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刚石岩心钻探中对于冲洗液量的确定,大都是以冲洗液上返流速为基本参数,用该数与环状截面积相乘求得单位时间所需冲洗液量值,作为钻进规程参数之一。而冲洗液的上返流速是由岩粉沉降速度乘上一个常数来确定的。如有的资料推荐冲洗液上返流速为岩粉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1.1~1.3倍,用数学式可表示为:V_s=(1.1~1.3)V_0式中:V_s为冲洗液上返流速;V_0为岩粉颗粒在冲洗液中的自由沉降速度。而V_0值又由李丁格公式计算求得,但由于公式中的有关系数确定范围不够准确,该公式算得的数值与实际测定的数值相差较大,从  相似文献   

2.
反循环钻探具有内在的一系列特点,其一,由于内管冲洗液上返速度高,携带岩芯(样)能力强,排屑彻底,孔内(底)清洁,避免了岩芯(样)在孔底重覆机械破碎,因而提高了钻进效率。其二,由于循环介质的连续性,形成岩芯(样)依次连续返出地面,防止了污染,因而岩心(样)品质好,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其三,亦由于内管冲洗液上返速度高,造成的管外与管内流速比值小带来的多种优点,因而为大口径的水文、水井钻探和工程施工钻探开辟了前景。其四,由于钻进工艺性的特点,形成钻具结构相应较简单,因而具有灵活的任选性。即在常规的正循环水井钻机上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小口径钻进的特点是环状间隙小、回转速度高、机械钻速快。因此,钻具与孔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大,钻头与岩石之间的摩擦热能高。这就对金刚石小口径钻进的冲洗液提出了不但要有良好的排粉能力,而且特别要具有良好的润滑和冷却作用的要求。清水和低固相泥浆洗孔,固然有其各自的优点,但是都不能完全满足金刚石钻进对冲洗液润滑和冷却性能的特殊要求。因此,研究提高水基冲洗液的润滑性能和对金刚石的冷却性能是改善金刚石钻进效果的关健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由于钻孔的孔身结构、钻具配套、机械钻进速度及所钻岩层性质、冲洗液比重、粘度等一系列差异,所需的冲洗液量也是不同的;再则,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大口径合金或钢粒钻进以及不取岩心的全面钻进对水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因而要求泥浆泵的排量可以调节和变化,以满足不同口径、不同孔深、不同地层的钻进需要,加快钻进速度,提高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5.
金刚石钻进中,合适的钻头压力及其相应的冲洗液量和转速,是取得最优钻进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上三个参数中,钻头压力对钻进效果又起着主导作用。国外若干资料认为,调节钻进过程,应首先确定轴向压力,然后根据最优的每转切削深度,把钻具转速调到所用设备和工具允许的最大值,以及送入相应的、保证能冷却钻头、排除岩粉的足够的冲洗液量。  相似文献   

6.
在脆、碎、风化的松散粒状、松软沉积岩,以及易被水冲毁和遇水膨胀缩径、坍塌等岩矿层中钻进,特别是在缺水地区,冲洗液大量漏失以至无法保证钻探工作顺利进行的部分坍塌、难采心井段,无泵钻进是提高岩矿心采取率,保证钻探质量和顺利通过复杂地层的一种有效钻进方法.以往使用一般的无泵钻具只能进行无泵钻进,却不能泵送冲洗液扫孔、护壁、排粉,因而井下岩粉过多,需先冲、排,然后钻进.在井壁不稳定,需先用泥浆维护的情况下,便显得无能为力,以致常常出现钻粉和岩矿心混杂,不得不和普通钻具交替使用.在孔深时,会导致钻探效率下降,甚至影响钻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大大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试制成功了一种既能泵送冲洗液进行正常扫孔、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使用泡沫剂进行气动潜孔锤钻进,较理想的解决了钻进大口径钻孔时,上返风速低、排渣困难等问题。以及钻进过程中遇水,使岩粉粘结成团,造成的埋钻事故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张鹏宇  郭威  贾瑞  赵帅 《探矿工程》2017,44(5):53-57
岩(矿)心采取率低是单管取心钻进的主要问题。在钻进时由于冲洗液对岩心的冲刷作用,使岩(矿)心中的矿物颗粒不断被冲洗液带走,造成岩心缺失、岩心采取率过低。从钻具内部流速分布、冲洗液冲刷作用、岩心采取率、冲洗液携粉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单管钻进时造成岩心采取率过低的原因,采取分流、降速等方法,设计了一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岩心采取率的分水单管钻具,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该钻具在满足及时清除孔底岩粉的条件下,能使单管钻具中岩心周围冲洗液流速降低25%左右,进而解决常规单管钻进岩心采取率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明辉 《探矿工程》1986,(6):33-34,3
在破碎复杂地层中钻进和采取岩矿心都是很困难的。特别是采用常规的小口径(φ56毫米)金刚石钻进,困难更大。因为有下列不利条件。1.由于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孔壁间隙很小(如用φ56.5毫米钻头,孔壁间隙仅有0.75毫米),冲洗液流通阻力大,不易泵送,实际上很难有效地使用泥浆护壁钻进,多数是清水顶漏钻进,排粉不好,孔内事故多。较小的孔壁间隙引起泵压超高,常常憋泵,深孔时难以实现安全钻进。这种情况下,机台工人往往采取减少向孔内供水量的办法,结果是钻头微烧甚至钻头烧毁。  相似文献   

10.
钻探施工中,为了将岩粉排出孔外,冲洗液通过钻杆送入孔内,自钻头端部连续喷出,如图1所示。一旦钻遇裂隙层时,冲洗液漏入裂隙内,岩粉急剧下降并沉积在环状间隙最下端的岩心管接头的肩部,提升钻杆时使岩心管提不上来。如果使用空气洗井,钻至上述裂隙层时,携带岩粉的空气流速下降,上返中的岩粉下沉,孔壁被高速回转的钻杆磕打,结果如图2所示,孔壁上结成岩粉硬块。因此,提升岩心管时会造成卡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严重漏失地层中钻进,采用冻胶浆液堵漏,堵漏后使用MY—1无粘土冲洗液钻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冻胶浆液配比为:高阳土粉20%,水泥10%,锯末2%,3000ppm的PHP粉(水解度20%,分子量300万)。MY—1无粘土冲洗液配比为:水:MY—1:烧碱=800:5:1.5。  相似文献   

12.
第五讲:冲洗液与复杂地层钻进钻进过程中,如不及时排出孔内被钻碎的岩粉并冷却钻头与岩石摩擦所产生的高热,钻进是无法进行的。因此,钻探工作者往往把冲洗液比喻为钻进工作中的“血液”,足可见其重要。初期采用以清水作冲洗钻孔的冲洗液,其作用仅限于清除孔底岩粉和冷却钻头。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发现了穿过造浆(如粘土)层的清水变成“泥浆液”后,破碎的孔壁减少或是不坍塌掉块,有裂隙的岩层降低或是不漏失;因而,人们就有意识的在这类复杂层中钻进时,采用预制好的泥浆作冲洗液进行预防,并取得了效果。随着钻探事业的发展,遇到的复  相似文献   

13.
双壁管气举反循环钻探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钻探工艺。用这种方法钻大直径井时,因冲洗液上返速度高,携带岩屑能力强,井底清洁,直径小于内管内径的岩心或岩样,无需重复破碎。因此,这种钻进方法具有钻速快、钻头寿命长、成本低、成井质量高等优点。山西省地矿局最近采用勘探所设计、上海探矿机械厂生产的SHB127/87双壁钻杆打成一口井深505.3m的供水井。  相似文献   

14.
反循环钻进方法是近十几年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钻进方法。在反循环钻进中,冲洗液从钻孔或双管的环状间隙中流向孔底,然后再从钻杆中流出孔外,进入泥浆池。在循环过程中,岩粉或岩块随着冲洗液被带出孔外。冲洗液的循环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泵(活塞泵、柱塞泵、离心泵、喷水泵或空气升液器)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卢文阁 《探矿工程》1993,(5):24-24,35
目前,在我国土层锚杆成孔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是用冲洗液正循环钻进和长螺旋干作业钻进法。用冲洗液正循环钻进方法,因受施工场地、冲洗液排放及污水处理等条件的限制,一般很少采用。而长螺旋干作业钻进方法,不仅功率消耗大,转速高,钻具消耗量过多,还受钻具质量大小影响,钻孔的倾角不容易控制,影响工程质量。同时,也存在着土屑排除、外运以及遇  相似文献   

16.
杨荣平  蒋荣庆 《探矿工程》1992,(1):27-28,16
一、研究的必要性反循环钻进速度的快慢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钻孔深度、钻头结构、泵的吸程及安装高度等。能否迅速排除孔底岩屑对钻进速度有很大影响,排屑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循环液在钻杆内的上返速度。在钻杆内的上返速度最低值应大于岩屑在钻杆内的悬浮速度。为了寻求更符合反循环钻进岩屑颗粒悬浮速度的计算公式,作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1977,(6):76-76
使用浮球式流量计,能方便观察送进孔内的冲洗液流量,钻进中如水泵发生故障,能及时发现孔内冲洗液流量的变化,及时进行调节和处理,保证钻头安全钻进。我们使用这种流量计后,除了一次因送水量过小烧坏一个钻头外,未发生过烧钻事故。  相似文献   

18.
我队自1976年使用人造金刚石钻进以来,已开动五台钻机,主要使用皂化油作乳化冲洗液.众所周知,此种乳化液属阴离子型,遇钙、镁、铁等离子常发生严重破乳,有时形成胶质物粘附于钻具上,既堵水又增加了阻力,无法正常钻进,有时不得不消耗大量纯碱或洗衣粉洗孔.由于金刚石钻进时岩粉细,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钻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钻进技的术发展中,近年来产生了许多有意义的现象。对于勘探钻井具有实际意义的有冲洗液洗井被压缩空气洗井所代替和利用压气冲击器钻进。苏联和我国最近的试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用压缩空气洗井代替冲洗液洗井可以大大提高勘探钻进的速度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0.
对大直径反循环平底钻头回转钻进井底冲洗液流速进行了研究,得出在模拟实验条件下,井底各点切向速度,径向速度及合速度的大小及钻头转速,冲洗液流量对井底流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