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预测控制的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半主动控制机理,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将预测控制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提出了在线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成功的解决了时滞问题,最后作了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将预测控制思想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为结构控制注入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及仿真分析也说明了这种思想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地震科技开发资料,分别以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作为比较数列,对年度内完成的实际合同额进行了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排出了关联序。研究结果客观地揭示了开发能力与人的各种因素-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震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区域和全球地磁场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叙述了计算区域地磁场模型的各种数学方法,给出了选择计算区域模型数学方法的判据,讨论了改善区域地磁场模型边界效应的方法,研究了确定区域地磁场模型截断阶数的判据,另外,简单介绍了第六代国际地磁参考场,1990年世界地磁图,国际地磁参考场的精度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地震频次的Hurst指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主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四川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重力、航磁数据进行了延拓、求导,并反演计算了该盆地莫霍界面与磁性项、底界面,为认识盆地的断裂系统、地壳深部结构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收集了四川盆地的人工地震与测井资料,对该盆地进行了盆地沉降史的动态模拟,模拟表明,四川盆地在65Ma以后,属于稳定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耗能减震技术,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定的应用谱法,利用CTAB程序对云南省洱源县振戎中学食堂进行了抗震计算分析和设计验算,首先对未加耗能减震装置的空框架结构进行了小震下的位移和强度验算以及大震下的位移验算,其次,介绍了本工程选用的T字芯板摩擦耗能器的工作原理,并对耗能器进行了足尺性试验,第三,根据工程结构的环境特点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确定了耗能减震方案,最后,对耗能减震结构进行了抗震验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附加耗能器后的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应用Nakai拟合方法对河北省的地倾斜资料全部进行了处理,通过处理共得到固体潮振幅因子异常79项,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全程统计,统计了该方法的地震对应率,漏报率,虚报率,根据结果计算了该方法的R值评分,评估了其映震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于河北地区的相对参数。  相似文献   

8.
工程场地条件评定中的地脉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了研究开发更经济,更简便的场地动务特性探测方法,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工程场地条件评定中地脉动研究的演进,概述了地脉动观测技术的发展,循着地脉动分析方法的演进历程,叙述了谱和谱比分析方法,利用地脉动频散曲线反演场地速度构造的研究,讨论了各种分析方法的依据和适用条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可能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9.
某些高技术在解决地震问题了发挥了特殊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进展,本文对地震问题的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城市救灾,卫星图像利用,地震预系统以及政策调整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四川,为了使管线跨越涪江,建造了一个斜拉管线桥,本文给出了斜拉管线桥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在该计算模型中,桥塔视为轴向刚性,缆索看作为单向弹簧。本文还导出了缆索竖向抗拉刚度的计算公式,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斜拉管线桥体建立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使用反应谱方法,对斜拉管线桥体系进行了竖向地震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简述了振动台系统频率特性的传统分析方法,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提出了确定振动台系统频率特性的新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基本思想是,先基于输入和输出信号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系统的频率特性,给出了分析实例,并验证了本方法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2.
防震减灾与经济发展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地震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阐明了防震减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防震减灾要讲求对策,指出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取得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13.
侯茂生 《地震学刊》2001,21(4):59-62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地震事业如何随之变革,以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本文对之进行了思考,列举了目前制约地震工作发展的诸项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深化改革方面,提出了稳定一支精干的日常地震工作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地震科研精干队伍,强化一支具有竞争实力的市场开发队伍,优化一支复合型管理干部队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球对引潮力的响应及综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日月引潮力作用于地球,带来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信息,但任何单一潮汐观测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本文论述了综合分析的必要性,界定了各种潮汐方法的响应函数及相应灵敏度,并就其进行了讨论,按照线性变换,综合三个方向的应变观测,所作的剪切应变观测调和分析之M2波潮汐因子变化曲线,在几个地震之前显示了较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渭惠渠跨越管道地震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跨越管道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对其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振型和频率。通过输入地震波,对不同场地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了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管道的地震动响应,为管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地磁测量及成果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北京地区地磁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地震地磁野外测量规范”,取得了大量准确可靠的资料,在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全国资料评比中,该磁测资料于1994-1999年连续6年荣获第一名。应用这些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与一定实效。与此相配合,开展了密云水库与活动断裂的构造磁学研究,为震磁前兆研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结果。这些成果荣获了2000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进步一等奖与2001年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最后展望了震磁前兆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温压条件下岩石破坏前后的力学性质与波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温压条件下,对大理岩和砂岩进行了全过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了温压条件对岩石的极限强度,残余强度,剪切破裂角的影响,以及岩石破坏前后的弹性模量与波速的变化。得到了在温压条件下,岩石变形全过程中有关弹性参数和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结构多维地震作用研究综述及展望(Ⅰ)—地震动输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术了结构多分量地震作用研究的发展概况,在第(Ⅰ)部分中,主要综述了多分量地震动输入的有关问题,分别从多分量地震动的转动分量,随机模型及相关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在第(Ⅱ)部分中,主要综述了结构在多分量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方法,包括多分量抗震分析的反应主普法,时程法和随机方法,最后讨论了多分量地震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采用细胞自动机研究波动问题的建模方法,针对一维、均匀、各向同性固体介质中弹性纵波的微观机制,借用一经典弹簧振子模型、细胞自动机格子气模型,以及量子力学中的无限深势阱模型,建立了一个细胞自动机有限深势阱模型,从量子力学角度出发,基于介观物理和纳米概念,以微观精子的德布罗意假设为基础,利用薛定谔方程,讨论了该模型中粒子(分子组)的振动速度与粒子物质波波速之间的联系,给出了模型中的波动方程,得出ζ=Vp(ζ为粒子振动速度,Vp为物质波纵波波速)。同时还讨论了模型中粒子的大小和能量传递问题,引入引力场,得出了能量及引力势的量子化条件,另外,对声波速度、格子气粒子振动速度和本文模型中分子组振动速度进行了比较;还对本文模型中的粒子能量分布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四川凉山州地区大规模宏观异常及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5月下旬,四川省凉山州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同时5月底开始出现宏观异常,显现出发生较大地震的危险性。为此有关部门组织了震情短临跟踪,笔者参加了相关的现场工作,亲身感受到大规模“异常”的出现与发展,然而预测中的地震并没有发生。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异常现象,分析了异常特征,讨论了异常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