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气象基本业务观测,尤其是温度观测中,往往容易发生读数误读的现象,为了避免发生读错5℃、10℃或零上零下颠倒这类差错,《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必须复读,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时思想高度集中,记录时认真细致,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从而提高观测读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在温度观测中,往往容易发生读数差错,为避免发生读错或者颠倒零下这类大差错,《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须复读一次。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时思想集中,记录时细致认真,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3.
王瑞青 《山西气象》2001,(3):55-55,63
在观测中尤其是温度观测往往容易发生读数差错,为避免发生读数差5度10度或颠倒零上零下这类差错《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须复读一次。”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前要巡视仪器,心中有数,观测时思想集中,视线要和水银柱顶端齐平,记录时细致认真,动作要迅速。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除此之外,在观测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自觉地做到以下三点,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读数差错。1熟悉温度表的标度单位和刻度方法我们现用温度表有以5℃和2℃为标度单位,最小刻度为…  相似文献   

4.
杜香 《气象》1977,3(11):29-29
在每次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先读一次干球温度表读数,做到事前胸中有数,在进行观测温度后还要复读一遍,比较一下是否有误。然后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比较是否相差过大。最后与温度计读数进行比较。经过如此两读、两比,可以杜绝干球温度表读数的1℃和5℃差。  相似文献   

5.
误读是地面观测之大忌。为效避免误读 ,应做到 :①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②每项记录观测过后 ,都要认真进行复读 ,以避免温度零上零下或 5℃、10℃的误读产生。③观测后及时同自记记录比较。温压湿自记仪器的器差一般来说是相对固定的 ,其大小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如果出现异常 ,就应立即再进行复读。④地温是误读频率较高的项目 ,同一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各深度地温变化是比较规律的 ,如遇反常 ,一是结合当日的云、天变化进行认真分析 ,二是与邻近台站比较 ,三是与本站前期相同或相近天气条…  相似文献   

6.
干球温度表是测定空气温度的主要仪器。各级气象台站每天都要进行干球温度表观测,因此正确地观测干球温度表,避免读数误差,对查算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保证气象资料的准确性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怎样避免干球温度的读数误差呢?在我十几年的测报工作中有这么几点体会。一在每次定时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先读一次干球温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气温大致有多高是零上还是零下,在心里就先有个底,观测时就不至于发生5℃、10℃或颠倒零上零下等误读现象。二严格按《规范》规定坚持进行复读,在复读时视线“扫描”应开阔一些,不宜…  相似文献   

7.
1 对比法在观测读数上的运用  为了确保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要求值班员读数后注意复读。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第一遍读数错了,复读又出现读错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测报工作总结认为复读时注意进行对比是避免复读错的一种有效办法。例如:干球温度读数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读数对比,两者相差一般在0.2℃左右;干球温度读数与温度自记值进行对比,两者的差值是否反常,差值过大,可以判断读数可能有问题;地面温度表之间的读数也可以进行对比。08时观测0cm地温读数与地面最低温度读数对比,或与对应的酒精柱读数进行对比;14…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测报工作中使用微机后,计算错情已大量减少,错情多数是误读造成,特别是新观测员,误读不易及时发现。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我们整理出一套减少气温和地面温度误读错情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班前注意休息,特别是观测前十分钟不要做其它事情。观测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读数~复读~再读于球(或0cm)和最低酒精柱并进行比较,若有误读能及时发现。在温度上升时比较最高读数,温度下降时比较最低的游标读数。(2)注意实测与自记的比较。要熟悉温度、相对湿度、气压要素的实测与自记的一般差值及变化规律,观测查算后要进行实测…  相似文献   

9.
秋季的早晨,浓雾消逝后总会发现湿度实测与自记值差值很大,有时高达百分之十几。细心的观测员发现这一反常现象后总是再次复读于湿球温度。复读无误后,就产生了疑惑,在找不出康因的情况下,也只好作“复读无误,也许是湿度计故障造成”的交代。但在以后的对比观测中证明了湿度计正常,校对员还是要提出错情。而不大留心的观测员,在校对员提出湿球温度读误(手球有比较)的错倩后,尽管知道自己观测时是绝对复读了干湿球温度的,但找不到说明这一现象的合理理由,也只好自认倒霉。本人在长期的观测中发现,产生这一反常现象确实是湿度计…  相似文献   

10.
1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在日常观测工作中,常常有个误区,就是:蔽光云的云量必须记成10成,透光的云量不能记成10成。以Actra云为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其描述为“云缝可见蓝天,即使没有云缝,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且可看到蓝天,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就可以记录10-成的透光Actra。而实际工作中有时高积云没有布满全天,但覆盖天空部分云块比较厚,个体密集且不透光,这时观测就可按可见云量记为Acop。有时Acop和Actra同时存在,观测时应按照云量所占天空的多少为序同时记录,以上观点同样适用于Sctra和Scop。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云状和云量的记录要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能尽量反映当时天空云的实际情况。2层状云的记录在观测中也常常遇到识别层状云时以日光能否透过来判断是透光还是蔽光,通常有这样的错误观点:完全依据透过云层是否可见日月来判断As的透蔽;以绕日月周围是否有晕来断定Cs的记录;出现层状云时云量必须记10成。就Astra为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云层较厚,且厚度变化大,厚的部分隔着云层看不见日月,薄的部分比较明亮一些。但在实际当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As在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观测发报时,常会出现3小时变压与邻近站数值相差较大或者上升下降不一致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除认真复读正点气压表读数外,还应校对对应气压自记的相关数值.只要其变化数值与实测值相近,就可以确认本站3小时变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观测发报时,常会出现3小时变压与邻近站数值相差较大或者上升下降不一致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除认真复读正点气压表读数外,还应校对对应气压自记的相关数值。只要其变化数值与实测值相近,就可以确认本站3小时变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在用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时,有时会发现湿球温度明显失真现象,实测的相对湿度值与湿度计读数的差值突然增大,即实测的相对湿度值明显偏高。在值班中,如果不引起注意,不找出故障原因,不及时排除,就影响了观测记录的“三性”,使测得的资料难以应用。根据多年来的观测经验,发现湿球温度失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动槽水银气压表的观测中提到“读数复验后,降下水银面”,而在1997年全区测报检查中,在中部检查组对9个台站进行的27次观测操作检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观测员都没有注意气压表的“读数复验”,而是把它与温度表的“复读”混同了。那么,应...  相似文献   

15.
浅谈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状的误记或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状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是一种目测项目,尽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各类云的外形特征有详细描述,但在实际观测记录中,云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即使是经验相当丰富的观测员在云状的判断和记录上也难免出错。因此,云状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一大难点。这里,结合多年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实际,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云状误记或漏记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1.1观测员对云状的习惯性误记或漏记一个观测员工作时间久了,对当地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云一清二楚,久而久之,在云状的记法上也习惯成自然。比如,只要有雷暴就记满天积雨云,无雷暴即使有雨呈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丛晓滨 《山东气象》2000,20(1):63-63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的基础 ,观测记录必须准确、及时。但是在特殊情况下 ,有些观测记录和天气实况可能产生矛盾 ,需要观测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 ,保证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针对具体情况查明原因 ,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本人在多年的地面观测实践中 ,就发现降水现象和自记雨量往往有不一致的地方 ,特别是在微量降水的情况下 ,有时自记雨量仍然划平线显示不出雨量来 ;而在没有降水的情况下 ,有时雨量自记迹线出现上升 ,显示出有降水量。这些情况在当时如果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则可能造成记录失真。特别是不守班的气象台站 ,…  相似文献   

17.
地面温度表尤其是5~20 cm曲管地温表,由于刻度较小,观测距离较远,若不仔细,很容易发生误读现象.在实际观测中,除反复核对本次记录并进行复读外,还应对记录作纵向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地面温度的准确性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利用地面温度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的对比观测可保证地面温度记录准确性的实际作用,来阐述观测人员加强地面温度对比观测的必要性。 1.地面温度对比观测方法的灵活性地面温度表和地面最低温度表均安置在地温场内,两支表相距5厘米且排列方向一致,对比观测不需另外安装地温表,观测方法简单,读数简易快速,容易为观测员所接受。对比观测时观测员先对地面温度表进行读数,尔后对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进行读数,两者经仪器差订正后的示度差即为对比观测结果。这种对比观测可随时多次重复进行,而对地温记录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雪压的观测比较特殊,比较繁琐。冬季降雪达到观测标准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员必须反复操作测量工具和读数。是一个比较长的观测过程。由于观测次数少,而且每次雪深都不一样.使得雪压前后对比观测比较困难.往往会造成观测数据出现误差。在实际观测中总结经验,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能保证雪压观测数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陈辉 《气象》1977,3(2):29-29
一、挑那个更妥当些?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日最高、最低气温挑自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包括两个20时)的定时观测和发报观测的记录中。一般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但有时在某天气系统的影响下,气温日极值却出现在前一日20时。这时,如果是挑最高气温,最高温度表的读数往往比前一日20时干球读数高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