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羊八井地热田位于拉萨西北90公里的一个山间盆地内。盆地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约20公里、宽约5—6公里,海拔4300米,其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7088米),南部为唐山(主峰海拔6200米)所环抱,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有中尼公路和青藏公路经过热田,交通方便。 羊八井热田地表热显示非常明显,有热水湖、沸泉、热泉、温泉、冒汽地面、硫质气孔、硫华及水热爆炸等。地表热泉水温高达92℃,热异常区面积约14.7平方公里。据钻孔揭露500米深度范围内,最高温度达172℃,孔口平均温度130℃,平均压力3个大气压,钻孔平均流量约80—100吨/时,这表明羊八井盆地下面储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热田热储流体的内能及井筒水文地质力学条件出发,总结了西藏羊八井热田人工井孔喷流类型,提出适合该热田的孔内高温热水汽化喷流的模型,该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上温度最高的地热田是羊八井热田,地面下150米处的温度已达171℃。地热的形成和分布受特定地质条件的制约,我们试图从地面地质入手,研究形成高温热田的地质条件,以期在我国更多地方找出这种宝贵能源。 从地热地质来看,羊八井盆地主要有下列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温热田上金矿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描述了云南热海热田和西藏羊八井热田上Au、Ag的试验成果,发现热田上方土壤和岩石中Au、Ag有较高的含量,并伴有Hg、As、Sb、Bi、Pb、Tl等元素异常,指出热田上可能有金矿化存在以及热田上找Au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水热蚀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梅湘  徐勇 《地质科学》1989,(2):162-175
本文对羊八井地热田钻扎ZK-201、ZK-301和ZK-308的岩心进行了较系统的蚀变矿物学、岩石学和流体包体研究。划分出6个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蚀变分带,讨论了蚀变过程中岩石化学变化的特点,并推测了蚀变的温度和酸碱度条件。研究表明,热田曾处于极度的活动状态,最高温度达220-240℃,由于冷水的入侵,热田在目前钻探所及范围已冷却了50-70℃。蚀变矿物分布模式表明,目前热田流体主通道位于北部,热田进一步的开发应以寻找北部深部高温流体为主。  相似文献   

6.
郑志勤  黄坚 《物探与化探》1990,14(6):425-431
本文以西藏羊八井浅层热田温度测井为例,研究分析了该热田温度场的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探讨了热田温度场在该区的地质、水文意义,指出研究井温曲线的各种形态,有助于分析地质构造、追溯热流体运移、迳流路径,为合理布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羊八井热田自1975年正式勘探以来,截至1983年8月已钻探各种性质的井共32口。现已在热田建成一座装机容量为7000千瓦的地热试验电站,并正式向拉萨供电。  相似文献   

8.
羊八井地热田地区由于水平运动在该区作用的连续性与持久性,促使一系列构造断续发展,所以热流  相似文献   

9.
作为热流体能够连续补充的地热热储,属开式储存构造,有别于基本上属于封闭构造的石油或天然气储。因而石油及天然气钻井中沿用的地层压力分类方法,基本上不适用于地热井。本文试图对地热井地层压力作一分类,并探讨了羊八井热田的地层压力梯度规律。这些公式,已得到羊八井热田三年钻井实践及十余口井实际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I0004-I0004
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是中国唯一的从事高温地热勘探的地勘单位.获得过国家功勋队称号。1976年建队以来,相继勘查了羊八井、羊易乡、那曲、拉多岗、朗久5大热田,投入钻探工作量50000余米,施工地热钻井150余口,向国家提交发电潜力53329千瓦,通过地热窗口,世界了解了西藏,西藏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1.
西藏羊八井热田的碱金属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西藏羊八井高温地热田及毗邻90km2范围内土壤中碱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碱金属元素锂、铷和铯可以作为一组新的地球化学指标用于热田勘查,圈定热田范围,其作用与已提出的汞、砷、锑和铋地球化学指标相类似。文章对碱金属元素在地热系统中的分布及地球化学行为、异常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相关分析表明,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反映了具有共同成因。利用热水中的钠、钾元素作为地热温标对羊八井热田地下热水的温度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热田温度场、压力、视电阻率、水热蚀变矿物和硫、氢、氧同位素及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提出羊八井热田的“自由对流模型”。根据由自由对流机制控制的热流体的“蘑菇形”温度结构,可指导浅层热储的布孔、设计钻孔合理结构并能预测深部热储的高温中心位置。有迹象表明,自由对流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出热田勘查中优化物化探方法系列和合理工作程序,近年来,我们科研组在西藏、京津及东南沿海九省市十四个地区,开展了剖面或面积性物化探工作。实际工作表明,米测温及地温场模型计算是普查与评价热田的直接方法;化探方法与热田地球化学模式可用于区分热田类型和温度;应用放射性方法勘查热田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米测温结合  相似文献   

14.
记西藏羊八井热田的一次水热爆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连仲 《地质论评》1980,26(4):372-373
1977年12月4日,西藏羊八井热田发生了一次水热爆炸。这一天下午2时25分,原羊1井封井之水泥台墩突然向上拱起,脱离地面,台墩马上破裂,喷出一缕缕白色汽团;接着一声巨响,砾石、泥砂及水、汽混在一起,拔地而起,直冲天空,顿时形成高达50多米的黑色柱子。随后,砾石、泥砂坠地,响声杂沓,蒸汽弥漫,遮天蔽日。到2时28分,才慢慢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15.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国外大量硼同位素示踪的地热研究实例,在先期建立的MC-ICP-MS测定水中硼同位素分析方法基础上,以羊八井地热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田地热流体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羊八井地热田区热储流体的硼同位素值为 -10.5‰~-9.1‰,为非海相来源;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热储内的硼组分来源于蚀变花岗岩围岩,并且蚀变花岗岩的硼同位素特征可能与深层地热流体相似。研究表明羊八井浅层热储内硼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并非完全是保守元素,存在着一定的硼同位素分馏。在端元硼同位素特征差异较小的羊八井热田,为硼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示踪水体混合过程带来了相当的复杂性。本文从热田开采过程与采样时间、水-岩相互作用、气-液相分离以及结垢过程等方面分析了浅层热储内引起硼同位素分馏的可能因素,其中从整体来看,气-液相分离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在个别井位水-岩相互作用与结垢的影响可能相对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漳州热田地下热水的循环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漳州热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见温度(121.5℃)最高的一个。热田地热地质、地球化学以及地温场的研究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属于深循环对流型热田。为了计算热田的热水循环深度,本文采用管道模型的方法,利用热田中心钻孔的测温资料计算地下热水上涌的流速,利用热田内水化学资料计算热储温度,然后用图解法求出漳州热田热水的循环深度为3.4—4.0 km,为漳州热田的成因分析和热水资源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庆生 《地下水》1989,(3):182-186,187
甘孜热田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县盆地内。在流经盆地南缘的雅砻江河谷两岸,分布着温泉、沸泉、喷气孔和冒气地面等众多的地热显示点,吸引来不少的研究者。原中国人民解放军00931部队在甘孜县城南钻出一口喷高19米,孔口水温90℃,孔底(110米)水温高达116℃的高温热水汽井,揭示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8.
第期薇薰羹西地截热羊田八研井究羊八井高温热田的地质特征……姚足金(3)羊八井地热田高温热水赋存规律的探讨 “.....……“.…”.…”·””.…”·哈承佑(9)羊八井地热田地下热赋存与地质构造的 关系”··“·”·”····“·”·······一穆铎(13)羊八井地热田地球化学特征 ·“····”·”…安可士张锡根何世春(14)利用钝度评价场地震害的尝试 ........................……,.·…刘曾武董恩长人工堆积层的勘察经验·一············……鲜光清四川盆地深层卤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机 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高温地热储热流体的天然物理状态,求解了地热流体沿井管减压上流(水—水、汽)两相流动方程,提出了热储最高温度、开始汽化面深度、动态平衡汽化面深度、孔内汽化面上、下压力降分布和井口最大工作压力等计算方法。以中国羊八井和日本Otake热田为例给出了计算结果;借用敏感性分析指出了参数的主次和准确性要求。方法包括了一般冷地下水的情况。部分结果已为热田开发所证明。它们不但为评价热储温度、地层渗透性等创造了条件,而且为热储工程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物探新成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钦 《物探与化探》1996,20(2):131-140
羊八井地热田的物探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直流电法为主,辅以地面重、磁测量,目的是圈定浅层热储的空间范围。后期则为了满足勘查深部热储的需要,采用大地电磁测深、频率电磁测深、微地震、地噪声测量等方法,与重、磁、电测深资料及化探、地质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进一步肯定热源应为深达10km以下的局部岩浆房;深层热储主要位于热田北区,赋存于花岗岩破碎裂隙带中,深度约为1000-3000m,已有钻孔证实温度可超过300℃;热田南区的浅层热储属次生热储,热流体主要来自北区深部,在向南东渗流过程中,有大量冷潜水混入,使之降低了温度,但增加了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