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爆破工作是传统坑道掘进的主要工序,为使爆破作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队在洛宁上宫矿区PD6峒的安山角闪岩中掘进坑道,断面为2×1.8米~2,采用炮泥堵塞炮眼初步获得一定的效果。如:每循环进尺由0.79~1.02米,比无堵炮泥爆破效率提高0.23米,其爆破材料可节约炸药(2.42公斤×1.2元)2.90元,雷管(3.2个×0.08元)0.26元;导火线(5.3米×0.2元)1.60元,共节约4.22元。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炮眼堵塞炮泥在爆破中的作用,但是为了得到最佳的爆破效果,关键还是正确的选择掏槽方法才能达到为  相似文献   

2.
1962年,全苏勘探技术研究所曾受委托研究哈萨克斯坦西卡拉扎尔矿区新的钻进工艺,因为该矿区就钻孔弯曲程度和性质而言,是属于最复杂的一种。矿区的特点是岩层倾斜陡(平均40—60°),岩层可钻性处于Ⅵ—Ⅶ级之间。在这种条件下,钻粒钻进时钻孔强烈弯曲(100米达10—18°),因此,当采用(100×200,200×200米)勘探网度的孔底偏离孔口达150—400米。  相似文献   

3.
叶尔兴队以敢想敢干的精神,破除了迷信思想,在手掘浅井1.2×1.5公尺断面,节理较发育的5—7级白云质灰岩中用了扩底爆破法。其结果减少了炮眼数目与总长度,提高了爆破效率,并减少了装药量,使小班进尺相继达到4.00公尺,5.15公尺,5.45公尺。叶尔兴队浅井普遍推行了此法以后,由原来平均队班效率0.73公尺提高到1.32公尺。试用扩底爆破法的条件与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们矿区地层是含金石英脉矿。主要岩石是石英脉、花岗片麻岩、花岗斑岩、细粒闪长岩等。岩石坚固性系数f=9~18,掘进断面为1.8×2.0×2.3米~2,使用φ40毫米钎头,一般打19~28个1.5~2.0米深的炮眼、装φ32×200毫米自制铵松腊炸药。目前,传统习惯把起爆药包置于眼底第二或第三个药包位置上,使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掘进爆破效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南方河谷砂矿床勘探中,利用浅井采取选矿试验样并进行有关物理参数的测定,往往因涌水量过大而难以奏效。我队自1981年来,多次采用沉箱法施工浅井,大部以失败告终,耗资十余万元。1984年在某砂金矿区勘探中,设计QJ1~*浅井,设计井深13.75米,初见水位2.16米,当施工至井深6米时,开动三台离心泵(6B—19A型,排水量为150米~3/小时),井内涌水仍抽不干。据水文测定,该井至设计井深时,最大涌水量可达1000米~3/小时,如此大涌水量地层确难以保证浅井施工顺利进行。同时浅井所获取砂石样严重失真,尽管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道姆矿在掘进天井时使用喷射喷嘴降尘,其天井倾角为 50°斜长一般不超过60米,天井断面1.5×1.5米,天井内设有人行间和废石间,凿岩是在木板台上进行,板台距工作面2.1米;每个工作面有二名凿岩工,每人使用一台75毫米的上向凿岩机;用0.8-3米长的钢钎,十字形碳化钨钎头。喷射嘴包括内外两个管,内管通以压气,当压气从喷嘴  相似文献   

7.
我队××矿区ZK_(86)孔,施工至孔深690米时发生埋钻事故。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又发生反丝钻杆折断。其断头由于强力提拔变形呈鸭咀状,并弯曲在溶洞中(如图1所示)。该孔上部下入φ108套管至270米。在溶洞416~420米处事故钻杆断头位于419.36米,其下均在φ91孔径中。由于事故头弯曲于溶洞中,上部又受φ108口径的限制,矢锥极不易对头。我们先采用弯钻杆带公锥去摸头,没有摸到。后改用钻杆勾子(用φ50园钢特制的)去捞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78,(5):38-38
我厂热处理工人,为提高低合金渗碳工件质量,发扬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在自制的φ1.1×1.5米井式渗碳炉中,采用了甲醇和丙酮作渗碳剂及红外线自动控制装置来代替采用极毒化学品氰化钠作渗碳剂的液体渗碳工艺,取得了一些成效(红外线自动控制装置见附图)。  相似文献   

9.
两种新式钻场布置法西北勘测设计院104勘探队我队的钻孔多在标高1400公尺以上的山腰,平整钻场场地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为此我队三组及五组的同志们创造了两种钻场布置的新方案(见图1、2)不仅减少机场面积(旧机场中间轴在中间位置,所需面积为6米×9米,新方案所需面积为4.5米×6.5米),同时尚有下列优点: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我矿在三纪砾岩层先后采用过各种勘探方法,包括浅井、岩芯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浅井取得了一些资料,岩芯钻失败了,之后改为坑道施工。但在砾石岩层中施工坑道,我们没有经验,困难多。经过多次试验,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找到了在此地层施工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独头巷道掘进中,每0.8米架设一架棚子的情况下,小班进尺由0.3米提高到1米,最高为1.6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人员少,效率高,成本低,保证了施工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早中生代的华北北部山脉: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质历史上何时何地曾经存在过高原或山脉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r和Yb)与其形成压力的关系探讨了这种可能性。花岗岩按照Sr和Yb的含量可以分为5类:①埃达克岩(Sr>400×10-6, Yb<2×10-6)、②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 Yb<2×10-6)、③广西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④浙闽型花岗岩(Sr<400×10-6, Yb>2×10-6)和⑤南岭型花岗岩(Sr<100×10-6, Yb>2×10-6)。其中除了广西型的含义不清楚以外,其他4类花岗岩的差别可能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岩与残留相榴辉岩平衡,压力通常大于1.5 GPa,相应的地壳厚度超过50 km。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高压麻粒岩平衡,石榴子石和斜长石是主要的残留相,压力通常在0.8~1.5 GPa之间,相应的地壳厚度在40~50 km之间。浙闽型花岗岩与角闪岩相(斜长石+角闪石)平衡,压力小于0.8 GPa,相当于正常地壳厚度(30~40 km)。南岭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相当于正常或更薄的地壳厚度(30 km或更小)。按照上述标志,根据现有的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资料,在华北北部识别出一个东西向延伸的早中生代的山脉(三叠纪—早侏罗世),称为华北北部山脉。推测该山脉东西长约3000 km,南北宽200~500 km,高度3000~5000 m。山脉大约在早、中三叠世时开始抬升,至晚三叠世达到顶峰,于早侏罗世后垮塌消失,指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地块碰撞导致的一次强烈的挤压构造和快速的抬升事件。  相似文献   

12.
泊罗砂矿是1980年开始普查,尔后转入勘探工作的.我们冬春在一级阶地(农田)施工,夏秋在河床中施工.两年来,完成进尺8700余米,勘探工程现已基本结束,探获一定储量. 该矿成因类型属第四系现代河床冲积砂金矿,矿层以石英砾石为主,含量占78%,板岩砾石10.1%,砂矿砾石7.4%,其他如硅质岩、花岗岩等砾石含量为4.5%.砾石粒度小于2毫米的占51.2%,2~25毫米的占38.7%,25~50毫米的占6.3%,大于50毫米的占3.7%.见到的最大粒度为240×220×100毫米.一级阶地粘土层厚4~  相似文献   

13.
Kohn  MJ 《世界地质》1992,11(3):166-177
对气压计用于岩石中的组合时压力的不准确度作出新评价。考虑的误差来源包括:通过实验确定的端员反应压力位置的准确度,体积测定误差,分析误差,电子探针标准成分及α因子的不准确度,温度计标准误差,石榴石和斜长石活度模型的变化以及天然矿物的成分不均匀性。对标定误差和分析误差可作统计处理,而对活度模型和天然成分的不均匀性则多半不能做统计处理。我们根据,5种气压计的分析结果对相当于这些误差来源的压力方面传播的误差的估算值(1σ或1/4宽度)为±0.3×10~8~±0.4×10~8Pa的气压计标定误差,±2.5×10~5~±0.4×10~5Pa的体积测定误差,±0.25×10~8~±1.0×10~8Pa的温度计标定不准确度,±6×10~6~±1.5×10~8Pa的活度模型变率以及±1.5×10~7~±5×10~7Pa的天然成分不均匀性(据说与样品有关)。当分析未知相分别采用同一标准样和不同标准样时假定分析标准成分和α因子的1%不准确度对GASP气压计产生±40×10~5和±1.5×10~6Pa的传播误差。当应用于岩石时气压计的准确度一般可在±6×10~7~±32.50×10~7Pa的范围内(1σ或1/4宽度),而最大的误差来源为温度计标定的不准确度和约束不良的活度模型,目的在于将温度计不准确度降至最低而更好地约束活度成分关系的实验与经验研究应能显著减少所传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
邓都 《探矿工程》1986,(6):57-60,7
一、前言随着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为了揭露埋藏在地下较深的矿体,特别是对一些贵金属、稀有金属和一些不规则的矿体进行勘探,提高矿体的储量等级和采工业样品,依靠钻探手段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为此,勘探的小竖井和斜井工程随之逐年增加,由于矿体的产状和目前施工的技术条件限制,相对斜井工程又比竖井工程应用得广泛。而地质勘探斜井与矿山开采的斜井又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首先勘探斜井断面规格较小,单轨运输,常选用净断面为1.7(高)×1.9(宽)=3.23米~2,长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倾角一般不超过30度,常采用矿车提升;其  相似文献   

15.
老挝帕克松地区波罗芬高原铝土矿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纯才 《地质与资源》2014,23(4):414-417
通过钻探、浅井等工程控制和大量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波罗芬高原铝土矿矿体赋存于第四系风化残坡积物中,矿床属红土型三水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淋滤而成,埋藏标高760 m以上,高于侵蚀基准面.探明内蕴经济资源量(331)800×104 t;获总资源量约6000×104 t.通过对勘查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揭示了该类型矿床成因特点和赋存规律,并对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勘探方法,我队设计了一个深为6.5公尺的小竖井(横断面为1.6×1.6平方公尺,然后在6.5公尺水平中段沿含矿层走向开掘一水平巷道,全长43公尺。又在距井口23公尺处垂直含矿层走向开掘一长为30公尺的水平巷道(巷道断面为1.8×1.6公尺)。  相似文献   

17.
该矿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不整合侵入于片麻岩中。东侧及中段出露地表,形成坡度40°~50°的山坡;西北部为厚30米左右的第四系砾石层覆盖;南端隐伏于数至数十米片麻岩之下,而片麻岩上又覆盖有厚达40至70米的第四系砾石层。岩体在平面上大体呈椭圆形,长约700米,宽约400米,剖面如图1所示,不同地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热处理的设备、工具和材料(一)淬火设备、工具和材料(1)加热炉,炉体是用普通的砖砌成的,形状与锻工加热炉相似,成长方体,炉膛四周是用耐火砖砌成,炉膛的大小是根据烧锅大小来决定的,我队用的加热炉规格是1.4×1.2×0.7公尺,炉膛的规格是0.53×0.34×0.20公尺,炉条是用5分元铁代替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遵义后槽铝土矿区技术经济评价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境内的后槽铝土矿区,面积12平方公里,于1981年11月由我队发现。1982年至1984年详查,完成1:2000地质填图12平方公里;探槽20799.9立方米;浅井837.6米;竣工钻孔63个,投入钻探工作量5113米。对该矿区范围内,原则上按100或200米间距进行地表工程揭露和以200×200或400×200米的网度布设普查钻孔,进行远景控制和详查评价。求获C+D级铝土矿石储量3071万吨,其中C级储量135万吨,占C+D级储量的4%;低铁低硫型铝土矿储量1901万吨,占总储量的62%。并对与铝土矿共生的黄铁矿以及伴生有益组分镓等也作了综合评价,获得黄铁矿远景储量100万吨,初步查明镓的平均品位为0.009%。镓的地质储量达2763.9吨,从而提高了矿床综合利用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M_4低缓异常(图1),是吉林冶金地质公司608队在1981年做地面磁法普查时发现的。该异常位于吉林省南部×××铁矿西南四公里处,处于老岭背斜南东翼隆起部位。异常区内地层主要是震旦系大罗圈河组,不整合覆盖于老岭群大栗子组之上,厚度约300—500米。×××组地层呈一些小天窗零星出露于沟谷之中。测区的西南角和东北角有少量的中生界侏罗系一白垩系地层分布,不整合(构造不整合)于大罗圈河组地层之上。×××铁矿位于该区的东北部。××××铁矿赋存于大栗子组含铁层中,矿体上盘为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