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压喷射注浆于1968年首创于日本。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引进并开始研究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目前,高压旋喷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工艺技术最为成熟。对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为旋喷桩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止水、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依据。该试验在陕西省延安市某建成小区内选三个试验点,按不同旋喷桩施工工艺成桩,通过对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高压旋喷桩桩周土摩阻力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旋喷桩的单桩静载试验,探讨了桩周土摩阻力作用的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为旋喷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任贵生 《城市地质》2015,(Z2):26-29
结合目前北京地区桩锚支护基坑旋喷止水工艺常见的设计方案及实际止水效果,分析了利用桩间旋喷止水工艺止水的利弊。总结了影响桩间旋喷止水工艺效果的主要因素,初步提出了桩间旋喷止水工艺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CFG桩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各个领域,但在桂林岩溶地区将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结合来处理复杂地基的实例相对较少,两种桩之间共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对CFG桩与高压旋喷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分析及工程实例验证,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CFG桩和高压旋喷桩的优点,软弱地基的承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深部存在的软弱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能使地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复杂岩溶地区,在基岩面高低错落、起伏大、溶沟(槽)陡倾的情形下,高压旋喷桩与CFG桩有机结合,其复合地基具有质量可靠、造价经济、工期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崔双利 《探矿工程》2011,38(2):48-49,53
辽宁省铁岭市广裕路北道口立交桥南引道距离某居民楼仅2.0 m左右,引道挡土墙基础无法采用明挖方案,经诸多方案比较,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注浆营造挡土墙方案。介绍了该工程旋喷挡土墙施工工艺及其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首都国际机场停车楼工程设计的永久性抗浮锚桩 ,其施工工艺为先在底板预留位置施工旋喷桩 ,然后在旋喷体内钻锚孔 ,下钢绞线、注水泥。介绍了旋喷、锚孔成孔、钢绞线组装与安放、注水泥等工艺 ,分析了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经对试桩进行抗拔试验 ,证明该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高压旋喷注浆与树根桩技术对建筑物基础下地基进行加固的工程实例,总结了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旋喷群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在各种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旋喷桩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其施工工艺的改进上,或者针对单桩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而对旋喷群桩的承载特性则研究不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基于MIDAS-GTS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通过改变旋喷群桩的布置方式、桩弹性模量、桩长、桩径、桩距等设计参数及桩-土接触面等参数对旋喷群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旋喷桩加固软土地基主要减小了地表至桩底深度范围内土体的竖向沉降,对桩底下方的土体沉降基本无影响;提高旋喷桩桩径及材料强度会提高复合地基承载能力;不同旋喷桩布置方式、桩-土之间是否设置Goodman接触面单元对地基承载能力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兴元  渠红梅 《探矿工程》2010,37(3):52-54,58
依据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成果,对研究区段的旋喷桩加固进行了工程设计、现场施工组织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旋喷桩约束加固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国道108线K9+694.10沙河立交小桥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加固。系统介绍了工程概况、设计方案、注浆施工,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高压旋喷注浆法加固桥梁地基是一项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单和管、双管法所做的4组不同条件下旋喷桩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高压喷射范围取决于液流动能。设法降低管路中能量损耗和喷嘴对液流的阻力,合理配置水泥浆液,对提高液流的动能、增大旋喷桩桩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系统介绍高压旋喷注浆对危房软弱地基土加固处理效果,总结了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用转角和降低喷雾量,在强盐酸介质中,火焰原子吸收直接测定矿石中高含量的银和锌。本法测得的结果稳定,未发现干扰,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及工作曲线均满足于许多矿石中高含量银和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正交试验原理的锚喷参数设计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正交试验原理,把正交设计方法与地下工程有限元数值模拟有机地结合应用于锚喷支护参数的优化,形成基于正交试验原理的洞室锚喷参数设计系统的基本思路。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应用于地下工程锚喷支护设计。  相似文献   

15.
吴联源  傅国民 《岩矿测试》1991,10(4):274-278
本文研究了一种多功能雾化室装置,以探索ICP-AES技术中溶液进样的新方式;并对雾化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测试,取得最佳的匹配条件。该雾化室装置包括旋流雾化、循环雾化和氢化-雾化等系统,可在同一操作条件下进行工作,适应多种分析的需要。并可任意选择合适的雾化射程来增强元素谱线强度的信背比和雾化的稳定性,以达到改善分析的精密度和检出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某建筑物利用高压旋喷清水切割纠偏及利用高压旋喷注浆 压力灌浆组合的联合注浆进行地基加固的设计及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流速仪结构性能,主要是转子特性、旋转支承结构设计要求与旋转轴动态密封装置原理,对确保流速仪测量精度方面进行阐释,并通过国内外旋桨式流速仪的比测进行验证,还简要介绍了旋杯流速仪的旋转支承结构与发信部件特点,为仪器研发与使用者更了解流速仪的结构和确保测验精度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洋飞沫及其对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海水滴生成机制和粒径大小,由海浪破碎生成的海洋飞沫分为膜滴、射滴和裂滴三大类,较小的海水滴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成为云的凝结核,对长期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较大的海水滴参与海—气界面动量和热量交换过程,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海洋飞沫的生成与海上风速、海浪、海流和大气稳定度等因素有关,但由于缺乏观测数据,刻画海洋飞沫效应的关键物理量——海洋飞沫生成函数通常用海上风速进行参数化,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彼此间的差异非常大,给研究海洋飞沫对气候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造成困难,需要进一步开展海洋飞沫的观测,考虑风速之外的其他因素对海洋飞沫生成函数的作用,改进海洋飞沫热量和动量效应的参数化方案,进而阐明海洋飞沫对气候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焕焕 《地质与勘探》2016,52(4):725-733
以嘉兴晶辉广场深基坑工程为背景,研究了旋喷加劲桩在软土深基坑中的支护效果。结合监测数据,利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对旋喷加劲桩配合SMW工法桩(劲性水泥土搅拌桩)这种组合结构在基坑各个开挖工况下的受力情况以及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变化情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曲线呈"鼓肚状",最大水平位移安全合理,位于基坑开挖底面以上1m~2m处;SMW工法桩所受剪力随开挖深度的加深而增大;三排加劲桩所受拉力呈现为越接近基坑开挖底面越大的规律。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且均在安全范围内。说明旋喷加劲桩在软土基坑中的支护效果较好,此次模型的建立较合理,为今后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