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DQ-76型连续造斜绳索取心钻具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造斜率预测方法,作者采用纵横弯曲法计算该取心钻具的造斜能力,并对其造斜率进行预测。该钻具由打捞机构、仪器管、分动机构、卡固机构、造斜机构、传扭管、取心管、扩孔器以及取心钻头等部分组成。该钻具的造斜强度在地面进行调节,通过泵压控制分动机构和卡固机构的运动,保证造斜过程中钻具在井底的有效卡固。通过该钻具在云南某煤矿3口井的现场应用,分别调节钻具造斜机构的偏心距为0.5mm、1.0mm及1.5mm来试验钻具的实际造斜能力及取心参数,结果证明:①试验钻具能满足连续造斜的同时实现绳索取心;②钻具造斜强度能够通过更换偏心套来改变;③利用纵横弯曲法预测极限造斜率时,修正系数可取0.7~0.93。  相似文献   

2.
连续造斜器是现时用于人工造斜和纠斜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由于连续造斜孔底工作条件特殊,普通金钢石钻头已不适应需要,从1983年开始,地矿部探矿工艺研究所在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的协作下,研制成功结构特殊的天然表镶“不取心”金刚石造斜钻头。   相似文献   

3.
定向钻探是利用地层造斜规律、人工造斜措施或者自然造斜与人工造斜同时并用,使钻头按照设计轨迹延伸到预定靶点(见矿点或其它地质目标)的一项新技术。近年来,由于初级定向钻探经验的积累,偏心楔结构的改进,定向器具的革新,连续造斜器和小口径螺杆钻具的研制与试验,使定向钻探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高级定向钻探(即利用人工弯曲进行定向钻探,或称受控定向钻探)在生产上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浩 《探矿工程》1986,(4):34-35
我队为探明深部构造及了解矿脉延深情况,地质设计了千米钻孔,由于岩石破碎、坍塌漏失、地层促斜强度大,采用常规钻探方法,难以达到地质目的。我们设计了人工受控定向孔,开孔顶角2度;见矿靶点钻孔深度900米,顶角33度。为完成这个较深的人工定向钻孔,我们首次使用探矿工艺所研制的LZ-73连续作用造斜器,BH-75不提钻换钻头钻具(简称BH-75钻具),并匹配S75绳索取心钻具施工。  相似文献   

5.
机械式连续造斜器是定向钻探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LZ型连续造斜器采用单滑块与孔壁支撑,径向制动扭矩小,造斜过程中容易发生角位移,影响造斜效果,并且造斜强度不易调节。为解决造斜稳定性问题,特别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双滑块连续造斜器,该造斜器卡固稳定,造斜强度可调,器具经过野外试验验证工作可靠。新型连续造斜器的创新点在于:(1)采用双滑块结构形式,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已经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增加了造斜强度调节机构,可根据施工需要调节;(3)通过工作弹簧与上滑块组件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来实现上滑块回位;(4)采用分压接头控制上滑块侧向力,在满足卡固要求情况下,降低造斜钻进阻力。新型双滑块连续造斜器为国内外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使用效果良好,具备较好的开发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受控定向钻孔使用随钻可提式造斜器,在二叠系砂岩中造斜40余次,成功率90%以上;而连续造斜器,在国内使用较多的是纳维、迪纳和国产LF 型螺杆钻具,其结构和技术性能优越,连续造斜钻进过程中操作简便,定向方便,中靶精度高。开滦煤矿在东欢坨矿2号井采用直径95.25mm 的Mach-3型纳维钻具完成了丛式S 形定向钻孔,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CK-73、CK-54型撑块式连续造斜器,GZ-18型钢珠式定向仪和造斜钻头的结构特点、工作性能和试验结果.室内和野外试验表明:用上述造斜器及其配套器具进行受控定向钻探、绕障及纠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造斜钻具的机械式连续造斜器和液动螺杆钻应从工作原理来看,在配用相应的定向器具以后都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钻孔方位和顶角的增减,然而在不同的矿区或地层都出现造斜效果的差异.其原因笔者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各国整体切削具不提钻可换式钻头结构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整体旋转切削具可换式钻头。在结构上采用弹簧、顶杆、球形铰组合来控制可换钻头的定位;使用一套输送器控制钻头的升降。这种设计结构克服了已有钻具结构复杂、不可靠等缺点,钻进效率高于普通绳索取心钻具10%~50%。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配合连续造斜器使用的金刚石造斜钻头的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水力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新型金刚石造斜钻头经现场使用效果良好,但内径磨损严重,后经中心部位优化改进,大大改善了中心磨损问题,钻头综合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景龙  王彦静  李伟  廉欣  刘超 《探矿工程》2015,42(10):21-25
承德闫营子地热井钻遇地层坚硬、造斜、岩性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期间,采用了螺杆钻具完成事故处理、纠斜、复合钻进工作。分析了螺杆钻具在3种工况下的使用效果;应用MD钻头解决了硬岩钻进常规钻头磨损严重的问题;最后针对钻进中存在的钻速低、钻铤断裂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球型自垂式纠斜器制造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纠斜成功率高,凡在直孔中发生孔斜时均可用它随时纠正。纠斜器结构该纠斜器分两部分组成(见图1)零件1~7为万向转动机构,球接头(6)在下接头内可任意方向摆动,但由于钢球(5)的键作用将上接头的转动功传递给球接头(6)并带动下部钻具零件8~11为小径斜孔钻具,如短重管(9)(也叫定位管)和岩心管、钻头等。  相似文献   

13.
我队在两年来的钻探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防斜方法,这里介绍的是,运用大径岩心管配合小径钻粒钻头做防斜钻具的经验,供同志们参考。一、大径岩心管配小径钻头防斜钻具的结构大径岩心管配小径钻头防斜钻具共有三种类型(如图)。A 型为φ110毫米钻具,钻头、取粉管原规格不变,岩心管外径由108毫米增加到114毫米。B 型为φ130毫米钻具,岩心管、取粉管外径不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三、液动冲击回转钴进是怎样破碎岩石的?答:冲击回转钻进时,钻头上的硬质合金切削具同时作用着两个力:一个是回转方向的回转力;另一个是轴向的冲击力。因此,它具有回转钻进破碎岩石和冲击钻进破碎岩石的两种特性。目前在分析冲击回转钻进岩石破碎机理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岩石的破碎主要是由冲击载荷引起的,钻具的回转只是移动切削具的位置,以便将破碎了的岩石切剪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岩石的破碎仍然是以回转作用为主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表镶式金刚石钻头钻进中硬岩层是借钻具的轴心压力,以其胎体唇面镶焊的金刚石之棱角切进岩石一定深度,并随钻具的迴转连续对岩石进行切削和剪切的作用来破碎岩石的。所以,钻头的质量,金刚石的品级,钻进工艺规程等,都直接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在钻进工艺规程中,正确选择轴心压力对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钻进效率,减少金刚石的磨损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必须分析轴心压力与寿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锡铁山矿区在50年代就进行过勘探,该区属变质火山岩地层,层理、片理极为发育,岩层软硬不均,产状陡,换层频繁,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钻孔顶角易下垂或上漂,方位很难控制,多数钻孔存在着偏离勘探线的问题。从1985年起,连续两年在该区采用连续造斜器、取出式偏心楔、普通稳斜式促斜钻具等综合治理手段施工定向孔,但均不理想。为此决定采用螺杆钻定向钻探新技术施工ZK3202  相似文献   

17.
由我所研制的LZ-73连续作用造斜器,是定向钻探的主要成果之一。LZ-73造斜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孔底造斜工具深受用户欢迎。由于它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钻孔的纠斜或造斜问题,它所表现出来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可观的。自1983年4月至1986年9月,该造斜器已在30个钻孔中使用,使用四次200多个,累计孔内工作时间300多个小时,并且在绝大多数钻孔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口径瓦斯抽放井施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斯抽放孔要求井斜小,孔径大,下入的井管重量大。以实例介绍了使用GZ-2000型钻机在某煤矿瓦斯抽放站成功施工深400m,直径φ690mm瓦斯抽放井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采用φ216mm牙轮钻头+满眼钻具和钟摆钻具施工先导井眼,再采用φ410mm、φ690mm组合牙轮钻头+塔式钻具分级扩眼,使用电子多点测斜仪及时监测井斜变化,用钟摆钻具组合进行纠斜,在φ426mm管体上设置三组镶焊合金的肋骨条做成圆井器来进行圆井,在管体底部设置浮力阀,合理掏空以减少井管重量,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摩擦热-机械碎岩钻进技术是利用钻头与岩石产生的摩擦热能加入弱化岩石,然后利用钻头上的切削元件切削碎岩。由于大部分岩石在高温和交变热应力作用下其强度、硬度以及磨蚀性都大幅度降低,因此提高了钻进效率。钻头摩擦元件采用了新型的耐摩擦耐高温的赛隆陶瓷材料,耐磨性是YG6硬质合金的3~5倍,而价格仅为硬质合金的1/10;对钻具和钻头的结构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钻进试验表明:热机碎岩钻具摩擦元件能产生足够高的温度场(大于600 ℃);热机碎岩钻进技术是切实可行的,能提高钻进效率,降低钻进成本。  相似文献   

20.
我局“七五”期间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新技术的完善配套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形成了绳索取心91、75、56mm系列为主的多级口径金刚石钻探,同时引进了绳索取心冲击回转、绳索取心反循环钻头、螺杆钻具、连续造斜器等新技术,基本解决了深孔、坚硬“打滑”地层、易斜地层的钻探技术问题.天湖铁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