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一、概况随着我国考古及基本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基建中考古勘探工作的必要性已受到了应有的重视。目前普遍采用洛阳铲的钻探手段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孔深时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受陕西  相似文献   

2.
英峰岭红土-火山岩序列古地磁年代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年表。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1)根据古代天象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2)根据考古提供的系列样品作^14c年龄测定,转换成误差较小的、有考古内涵的历法年。天文推算可以得出年龄定点,^14C测年可以覆盖全面,建立起夏商周的年龄框架。两者结果互证,再同历史文献、考古研究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制订出夏商周三代年表。同过去相比,这应当是最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刘广志 《探矿工程》2003,30(3):69-69
近日 ,刘广志院士向中国工程院提交的 5项新建议已获批准 ,现将 5项建议的主要内容摘登如下 ,供大家参考。1.关于向古代钻探博物馆捐赠近现代钻探专著书籍 ,并申请为联合国“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建议钻探是我国在公元前 2 5 4年左右 (秦昭王时代 )的一项伟大发明 ,已载入《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 ;国外钻探书籍在开篇时也都记载这一重要史料。四川自贡市“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对这段钻探发展史有全面的实物展览 ,内容十分精彩。我曾先后陪同外国专家参观过 4次。我国气候专家竺可桢先生生前参观后 ,曾建议将钻探列  相似文献   

4.
张寅生 《物探与化探》1987,11(6):462-465
勘探地下文物是考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考古勘探的传统手段是使用“洛阳铲”进行人工钻探。这种“筒形” 铁铲直接从地下取出土样辨别分析,直观、可靠。但是,若遇沙土层、积沙积石层和地下高水位层,洛阳铲很难钻进和取样。而且,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几年来,环境考古学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回顾十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我国旧石器时代的环境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建,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传统分析阶段和多元分析阶段,现在试图进入综合研究阶段。而新石器和铜石并用阶段的环境考古工作,则集中于探讨考古文化的兴衰、更替、中断和转移的环境背景。实践证明,现阶段的环境考古学需要考古学和地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需要基础理论上的突破与研究方法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研究上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著作。该书是第一部系统探讨我国古代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的著作,在体系上和若干领域上有所创新。该书史料丰富。大量的史料是作者们自己从古代文献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史料对于科学史研究本身以及对自然界发展演变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该书还尽量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考古发现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水井钻探工作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三十年来,广大水文地质钻探、水井钻探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指引下,大搞科学试验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使水文、水井钻探技术取得了新的成果,钻探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为勘探地下水资源,开发地下水做出了贡献。一九七九年,地质系统有水文地质队七十三个,开动钻机约560台,完成钻探工作量约九十万米。  相似文献   

8.
刘钧亨 《探矿工程》1985,(2):14-16,11
去年,我们承担了综合整治长江口、黄浦江的水上钻探,在比较复杂的水域条件下,完成了长江口大坝选址初勘工程及黄浦江整治工程的部份钻孔14个,工程质量完全满足要求。同时,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对水上钻探施工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些认识。现就钻探船的选择、船舶的定位与抛锚以及水文条件、钻探工艺方法等问题,简介如下。一、钻探船的选择合理选择、使用钻探船舶设备,是保证水上钻探作业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国的水上钻探施工有较长历史,至今在地质勘探和水利电力工程勘察等方面,有钻探船舶多种多样,包括不同类型、规格  相似文献   

9.
钻探工作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有了相当悠久的历史,远在二千二百余年以前,秦孝文王时代(公元前207—221年),我国古代不朽的水利学家、地质学家李冰父子,在四川广都县一带(现今华阳、双流等地)发现有硷泉存在,于是他们就“凿井为泉”在汲取卤水,当时所用的钻进方法,完全是冲击钻探法一以竹为弹弓,以篾(劈成条的竹片)为钻杆,并以大竹为套管;这将是我国钻探工作的最早的起源,也是世  相似文献   

10.
高龙 《探矿工程》1987,(4):41-42
目前,我国砂矿钻探方法最普遍的是采用吊锤冲击、抽砂筒取样和双管同步钉进、内管取样的钻探方法,这两种钻探方法由于外管都是钉入地层,终孔拔管都相当困难。除大功率设备靠自身动力起管外,其余大部分设备都要另外附设拔管机构。陆上钻探采用两个20吨以上的千斤顶拔套管。水上钻探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时,一般选用大功率动力设备,这样钻探设备的重量,体积就很大,就需要选择大吨位的钻探船。如果水上钻探设施采用钻探平台,那么要求平台也要有很大的承载能力。我队选择的钻探设备功率为6.5hp(1hp=745W),自行设计的钻探平台承载  相似文献   

11.
钻探工程是地质普查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三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湖南的钻探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支初具规模、有一定技术骨干并具有比较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钻探专业队伍。可以担负地质钻探、工程钻探、水井钻探等各项任务。三十年中,湖南共完成钻探工作量四百六十八万多米,在湖南境内探明了煤、铁、锰、磷、钨、汞、铅锌等七十二种矿产储量,为湖南寻找地下宝藏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耿瑞伦  周国荣 《地质论评》1982,28(4):390-393
中国是古代钻探技术发源地,在世界钻探发展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公元前二百多年,四川就已经凿井取卤。宋代,我国劳动人民用竹木器械,成功地钻进了几百米深的油、气、卤井。相传钻井技术就是在  相似文献   

13.
航空彩红外遥感及物探技术与周城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应用航空彩红外遥感和物探新技术探测局原夯土古迹、古墓的过程。阐明了遥感物探新技术应用于考古的依据。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遥感图象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地表下夯土的分布形态和规模。图象数据处理技术是解译和显示地表下“夯土”的重要手段。通过钻探和试掘验证,发现了光周周城,证明其图象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4.
彭合 《探矿工程》1986,(5):51-53
目前,地质系统内有许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固体矿产钻探队,均因地制宜开拓工程钻探工作。本文在调查工程钻探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工程钻探工作提出以下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供参考。一、工程钻机问题根据工程钻探的施工条件和环境(工程钻孔较浅,一般在30米左右),决定其所用的设备和钻进工艺都比岩心钻探和水文地质钻探要简单得多,概括起来,工程钻探所需设备主要应具备以下特点:1.可拆性好,重量轻;2.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并能实现复合式多  相似文献   

15.
用传统的考古勘探手段“洛阳铲”进行钻探取样,虽然要求工作条件比较简单、结果直观可靠、成本也比较低,但其效率低,探查深度小、容易触伤文物,如果遇到砂层、石块或地下水位区,,可能无法进行工作,而且,难以解决大范围的文物普查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家应用磁测、电测、浅震等地球物理方法探查古人类遗迹,取得了很多成果,充分显示了物探方法应用于考古有快速、无损、低成本和便于宏观决策的优点.物探方法用于考古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好的成果,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亚太经社理事会钻探、取样、测井研讨会(简称国际钻探会)已定于十一月五日至十六日在江苏无锡市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性钻探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亚太地区二十个国家的代表,还邀请了其他地区的知名钻探专家。会议将以介绍和参观中国钻探方面的经验为主,进行交流和研讨。为了认真做好会议各项准备,全面展示我国钻探技术水平与实力,会议组成了以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装备工业公司刘广志总工程师为主任委员的组织委员会,于年初开始全面展开了会议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钻探安全在地质勘探安全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近年来,钻探安全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由于在新的形势下,钻探工程扩大了服务领域,使得钻探生产内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钻探安全生产的任务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研究钻探工程安全生产的规律,分析钻探工程伤亡事故原因,排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1975,(4):54-64,36
澳大利亚是金刚石岩心钻探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有若干家公司从事钻探设备和钻头的制造并承包钻探任务,例如克利斯顿森、长年、斯密特、特爱伯特、赛斯米科和明德利尔公司等。这些公司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同行业公司关系密切或为其子公司,金刚石钻进技术具有现代水平。现根据1974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澳展会”有关金刚石岩心钻探资料,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供水是钻探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钻探供水的方法很多。在钻探施工前应根据勘探矿区特点,水源情况和钻探工作量,选择经济合理的供水方案,以保证钻探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科学钻探是直接获得深部地质资料的技术手段,深海钻探成果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及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并且对地震起因,古气候,气象变化的具有重要意义,陆壳科学钻探发现,在地壳深部700m处有流体循环,使传统的水热矿床形成理论受到挑战。德国KTB陆壳超深科学钻探获得9100m的温度剖面,使人们对地壳深部的状态有了真实的了解。我第一口超深钻的实施将对了解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接触带的演化及高压变质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