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矿工程》1975,(5):74-74
在钻进或扩孔过程中,发生粗径钻具埋、卡、夹钻等事故,通过提、拉、打、顶等处理方法无效时,一般采用反钻杆的措施。若在钻进时将安全接头安置在粗径钻具上端,需要反钻杆时则可从安全接头以上一次反回,无需反丝钻杆或多次反回,节约大量时间,安全可靠。见下图。工作原理:内六角上导管(2)与内六角下导管(5)用反丝扣联接。内六角上导管(2)通过六方活塞(3)带动内六角下导管、反粗径迴转。需要反钻杆时,从钻杆内投  相似文献   

2.
在钻进过程中,由于烧钻或其他原因造成孔内事故后,被迫先反取孔内钻杆再处理孔内遗留的粗径钻具是处理孔内事故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采用常规的钻具连接方法,在发生孔内事故后,要想把钻杆一次全部倒脱上来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反钻杆时不但要动用相当数量的反丝钻杆,而且还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花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钻进复杂地层,由于孔壁不规整,钻杆头常常倒入孔壁处,拖长事故处理时间甚至报废进尺,这是常见的事。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钻进时在钻杆与粗径钻具的连接处加上一个“安全”接头,便可大大简化反钻杆的工序。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8,(6):63-64
以往我队在钻探生产中,发生孔内烧钻、夹卡钻、埋钻等孔内事故,都是在强力起拔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反丝钻杆“反”的方法。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往往发生拉坏钻塔、拉断基台木、反坏钻机等设备事故,而且还可能发生钻杆“反”成几节、事故头靠壁、正丝钻杆“反”反丝钻杆等等复杂情况。处理事故时间长,不安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深孔钻探的需要,减少孔内事故的发生,阐述了深孔钻具的选用原则,对钻铤、钻杆、转换接头、方钻杆的选用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就经常遇到的钻柱切口问题、临界钻压和转速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施工单位进行合理的钻具选用和组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往大部份使用的岩屑沉淀管接头的断面积较大,并且一般地均是直接与钻杆连接,当孔内发生粗径钻具的挤卡、陷埋等故障,而又用“提”、“打”、“顶”等处理办法无效后,就难以处理。既不能采用“反”、又不能采用“透”的方法,即是上部使用反事故接头(即安全锁接头)而采用“反”的方法,下部接头同样不能反出孔内来处理孔内所发生的故障。经使用了三用反事故沉淀管接头后,在处理上述事故  相似文献   

6.
在处理孔内事故过程中,当需要正、反丝钻具交替使用时,其立轴也要相应地更换,给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针对这个问题,我队自制了一套特殊的立轴接头(见附图),则不用更换立轴,只要把正丝立轴下接头卸下,换上此接头,便可与反丝钻具连接,达到使用正、反丝钻具用同一根立轴的目的。其工作原理是:将内立方套套在立轴上,用正、  相似文献   

7.
根据历年来的经验,发生孔内挤夹埋钻等事故后,要想将孔内钻具拿上来,必须使用左丝钻杆来反。这种工具在我队是非常缺乏的。等待的括,势必影响生产,更严重的是会使事故复杂化。108队向阳河工区的广大职工打破了陈规旧律,以敢想,敢干的精神研究和试验成功了。以细丝厚壁接手代替右丝钻杆锁接头,用右丝钻杆代替左丝钻杆处理事故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队从事水文地质钻探施工多年,经常遇到孔内事故,尤其大口径水文钻探发生孔内事故,处理更为困难,遇到理、卡、烧等复杂事故时,在拉、打、顶无效的情况下,只好反、扩、掏,这样的处理方法费时、费力,且极易造成次生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探求新的处理方法的同时,应用了深孔爆破技术,利用炸药爆炸的瞬间所产生的巨大爆轰压力和强烈震动将事故钻具炸断或震活,拔出钻杆,捞起钻具,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震动器是一种处理卡钻事故的工具。是由我队机修厂根据兄弟队经验,结合本队情况设计制造的。它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处理钢粒卡钻事故,也能处理岩石掉块卡钻、孔内钻具多头穿插和夹钻事故。经我队五○四钻机试验,使用震动器处理钢粒卡钻事故,仅震动二十多分钟,即可将孔内事故排除。现将五○四钻机孔内事故处理情况介绍如下: 钻孔在419.65米处发生卡钻事故,当时用反扣钻杆处理。当孔内还剩岩芯管和钻铤各一根时,为了便于处理,使用110钻具透孔,当透至408.60米处,由于孔壁的钢粒落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在绳索取心钻进中,也不断发生复杂孔内事故。从盐类矿床中施工的绳索取心深井情况看,因盐矿层易溶、易超径,故断钻、塌孔、烧埋钻等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绳索取心钻杆壁薄,连接丝扣是粗方扣且扣数少,NQT钻杆内外平整无连接接头,这给处理孔内事故增添了许多麻烦。绳索取心钻进是满眼钻进,硬岩层井段的环空间隙很小,反钻杆时母锥下不去只能用公锥,若用普通反丝公锥也较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自制了“枣核锥”,采用起拔大口径套管的方法,来反NQT绳索取心钻杆,经过两个超1700m深孔的实践,得得了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我队在集安高台沟石膏矿区钻探施工过程中,孔深320米时,由于下钻时钻杆丝扣没上紧,造成中途回扣跑管,加上孔内不清洁,致使粗径钻具被埋。处理这一事故时采用拉、打、顶都没起效果,最后决定反出钻杆后扩孔。反钻杆过程中,由于孔深,钻孔弯曲,反劲很大,以致先后出了两起严重的人身事故。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12.
深孔作业孔内事故的预防杜贵亭(河南煤田地质局四队·平顶山·467000)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如何预防孔内事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深孔作业。我队就此项工作做了有益的尝试,现就如何预防深孔孔内事故的发生谈一谈本人的看法。1钻具的检查(1)备钻具时的检...  相似文献   

13.
华北有色地质517队水井钻机配用φ114钻杆.一旦发生井内严重坍塌和挤夹钻事故,处理井内钻杆往往需花费许多时间. 后来,我队钻探技师孙殿友同志设计了反事故安全接头(见图).这种接头安在粗径钻具上头.它的传动顺序是:钻杆接头→上接头7→花键轴4→联结箍3→下接头2→粗径钻具.其工作动作是:上接头7的上头与钻杆接头相连接,下部丝扣是反扣与联接箍3连接一起,下端内孔是花键与花键轴4套在一起.平时钻进时,由于弹簧1的作用力,促使花键轴  相似文献   

14.
安全接头是预防与处理孔内事故的重要工具。以往使用牙嵌式或拉断式安全接头,效果均不很好。牙嵌式安全接头加工费劲,其牙嵌部分由于没有铣床,全是由手工扣制而成,装配精密度差,在上下钻具过程中容易倒开,曾多次发生跑岩心管事故:其次,在钻进中,由于钻具摆动,牙嵌限位,方扣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故钻场不愿使用。拉断式安全接头在60年代曾经使用过,但加工复杂,拉帽面积不易选定,过大拉不断,过小又易断,且使用寿命短,久而久之,就没有人使用了。我们在学习其他单位经验基础上,新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的安全接头,此规格的安全接头适用于φ78mm的口径。现将其结构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常用定向钻进配套钻具打捞工艺的对比分析,明确了采用套铣打捞工艺处理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中出现的塌孔、卡钻、埋钻等孔内事故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根据其工艺施工要求,结合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系统配套钻具具体参数,研制了能够满足额定扭矩6000 N·m钻机使用要求的定向钻进套铣打捞钻杆。成庄矿的应用表明,采用套铣打捞工艺处理近水平定向钻进时孔内事故(塌孔、卡钻、埋钻等)可行性较强,且套铣打捞钻杆结构设计合理,能满足套铣打捞工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某地热井设计深度2 500m,钻探工程施工完成后,在用钻杆探测实际施工深度时,出现钻具脱落事故,多路钻具卡在孔内。先后采用反丝钻杆、公锥、母锥、吊锤、机械式割刀等处理工具,以及捞、套、割、反等技术手段,历时2个多月,将事故处理完毕。分析了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89年8月,我队在滇东南银矿区施工44-22孔,设计孔深780 n,打到571.06m发生烧钻事故.采用反取孔内事故钻具的方法,较理想地把钻具异径接头连同内管一齐取出.孔内仅剩一根φ75长管、扩孔器和钻头.外管长5.62 n,经采用φ50钻杆底唇镶合金掏心振动无效后,又无φ59钻具换径的情况下,决定采用消灭事故管的方法.首先投入已使用过的磨铁钻头30个,开始消灭事故管母扣部分还可以,但进入光管  相似文献   

18.
过去处理一次烧钻事故少则一天,多则五天。后来摸索出一套省时省力的方法,现介绍如下:我队使用的钻杆规格为φ43,钻具是φ55×3.5为外管、φ45×2为内管的单动双管钻具,钻头为φ56双管孕镶金刚石钻头。处理方法是:将事故钻具通过强力起拔,使其折断,折断的位置一般有两处,一处是钻杆上,另一处则是扩孔器上端。若从钻杆上折断,应先将所剩钻杆、异径接头、内管反掉。若从扩孔器上端折断,孔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1976,(4):39-39
为了加快推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步伐,我队 6号机自 1975年 5月起,配合φ56毫米钻具试用了不经内墩厚而直接车制内螺纹的φ50 × 5.5毫米钻杆。经四个孔使用,共钻进2023.84米,仅发生过三次母接头切口处折断事故,而钻杆在中深孔中经高压、快速钻进、  相似文献   

20.
刘宪全  李效生  张礼飞 《探矿工程》2015,42(7):62-65,77
为增加断钻杆卡钻打捞成功率和处理孔内事故时上部钻杆安全,研制出了一种能提高处理孔内卡钻事故能力和确保处理卡钻事故上部钻杆安全的震击安全接头,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该震击安全接头的设计思路、结构原理、操作技术和现场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