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质科技情报》2007,26(6):F0003-F0003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三公司成立于1982年。钻井队由初建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56个,钻机类型由单一的大庆32型、ZJ45型机械钻机,发展到拥有50D、70D电动钻机等多“兵种”钻机群,钻井最深打到了7170m;钻井类型由直井、斜井发展到多靶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领域由石油天然气钻井,扩展到地热钻井、煤层气钻井和地球科学研究钻探。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07,34(9):27-27
新技术二室是从事钻探设备和器具开发、工艺研究的专业研究室,拥有一流的专业设计队伍和先进完善的试验测试条件。在“七五”~“十五”计划中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奖。“十一五”期间承担着多项国家“863”计划和地质调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提供的产品有: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水文水井钻探、地热钻井、锚固工程施工及石油钻井施工等领域的多种结构形式和规格的液动潜孔锤、气动潜孔锤及其配套机具和钻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曹笃振  苏永江 《探矿工程》1997,(3):18-19,21
建好井是吴城天然碱矿首次采用“对井双层同时可控”开采工艺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介绍了钻井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达 《探矿工程》2006,33(1):1-5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井施工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体系。详细论述了该新型科学钻探技术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在“科钻一井”施工中取得的主要技术指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正在或即将实施的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情况;结合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2005年已启动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的找矿勘查工作计划,展示了探矿工程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海洋石油开发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加剧,从事海洋石油开发的国家已越来越多。到1978年,约有八十多个国家以各种方式勘探和开发海洋石油。为适应复杂的海况条件,国内、外采用的海洋石油钻井装置一般分为固定式钻井平台、座底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动式钻井装置(包括浮船和半潜式)四种。钻井作业时,为了使泥浆返回钻井平台以及起、下钻时使钻具能正确的导入井口,对于前三种钻井平台都需要有海水隔管,另外根据钻井工艺要求下入必要的套管,并在套管的顶部(即转盘底下)建立井口;对于浮动式钻井装置,  相似文献   

6.
钻井废泥浆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油田钻井生产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钻井废泥浆长期累积造成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污染土壤和水源,危及人类的生存。在对钻井废泥浆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时发现将钻井废泥浆脱水固化处置后,加入粉煤灰等工业垃圾做骨料和添加剂,用于油田井场路建设的方法,可实现钻井废泥浆的“无毒、无害、低成本、可工业化再利用”,是一项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保护环境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钻探用泥浆的质量,我们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采用“钻井粉”处理泥浆,并用“除砂器”降低含砂量,从而提高了泥浆质量,基本上解决了使用当地低质量粘土的造浆问题。前年,我们为提高泥浆质量,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处理,效果尚好,但其成本较高。而用“钻井粉“处理成本低。我们从罗田县土产公司买来的”钻井粉”单价每市斤0.20元。它是由一种当地名叫“牛筋树”的叶子  相似文献   

8.
液动螺杆钻及其钻井方法是六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钻具和新技术。一九五五年美国史密斯国际公司的子公司史密斯工具公司根据单螺杆泵原理开始研究螺杆钻,经过九年取得成功,定名为“戴纳钻”。1964年小批量生产(生产一种规格的钻具六台),同时成立“戴纳钻井公司”,专门从事研究和生产戴纳钻、有关附属工具及钻井工艺。至今产品已系列化,并生产了各种规格的戴纳钻一千余台,目前有400~500台在西欧、中近东、东南亚、印尼、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拉丁美州等地应用,累计钻井超过300万米,最大钻井深度6900米。  相似文献   

9.
在地质勘探钻井中一般不需要进行井口压力控制。辽西金羊盆地“羊D1” 钻井采用地质勘探井的钻井工艺方法进行油气勘探,需要预备有井口压力控制措施。地质钻井设备和井控装置如何耦合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以该井为例,介绍了用全液压岩心钻机全孔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施工油气勘探井的施工工艺。钻进中综合考虑了YDX-6型全液压岩心钻机平台的下方空间尺寸、井身结构设计以及本钻井的井口压力控制等要求,选择和设计了一套满足小口径取心钻探施工要求的井控装置。  相似文献   

10.
在中高温地热钻井、深部油气钻井、冻土带钻井及天然气水合物钻井中,钻井泥浆冷却技术是钻井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适当的井内循环泥浆温度是钻井作业安全快速进行的保证,根据泥浆冷却冷源获得方式的不同,将钻井泥浆冷却技术分为高温泥浆冷却技术和低温泥浆冷却技术。分别论述了在中高温地热钻井和深部油气钻井中采用的高温泥浆冷却技术,以及在冻土带和天然气水合物钻井中采用的低温泥浆冷却技术,并针对我国在低温泥浆冷却技术领域的现状,介绍了一种新型钻井泥浆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11.
伊朗Y油田水平井面临着地质岩性多变、地质靶区不确定、裸眼井段长、井眼摩阻大、长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困难等一系列钻井技术难点。结合Y油田一期水平井钻井实践,详细总结、形成了包括井身结构优化、螺杆钻具类型及其稳定器外径优选、钻头选型、侧钻钻具组合优选、水平井段优快钻井、KCl聚磺钻井液在内的6项水平井钻井技术。该技术在YS9井得到成功应用,定向段和水平段施工比设计提前12.4 d。Y油田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钻井成功率,缩短水平井的建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对Y油田后续的水平井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钻井油气勘探中,识别油气异常及其属性判别是油气层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行钻井地层中油异常的识别及属性判别,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塔里木盆地北部某井钻井现场轻烃录井工作,应用轻烃分析资料识别该井的油气异常;根据"轻烃特征成分"、"烃组分湿度值"及"轻烃流体性质特征"等判别方法,对油气异常的属性进行判别,其结果与实际钻井地质资料相符。据钻井地质资料与轻烃分析资料综合解释结果表明,在该井所所处地区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是寻找该井所属构造的高点。  相似文献   

13.
李志刚  王涛  王遂正 《探矿工程》2021,48(S1):254-257
“一趟钻”技术是实现安全快速钻完井、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柳林煤层气钻井中采用“一趟钻”技术,钻井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对已完工的7口L型水平井分析研究表明:合理配置钻探设备、选用适合该地层特征的PDC钻头、实时优化钻井液体系是实现“一趟钻”的基本保证,技术先进、性能良好、持续稳定的定向仪器、优化井眼轨迹及精准地质导向是关键技术,长寿命螺杆、近钻头旋转导向等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助力“一趟钻”技术在该地区的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14.
以顾桥矿工程实践为基础,结合物理模拟实验和现场监测结果,研究了厚表土层深井卸压开采地面钻井变形破坏及其预防。结果表明:钻井破坏是地面卸压瓦斯抽采失败的关键,采动影响下地面瓦斯抽采井破坏以变形和错断为主,破坏深度不一,主要集中在松散层中下部和基岩中上部;在钻井完好情况下,将钻井终孔位置布置于断层附近、“O”型圈范围内更有利于卸压瓦斯抽采。采动引起的上覆岩层离层、应力集中、竖向破断以及厚表土层“杠杆效应”造成地面瓦斯抽采井破坏,其由下至上多次出现是导致地面井多处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煤层采动对工作面前方巷帮应力、顶板应力的影响范围分别可达320 m、350 m,对轨顺相对位移影响范围可达工作面前方50m和后方200m,采场中部覆岩与地表之间的相对位移量远大于采场边缘附近,更容易导致井孔破坏。采用“抗”和“让”相结合的井身结构、“上止下泄”固井–完井施工工艺以及合理的井位布置等措施,可有效防止卸压开采地面钻井变形破坏,实现瓦斯稳定高效抽采。   相似文献   

15.
刘超 《探矿工程》2016,43(7):9-13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页岩气钻井对环境的影响,涪陵页岩气田通过钻井技术方案优化和现场实践探索,形成了涪陵页岩气“绿色”钻井关键技术。本文从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工艺特点和涪陵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了涪陵地区页岩气钻井对环境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油基钻井液回收利用、油基钻屑无害化处理、油改电、钻井设计与施工工艺优化以及“井工厂”钻井为核心的“绿色”钻井技术体系。该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一期产建中推广应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9万t,井场占地面积同比减少30%,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涪陵页岩气田“绿色”钻井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钻井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国内页岩气钻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椿  郝书翰 《地球科学》1995,20(6):714-718
利用钻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通过构造发育史研究,认为本区构造特征为在东倾的斜坡背景上,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区域构造格局;断层呈“S”形展布,同生小构造发育,自西向东可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圈闭带,结合本区已证实的含油层位,预测了相应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彭粲璨  唐建军 《探矿工程》2015,42(3):15-19,24
随着湘西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的不断推进,钻井技术作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龙头地位日益突显,在页岩气探井钻井实施过程中,井控防喷始终是钻井技术安全中的重中之重。湘西北地区页岩气相比常规油气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的“三低”特征,钻井过程中所采用的井控防喷技术有本质的不同。通过从井控技术的源头出发,建立起页岩气钻井井眼地层压力理论计算模型,提出相应的井控技术工艺措施和装备,结合湘西北页岩气预探井慈页1井井控实例和成熟的常规油气井控技术,制定一套相应的井控技术工艺措施,做到安全、节约、高效的页岩气钻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石油钻井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特点,最终实现自动化钻井。提出了21世纪初期(2001-2020年)应加速研究与自动化钻井有关的主要技术;复杂结构井的产业化技术,钻井信息技术,新型绿色无污染钻井液,随钻测量和随钻地层评价技术,井下动态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应用系统,信息流闭环系统及旋转导向闭环钻井技术,现代平衡钻井技术,柔管技术等,继续解决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难题,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油气层保护技术和小井眼产业化技术,加强钻井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升深2—17井是大庆油田第一口充气钻井。该井采用立管充氮气的钻井技术,在钻探过程中,通过对充气钻井工艺技术、配套设备的优选等进行研究,应用井底压力温度测试技术,在国内第一次实测出充气钻井井底压力温度变化情况,保证充气钻井的成功,有效地解决了该区块地层可钻性差、岩石硬度高以及低压低渗火山岩储层易受污染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了深井钻井速度,保护了储层。该井钻进营城组火山岩储层2914m时点火成功,火焰高达10m,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了充气钻井工艺技术和设备配套,以及升深2—17井的充气钻井实验过程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异常压力天然气藏(Anomalously Pressured Gas,APG)主要指“盆地中心”天然气系统(BCGS)中,天然气含量丰富,但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的天然气资源。例如,美国怀俄明州Wind River盆地的面积约为8500mi^2,其USGS异常压力天然气资源量估计是900Tcf,但目前产气量累积不足1Tcf。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与开发程度的不平衡在所有“盆地中心”异常压力天然气藏中是很典型的。因此,对于蕴藏在BCGS中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尚待更为有效的开发。过去,开发APG资源困难且昂贵,但最近怀俄明州Greater Green River和Wind River盆地的开发成功,以及早些时候阿尔伯达、Denver—Julesburg和San Juan盆地的成功开发均表明,更为有效的开发是做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当异常压力天然气藏的开发取得成功的时候,财政上的回报是显著的。为了更充分地开发盆地中心APG资源,大幅度提高天然气资源转换为能源储量的比率和数量,则需要新的和更富有创新性的开发策略、技术和判断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天然气新技术开发公司(IDT)的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一系列高效勘探和开发异常压力天然气藏的新的有效方法。应用IDT技术可以在钻井之前为开发者提供下列必要的信息:(1)天然气饱和的岩石/流体系统的空间分布,包括压力封存箱边界;(2)区域压力界面或正常和异常压力(或超压,或欠压)的流体之间界线的位置和性质;(3)流体中天然气和水含量的确定;(4)微裂缝群的识别和空间分布;(5)断层的方位和时序;(6)储层属性特征。借助由IDT技术所提供的油气系统的信息,可以使开发者设计并应用最优化钻井方案,从而避免当前与含气异常压力地层开发有关的许多灾难性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