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某些设备的检查与安装1.压力表:压力表的种类很多,根据水电建设勘测工作中需要,以最大压力值3公斤/公分~2为宜;因为我们一般采用综合压力是0.5、1.0、1.5公斤/公分~2,压力值较大的压力表,精度不合要求。压力表的校正,是不可缺少的工作。校正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水银柱压力计为标准进行校正为最好,若以普通压力表为标准,用油压的方式进行校正,就远不及用直接水柱法来得准确可靠。所谓直接水柱法,就是用一定的实际水柱为标  相似文献   

2.
地质钻探用的泥浆泵压力表,在现场很容易损坏。一只普通的压力表,有时使用几天就被破坏,防震压力表的寿命通常也不超过3个月。即使是质量好的防震压力表,其寿命也不过半年左右。为此,已研究出多种压力表防损装置,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不够理想。泥浆泵憋泵,是压力表损坏的主要原因。当泵压突然升高,并超过表的额定限度时,对表的损坏最大。本文介绍的安全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它由上腔体1、下腔体2、滑阀3、胶圈4等组成。将其装于泵空气室与压力表之间。当泥浆泵工作时,  相似文献   

3.
钻探用的压力表缓冲器有两个作用:一是隔离钻进冲洗液,不让其直接进入压力表的弹簧弯管内,以免堵塞弯管通道.二是减小压力表的压力波动,从而延长压力表的使用寿命.以前,我们曾在压力表下部设置过平板胶膜和胶皮囊作为缓冲器,但都因平板胶膜和胶皮囊寿命短(一般只能用一、两个星期),拆换麻烦而失败.原因是:膜(胶)皮囊变形大,平板胶膜受力不合理,从而使其产生疲劳老化而破裂. 去年,我们将平板胶膜改成波形胶膜(见图),工作时,波形胶膜变形小,受力均匀合理.机场试用了这种缓冲器,施工了两个工程孔,进尺1270米,终孔时,波  相似文献   

4.
压水试验是了解岩层的渗透性,利用所得出的单位吸水量 W 作为设计上确定防渗幕深度的依据,是水工建筑初步设计勘查阶段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利用天然地形的自然供水方法进行钻孔压水较好外,目前,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代替水泵压水前只有尽量设法克服水泵压水所产生的一切缺点,对于既省压水时间、提高钻孔纯钻进时间,和提前完成任务,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野外压水试验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可能有许多不对的地方。1.压力表:压力表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校核工作,校核压力表的指示是否正常,及其误差大小,  相似文献   

5.
由地质部勘探技术研究院和浙江鄞县地质仪表厂设计制造的BY-60型泥浆泵压力表,从1979年12月至1980年4月在我队常山兰花坞矿区“三八”钻机试用.该压力表配用在WX-200型卧式双缸双作用泥浆泵上.泵的最大排量为200公升/分,最大工作压力为60公斤/厘米~2.在孔壁稳定,没有坍塌掉块的情况下钻进,泥浆泵的工作压力为15~20公斤/厘米~2.冲洗液为清水按一定比例加入太古油或皂化液. 该压力表共在三个钻孔施工中试用,钻  相似文献   

6.
内燃机上的喷油咀结构极为精密,在使用过程中因受震动与磨损,需要经常进行调整。然而不是每个勘探队都能有专用喷溅咀调整器的,这里介绍一个利用现有条件自行制造的调整器,仅供参考。一、构造如图所示,油泵1系外购波熙式油泵,油管接头2可以自制,高压油管3采用6m/m 直径的紫铜管,回油管螺丝4、喷油咀接头5为自制,回油管6为6m/m 的紫铜管,压力表7是外购的,油箱盖8用普通钢板制  相似文献   

7.
在勘探机械设备上,压力表的使用是很多的,尤其是一些新式自动化鑽机使用更多。这种压力表大都是波登式,也叫包端式。因为运行中震动大、压力小稳定,所以经常损坏,使表不指示或指示不准确,影  相似文献   

8.
泥浆泵压力表,是我们煤田地质系统机电维修工作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好的一项技术问题。1983年6月,我们先后设计试制了球式压力表缓冲器和活塞式压力表缓冲器,经过现场多次试验均失败了。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认真分析研究了泥浆泵压力表损坏的原因:一是泥砂进入表内对关键零件的早期磨损和卡死;二是机械震动和泥浆液流的直接冲击造成表机件失灵和损坏。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又研制出一种隔膜式缓冲器,经使用表明性能良好,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9.
泥浆泵上的压力表是用来显示冲洗液在钻孔内循环流动中遇到的阻力变化情况。如岩心堵塞时,泵压就突然上升;钻杆断了,泵压就立即下降。诸如此类情况,压力表都会迅速显示,钻机操作者即可根据压力表指示的压力变化情况,结合所钻岩层性质、钻进速度的变化、钻头新旧程度、孔口返水大小以及机械运转参数等,正确地判断孔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避免孔内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地质勘探泥浆泵压力表的压力指示,是钻进主要参数之一。由于往复泵的特性,使表针不稳定,迁孔内循环不通畅或钻具堵塞时,压力表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加上泥浆侵入表内,易使压力表损坏失灵,一个表仅能使用10天左右。为了延长压力表使用时间,我们反复试验,不断改进。于一九七六年试制成功泵压表缓冲装置。试验结果,表针稳定、读数正确,使压力表的使用时间由10天延长到3个月左右。为钻机钻进坚持使用泵压表,及时掌握孔内情况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操守,叫做主动担当、勇于负责;有一种情怀,叫做勤恳敬业、忠诚履职;有一种品质,叫做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有一种境界,叫做无怨无悔、只求奉献。 濮阳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机要文书李文霞,27年如一日,默默奉献、自觉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干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27年如一日,用始终如一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诠释着奉献的精神,描绘着无悔的年华;27年如一日,用工作零失误的优异表现,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探矿工程》1976,(4):42-42
钻探用的泥浆泵由于缺少良好的缓冲装置,泵表损坏很多,而且严重影响工人同志及时判断孔底岩心堵塞和蹩水情况。后来采用了一种简易的缓冲接头,收效良好,甚至压力表使用一年也不坏,很受现场  相似文献   

13.
马志贤  张林侠 《探矿工程》1987,(6):28-28,47
为了满足液动螺杆钻进和液动冲击回转钻进的需要,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FGY-150型防振隔离式压力表,它也是FGY-100型防振压力表的系列产品。由于液动螺杆钻和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时使用压力较高的泥泵,且泥浆泵工作压力变动幅度大,泥浆泵本身振动也较为严重,因此使用普通压力表时有如下缺点:1.指针摆动幅度大且不稳定,故使操作人员难读出其指示的数值,更难判断液动螺杆钻具和液动冲击回转钻具的孔内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4.
《煤田地质与勘探》1987,15(1):64-65
在钻探施工中,泥浆泵压力表的损坏是相当多的。这不仅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影响正常施工,甚至由此造成一些事故。据很多地质钻探队反映,一只普通压力表往往只能使用几天,即使一只耐震压   相似文献   

15.
郭绍雍 《物探与化探》1980,4(5):41-51,40
地面磁测工作常常在山区进行,所得磁测结果是沿起伏地形线分布的。现有磁性体磁场的正、反演计算公式都是水平地形的。为了解释起伏地形上的磁异常,通常是将起伏地形化直或在起伏地形上用磁异常矢量进行解释。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模糊集     
顾学新 《物探与化探》1980,4(6):63-64,45
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突出这样一个矛盾,各门学科普遍要求数字化;但另一方面,复杂的东西又往往难于精确化,与复杂性伴随着,就具有模糊性。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大家都感觉到,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精确的数学表达式去描述。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加强标准化的工作,这几年建设部和勘察设计协会也都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联系和组织。大家都在勘察设计协会标准设计工作委员会的平台上进一步发展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大区标准的联系和合作。其中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和经济利益上的分歧和冲突,但所有的矛盾和分歧都可以坐下来谈,我们要本着平等、相互尊重和共同协作的精神做好工作。一、关于标办的机构体制的问题各个地区标办的体制不同,情况非常复杂,有的机构归于设计处,有的在设计院,有独立出来成为事业单位的,有全额拨款的,有自收自支的。由于体制不同,工作职能不…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矿山,如同烂漫的山花向阳开放。这些矿山的发现、勘探和开采,都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今天,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来剖析这些矿山的历史,总结认识过程的经验,对今后的工作肯定是有补益的。这里举白银厂矿山为例,藉以说明人们怎样“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1975,(1):31-35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下,为了加速地下资源的勘探,提高地质岩心钻探技术操作水平,湖北地质学院和张家口探矿机械厂进行了钻探压力表的研制工作。在北京市地质局一○一、一○二地质队和河南省地质局八队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两年来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质》2013,(12):I0001-I0001
永城是一片商机涌动的热土,到处翻滚着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浪,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让每一位永城人都豪情满怀。在这波澜壮阔发展大潮中,有一支勇立潮头的队伍——永城国土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抒写着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新篇章,为豫东大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