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苏轼诗歌与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文化吸纳了前此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而皮毛落尽,精神独存,不仅各个文化领域,各类文化形式,各种雅俗文化百花齐放,更以独树一帜的北宋文化精神卓然自立,苏轼的诗歌正是在北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苏轼通过其二千七百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展现了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历时性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对苏轼诗歌产生了更为直接,更为深刻的影响,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又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典型地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  相似文献   

2.
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改革精神之内在联系,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发扬改革精神,以改革精神落实“三个代表”,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的事业,党的改革事业与党的改革精神密切联系,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改革精神全面升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发扬改革精神,改革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改革精神统一于党的事业发展,二者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发扬改革精神,落实“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3.
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改革精神之内在联系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发扬改革精神 ,以改革精神落实“三个代表” ,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的事业 ,党的改革事业与党的改革精神密切联系 ,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改革精神全面升华 ;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发扬改革精神 ,改革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改革精神统一于党的事业发展 ,二者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 ,发扬改革精神 ,落实“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4.
“守土尽责、敏事善为、扬正致和”是我们浙江国土精神确定的核心词,它融合了国土资源工作的目标要求和浙江“国土人”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国土人的职业操守、行为准则、道德境界。然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和理解这12字国土精神的基本内涵,更是要以这12字国土精神为标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践行浙江国土精神,把浙江国土精神体现在国土工作的实践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浙江国土精神。  相似文献   

5.
近一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到底怎样,房价是升是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政府关心,房地产商关注,老百姓更为关切。通过对“两会”精神的解读,答案应该会清晰很多……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它更加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的支撑。培育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培育民族精神的时候应该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又要使民族精神保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它更加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的支撑。培育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培育民族精神的时候应该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 ,同时又要使民族精神保持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更高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景宁县国土资源局召开路线教育专题学习会,重点学习了刘云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等相关内容,国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会上,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会议上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厅《关于坚持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和《关于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的通报》两个文件,并进行了讨论发言。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自觉,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的要求、部署上来。并就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再学习。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学习刘云山同志的讲话精神,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学习“三严三实”和焦裕禄精神,学习国土资源管理理论业务知识。二是再知改。认真开展“四风”问题自查自摆,对于梳理出来的问题要即知即改,做到责任人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明确。三是再深入。当前工作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习、大讨论结合起来;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学习、再改造结合起来;与“三思三观、三查三问”大学习、大讨论结合起来;聚焦“四风”,再剖析、再查摆,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不知怎地,今天的心情有些沉重,由于这特殊的行业,特殊的经历,可能多了份人生的感悟。地质行业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地勘人在“三光荣”精神激励下,  相似文献   

11.
论苏轼诗歌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渗透着诗人的情才和画家的技艺.诗歌在描写景物时浓墨淡写,构图简括,达到了虚与实精妙结合的境界;善于刻画自然事物的运动状态,写出景物运动的时间感、距离感、立体感,或变静为动,赋予景物运动情态;并且还描写景物的的新鲜色彩,使作者之情融于景物,唤起读者的色彩感觉,从而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晚唐咸通十一、十二年,以皮日休、陆龟蒙为代表的诗人群在松陵(今苏州)地区展开唱和活动,仅一年的时间创作诗歌698首.陆龟蒙将其结集为<松陵集>.该诗集主要以皮、陆二人的交往诗为主,间以诗人之间宴饮游戏之作.这一方面是诗人之间情谊的见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唐末士人的好尚.该诗集的总体艺术成就并不高,但也不乏佳作,诸多咏物篇什体现出唐末咏物诗的特点.从群体之构成、诗集概貌、诗集中的咏物诗及诗人的末世心态等角度对该诗歌群体作一概述.通过对该群体及其作品的分析,透视处在时代交替之际士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柳永词集的编辑与流传情况,勾勒与描摹柳永词传播的总体轮廓与宏观史况。柳永词的传播在整体上升的趋势之中,又呈现出宋之始兴、元之滞涩、明之复苏、清之繁盛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高骈的心态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效忠朝廷,积极镇压;第二,等待观望,握兵自保;第三,背叛朝廷,割据称雄。前期,他不断被加官晋爵,位高权重;后期,他权柄既失,众叛亲离,最后被部下斩首。高骈在晚唐农民战争中的心态表现与命运,既与他的思想、地位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晚唐社会和农民战争的现实等客观因素相关,颇具典型意义。高骈流传下来的诗虽然不多,但内容却相当丰富,不仅反映了自身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而且表现了晚唐社会的一些重要史实,大体可分为遣兴言怀、边塞闺怨、酬赠送别、纪事写景、咏史怀古等几个方面。他的诗尤其是早年仕途顺达时创作的,多表现建功立业戍边报国的雄心社志,一些诗作还表现了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具有较浓的忠君恋阙思想,晚年失意时更多地表现饮酒作乐流连光景的消极情绪。高骈诗歌思想的复杂性与其人生行迹、心态命运的复杂性互为表里。在艺术形式上,他的50首诗多是近体尤以七言绝句居多,一些诗如有关边塞诗写得苍凉悲壮韵味悠长,不失盛唐之风;一些写景小诗则写得细致入微、清新可喜。  相似文献   

15.
壁诗是古诗中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特别是唐宋时,在山崖、寺壁、驿亭、馆邸、桥头、关门等物体上题诗,是一种极时髦的风尚。这类诗不仅有着独特的载体形式,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有着宝贵的价值,反映着不同创作个体,在不同时刻和环境下,对人生社会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土意识论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它主张人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应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审视外来文化,同时反观自身,以取长补短。本土意识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其强弱与国家的政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它的出现也产生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可能沦为西方话语霸权的佐证,也可能使中国文化成为另一种霸权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宋诗是宋型文化在文学层面的折射与反映。大历时期,宋型文化的某些因素已经开始萌生,故而大历十才子诗歌已经开始具备宋诗的某些特征。在诗歌题材、审美理想、创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大历十才子与宋诗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大历十才子对宋诗的影响是正负兼具、交互迭加的,而不是停留于字句表相的单一作用与直线演进。  相似文献   

18.
钱起是中唐时期"大历十才子"诗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钱起的感时伤乱题材诗歌是对唐诗现实主义诗风的发展与延续,他的山水田园题材诗歌与情思浓烈、浑化天成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相比缺少了一份恬淡、冲和与浑厚之感,其边塞风貌题材诗歌与盛唐的边塞诗歌相比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钱起的诗歌在意境创造上不同于盛唐诗歌的宏大浑成,表现为狭小、内向并显露出"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其与晚唐诗歌意境的狭小、纤弱一脉相承;钱起诗歌的抒情方式不同于盛唐诗歌的激扬奋发,而是偏于幽怨深婉;钱起的诗歌体式韵律和谐、富丽精工,对盛唐诗的诗歌体式有所发展,并在推动唐律诗的成熟、完善、创新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解析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信息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尝试利用2类方法解析古诗词文本空间信息,即“基于古今地名关系的明确定位法”和“方位推测定位、近似替代定位、时空推测定位等近似地名定位方法”;设计了能表达古诗词作者、诗词文本、诗词地名和相关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库,以唐李白诗词为例,收集诗词967首,对其中563首的创作地、所描述的地名或景观进行了空间定位,初步建成了诗词地理数据库。在GIS中,对于李白诗词创作的地点、诗词中描述的地名及作者联想到的地名等位置信息进行地理制图,并归纳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能清晰展现李白的创作空间和诗词文本表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应用GIS技术对文学作品进行空间分析是可行的,从地理空间视角研究古诗词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禅诗的发展是东方文化精神回归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部分现代诗的分析,认为现代禅诗之"禅性"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诗境空灵、诗心静定、诗思妙觉、诗性光明、诗怀通达、诗缘随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