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1月4日和6日,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和3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投产成功,并生产出合格产品。至此,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负责设计的镇海炼化8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第一步建设项目中的生产装置已全面建成投产。 3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和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的投产成功,既标志着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在炼油  相似文献   

2.
我队革新自制的齿轮减压器用于生产多年。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孔底压力稳定等优点,很受广大工人欢迎。但在设计此装置时,由于是安装在XB—1000型钻机升降机大齿轮与机架之间,空间位置小,拨叉装置难于固定,因此没有设计减压小齿轮的拨动装置。其操作方法是:当钻具下到底后,停车,将减压小齿轮用手推进和升降机大齿轮啮  相似文献   

3.
减压井机械淤堵机制与防治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昌瑜  张伟  李思慎  朱国胜 《岩土力学》2009,30(10):3181-3187
探讨了长江堤防减压井由于设计、施工及运行环境等因素对其产生机械淤堵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渗流介质的渗透特性以及多种介质不同组合的综合特性。除传统试验外,自行研制了径向渗透试验模型装置,采用几种物理试验方式配合,对包括地层、反滤层、滤网和井管组成的整个减压井系统,以及径向的水流与几何条件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室内试验与现场测试成果的综合分析,对减压井机械淤堵机制和淤堵判定进行了归纳,针对实际水动力条件和运行模式,提出了减压井反滤系统防止机械淤堵的优化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下空间开发中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发育特征、沉降机制及防治对策等研究进展,以上海市为例,总结了近年来滨海地区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建立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防治综合分区方法,探索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防治原型试验设计方法,掌握了上海市浅部承压含水层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规律,提出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双控模式及控制指标,提出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防治措施,构建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管控体系。这些研究成果在特大型城市安全管理、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及运营服务中得到应用,对同类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下空间开发中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发育特征、沉降机制及防治对策等研究进展,以上海市为例,总结了近年来滨海地区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建立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防治综合分区方法,探索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防治原型试验设计方法,掌握了上海市浅部承压含水层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规律,提出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双控模式及控制指标,提出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防治措施,构建了深基坑减压降水地面沉降管控体系。这些研究成果在特大型城市安全管理、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及运营服务中得到应用,对同类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减压分解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自行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装置,进行了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减压分解实验研究,并用时域反射技术(TDR)实时监测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其饱和度的变化。实验采用粒径为0.18~0.35 mm的干砂,00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和高纯甲烷气体。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减压分解过程中不同层位的温度与水合物饱和度存在差异,体现了一定沉积环境下水合物的分解规律,位于沉积物上层与外侧的水合物先分解;TDR技术测量水合物饱和度时,压力迅速降低不会对TDR波形产生影响,TDR曲线变化仅由水合物分解引起;水合物分解时TDR技术测得其饱和度变化规律与根据分解气体总量计算的结果一致,说明该技术可以准确实时监测水合物饱和度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队300型钻机新机具的試制是在500型钻机机具革新的基础上改进的。开始时只使用擰管机、不停钻倒杆器、手輪給进器、活动工作台、弹簧提引器和扶管装置等六項。由于自动平衡問題沒有解决,不但配不上套,而且在操作上也不方便。上述机具实現革新以后,便着重試驗与研究如何实現自动平衡問題,特別是孔深时的自动减压問題。 XB—300型钻机以往所用的各种减压方法,一  相似文献   

8.
主被动混合式柔性防护网在拦截落石后可使其低速逸出,首先对现有结构进行梳理。之后为研究其结构性能,首先对基本构件环网网环与减压环进行了材性试验,建立了两段式网片等待模型与三段式减压环等待模型,并利用LSdyna构建数值仿真平台,对主被动混合式落石防护网结构体系进行落石冲击拦截与缓冲全过程研究,最终结果表明此类结构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对落石动能的吸收达90%以上,落石最终低速逸出。研究也发现系统以网片为主要耗能构件,耗能装置启动并不充分,且各主要构件耗能分配构成不合理,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溪电站厂房基坑承压水降压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红星  曹洪  尹小玲  潘泓 《岩土力学》2004,25(Z2):531-535
研究对潮州供水枢纽西溪电站厂房基坑承压水降压采用减压井和局部旋喷封底相结合的方案,并利用改进的水平二向有限元程序进行空间渗流场计算,提出减压井布置方法,同时根据基坑开挖步骤,提出减压井运行控制方式,分析了对邻近水闸的沉降影响.对影响降压效果的因素分析表明,控制承压水降压的最主要因素是减压井井口高程.总结了实际施工中承压水减压的情况,并分析了出现局部流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刚性挡土墙后设置柔性垫层能增大填土的实际侧向位移从而有效减小墙背土压力。通过自制模型箱开展室内试验,模拟了墙后设置EPS(聚苯乙烯土工泡沫)垫层的挡土墙在静止状态和平动模式下的工况,探究了不同填土宽度下设置EPS垫层后挡土墙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研究EPS垫层参数对其减压性能的影响,定义EPS垫层减压效率对挡土墙后EPS垫层的减压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填土工况下,EPS垫层最大减压效率与主动土压力等效减压效率值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此时EPS垫层参数对减压效率影响较小;随着填土宽度逐渐增大至半无限土体范围,EPS垫层的最大减压效率逐渐增大,而后稳定于主动土压力等效减压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造山带通常记录了一个p-T空间的顺时针演化,但必须区分沿近等温减压作用部分形成的显微结构与近等压冷却作用产生的退变质特征。退变质演化可以是复合和分阶段的由减压作用和冷却作用部分组成,这种分阶段的退变质轨迹可以是横跨近等压冷却部分的流体消耗反应和近等温减压部分的流体产生反应。融熔作用则一般出现在具较大减压作用的顺时针轨迹到近等压顺时针环形或发卡式的不同进变质和退变质历史的p-T-t轨迹中  相似文献   

12.
承压水减压引起的沉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骆冠勇  潘泓  曹洪  尹小玲 《岩土力学》2004,25(Z2):196-200
由下卧承压水层减压引起的固结沉降计算与一般的由堆载或潜水位下降引起的固结沉降计算不同,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深厚弱透水层下卧强透水承压层的复杂地质条件下,下卧承压水层减压引起的土中应力变化及周围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在假定一维竖向固结的条件下推导了减压引起的沉降固结度计算公式,该公式与常规的双向排水固结公式相同,表明排水减压固结与常规的双向排水固结有着相同的效果.最后,将此分析方法应用于潮州供水枢纽工程西溪水闸沉降分析中,实践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能较好地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伏尔科夫压力平衡器,适于手把式KA-2 M-300型和KAM-500型钻机钻进孔深在250公尺以内的各种倾斜钻孔(45°~90°),进行加压或减压调整时使用.其优点是,使用中压力平稳,岩心不易堵塞,操作方便,能减轻体力劳动,从而提高实钻时间.伏尔科夫平衡器的装置(如图1所示),是将外圆具U形槽的绳轮(铸铁制),以键固定在给进轴右端  相似文献   

14.
我队在58年大跃进中,把300米钻机改装为双给进把,试用结果良好。改装方法很筒单:加长原来300米钻机的给进轴1(如图),并把一个给进装置(给进把2和给进槽轮3)装在立轴4 的另一边。它的主要优点是:制造简单、操作方便, 又便于调解井内压力,加压减压都可以。在浅井操作时(100米以内),将一个给进把  相似文献   

15.
ZDY1000G型全液压坑道钻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DY1000G型全液压坑道钻机是一款主要面向坑道勘探而设计的装备,可用于煤矿瓦斯抽放孔、探放水孔和其他工程钻孔的施工。介绍了该钻机的设计思路、机械系统和液压系统,并对具有复合缓冲张紧装置的双油缸链条倍速给进机构和具有减压钻进功能的双泵液压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6.
罗玉龙  罗谷怀 《岩土力学》2009,30(Z2):110-113
为研究适用于洞庭湖区二元结构堤基的减压井结构型式,采用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土工织物包扎塑料花管式、钢管式、砂滤体式及无砂混凝土式井管的排水减压效果,并结合洞庭湖区何家堤减压井试验工程研究了合理的滤层结构。试验表明,塑料盲沟和毛细板减压井是适合洞庭湖区二元堤基的两种减压井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7.
张继光  贾学强  苏陈  贾炜 《探矿工程》2021,48(6):109-112
为解决旋挖钻机在脆性岩层或者软硬交替地层等特殊工况中加压钻进出现的钻机高频高幅振动和钻孔极易倾斜等问题,对旋挖钻机入岩的碎岩机理进行分析,找出加压钻进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减压钻进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实现方式及适用范围,并进行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旋挖钻机使用减压钻进施工的可行性。应用结果表明,特殊工况下减压钻进对降低设备的入岩振动、提高设备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保证成孔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控制工程降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根据"按需降水"原则,基于地下水动力学经典理论,分析了减压降水过程中止水帷幕的隔水效应和承压水头分布特征,探讨了通过深基坑减压降水设计优化控制坑外水位降水及地面沉降的可行性,结合工程实例,模拟分析了基坑降水优化效果,讨论了止水帷幕深度与地面沉降量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郑刚  王琦  邓旭  刘庆晨 《岩土力学》2014,35(Z2):412-421
当基坑需进行未截断条件下的承压含水层降水时,承压水抽降产生的影响范围远大于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其对基坑外既有隧道的影响值得重视。进行了承压层减压降水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的有限元仿真模拟,并分析了采用地下连续墙插入承压含水层时,不同插入深度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连续墙插入承压含水层深度的增加,直至完全截断承压含水层,既有隧道沉降逐渐减小,但受地下连续墙变形的影响,隧道在水平方向仍存在较大位移。因此,当既有隧道与减压井净距较小时,即使承压含水层被完全截断,也应重视减压降水对隧道水平方向变形造成的影响。此外,长期减压降水将会引起隧道产生可观的沉降。因此,应尽量避免承压含水层未被完全截断条件下进行长期减压降水。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软土地区承压层中盾构隧道频发的涌水涌砂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传统的注浆抢险等措施由于承压层水压力较高难以快速生效。根据渗漏灾害发生时的沉降时程曲线提出灾害发展阶段,基于经过现场试验验证的6~8h快速成井技术,提出在盾构隧道渗漏灾害缓慢发展期对承压层进行快速减压与回灌的抢险方案,利用考虑井内水位的降水计算理论分析该技术应用于隧道抢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承压层快速减压与回灌可在短时间内将渗漏点处水位大幅降低,同时对周边水位进行控制;抢险时间要求越短,所需抽灌水量越大;当抽水井和回灌井距渗漏点距离比值不变时,距离值越小,所需抽灌水量越小;以减压中心为圆心环形布置回灌井可以有效保护周边建构筑物。最后提出承压层减压抢险的设计步骤和布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