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工程坑中坑塌滑原因分析及加固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为民  屠毓敏 《岩土力学》2010,31(5):1555-1558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坑中坑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和经济,况且不少基坑支护结构的工程事故与坑中坑的不合理设计密切有关。结合某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失稳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支护结构失事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加固设计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坑中坑的设计方法,研究了基坑支护结构与坑中坑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坑中坑对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而基坑支护结构对坑中坑中的支护桩的内力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北京创世纪大厦工程的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基坑边坡支护设计和支护施工工艺。该工程基坑属深大基坑,基坑周边场地狭窄,经计算对比采用西侧临路部分及临原有建筑部分上部砌挡土墙下部护坡桩加锚杆支护体系,其它部位选取上部土钉墙支护下部护坡桩加锚杆支护体系支护方案,很好地解决了采用纯土钉墙基坑安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又相对降低了整个基坑支护造价。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广西梧州市河滨饭店原址改造基坑支护工程的场区边界复杂环境条件、基坑支护设计和支护施工技术分析。针对基坑周边场地狭窄,施工边界环境复杂的条件,对不同的支护面采用不同的支护技术措施,很好地解决了在复杂周边环境下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性、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又相对降低了整个基坑支护造价。  相似文献   

4.
秦鹏飞 《地质与勘探》2017,53(2):350-354
基坑支护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建设速度的加快推动着基坑支护技术的蓬勃发展。近些年来涌现出一系列新型基坑支护技术,如双排桩支护技术、玻璃纤维土钉墙支护技术、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及浆囊袋锚杆支护技术等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这几种基坑支护新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工程适用条件及工作特性等,期望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工程建设有所裨益,对基坑支护技术的创新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支护参数对复合支护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长节  李庆金 《岩土力学》2005,26(2):295-298
复合支护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支护浅基坑(H≤7 m)的围护结构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法,从不同的支护方法及支护参数分析讨论了对变形的影响,初步得出基坑的侧向变形特性。对于采用复合支护的基坑,它的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底附近,这与采用土钉支护的基坑不同。对于复合支护的基坑,采用适当的坡度可有效地提高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江苏国际图书中心基坑开挖面积及支护深度都较大,通过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设计与施工,从基坑开挖到地下室施工到±0.00 m结束,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可靠。详细介绍了基坑支护方案、施工技术以及沉降位移监测和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钉墙在超软地基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论述宁波市区软弱地基特征及基坑支护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支护深度6.0 ~7.0 m软弱基坑的可行性。在镇海炼化工程的超软弱地基中,用土钉墙来支护深度为6.0 m的基坑,并获得成功,开辟了用土钉墙支护宁波软弱基坑的先例。由于宁波软弱地基的特殊性,应对土钉墙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预防。详细地介绍了土钉墙设计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适用于宁波软土基坑的土钉墙基坑支护型式。由于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的经济合理性,可以在宁波市区的基坑支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欧孝夺  全守岳  彭远胜  江杰  吕波  蒋华 《岩土力学》2018,39(9):3433-3439
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一种临时支挡设施,如何做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速度是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一种施工安全快速、造价低、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基坑支护型式--十字形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介绍并设计了该支护结构格构单元的结构选型和计算方法。依托南宁市五象新区某项目做了基坑支护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值与计算值相近,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在该基坑支护结构支护下,基坑稳定性、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在类似的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赟 《探矿工程》2010,37(7):56-59
通过鞍山国际明珠大厦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介绍了地质钻杆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地质钻杆在基坑支护理正软件计算中代替锚索的成功经验,基坑越冬过程的应急处理,冠梁在深基坑支护中的作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刘运涛  柳向东  郑成河 《探矿工程》2015,42(6):63-65,70
紧邻建筑物的基坑因空间十分狭小,支护难度很大。结合天津一个基坑工程,介绍了一种微型桩桩顶与基础相连的支护方法。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保证支护结构安全,减小对紧邻基坑的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基坑支护造价,施工便捷,对紧邻建筑物的基坑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广州市前进路海珠花苑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研究,介绍一种灵活多样的微型树根钢管桩与土钉墙相结合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这种支护结构形式较好地适应了该基坑的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并通过优化设计及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同时采用信息化管理,从而达到了安全合理和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上海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地质水文资料,对基坑围护墙体及邻近建筑物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邻近建筑物对基坑变形有显著的影响,邻近建筑物的超载作用以及所在土层的性质是引起这次基坑异常变形的原因,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春某地下车站深基坑工程,深入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近铁路侧通风井段险情的发生过程及其致险机制。通过分析通风井附近桩身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支撑轴力以及铁路道轨两侧路肩沉降差,探讨了通风井段基坑变形过大的原因;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通风井段基坑施工险情的发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风井段基坑变形过大是由岩土体过度应力释放和基坑变形空间效应共同作用导致。由于通风井处阳角的存在,且施工过程中通风井段基坑未架设斜撑,致使该处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显著,坑壁产生指向通风井的扭转变形;开挖速度过快、支撑安装不及时和岩土体中过度应力释放导致围护桩变形过大,使基坑的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4.
悬臂式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FLAC~(3D)商业软件对深基坑悬臂式支护结构的相关参数(入土深度、支护结构刚度、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土的内摩擦角)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支护结构入土深度和刚度增大,最大水平位移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缓;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最大水平位移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基坑不稳定而破坏;随着土的内摩擦角的增大,最大水平位移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5.
潘春宇 《地质与勘探》2024,60(2):356-366
“地下复合支撑”是通过在基坑坑底布置加固水泥土将坑底工程桩与基坑支护桩墙相连形成复合受力体。基坑开挖时,复合受力体共同受力抵抗变形,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并抑制坑底土体隆起。本文提出“地下复合支撑”概念及其设计理论,分析坑底加固面积置换率、固化剂掺量、加固深度等关键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为“地下复合支撑”投入工程实践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基于工程实例,针对原支护体系给出地下复合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案,验证新型复合支撑的可行性,体现其对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坑底隆起变形控制的优势。同时,按照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减少基坑内支撑的道数,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理正深基坑软件,以具体工程的一侧基坑支护为例,分别改变锚杆预应力大小、锚杆排数和土压力调整系数,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中位移、锚杆锚固段长度和钢筋用量的变化来研究其对锚杆排桩基坑支护效果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1排锚杆排桩,当预应力增加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加预应力值,对减小基坑位移的作用不大,但钢筋用量却会显著增加;用2排锚杆排桩对变形控制的效果明显,并且钢筋用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均小;随着土压力调整系数的增加,基坑的位移、钢筋用量都在增加。因此,选择合适的土压力调整系数,让基坑发生适当的位移,才能使计算中采用的主动土压力和实际的土压力接近,使设计的基坑支护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在处于具有流变性土层的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超挖未能及时设置支撑的现象,由于土的蠕变特性,导致围护结构变形急剧增大。通过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对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正常开挖及时支撑和超挖两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深基坑的安全性状,以达到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深厚软土地区采用Prandlt公式计算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常常不满足规范要求,给基坑支护设计带来较大困惑。本文在分析基坑开挖与Prandlt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力学边界条件差异的基础上,指出采用Prandlt计算式、临界宽度法和计入基坑内侧土体抗剪强度等改进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同时考虑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作用的改进计算公式。通过对4个计算公式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发现内摩擦角是影响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基坑挖深和支护体插入深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土体黏聚力是次要影响因素,土体重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软土内摩擦角较小,在基坑挖深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加大支护体插入深度才能保证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因此,考虑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强度的有利作用可合理优化基坑支护设计。本文通过工程实例研究,验证了计入基坑支护体内外两侧土体抗剪强度作用的合理性;同时,根据浙江软土地区多项工程墙底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规范取值标准偏高,在软土地区不尽合理,建议在积累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规范计算方法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9.
黄薛  孔涛  郭长恩 《探矿工程》2019,46(6):77-82,87
在济南东舍坊项目深基坑工程中,同一深基坑支护工程采用桩锚、悬臂桩、复合土钉墙3种支护方式。对基坑支护设计、监测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监测结果表明,3种支护方式都能满足基坑的安全性要求,符合设计;说明3种支护方式应用于同一深基坑中效果非常好,同时节省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通过变形对比分析,对于本基坑而言,桩锚支护对控制边坡变形效果最好,悬臂桩次之,复合土钉墙最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