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前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排水固结法、刚性桩复合地基法以及它们的组合方法,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软基处理方法的固结与沉降情况,以及施工过程对沉降与稳定的影响情况,确定预压卸载时间和路面施工时间,很有必要对这些软基处理方法的沉降与稳定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建立4种常用深厚软基处理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探讨总沉降、工后沉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施工阶段的稳定变化规律,以期针对具体工程选用合适的处理方法,一方面保证路堤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另一方面达到工程建设经济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软土的结构性出发,对软土较高的孔隙比、较强的透水性以及其压缩曲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总结,对公路路基沉降计算方法作进一步探讨。反分析方法在路基沉降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预测工后沉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该方法是在空域和时域内对工程进行反馈分析的方法,是动态设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在常规设计期间内进行的各种静态分析,而且包括随施工过程,根据工程现场实测的变形及其它可观测信息进行一系列反馈处理,它将设计与施工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为了较好地预测工后沉降,从沉降固结计算的角度对模型参数进行反分析,并反演设定参数,预测了沉降趋势,并与实际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数值进行比较,对实际工程做出评价,对工后沉降做出合理地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深厚软土地基上修筑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低矮路基,需要重点解决好软土地基工后沉降和长期动力稳定性问题.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路堤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残余沉降;同时,线路运营后,地基土在高速列车长期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二者耦合将严重影响到无砟轨道的几何状态和线路运营安全.基于此,在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深厚软土地区低矮路基中,首次采用了桩基-连续薄板梁结构型式,并进行了系统的静动态监测、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良好、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性能稳定,可以满足高速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和高速列车长期平顺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方含辉 《中国岩溶》2003,22(4):276-281
浙江台州高速公路为主要由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组成的软土地基,经过预压法、轻质路堤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等方法的综合处理,效果明显。在填筑过程中,使路堤保持稳定;在预压阶段,加速了地基的沉降,缩短了预压期;在路堤与桥头衔接部位,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沉降;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中,增强了路堤的整体性能,提高了软土地基的力学强度,保证了全路段投入运营后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曹文贵  李鹏  程晔 《岩土力学》2005,26(Z2):175-178
把填石体作为粘弹性介质,提出采用三参数本构模型来描述填石体的蠕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与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填石体三参数本构模型参数确定的优化反演方法,结合某高填石路堤得实测工后沉降数据进行参数反演,并利用反演参数对类似断面进行工后沉降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填石路堤工后沉降计算方法能准确的预测工后沉降,参数便于求取,为寻求合理的路面铺筑时间和制定施工控制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彦峰  骆瑞萍  陈保国 《探矿工程》2009,36(5):56-58,65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时效性变化规律。通过无桩无筋、无桩加筋、竖向桩体及水平加筋联合使用3种情况对比研究,分析了路堤填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路堤水平位移、沉降和工后沉降、筋材最大拉力及桩体荷载分担比随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可为软土地基上路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曲线法的分级填筑路堤沉降预测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杨涛  李国维  杨伟清 《岩土力学》2004,25(10):1551-1554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多采用分级施工的方法。基于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确定。利用有较长预压期的前一级实测沉降,确定与土的固结性质有关的参数,待预测沉降荷载级的最终沉降量由该级较短预压期内实测沉降确定。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建议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对路基的设计要求更体现在对路堤变形的严格控制。以某客运专线DK61为工点,对采用碎石桩处理的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和应力变化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路堤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的地基沉降、土应力以及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路堤在施工过程中与工后的地基沉降的规律和现场施工条件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影响因素,对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并论证了地基土压力和孔隙水力的受力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魏丽敏  何群  王永和 《岩土力学》2010,31(8):2630-2636
结合软土变形的大位移、大应变、渗透固结及依时性特点,采用黏弹塑(西原)模型模拟土骨架,建立了分析软土地基的大应变黏弹塑性有限元列式和迭代求解算法,并采用动态“生”“死”单元模拟路堤的施工过程,建立了软土路基双重非线性渗透固结分析模型,研制了相应的大型实用化有限元分析程序LSVEP。分别采用反分析所得参数和室内试验确定参数对路基地表沉降和地基深层沉降进行预测,并将所得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大应变黏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正确;计算参数的准确选择对沉降预测精度影响很大;用反分析所得参数进行沉降预测的精度远高于正分析预测,是提高沉降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路堤沉降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宏君  苏如荣  苏霆 《岩土力学》2007,28(8):1762-1766
以某高等级公路高69 m路堤的沉降资料为研究样本,采用经修正了的非匀速填土和非等步长沉降观测时间的 GM(1,1)灰色理论预测模型进行高路堤工后最终沉降量预测,与等比级数曲线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认为这两种预测模型都能很好地预测高路堤工后最终沉降量,且灰色预测模型较等比级数曲线预测模型能更好地反映高路堤不均匀沉降趋势。同时认为考虑了沉降观测时间非等步长性和路堤填土速度不均匀性的灰色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更符合高路堤沉降变形趋势,可进一步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Asaoka法对路堤沉降越级预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aoka法可很好地根据有限次沉降观测结果推算建筑物的最终沉降,但遗憾的是其只能基于本级荷载下沉降观测记录对本级荷载下最终沉降进行预测。本文针对多级填土下的路堤沉降问题,探讨了如何利用该法进行越级预测的思路,给出了该法图解中每级荷载下沉降数据对应的直线在纵坐标轴上截距与路堤高度之间的近似关系。最后,结合工程实例,根据某级荷载下沉降记录对下一级最终沉降作了预测,所得的结果精度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郑栋  黄劲松  李典庆 《岩土力学》2019,40(2):709-719
准确预测路堤沉降对于规避风险和减小成本至关重要。传统的仅基于场地勘察数据的路堤沉降预测方法的预测值常偏离监测值。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多源信息融合方法进行路堤沉降预测,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多层土体的固结沉降,并结合高效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法更新土体参数得到高维后验分布。以新南威尔士州的Ballina地区试验路堤数据为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可以有效融合勘察和监测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路堤沉降。对于Ballina路堤,总体上随着监测数据量的增加,路堤沉降预测预测精度逐渐提高。使用0~116 d监测数据可以准确地预测地表沉降;基于0~496 d监测数据可同时准确预测所有监测点的沉降。对于Ballina路堤,先验信息对沉降预测具有一定影响,但观测误差对预测准度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erformance of a 5.3-m trial embankment constructed on approximately 45 m of hydraulically placed pulverised fuel ash (pfa). It is planned to redevelop the 17-ha lagoon containing the pfa as a landfill. There is little variation i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uniformly graded silt sized pfa over the lagoon. However, the density of the pfa varies with depth with loose material underlying a denser surface layer, in a pattern that probably results from the water level in the lagoon during pfa deposition.

Settlement under the trial embankment was apparently largely complete by the end of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17 days), with approximately 300 mm of settlement under the crest of the embankment. The embankment settlement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compression of the loose layers within the deposi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using the conventional one-dimensional settlement method, and an mv profile determined by CPT calibrated against laboratory tests gave a reasonable prediction of the embankment crest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14.
基于龚帕斯生长曲线的高填石路堤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填石路堤的沉降变形过程一般为从填石体施工期的瞬时变形到进一步的蠕变变形,其沉降变化规律与龚帕斯生长曲线变化规律相似,有着较为明显的出生、成长、成熟和衰老的阶段。通过对龚帕斯生长曲线模型的合理取值,可较好的利用该沉降分析模型来拟合和分析高填石路堤的沉降数据,并且可以反映出沉降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15.
蒋鑫  耿建宇  曾诚  邱延峻 《岩土力学》2014,35(Z1):443-450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安全性、滑动面形态、沉降、挡土墙变位等力学响应的影响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室内模拟墙体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拓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考察新旧路基顶面沉降与挡土墙变位的动态耦合关系。在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动态施工中,挡土墙的变位和新旧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相互耦合,呈正相关关系。衡重台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足会导致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增大。挡土墙主动外倾诱发新旧路基顶面产生较大附加(差异)沉降,宜对新路基自重压密作用造成的差异沉降予以适当修正放大后进行上承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6.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ettlement of embankment on soft soils in the last decade.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construction, spatial inhomogeneity of soils, as well as sensitivity of numerical results to the variation of soil parameters, large discrepancy typically exists between numerical output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combining FEM and an improved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for correction of soil parameters in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embankment settlement. Duncan–Chang hyperbolic soil model is adopted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eight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The soil parameters with large sensitivity are identified, and together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settlements, are used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improved BP neural network which, once established, generates correction factors of soil parameters for subsequent more accurate FEM forward predic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numerical back-analysis framework is very efficient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o calculate highway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17.
软土路基沉降变权重组合S型曲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明华  刘煜  曹文贵 《岩土力学》2005,26(9):1443-1447
通过对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规律及其沉降曲线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S型单项预测模型基础上,基于5种S型增长曲线模型,引进组合预测的思想,重点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发展的预测方法与理论,并建立了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变权重组合S型增长模型,通过数学规划方法求解,从而可根据有限的实测沉降观测数据预测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过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与方法得到的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此外,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比其它单项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软土路基沉降发展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填石路堤蠕变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反演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贵  李鹏  程晔 《岩土力学》2006,27(8):1299-1304
结合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变形机理与工程特点,基于工程实测数据,提出了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蠕变变形的双曲线型三参数本构模型,并引进遗传算法与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该模型参数的反演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蠕变有限元分析手段,深入探讨了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计算软件。结合某高填石路堤工程实践,探讨了高填石路堤双曲线三参数蠕变本构模型和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计算的应用方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本构模型及其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简单,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