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志们: 从1999年至今,《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已正式编辑出版了4部。从总体看,四部年鉴,一部比一部好,一部比一部出得早,今年实现了当年编辑当年出版。《国土资源通讯》作为部机关刊创刊两年来,一直坚持权威性、指导性、政务性宗旨,为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宣传和政务信息交流开设了一个敞亮的窗口,对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此,我代表部党组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其中工作、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国土资源通讯》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会上,李元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刘允洲、吴哗同志分别作了年鉴和机关刊的年度工作报告。江西、山东、陕西、吉林、四川、辽宁、湖北等省的同志介绍了办刊做法和经验。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李元副部长的讲话精神,就进一步提高年鉴的质量和时效、增强机关刊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集中精力、热情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进一步统一了办刊思想,交流了办刊经验,明确了办刊思路,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会议,年鉴工作和机关刊工作两个会议一起开,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通讯》2011,(18):29-2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工作是国土资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党组历来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中国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通讯》、《中国矿业报》是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4月9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09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报》数据涵盖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科技与信息化、测绘管理与保障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八方面内容,重点反映了2009年我国国土资源领域国情国力、重大政策、重点工作、重要成果等最新情况,首次纳入重点城市监测地价、建设用地供应、土地出让价款等方面的数据。《公报》指出,2009年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公报》显示,2009年,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6.9万公顷;全国批准建设用地比上年增长44.6%;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98处;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09起,安全转移1.4万人。本期杂志刊发了《公报》全文,敬请广大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5.
正《国土资源信息化》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全面报道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已被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2015年,本刊将围绕"力争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目标,对杂志进行调整,重点发布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 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代表部党组,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国土资源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土资源新闻宣传事业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土资源新闻宣传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资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报刊是国土资源新闻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国土资源系统传达政策、部署工作、传播信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渠道,是宣传先进典型、批  相似文献   

7.
《2012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发布,为公众全方位了解国土资源工作提供了最新脚本。与往年公报相比,今年的公报传达了哪些最新信息?反映了哪些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正《国土资源信息化》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全面报道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已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2015年,本刊将围绕"力争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目标,对杂志进行调整,重点发布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标准和政策,探讨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交流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介绍信息化建设进展,报道国内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动态,努力将本刊打造成—本融权威性、学术性、实用性、可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保护和利用,更好地为广大遥感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国土资源遥感》编辑部在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对1989年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进行了数字化制作,建成了回溯文档全文数据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9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很高兴来参加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的报刊宣传发行工作会议。我首先代表部,代表徐绍史部长、王世元副部长,对报刊宣传发行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从事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们表示问候,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重视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的同志们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通讯》2013,(12):30-30
2013年第7号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国土资源部具体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评比表彰活动。2012年底至2013年初,在全国开展了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经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公示,国土资源部决定,授予北京市东城区等28个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荣誉称号;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等48个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国土资源信息化》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全面报道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已被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遥感》2010,(2):127-127
为提升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影响,提高期刊服务水平,适应期刊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土资源遥感》网站现已开通运行。今后,编辑部的各项日常工作将陆续转到该平台上,通过网站实现。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这一年,国土资源部将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推动了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士资源局,部各直属单位: 《中国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通讯》是部宣传和指导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为做好2003年度《中国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通讯》发行工作,部办公厅已印发了通知(国土资厅发  相似文献   

16.
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日前发布的《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可以看出,2013年,维护群众权益这一要求落实在国土资源工作的各项行动上,落实在耕地保护、征地拆迁、保障房供地、土地整治、地灾防治、执法督察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国土资源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通讯》2012,(16):35-37,1
《中国信息化(国土资源领域)成果评选管理办法(试行)》———为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推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进步和创新,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并印发该《办法》。《办法》全文共二十三条,包括六个部分,即:总则,组织机构,奖励范围和条件,评选程序和要求,批准和授奖,附则。其中提出,中国信息化(国土资源领域)成果评选工作,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科学评审、择优选定和鼓励创新的原则,以精神奖励为主,对获奖项目颁发证书。中国信息化(国土资源领域)成果评选周期为三年。《办法》同时附有《中国信息化(国土资源领域)成果评选奖励范围与评审标准》。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中国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通讯》是部宣传和指导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做好《中国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田凤山部长作了重要讲话,鹿心社副部长作了工作报告,国家有关方面负责人刘鹤同志以及国家计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八个省、市国土资源厅(局)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围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与会代表认真学习田风山部长和鹿心社副部长的讲话精神,交流了经验、研讨了问题、筹划了未来,还现场考察了深圳市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 第九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讨班在青海举办,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各地的大力支持。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向青海省委、省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研讨班的各位市长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按照中组部关于部委抽调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专题研讨班的计划,我部每年都举办两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讨班,请有关地(市)主管国土资源工作的政府领导参加,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