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葫芦沟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小秦岭陕西段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研究葫芦沟金矿床原生叠加晕结构特征,发现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具明显“反分带序列”特征,即在矿体尾部出现前、尾晕元素共存特征.从矿床原生叠加晕角度出发,初步总结了葫芦沟金矿床原生叠加晕结构特征,建立了葫芦沟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预测在23线1000~800m标高之间仍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2.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地球化学垂向分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福聚 《地质与勘探》2013,49(5):907-913
通过系统采样分析,运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探讨了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原生晕垂向分带特征。果洛龙洼金矿床元素分带序列由浅到深为:Au-Pb-As-Ag-W-Co-Cu-Bi-Hg-SbZn-Sn-Ni-Mo。金矿床的矿上晕元素Au、Pb、Ag集中于该矿床的最上部,尾晕元素Sn、Ni、Mo在该矿床下部富集,矿上晕元素与尾晕元素按照理论金矿床垂向分带规律分布,代表了该矿床主成矿期的元素分带特征,而在主成矿期形成的位于矿床最上部的前缘晕元素分布空间已被风化剥蚀。结果表明,金矿床的前缘晕元素As、Hg、Sb,和矿上晕元素Cu、Zn以叠加晕的形式穿插于矿上晕元素及尾晕元素之间,反映了该矿床成矿具有两期次叠加成矿的特征,矿床深、边部找矿工作应围绕这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化富集带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穆龙套金矿床Au、W、As等地生晕特点及与矿化的关系,并通过对其东南侧所作的地球化学研究,对伴生元素进行了垂向和横向的分带。根据原生晕的组成及展布特点确定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4.
对高凤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高凤矿区金矿床有以下分布规律:1金矿床元素基本组合为Au、As、Pb、Zn、Co,伴生元素为Ag、Bi、Mo、Cu、Sb等,w(Co)/w(Ni)值可作为寻找隐伏含矿带的依据。2高凤矿区两个矿床的微量元素相关组合关系不同,高凤金矿床是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微量元素相关组合为Au、As、Bi、Cu、Sb、(Co、Ni);邓屋金矿床是以石英复脉网脉型矿化为主,微量元素相关组合为Au、As、Pb、Zn、Cu、(Co、Ni)。3利用格里戈良法得出高凤矿区垂直分带特征为:矿前晕Pb-Zn-Ag—矿中晕As-Au-Cu-Ni—矿尾晕Bi-Mo-Co。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为矿区深部和周边地区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新村金矿已开采中段岩(矿)石进行系统采样,进行成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通过分带指数法和变异性指数,确定新村金矿的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并结合前人总结的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垂直)分带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新村金矿床轴向分带的原生晕叠加模式,从而对其深部成矿远景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Au及其伴生元素均来自寒武系黄洞口组中上段碎屑岩中,Au与Ag、As、Sb、W等元素组合密切,As、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u、Ag为主矿化元素,W、Mo为矿化的尾晕指示元素,Sb等典型前缘晕元素出现在分带序列的中下部,典型的后尾晕元素Mo出现在中部,指示深部可能还有盲矿存在或第二个富集带。同时为其他同类型金矿床深部找矿和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韧性剪切带金矿床不少已由勘探转入开采,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是矿床深部矿体延深评价。笔者对河台金矿床矿山资料进行第二次开发,在矿床三维空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以研究河台金矿床Au与伴生微量元素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地球化学行为,本文拟运用元素含量、元素比值,元素共生组合相关分析等对河台金矿床矿延深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东准噶尔哈尔里克构造带上双峰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蚀变分带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潜火山热液与火山热泉参与了成矿。这两个成矿阶段同源同位的蚀变矿物晕(带)叠套,造成双峰山矿床蚀变分带从上至下为隐爆硅质角砾岩化带、低金品位硅质岩带、石英(冰长石)网脉带(矿体)、黄铁矿蒙脱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晚古生代造山初期深成流纹质熔浆的陆相喷发有关。火山热泉循环形成蚀变晕,此阶段有大气降水的参与;潜火山热液成矿阶段发育的低温微细石英网脉中含冰长石和绢云母。双峰山矿床是晚古生代火山地区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红旗沟金矿床是青海省五龙沟矿集区Ⅸ号含金破碎蚀变带中的典型金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床元素组合、元素相关变化特点及主矿体赋矿构造中原生晕分布、组分分带、垂(轴)向分带序列变化规律、原生晕叠加特点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矿床成矿热液活动地球化学规律和找矿标志模型,圈定了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及矿化带深部有利盲矿赋矿空间,预测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斑岩型金矿床可分独立金矿床和伴生金矿床两类,两者无严格界线。以铜为主的斑岩型矿床伴生的金含量常较高,以钼为主的斑岩型矿床含金一般较低。斑岩型金矿床大多与石英闪长玢岩或花岗斑岩有关。这些呈岩株状的火山岩体侵入于断裂带、火山岩系或火山机构附近。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多路段叠加成矿(晕)的特点,在研究典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点、建立矿床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预测金矿床(体)深部盲矿存在的构造叠加晕前、尾晕共存准则。  相似文献   

11.
五龙沟金矿集区是青海省级金矿整装勘查区之一,金矿床(点)严格受构造带控制。文章通过研究深水潭矿床构造叠加晕特征,建立了Ⅺ号矿带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并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对已知矿体深部及构造带空白地段进行了盲矿预测,提出了盲矿靶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床矿床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论述了矿区构造叠加晕特征:大庄子金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以及多种形式叠加的特点。根据其叠加晕特征,建立了大庄子金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预测及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标志以及找矿标志,并提出预测靶位,且在预测靶位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江 《地质与勘探》2001,37(2):17-22
紫金山铜金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垂直分带特征,近矿围岩存在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金矿与强硅化关系密切,铜矿与硅化一明矾石化关系密切,下部伴生金的铜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高硫热液型矿床,上部金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低温高硫热液-氧化次生富集叠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矿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亦尔庙山金矿点)断裂带特征、地表矿化与深部矿化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的论述与分析,确认马拉金矿床十号矿带总体矿化特征与矿床主体相似。其差别是十号矿带可能有粗粒金(或巨粒金)存在,而矿床主体尚未见到特高品位矿石。另外,本还通过十号矿带伴生元素中的前缘元素含量乘积与后尾元素含量乘积之比(剥蚀指标)对矿带的剥蚀程度作了初步探讨,预测十号矿带深部仍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剪切带与金矿床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含金剪切带和剪切带型金矿床等新概念。何绍勋等(1992)按矿床特征将剪切带型金矿划分为“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带脉型金矿”两种基本类型。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是剪切带脉型金矿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伴生金占金保有储量的43.39%.加强伴生金的找矿研究和开发利用不仅能迅速增长金的储量和产量,而且也是提高矿产品经济价值和矿山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伴生金矿金矿类型主要有:岩浆型硫化物铜镍矿床、斑岩铜铜矿床、夕卡岩型矿床、火山岩型矿床和热液型矿床.伴生金矿床资源潜力巨大.因此对伴生金矿床特征的研究及找寻是迫在眉睫的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7.
按照以成矿作用为主,兼顾物质来源的矿床分类原则,将中国伴生金矿分为5种成矿作用、11个成因类型,各类型伴生金矿均有各自的矿床特征;同时按矿种的不同,把伴生金矿分为6个矿种系列、18种工业类型;研究认为,中国伴生金矿床的成矿主要受矿床(田)构造、赋矿地层(岩性)和围岩蚀变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硫化铜镍矿床中伴生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源 《西北地质》1991,12(2):57-59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金矿床的分类可看出,在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系统中,硫化铜镍矿床中伴生金矿床的归类问题尚有一定分歧。有的学者将其划归为岩浆型矿床,如W·艾孟斯(1937)的分类中岩浆分凝型金矿床;胡伦积(1982)的岩浆分异型金矿床;有的成因类型划分中则无岩浆型矿床,如朱奉三(1983)等。事实上,硫化铜镍矿床中伴生金矿床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其富集机理类似斑岩铜矿中的伴生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从矿床构造、岩浆活动和含矿地层等方面论述金山金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 ,揭示该矿床沿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级构造成矿规律 ,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梁钢 《江西地质》1995,9(1):52-61
江西万年虎家尖银金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第四岩组内,严格受一组东向韧性剪切带内的构造挤压破碎带控制,矿区恺恬矿化硅化破碎带10余条,其中Ⅶ,Ⅵ等矿带具工业利用价值。主要有用组分为银,伴生有用组分为金,铅,锌及硫等。矿床规模巨大,达中一大型,本文着重阐述矿床的矿化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