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政翃  季玉国 《探矿工程》2008,35(12):78-83
对大型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施工风险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施工安全与施工风险对人身安全、工程结构和施工机械设备带来的危害。结合工程实例和实践经验,对大型越江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2.
矩形盾构在我国应用于现有城市道路下穿隧道施工尚属首次,通过对沈庄北路~商鼎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及时掌握盾构过程对周边环境影响,进而进行休息化施工,对规避安全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沈建文  刘力 《岩土力学》2015,36(Z2):709-714
随着城市内地铁盾构区间隧道临近城市道路桥桩工程的增多,急需研究盾构隧道临近桥桩施工对桥桩的变形影响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结合盾构隧道穿越桥桩实际工程,建立了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桥桩影响的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盾构隧道施工,对盾构隧道穿越临近桥桩的桩体沉降、桩体侧移、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盾构隧道穿越时及穿越后桩体沉降、桩体侧移、地表沉降控制结果较为理想,桩体处于稳定状态。结合现场监测成果,对数值计算结果和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采用的数值分析计算模型、参数取值对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桥桩影响的模拟是可靠的,可以运用文中的数值计算方法预测后续盾构隧道施工引起临近桥桩沉降、桩体侧移和地表沉降结果。  相似文献   

4.
《岩土力学》2009,30(4)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10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类隧道掘进机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盾构分类及选型、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和要点。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泥水盾构施工技术、硬岩隧道及盾构法隧道的运输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是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阐述了复合盾构在复杂地层中施工和大直径盾构在软土地区进行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最新技术和进展。书中论述的隧道施工技术,基本代表了中国当今最新的盾构法隧道的施工水平。文中给出的实例均为隧道工程施工经验总结,条理清楚,数据齐全,针对具体工程实例给出了详细分析,对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都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智博 《探矿工程》2011,38(6):65-69
结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复杂的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大型泥水盾构过江隧道在施工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及其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针对不同的风险,组织专家及技术骨干力量进行工程风险评估,梳理了大型泥水盾构过江隧道的风险工程,提出预防措施,并制定风险发生的应急对策,减少和预防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盾构直径达14.93 m,盾构始发段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盾构始发风险巨大。为确保始发安全,盾构始发加固采取三轴水泥搅拌桩加垂直冻结相结合方法,有效防范了施工风险。详细介绍了该隧道盾构工程中始发端冻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盾构近距离下穿对已建地铁隧道的位移影响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方  夏唐代  丁智  黄小斌  林存刚 《岩土力学》2016,37(12):3561-3568
通过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杭州地铁1号线已建隧道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针对盾构近距离、小角度下穿对已建隧道位移的影响过程和特点,研究了盾构机与已建地铁隧道相对位置关系不同时,已建隧道的隆沉、水平位移及收敛位移变化规律。对盾构参数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反馈的已建隧道位移监测进一步优化盾构施工参数,合理盾构参数的设置可以有效控制既有隧道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已建隧道变形规律显示,盾构隧道在距离已建隧道20 m以外工况下,对上部已建隧道影响很小;盾构整个过程中已建隧道穿越交叉点竖向和水平位移变化过程大致经历5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明清  孙文昊  韩向阳 《岩土力学》2009,30(4):1041-1045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衬砌管片上浮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且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大直径盾构隧道的上浮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应用有限元法,对地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注浆材料的性质等影响盾构衬砌环上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对衬砌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的分析,对衬砌环上浮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据此针对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特点,提出了施工、设计过程中控制衬砌管片上浮的对策和措施,可为盾构隧道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和矿山法隧道的施工,对围岩扰动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并行近接情况下,对彼此的扰动也将不同。以南宁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百佛区间的盾构-矿山法隧道小净距并行施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施工进度情况建立监测分析系统,分析了盾构-矿山法施工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位移的相互扰动。盾构法隧道后行,盾构的挤推作用,导致先行矿山法隧道拱顶上升、净空收缩;盾构弱化围岩和盾构沉降影响区的作用,导致先行矿山法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扩容。矿山法隧道后行,矿山法隧道侧向卸荷作用,导致先行盾构隧道管片产生管片隆起和净空扩容。研究成果揭示了小净距并行施工时,盾构隧道-矿山法隧道相互间的扰动规律;可以为类似小净距并行隧道施工顺序的选择,及相应辅助施工措施的采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下土体变位的分析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生  王梦恕  张弥 《岩土力学》2009,30(6):1699-1704
目前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下土体变位进行预测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缺乏简单实用的工程估算方法。在深埋隧道周围土体弹性位移计算方法及盾构间隙参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分析和假设提出了一种预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下土体水平变位的简便估算方法。另外,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盾构隧道沉降槽的描述方法,并结合Mair等提出的计算公式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下土体沉降变位进行预测。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及一些典型盾构隧道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提出的估算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工程中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下土体的变位情况。  相似文献   

11.
非对称开挖条件下基坑变形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对基坑在不同挖深差和挖深分界面位置不同条件下的非对称开挖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模拟研究发现,随着挖深差的增加,基坑两侧的地表沉降均增加,开挖深部位的地表沉降和沉降影响范围均大于开挖较浅处;坑底隆起在界面处发生较大的差异变形,挖深差越大,界面处的差异变形越明显;随着开挖分界面向较浅侧移动,开挖深部位的隆起变形逐渐趋于稳定,隆起曲线变化趋势向挖深较浅侧增加。通过研究,可以了解不对称开挖基坑受力及变形的性状和不利因素,从而指导施工,控制不对称开挖的挖深差和界面位置,减少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特殊的地层结构上建造建筑物,如何选择基础型式或地基处理方法,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人工挖孔扩底灌注CFG桩复合地基在北京某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介绍了人工挖孔扩底灌注CFG桩设计计算、施工工艺、加固机理及适用范围,为北京地区同类地基处理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深厚软土地区的基坑,对基坑底软土进行搅拌加固形成强度较高的底板而保证坑底稳定,侧壁采用支护桩支护保证侧壁的稳定使其不倾倒,支护桩与加固底板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的船状结构支护体系类似轮船的船侧壁及船底板,以保证基坑的稳定。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船式支护的侧壁及底板的设计方法。工程案例成功实施,监测结果表明,船式支护既可避免支护桩嵌固深度过长,又利于软土的土方施工及工程桩的保护,是安全可靠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钻孔灌注桩的孔底沉渣和桩侧泥皮限制了灌注桩的应用,而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结合工程实际,叙述了后压浆技术的施工技术要点和施工控制措施,分析了影响注浆管“开塞”的因素及确保成功“开塞”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彭仕奇 《探矿工程》2011,38(11):54-58
在苏通大桥松散软弱的地层条件,实施超长(〉100 m)、超大(2.5 m)摩擦桩桩底后压浆工程,在我国是首次运用。结合工程实践,就压浆工程的设计、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全面介绍。通过对钻孔取样分析,指出浆液初凝时间地表实验与地下实际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施工体验,结合取样显示的浆液扩散渗透状况,提出可渗透地层以注浆量为控制参数,压力不列为控制参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机械式扩底钻具在旋挖钻进施工过程中存在扩孔与取土、清孔分离、工序复杂、孔内沉渣难以清理干净、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新型集土式扩底钻具。重点介绍了扩底桩设计理论,集土扩底钻具结构设计,关键零部件有限元数值分析和优化改进,以及样机试制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集土式扩底钻具集扩孔、集土功能于一体,减少了工艺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旋挖钻进扩底桩的施工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隧道跨越溶洞的处理多以经验为主,处理后也无相应的评价方法,针对这一现状,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一典型双跨连拱隧道工程实例,在综合比较多种底部溶洞处理方案的基础上,在隧道底部采用拱梁结构跨越溶洞,探讨了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计算荷载的确定方法,提出了隧底拱梁结构的安全判定标准并对该工程实例的安全性进行了判断,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对保证隧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隧洞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总结,介绍了在隧洞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隧洞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潘春宇 《地质与勘探》2024,60(2):356-366
“地下复合支撑”是通过在基坑坑底布置加固水泥土将坑底工程桩与基坑支护桩墙相连形成复合受力体。基坑开挖时,复合受力体共同受力抵抗变形,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并抑制坑底土体隆起。本文提出“地下复合支撑”概念及其设计理论,分析坑底加固面积置换率、固化剂掺量、加固深度等关键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为“地下复合支撑”投入工程实践提供设计依据和理论参考。基于工程实例,针对原支护体系给出地下复合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案,验证新型复合支撑的可行性,体现其对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坑底隆起变形控制的优势。同时,按照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减少基坑内支撑的道数,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隧道综合地质预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综合地质预报是解决隧道施工期地质问题、降低施工风险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鉴于目前综合预报多为简单的数量上的综合,为更加有效地利用综合预报技术,首先归纳地质分析辨识常见不良地质体的方法,通过地质分析法初步判定隧道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异常,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将影响预报手段的指标量化,即赋予预报方法权重,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