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滑坡是造成山区长输油气管道破坏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合理有效地评估山区油气管道的滑坡灾害风险,保障山区长输油气管道的安全,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山区油气管道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建立了考虑滑坡与油气管道相互作用等评估指标,选取了中缅油气管道典型滑坡灾害点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段油气管道的滑坡灾害风险值为0.355,属于中风险,与现场调查情况一致。该方法可用于山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排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全长超过4000km,沿线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质灾害灾种多且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论文在分析现场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塌陷、地面沉降等12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对各灾害类型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袁哲 《新疆地质》2021,(1):178-178
长输管道已经成为目前运输油气的主要方式,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具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地质灾害是影响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灾害发生会严重破坏管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提升管道运输安全性,要积极开展定量风险评价,制定有效保护方案,保证能源稳定、安全的运输。《长输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控制》一书通过介绍长输管道防护等内容,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甘肃段)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现状,本文重点论述了影响管线施工及运营安全的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洪水冲蚀、风蚀沙埋、特殊岩土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并结合线状工程的特点及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管道沿线防灾、减灾及灾害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郝社锋 《地质学刊》2006,30(4):282-282
2006年10月,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参加的“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选取合理的工程路线及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沟谷区管道敷设方式和地质灾害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涩宁兰管道投产,沿管道地质灾害酿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灾难也逐步凸显。在河沟谷区,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高,对管道的威胁较大,灾害后果较为严重。介绍交切和平行管道敷设方式。通过对野外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交切敷设的管道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和风险等级远远大于平行敷设的管道。单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说,油气长输管道在类似自然环境中选线时,建议以平行河沟谷敷设为主,且尽量考虑沿谷缘山梁带敷设穿越。  相似文献   

7.
为国家特大型能源运输管线安全提供科技支撑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经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工程沿线各有关项目实施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专家们认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总体布局合理,工程沿线土地适宜性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8.
某输气管道线路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龙岗支干线输气管道工程长达610 km,横贯我国四川、陕西、湖北、河南4省,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做好线路地质灾害研究及岩土工程勘察,制定并实施好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对于确保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输气管道安全施工与运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油气管道经常不可避免地穿越一些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以不同的方式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营。以普光气田输气管线为例:(1)建立了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2)完成了普光气田输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将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不同等级;(3)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结果对管道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分段,将管道划分成了50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段,其中:高风险段2段,较高风险段14段,中风险段20段,较低风险段14段。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为管道灾害的预防、治理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为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叶思源  吴树仁 《地质通报》2010,29(203):463-468
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可能会诱发或面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其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特征、危害性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和方法。重点对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如边坡崩塌、特殊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PCCP管道后续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可能会诱发或面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其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特征、危害性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和方法.重点对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如边坡崩塌、特殊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PCCP管道后续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重要建设项目,西起新疆东至上海,全长4000km,其中河南境内管线长度约310km。本文简要阐述了河南段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分级——以忠县-武汉输气管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输油气管道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管道地质灾害的风险分级方案。所提出的风险分级标准将体现地质灾害易发性作为风险分级的主体,考虑了管道作为核心承灾体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并兼顾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且立足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阶段,具有简便、快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忠县—武汉输气管道地质灾害为例,进行了风险分级,并基于风险分级提出了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14.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有多条管径1219mm的定向钻穿越,对于大口径管道定向钻穿越施工,除了受到地质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外,由于管径大、施工周期长、容易塌孔,增加了穿越的风险。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印度东气西输管道工程1219mm穿越施工实际,本文总结了施工中降低穿越风险,提高穿越成功率的措施,以利于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长距离输油管道穿越鄂尔多斯丘陵地区,管道水毁地质灾害有独特的发育类型和危害特征。论文结合呼包鄂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总结了该区管道水毁灾害的发育特征,半定量分析了水流在各类水毁中对防护工程的冲刷破坏作用。根据已有防护工程的变形破坏模式,对鄂尔多斯地区管道水毁灾害的防护措施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提出采用土工格栅护坡对管道过崾岘进行防护。为长输油气管道穿越鄂尔多斯地区的建设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角度,对西气东输管道通过长江三江口方案适宜性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方案有利的环境地质条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优化管道过长江设计、施工方案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运营的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为依托,在收集、整理、综合分析既有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滑坡案例进行分析,明确了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与稳定性控制指标,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专家系统研究方法,建立油气长输管道线路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专家系统,并对具体工程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符合实际,可为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对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朐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水毁灾害,具体可分为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和台田地水毁。野外地质灾害实地调查临朐段管道沿线共发现地质灾害15处,其中坡面水毁点6处,河沟道水毁点4处,台田地水毁点5处。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有1处,占6.66%; 风险等级中等的有4处,占26.67%; 风险等级较低的有10处,占66.67%。根据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划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61 km,低易发区10 km,管道沿线以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为主。最后,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消减措施,为后期管道安全运营和风险整治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问题及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火力发电厂工程主要包括厂区建筑、码头、管道、取排水、填海和贮灰场等工程。其主要面临着福建省海岸带构造运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港湾淤积、海底滑坡、软土地基、海底活动地貌、基岩不均匀风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的灾害性地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潜在的致灾特点分析,提出了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应包括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设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处理及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等3方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针对滨海电厂工程的特点,评估内容应着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易损性评估。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主要是对构造不稳定的回避。地质灾害风险处理主要是电厂工程的基础处理及管道抗冲刷处理。电厂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及海域冲淤变化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以西气东输管道余家坪镇岭湾村一处正在变形的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勘察、InSAR、GNSS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等,分析滑坡2017—2022年的变形特征及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滑坡地下水位已达坡脚,滑坡前缘形成多处“土溜”,滑坡地表垂直潜蚀裂缝发育,后缘可见贯通的裂缝,滑坡内管道周边裂缝发育;InSAR数据显示滑坡一直缓慢变形,年变形量2.0~4.0 cm;GNSS变形及裂缝变形显示,2020年8月至今地表变形速率增大,变形明显,变形量在4~10 cm;深部变形监测数据变化量在0.05~1.36 mm,变化很小;降雨及土体含水率数据分析表明滑坡在暴雨后发生位移变形。综合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岭湾村滑坡属于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区域内的自然强降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为滑坡的诱发因素,对滑坡的发生及发展作用明显。结合管道应变监测数据,目前西气东输管道遭受滑坡灾害的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