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谷近年来发现有跃动冰川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冰川编目、Landsat MSS/TM/ETM 影像和相关的历史考察制图,利用GIS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冰川分布图的制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冰川范围.重点监测了喀喇昆仑山北坡克勒青河的5Y654D48、5Y654D97的不同时段内的冰川运动状况.结果发现:5Y654D48冰川和5Y654D97冰川分别在1990-2000年与1977-1990年间运动速度达272 m·a-1,213.1 m·a-1,比其它时段运动速度大7~20倍,具备跃动冰川的运动特征.分析认为,5Y654D48冰川在1990-2000年、5Y654D97在1977-1990年间曾分别发生过冰川跃动.  相似文献   

2.
跃动冰川的监测相对比较困难。本文采用Sentinel-1所携带的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特征匹配方法(Feature-Tracking)获得了喀喇昆仑北坡克勒青河谷音苏盖提冰川物质平衡年内比较详细的冰川表面流速。分析发现:选取的音苏盖提三条分支冰川中,南斯嘎姆里冰川(Skamri Glacier)流速整体大于其余两条,三条分支均存在快速运动区,斯嘎姆里冰川和北分支积累区流速突增,可能存在雪崩现象;两条南分支冰川整体流速夏季大于其他季节,而北分支冬季流速大于其他季节。虽然三条分支均存在快速运动区域,但是即使是流速最快的南斯嘎姆里冰川在物质平衡年内的运动速度也只有119 m·a-1,说明该物质平衡年内音苏盖提冰川并不处于跃动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最新冰川编目成果和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结果, 对中国叶尔羌河流域1968-2009年冰川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 面积减少了927 km2, 年平均面积减少23.2 km2, 年均面积缩小比例为0.36%·a-1, 与中国其他地区冰川退缩程度相比属于中等水平. 叶尔羌河流域不同规模冰川的退缩幅度存在差异, 小冰川大幅萎缩, 甚至消失; 规模较大的冰川相对变化幅度较小, 一些冰川出现过跃动. 从朝向分布来看, 位于南坡的冰川退缩最为严重, 而西坡较小. 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5 100~5 500 m和5 500~5 900 m区间, 海拔4 700~5 100 m区间的冰川面积减少最为显著. 消失冰川大多数为面积在0.2~0.5 km2的小冰川, 且朝向东北坡的冰川消失数量最多. 研究区有冰川分裂现象, 也出现了支冰川前进超覆现象, 统计表明该流域有13条冰川在前进后形成6条冰川. 1968-2009年研究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加, 总体上看, 降水增加缓解了因升温而导致的冰川退缩.  相似文献   

4.
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的主源之一,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坡,冰川融水是其主要补给.以叶尔羌河流域库鲁克栏杆水文站以上流域国家气象台站的月降水与月气温资料、9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1970年代的冰川分布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冰川度日因子融水径流模型重建了叶尔羌河上游流域平均冰川物质平衡、冰川融水径流序列,分析了叶尔羌河上游流域冰川融水径流变化的特征、趋势及其对河流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6年流域冰川平均年物质平衡为-163.1 mm,累积物质平衡为-7.5 m,平衡线平均海拔为5 395.7 m.1991年之后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呈显著负平衡,平均年物质平衡为-301.2 mm,1991—2006年与1961—1990年相比平衡线平均高度上升了64.2 m.1961—2006年流域年平均冰川融水径流深为807.7 mm,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补给比重为51.3%;2000年之后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补给比重增大到63.3%,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贡献在2000年后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2)
结合新疆叶尔羌河流域近60年洪水资料,对流域四类洪水的主要成因和洪水规律进行剖析,并提出防洪建议。结果表明:(1)叶尔羌流域冰川消融型洪水一般主要出现在7月-8月份,从上游卡群站到下游出口冰川消融型洪水的洪水传播衰减率一般较小;流域量级、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的为冰川溃坝型洪水,该类洪水主要在每年的6-11月高发,7月和11月份发生频次较低;暴雨洪水发生的时间一般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的下旬,洪水过程较为简单,洪水上涨和下落的历时较短;流域60年来混合型洪水只发生3次,发生几率较低。(2)在掌握流域洪水类型、成因及规律基础上从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具体防洪建议。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流域防洪减灾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7年中日联合西昆仑冰川考察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山位于青海以西,新疆与西藏之间,是青藏高原西北部最高大、最雄伟和现代冰川最发育、最集中的山岭,最高峰昆仑峰(85°55′E,35°19′N),海拔7167m。据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中南部第四纪火山及其喷出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所论述的火山分布于大兴安岭中南部哈拉哈河、伊敏河上游、绰尔河中游及其右侧诸支流——莫克河、鄂聂尔河、查伊河、洪湖尔河、合宁果河等河流域。地理座标北纬47°10′—48°,东经120°—121°30′。最早记述这个地区火山现象的是新带国太郎等日本地质人员。在他们1937年主编  相似文献   

8.
在滇西南的西盟县勐梭和孟连县卡别克,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一)冰川遗迹描述1.西盟勐梭勐梭村西龙潭坡头的东坡保存有冰斗、冰蚀湖和冰碛物。这些冰川遗迹位于东经99°37′、北纬22°39′附近。残存冰斗的高度为海拔1300—1400m,呈圆形开口凹地,三面高山环抱,后缘陡峭,但由于后期流水外力作用,使其形态不甚完整。(图1)  相似文献   

9.
使用四川省地质局遥感地质站的IPOS/101图象处理专用设备对454/128-40(金华)卫星图象计算机兼容磁带(CCT)进行了处理。图象信息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1号1973年12月22日记录的。 所选块区(BLOTCH)范围东经119°10′—119°15′北纬28°40′—28°55′,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中生代变质岩及晚侏罗世中一酸性火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叶尔羌河冰川湖突发洪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8年的气象-水文资料,探讨了气候变化与叶尔羌河流域冰川湖突发洪水的关系.采用非参数Wilcoxon统计检验和Kendall的τ关联检验分析温度、降水变化与洪峰流量量变化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用Mann-Kendall法对气温、降水和洪峰流量4000 m3.s-1突发性洪水的0℃层高度进行突变检验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气温在1995年发生突变,且对冰川湖突发洪水发生起主导作用;降水突变不明显,对冰川湖突发洪水发生只起促进作用.自1880年以来,冰川湖突发洪水发生频率增加,与流域气温变化一致.1994年以来气温呈直线上升,洪水频率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冰川湖突发洪水发生频率与降水变化关系不明显;突发性洪水发生与其前8 d的0℃层高度显著上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研究华北地台航磁资料推断解释的过程中,综合对比各种资料,发现该地台北界中段(即东经112°—117°之间)应沿北纬42°35′—40′通过。这就扩大了该地台北缘范围,也对扩大地台北缘找矿远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据区调成果写成。所述范围:北纬35°40′—36°20′;东经94°00′—97°00′。即昆仑山中段的布尔汗布达山地区。五十年代中期,很多地质学家曾根据区内部分地段的路线地质调查资料,论述过本区大地构造的性质,但各家观点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1)加里东晚期褶皱带;(2)早华力西期褶皱带;(3)青藏准地台。据1:20万区调资料,笔者认为,本区地处古  相似文献   

13.
Nico.  HB 温忠辉 《世界地质》1991,10(1):162-163
在阿根廷科尔多瓦省Pampa平原进行了地下水和黄土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该地区面积约30000km~2,位于西经61°45′~63°00′,南纬31°30′~33°55′。在选择的150个地下水水样中,确定其物理化学参数和矿化度(表)1。水样中96%以上为碱性,  相似文献   

14.
<正> 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第四纪地层内发现了猿人化石,吴汝康(1964、1966)命名为蓝田猿人。化石采自两个不同的地点:头盖骨、上颌骨及3颗牙齿产于公王岭(34°11′06″N,109°29′22″E),下颌骨则采自陈家窝(34°14′05″,109°15′07″E)。  相似文献   

15.
可可乃克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山脉的中段、吐鲁番盆地之西南缘,托克逊县之西南约60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87°55′—88°10′,北纬42°33′—42°40′(图1). 本区属于中天山构造带.沿该构造线走向(近东西向)广泛出露着一套浅变质的火山岩、碎屑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岩系,厚度近6000米.地层总的为南倾.这套地层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阿哈布拉克群,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广东饶平首次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同林 《地质论评》2001,47(4):382-382,T002,T003
关于广东地区的古冰川遗迹,最早是杨超群等(1963)在粤西北封开、怀集一带首次发现的。至1998年之前该区一直未见有古冰川遗迹的报道。 饶平古冰川遗迹,是2001年初,由汕头市陈汉清(大夫)首先发现大量冰臼群分布后,在作进一步调查过程中确定的。古冰川遗迹分布区属饶平县樟溪镇所辖。主要分布于樟溪上段的青岚河一带(北纬23°45′,东经116°50′左右)。海拔自30余米至数百米以上。古冰川遗属于山谷冰川类型。  相似文献   

17.
水城位于贵州省西部大约北纬26°3′—27°与东经104—105°之间,南与盘县为邻,北临三岔河,西接云南宣威,地处乌蒙山东麓的北盘江上游的幡龙河河源岩溶盆地,地面海拔高度约1600—1700米。盆地周边为海拔2000米以上的岩溶丘陵环境,丘陵相对高度约在300—500米左右。目前河流切穿盆地流向东南,故盆地向东南展开,总地势也向东南缓缓倾斜,河流最后在蔗香汇入南盘江(图1).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安图洞穴堆积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梅  汪佩芳 《地质论评》1984,30(2):187-189
洞穴位于安图明月镇东南2.5公里的石门山村,东径128°55′35″,北纬43°5′17″。1964年作者与吉林省博物馆等单位人员对洞穴进行了清理,获得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1979年我们又对洞穴进行孢粉取样,经分析获得非常有意义的结果。 (一)洞穴的地貌、第四纪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地矿局区调大队二分队,在1979—1983年进行1:100万改则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西藏北部迎春口(东经89°30′~90°00′,北纬34°50′~35°20′);果干加年山至西亚尔岗(东经86°00′~88°40′,北纬33°15′~33°35′)地区,首次发现含兰闪石类岩石,现就其产出地质背景及特点,作一概略介绍。 (一) 迎春口地区的含兰闪石类岩石特征: 该区广泛分布着三叠系若拉岗日群,它是一套厚约8000~10000m的浅变质岩系,主  相似文献   

20.
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8809180734241116°25′25°54′116°24′25°55′长汀铁长3952Ⅴ小震群  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长汀县铁长乡芦地村的石元头一带,在微观震中的西北方向3公里处(见图11-1)。二、地震烈度分布通过对福建长汀,江西瑞金、石城等地的8条路线、37个调查点的考察,勾划出39级主震的烈度分布图(图11-1)。图11-1 1988年9月18日长汀铁长地震等震线图Ⅴ度区:极震区。Ⅴ度等震线东抵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