2010年11月8~9日,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主持、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办公室组织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课题设计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吉林大学承担的“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制”课题设计书进行了审查,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院长孙友宏教授代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制”课题组向与会的院士、专家、评委们详细地汇报了关于该课题的设计方案和思路。创新的方法、科学的依据、翔实的叙述,充分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并一致通过该设计审查。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10日,我国地学界一百多位钻探工程专家、学者相聚江苏省东海县,隆重举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主孔取芯钻进开钻仪式暨钻探技术成果报告会”。 “大陆科学钻探”是伸入地球内部直接观察陆壳  相似文献   

12.
一、“科钻一井”圆满成功,我国大陆科学钻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研究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于2005年胜利峻工。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布署十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每项投资均超过亿元)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被列入我国2005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令全国、地质学术界和钻探工程界欢欣鼓舞。并获得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学术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张伟 《探矿工程》2016,43(4):18-23
介绍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主要的科学钻探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有“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的科学钻探、汶川地震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松科二井”项目、铀矿科学深钻、东南沿海第一口干热岩科学钻探、大陆架科学钻探、长白山天池火山科学钻探、胶莱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海洋科学钻探、冰心钻探等,以及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钻探技术研发获得的成果,并对我国科学钻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地球望远镜”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于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南部毛北村开工 ,从此拉开了我国首项重大地质科学工程的序幕。上午 1 0时 ,随着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揿下钻机按钮 ,“亚洲第一井”正式开钻。这项工程是用现代化深部高新技术 ,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向地下钻一口直径为 1 56mm、深 5km的科学钻探井。整个工程总投资 1 .6亿元人民币 ,预计在 2 0 0 5年完成。“亚洲第一井”在东海开钻@朱桂林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研究中心许志琴院士和耿瑞伦、肖庆辉、张伟主编,有39位专家、教授参加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大陆科学钻探论文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于1996年底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编》,论述了世界大陆科学钻探35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以及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06,33(1):62-6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位于江苏东海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科钻一井”自2001年6月25日开钻,至2005年3月8日,连续钻探1353天,在进尺达到5158m时胜利完钻,取得了钻探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获得了许多创新件成果和重大科学发现,培养了一批地质科学领军人才和钻探工程技术精英,被称为中国钻探技术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大陆科学钻探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学高科技系统工程。30多年科学钻探成果辉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20年来始终不懈地追踪地学前沿问题,经历了启蒙认识、前期准备、筹备起步和实施阶段,中国“科研一井”正在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开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选址与钻探试验”前期研究的背景下,回顾归纳了前苏联СГ-3超深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巨大成就及其存在问题。通过对其经验教训的再思考,论述了我国未来超深科学钻探工程中应重视的科技目标与工程管理、科学选址、防治井斜和配套钻探新成果等问题,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筹备工作大事记(续2)1987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岩石圈计划大陆钻探委员会(ILPCC-4)).地矿部的刘广志教授任该委员会的中方协调员。同年10月,刘广志教授组织地矿部的部分钻探专家座谈在我国开展大陆科学钻探的有关问题。1988年...  相似文献   

20.
夏威夷科学钻探项目的钻探技术和施工情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探矿工程》1999,(4):52-53
1999年4月5~10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和执委会会议在夏威夷召开,会议的日程之一是参观正在施工的、设计孔深4500m的夏威夷科学钻孔的钻探现场。由于我国正在准备实施5000m科学钻探工程,因此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