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山”耦合和脱耦:进展,现状和努力方向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盆”“山”耦合和脱耦是在盆地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国地质学家立足于复合大陆上油气勘探的大量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含油气盆地研究新理论。这一研究主要表现为从“山”到“盆”,文章简要回顾了其形成的2个阶段(分别以内硅铝质的和内硅镁质的造山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要总结了耦合研究的3个重点方向(对盆地成因、沉积作用和盆地发育过程的制约)和脱耦的3种可能后果(盆地闭锁、盆地破坏、盆地遭受改造油气发生晚期次生成臧)及其运动学;也扼要介绍了从“盆”到“山”研究的主要成果。文章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理论上充实和完善“中国型盆地”的发育演化模式,实践上是通过3方面的努力(开创盆地研究新阶段,指导生储盖组合和圈闭的研究,结合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探讨油气运聚规律)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大陆上油气勘探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地球历史的“开”、“合”节律与古地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历史的节律突出表现为“开”与“合”有规律的组合。“开”、“合”节律应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生物等各种信息综合分析而建立,一般可分为全球性、区域性、地区性、露头和微观五个级别的“开”、“合”旋回或韵律。文中综合各方面资料编制了全球“开”、“合”旋回演化简图。古地磁场强度、古地磁场极性倒转比例、古地磁场极性倒转频率和真极移速率在地史上均呈周期变化,与开合构造关系密切,同受全球性因素制约。因此,用“开”、“合”观点研究古地磁可以揭示古地磁的本质特征。通过古地磁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开”、“合”环境,恢复“开”、“合”历史,探索“开”、“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岩石薄片对昌化鸡血石样品中“地”与“血”的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昌化鸡血石“硬地”“软地”与“冻地”的矿物组合不同;其中,“地”以地开石为主且呈鳞片状,随着石英的增加,特别是明矾石的加入,“地”的硬度变大。“冻地”鸡血石中地开石的结晶粒度比“硬地”鸡血石中的大,但其空间定向性排列没有后者的好。昌化鸡血石中“血”由细小的半自形-他形辰砂微晶集合体组成,其“血”色与辰砂晶体的聚集状态及其杂质成分有关,而杂质成分又与Se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胶西北焦家式金矿化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出焦家式金矿“灰矿”、“斑杂矿”、“红矿”和“脉矿”4种矿化类型,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及成因,扩展了焦家式金矿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紫龙晶”的宝石学名称为查罗石。目前,在珠宝市场上有一种与“紫龙晶”的结构较相似的宝石产品——“绿龙晶”,很多商家将其作为“紫龙晶”销售。为了验证“绿龙晶”与“紫龙晶”是否为同一宝石品种,对两种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颜色与硬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结构、密度和折射率等基本相同;“紫龙晶”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查罗石,“绿龙晶”样品的则为绿泥石,两者并不属于同一种宝石。  相似文献   

6.
湖南早元古代“仓溪岩群”及其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晓珊  黄建中 《湖南地质》1999,18(4):220-224
出露在湖南的早元古代变质岩,以前曾被误划入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究其岩性特征,确系一套“绿岩”组合。测得该“绿岩”类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的Sm - Nd 等时线年龄为1 860±17 Ma,因而创建“仓溪岩群”,辖“枫梓冲、斫木冲、水梁亭三个岩组”。“仓溪岩群”及其时代揭示,1 800 Ma 前江南古岛弧业已存在。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这次“十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表彰会暨“十一五”无障碍建设城市标准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无障碍建设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旨在总结“十五”无障碍建设工作经验,表彰在“十五”期间无障碍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城市,研究制定“十一五”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标准,为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实施《无障碍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做好基础性工作。相信这次会议将对指导和规范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无障碍建设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无障碍环境建设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8.
李绍山 《安徽地质》2003,13(3):183-188
本文对“数字安徽”和“数字土地”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我省实际,对安徽“数字土地”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内容以及需采取的关键措施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建设“数字安徽”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耦合作用实现方式的不同,将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分为“力学”耦合和“参数”耦合两大类,“力学”耦合通过场之间的某种力学作用或过程实现,而“参数”耦合则通过场的控制参数的变化而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苏宁 《探矿工程》2014,41(7):36-38
对“等电位”钻进技术概念和“零电位”钻井液技术概念做了介绍。“等电位”钻进概念认为岩石表面的zeta电位为零,即等电位( IEP)状态时,能够提高钻进速度和延长钻头寿命,从而提高钻进效率。“零电位”钻井液则是将目前使用的zeta电位(-40~-35 mv)的钠基膨润土变为“零电位”(-5~+5 mv)的膨润土,改钻井液的“阴离子悬浮体系(ζ电位>-45 mv)”为“阳离子悬浮体系( zeta电位接近零电位)”,再将其它阴离子型的处理剂如降滤失剂、提粘剂等改变为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配成具有相应性能的钻井液。钻进试验表明,“等电位”钻进和“零电位”钻井液可有效提高钻进效率。提出了几点开展相关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黔中隆起”,因袭罗绳武原用名称;“黔南坳陷”,系笔者等1958年所创。本文试将“黔中隆起”、“黔南坳陷”调整改组,从新划分构造单元格局,即以“黔中深断裂”为界,其北为“川南黔北构造地层地体”;其南为“黔南构造地层地体”。“黔中隆起”南以“黔中深断裂”为界,北以华蓥山深断裂为界,西以垭都、紫云深断裂为界;东边,贵州境内以白露断裂及北东向断裂组西南端消失线为界;四川境内以南川、涪陵、丰都为界。 笔者对“火烘型”泥盆系沉积构造控制因素、生物礁成生环境……等作了反思与补充修正。同时对贵州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强调以断裂为主,沉积古地理次之,岩浆活动、热液浸染、风化淋滤……等又次之,相互融合渗透。  相似文献   

12.
“环境蠕变”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强  张凯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9):1037-1040
简要概述了“环境蠕变(Environmental Creeping)”这一新概念的由来,探讨了“环境蠕变”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对“环境蠕变”给出了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科学定义,并抽象和归纳出了“环境蠕变”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最后指出了对待“环境蠕变”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页岩油形成条件优越,但第一轮页岩油勘探开发探索阶段实施的4口评价井和4口系统取心井在优选的“有利层段”进行试油试采均未获得规模突破.为了揭示济阳坳陷第一轮页岩油探井“失利”的原因,系统剖析了4口系统取心井取心段的含油性、储集性、可压性与页岩油可动性特征以及针对4口系统取心优选的“有利层段”和4口评价井实施的工程工艺技术情况.结果表明,NY1、LY1取心段含油性、储集性、可压性与页岩油可动性均好,优选的“有利层段”合理,而FY1和L69井取心段含油性、储集性和页岩油可动性较NY1、LY1取心段明显偏低并且优选的“有利层段”不正确.4口评价井“失利”主要原因是水平井段富有机质泥页岩成熟度低和压裂工艺适应性差;系统取心井NY1和LY1井优选“有利层段”“失利”主要与仅采用了常规油气试油试采工具进行联测有关,FY1和L69井优选“有利层”“失利”则既与“有利层”优选失误有关,也与仅采用了常规油气试油试采工具进行联测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日,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由建造业议会与发展局合作开发,由金门建筑承建,造价2.4亿港元。“零碳天地”达到了绿色建筑环保评核体系BEAMPLUS认证的最高级别——白金级认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论述了实践“三个代表”与必须抓住“第一要务”,“第一生产力”与“第一资源”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何处是天下第一峡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宜吉 《江苏地质》2000,24(3):187-191
峡谷系指坡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它通常发育在构造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 ,当地面抬升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 ,最易形成峡谷。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谷地就断面形态而言 ,可分为较平缓的“U”形谷和陡峻的“V”形谷。“V”形峡谷是最雄奇与神秘的自然地理景观之一 ,往往成为探险和旅游的热点。1 世界四大峡谷的较量发源于美国南落基山西坡的科罗拉多河 ,流经美国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 ,从墨西哥东北角注入加利福尼亚湾。由于河水深切高原 ,在鲍威尔湖口至米德湖口段形成长约 370km ,极值深度 2 113m的大峡谷而一直被尊为世界峡…  相似文献   

17.
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形态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观测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域的地貌。新月型“沙垄”是该区域的主导性地貌类型,垄间地形波状起伏。如果将“沙垄”喻为“羽轴”,垄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羽枝”,则可构成卫星照片所显示的“羽毛状沙丘”。新月型“沙垄”的走向为NE-SW,由新月形沙丘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的东翼相连而成,高3~19m,宽约50m,长15~22km。“垄”间起伏地形的波长为100~300m,振幅为40~100cm,与“沙垄”成60~105°夹角。在波状起伏地形的波峰与波谷过渡区堆积颜色较浅的细沙,厚2~7cm,构成了“大沙波”。实地观测的“羽毛状沙丘”的形态与卫星照片显示的形态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新生界的地层完整性、不整合分布与类型变化、沉积建造三方面的系统对比分析,在构造层序划分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西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及其控煤作用。认为,西北地区盆山构造格局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后快速定型于喜山运动中晚期。西北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受控于南部各板块的依次北向多期碰撞,地层缺失和不整合的向南增加是南部构造挤压远、近程效应下的被动响应。印支运动期“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在规模级次和构造形态上的显著分异奠定了煤炭空间分布和构造变形分异的基础。高峰聚煤事件发生于构造引张-弱挤压下盆山“趋同”演化“广盆”发育阶段,“围裹型”和“夹板型”盆地的煤炭资源分别呈环状、线状分布于盆山过渡斜坡带。“围裹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心”环状分异和“夹板型盆地”煤系变形的“向轴”带状分异的主因是挤压能量从盆缘向盆内的逐级递减。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2007,34(9):27-27
新技术二室是从事钻探设备和器具开发、工艺研究的专业研究室,拥有一流的专业设计队伍和先进完善的试验测试条件。在“七五”~“十五”计划中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奖。“十一五”期间承担着多项国家“863”计划和地质调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提供的产品有: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水文水井钻探、地热钻井、锚固工程施工及石油钻井施工等领域的多种结构形式和规格的液动潜孔锤、气动潜孔锤及其配套机具和钻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小金库”的特点着手,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防止“小金库”长效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