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安 《探矿工程》1977,(2):50-55
长期以来,在采矿工业方面的风动凿岩方法,主要有回转式、冲击式和回转冲击式三种。回转凿岩适用于软岩钻进。岩石超过了一定的硬度,如仍用回转式凿岩,就需要把推进力加大,因而就要安装大型复杂的机器。另外,钎头磨损非常快,达到无法补救的地步。因此,长期以来,在坚硬岩石凿岩采用冲击式。冲击式凿岩的优点是钎头磨损极小,其缺点是钻进速度远不及回转式凿岩的速度。回转冲击式凿岩是在回转钻进的同时又连续冲击破碎岩石,它兼有回转式钻进和冲击式钻进两者的优点,产生较高的的钻孔速度,而不必加过大的推进力,钎头的磨损也不严重。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作为钻凿炮眼的重要工具,球齿钎头具有许多片状钎头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矿山、铁道、水电、地质等部门应用日益广泛。球齿破岩,最早应用于牙轮钻头。70年代以来,随着液压凿岩机和液压台车凿岩的流行,要求钎头能承受大的冲击功,穿孔速度快,修磨周期长(或不修磨)辅助工时短,于是球齿钎头得到迅猛地发展。波特硬金属欧洲有限公司(Boart(?) Europe Limited),采用热压固齿工艺,从生产大直径潜孔钻头开始,逐步发展到生产一系列中小直径球齿钎头;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瑞典Atlas Copco Sandvik  相似文献   

3.
因一字形钎头破岩效率低和几何形状结构缺陷等问题,瑞典从70年代中期就用锥体连接的十字和球齿钎头取代了一字形犴头。现在,我们建议用更具优势的复合片齿钎头逐步更新一字形钎头,新系列钎头寿命为一字,球齿钎头寿命的2-4倍,而价格仅比同直径一字,球齿钎头高1/5-1/3。  相似文献   

4.
小直径硬合金钎头应用非常广泛,每年的消耗量很大。硬合金片是镶制钎头的主要贵重材料,在提高钎头使用寿命的研究当中,千方百计地提高硬合金片的利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问题。采用凿岩机钻眼时,实际上硬合金钎头的钎刃大部分时间是在钝化的情况下工作的。研究钎刃钝化随着进尺增长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钻速、钎头损坏率、硬合金消耗率等关系,是决定钎头合理修磨的依据,而钎头的合理修磨能使钎头的使用最有效和最经济,本文就是介绍钎头磨耗的实验研究和钎头合理修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钎头排粉槽技术参数、几何形状、冲洗孔的位置和水压力等的分析,同时从流线型排粉槽钎头与现用钎头的试验结果看出,现用钎头的排粉槽应改为流线型,冲洗孔改为朝后,这样就减少了岩粉流的阻力,从而提高凿岩速度。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在地质部所属各野外队机掘坑探中,都或先或后或多或少的使用了硬质合金钎头斫岩,对于提高斫岩速度已经取得成效,技术操作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我们使用的情况,其损坏率仍然是很高的,极大多数钎头都未得到额定的研磨次数而被打坏,其毛病主要是在钎库部分,有的合金片还很完整,一次都未研磨而被打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笔者根据近两年来在各队协助工作时所看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介绍一些预防和处理方法,藉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另外对于如何能充分利用废合金片的问题,笔者也想提供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潘荫琦等同志在水城队对U形钎头阶梯形钎头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地质部生产技术、机械会议上,水城队张继武同志向与会山地工作代表介绍了该队U形钎头的试验效果。但这种形式的钎头仅在水城队进行了初步试验,因此,在不同条件下如何使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试验。现将“U形钎头的试验”一文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岩巷掘进中,从五十年代中期直到现在,基本上都使用仿苏老一字钎头和YG15合金片,如图(一)、图(二)所示.每年用于镶焊中、小钎头的硬质合金超过1000吨,约占全国硬质合金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价值达6000万元以上.由于钎头品种单一,钎头与合金片的几何结构及参数不合理,材质(包括合金、钢材、焊料、焊剂等)较差,制造工艺和使用技术落后,硬岩平均寿命只有20—30米,约为瑞典、日本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常以胀裤、裂裤、断腰、脱片、碎片、崩刀、掉角、倒锥形磨损及圆柱化变形等方式,几乎100%提前报废,合金片平均残留刃高,大都在12毫米以上,真正在岩石上磨耗的有效利用的合金不足10%.这导致凿岩效率低,掘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硬质合金和钢材严重浪费.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新部标,K_0型合金片的几何结构及参数,如图1和表1所示。合金片几何参数的修改意见。一、合金片长度(L)合金片长度L,即钎头初径D_k。D_k可由下式确定:D_k=D_H n·D_0(毫米)(1)式中:D_H——钎头终径(报废直径)(毫米);n——钎头修磨次数(一般定为10~12次);D_0——磨次直径损耗(毫米/次);众所周知,钻速与钎头直径的平方成反比。为了提高打眼速度,希望D_k尽可能小些。但是,为了保证钎头有较长的寿命,为了提高合金片的利用率,n值又不能太低。在钎头质量提高,使用技术合理的条  相似文献   

10.
在硬岩机掘坑道中,我队和其他兄弟地质队与矿山一样,过去普遍采用(?)一字形硬合金钎头(以下简称一字钎头)凿孔.为了加快凿孔速度和提高掘进效率,我队试制了一种“一字中孔硬合金钎头”,经在硬岩中多次试验,证明凿岩效  相似文献   

11.
我处自58年四季度以来,为了迅速开展新区地質勘探工作,貫彻土洋並举的方針,組織了手掘上馬,大放高产卫星,在手凹坑探大跃进的群众运动中,原来所使用的一字形碳素鋼钎头远远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为了迅速提高鑿岩穿孔速度,以提高效率完成和超額完成国家計划,如何改进钎头和提高钎头質量,就成  相似文献   

12.
锥体连接复合片齿钎头在使用中要采用精车钎梢连接 ,并保证其插入锥孔的深度 ;拆卸时应逐步推广使用卸钎器 ;修磨时建议使用修磨机进行机械修磨 ;采用复合片齿钎头可使矿山钎头费用降低 ,并节约硬质合金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一、试验地点的条件郴县队:坑道规格2×1.8公尺,洞深约20—30公尺,每班有两个工作面,相距100公尺,岩石为6—7级的矽化灰岩,无层、节理,爆破性不好。使用配有气动支架的OM—506型风钻湿式斫岩,风压在4.2—5.2公斤/平方公分之间,大多使用一字形合金钎头斫岩,钎头平均在直径42公厘。风钻工4~5人(包括放炮工)。工作所在地海拔高为80O公尺左右。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刃片状和球齿钎头实现了扬长避短的“飞龙”φ42-4P1C锥体连接复合钎头,配合使用强度和耐磨性均佳的新型G308,YJ2.1R凿岩硬质合金,其使用寿命为我国目前广泛流行的锒YG11C合金片的φ40,φ42一字形钎头的3倍以上,是具有显著高效,低耗特点的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5.
复合冲击钻进是兼具轴向和扭转2个维度冲击的新型破岩技术,针对岩石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PDC)钻齿轴向-扭转2个方向冲击作用下破坏机制复杂、复合冲击破岩机理不清晰等问题,基于连续-非连续分析方法(Continuous Discontinuous Element Method,CDEM),建立基于共享节点的FEM-DEM岩石模型,再通过室内单轴压缩实验验证该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基于JavaScript二次开发,建立单钻齿复合冲击运动模型,并模拟PDC单钻齿在正弦函数下的复合冲击破岩过程。通过对岩屑、径向剪切裂纹、侧向裂纹和侧向主裂纹等形成过程的分析,揭示岩石在复合冲击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单钻齿复合冲击切削力学模型,开发适用于分析复合冲击破岩钻进的连续-非连续数值算法,分析不同切削深度、前倾角度、轴向冲击速度、扭转冲击速度下的破岩效果,探讨不同钻齿参数下的切削力和破岩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冲击作用下钻齿前方和下方岩石均发生大体积破碎,可实现“立体破岩”效果,进而减小钻头的粘滑效应。钻齿与岩层的接触面积、接触弧长、冲...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地下掘进的一个重要手段,冲击式凿岩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以前所用的老一字形钎头在生产中使用寿命短,耗费大,难以适应岩石的变化和凿岩设备的改进,近几年来,开始了多种多样钎刃形式的研制〔1,2〕。但各种钎刃形式的适用性如何?哪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队使用的东风31型电动凿岩机,与其配合使用的钎头有马蹄形、斜假形、厚刃形一字钎头和苏式老一字钎头、五齿球齿钎头,直径都为40毫米。在实际生产凿岩工作中,均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认为,这与这些钎头的几何结构和参数以风动凿岩机工作参数为设计依据有很大关系。所以,有必要对钎头进行研究试验,设计出适用于电动凿岩机的新型钎头,达到提高钎头寿命和钻速的目的。本文将对各种钎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浅的看法,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三牙轮钻头有关的理论 ,建立了液动冲击回转钻井钎头的真实的数学模型、井底模型和钎头牙齿与井底岩石的互作用模型 ,用计算机仿真方法预测出了液动冲击回转钻井的机械钻速。使用表明 ,该模型可靠 ,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械钻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运用力学原理研制成功了复合片齿钎头和复合片齿整钎,并批量投入市场。该系列钎具凿岩速度、寿命和硬质合金片齿有效利用率均显著优于片状和球齿钎具。  相似文献   

20.
我队职工在八中全会的鼓午下,在大闹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中,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提出了在硬岩中使用双刃硬质合金钎头(见附图)。经反复试验证明,在九级以上的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