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县域自然生态系统质量量化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优化问题,该文以德清县为例,选择物种多样性、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评估模型和方法对其2010年和2018年的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德清县林地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优于草地.2010-201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够有效评估地区自然资源的资本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物种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进一步拓展了地理国情和国土数据的实践应用,研究结果可用于县域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资产统计和自然保护地监测和评估等.  相似文献   

2.
曾祥毅  陈涛 《测绘》2023,(6):260-264
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评估方法之一,掌握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变化,能更好地对生态环境进行管控,也有利于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调整,以此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价值。本文利用2010年Landsat 7、2015年资源三号卫星遥感数据以及发育系数、径流系数、年降水量等数据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进行分析,通过遥感解译、空间建模等方法计算出了研究区2010年、2015年的水源涵养量,采用替代工程法计算出了水源涵养价值量,结果对比分析表明:2015年较2010年,水源涵养量及价值量分别增加了5.76亿m3、35.19亿元。该评估为该区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数据支撑,对下一步生态规划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对其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参考Costanza等人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整体的估算和评价.研究表明:1)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约134.12千亿元,就保护地生态系统而言,自然保护区提...  相似文献   

4.
在应用Costanza、谢高地等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确定湘乡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湘乡市规划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湘乡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前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评价规划实施后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引入弹性系数对生态价值的敏感性指数进行计算。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对制定正确的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演变趋势,有助于揭示人类活动或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育和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淮安市为研究区,通过在时间维上拓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的遥感指数法,计算了2000—2018每年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并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Hurst趋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时空演变趋势,结合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解译探索了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淮安市大部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的增长趋势持续性较弱,而水土保持增长趋势持续性较强;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区域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等植被覆盖区域,减少区域主要发生在建筑用地等非生态用地区域;③淮安市耕地和林地等植被覆盖区域占比基本不变,甚至随着建筑用地占比的增加而稍有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植被活力的增强,具体表现为植被绿度和植被生产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快速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何准确评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对于环境保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评估方法需要消耗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实时客观的评估,而遥感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应用中不断发展,为人们对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本文首先描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的提出及发展,随后介绍了遥感技术的特点,着重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当前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作用,最后,总结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当前服务功能评估中的问题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是制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安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试点区域,分析了现有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及核算体系,针对核算的关键难点和问题,以核算体系合理、模型可操作、数据可获取及参数设置科学为原则,构建适用于安吉县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理论技术方法,实现对安吉县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量化核算。结果显示,2018年安吉县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5.37亿元,每公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80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响应已被广泛关注。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合已有研究,收集区域粮食产量、价格等数据计算得到云岩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岩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07.89×106元,其中调节服务占比较高,林地和水域是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地类,二者价值占比89.80%,应加强二者的保育和管护;云岩区生态系统服务高低值呈聚集性片状分布,黔灵山公园以北是典型的高值区,低值主要集中于已建成的城镇区域,城市与生态共建融合发展是云岩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详细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分析了重庆市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根据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评估,并进行了敏感性指数(C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97~2007年间,耕地、牧草地、湿地和未利用地均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均增加;重庆市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97年增加了58.95×108元,达到1002.25×108元,这主要是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面积增加所至;在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变化中,只有食物生产有所减少,其余均有所增加;敏感性系数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Value Coefficient,VC)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对于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支持。本文采用了以CASA模型为基础的光能利用率模型,基于MODIS数据,估算了2005年杭州市余杭区森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计算得出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六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3.8467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2.5215亿元和11.3252亿元,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有机物质生产>营养物质循环>水土保持>净化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一个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算与评价的方法,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TM图像及MODIS NDVI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物质量评估模型及价值量评估模型,对河北省2000—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2000—2009年间,河北省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总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区高于平原区的规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变化呈现出南北两端地区减少、中部地区增加,且增加部分面积大于减少部分面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能否得到科学、高效、健康的管理,关系到整个人类生活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管理的过程研究和探讨的加深,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已经成为了生态系统管理中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以甘肃省草地生态系统为分析案例,建立相关评估系统模型,找到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能够为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角度,以格网为评价单元,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做了空间上的定量预测;并运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GIS叠置法从土地利用布局上评价建设用地布局的生态合理性。以鄂城区为例,划分了702个格网,规划实施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减少了414.54万元;建设用地布局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宜性,只有0.23%分布在高度敏感区内。因此,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但还应注重对森林和水域等重要生态用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宋建军  艾蒿  刘通  李军 《今日国土》2023,(Z1):35-39
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导致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症结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提高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功能提出了新要求,要把黄土高原治理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分区精准施策,提高治理成效。本文建议:开展黄土高原生态综合保护试点,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有计划地推进淤地坝系扩面升级,根治黄河水沙不协调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生态共保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基于Costanza等所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理论及方法体系和丰顺县现状土地利用数据,对丰顺县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价值强度、区位指数等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全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6.57亿元,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构成中,林地和水域的贡献率最大;(2)全县平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强度为1.72万...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利用遥感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城市化与生态质量耦合协调度动态监测与分析,为区域的城市化建设、生态治理及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利用Landsat系列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区域生态环境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表征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灯光指数(CNLI),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2001—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指数由2001年的0.112提高至2018年的0.288;(2)2001—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态等级为优的区域不断收缩,其中上海市与南京市最明显;(3)2001—2018年,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各城市空间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会引起不同土地景观单元间能量、物质及营养成分的流动与变化,也会引起区域生态过程及系统功能的变化。渝北区作为重庆主城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拓展区,在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下,区域地表景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必然十分明显。研究基于近二十年来渝北区地表覆盖变化情况,应用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层次中的12种景观指数,针对重庆市渝北区的建设用地、耕地、水体、草地、林地五类主体景观在1988~2010年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探求各类景观的时空演化特征,明确该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了解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推动该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的山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与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遥感(remote sensing,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发展,对大区域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生态服务功能快速评估技术日益成熟。提出生态保护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分割阈值情景下的生态保护效益系数,当得到最大生态保护效益系数时,划定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将方法应用于典型的山地区域四川省万源市,对其进行3项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快速评估,在归一化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分析生态保护效益系数,最后在最优生态保护效益系数的情况下划定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结果显示,研究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面积为2 651. 99 km2,占总面积的65. 4%;其中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于800 m,坡度范围为[15°,35°)的区域,管理部门应加大该区域的保护力度。该方法可为山地区县级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与生态红线划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科学地进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土壤属性数据与DEM,对河北北部地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进行了评估,并参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生态系统保护土壤肥力的价值与固土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年度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总量达到7.55亿t,对应...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生态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的问题,该文基于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绥德县郭家沟村和常家沟村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提出以保水为主线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研究区诊断为自然恢复类、辅助再生类和恢复重建类修复模式,并划分为一带、两岸和三坡3个生态保护修复单元,对区内受损、退化、功能与服务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有助于提升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遏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的泥沙流失现象,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